张毓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640
颗粒名称: 张毓中
分类号: K825.2
页数: 4
页码: 356-3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毓中,原名张玉麟、张毓灵,后因进中央军校学习时与人同名,遂改名张毓中,青田县人。陆军上校,占少将缺,侍从室警务组组长。其8岁入私塾,17岁小学毕业,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30年夏毕业。后考入浙江省警官学校正科第二期,1932年毕业,被选入中央警察研究所特训班甲班学习三个月。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张毓中(1911-2002),原名张玉麟、张毓灵,后因进中央军校学习时与人同名,遂改名张毓中,青田县温溪镇学神村(旧属永嘉县)人。陆军上校,占少将缺,侍从室警务组组长。
  其父张作美,开木炭行,是一位殷实的商人;母尹美兰,育有三子三女,张毓中排行第四,上有一兄张学善、两姐张金凤、张翠凤,下有一弟张毓华、一妹张金翠。
  张毓中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六月初十,8岁启蒙入私塾,17岁小学毕业,考入浙江省立第十(温州)中学,于1930年夏毕业。8月考入由浙江省民政厅厅长朱家骅创办的浙江省警官学校正科第二期,1932年8月毕业,被选入中央警察研究所“特训班甲班”学习三个月,与姜毅英(女少将)是同学。再被选入“洪公祠”(南京新街口附近丰富路)特训班第二期学习,同去的同学有毛森、石仁宠、张人佑、郑海良、王涤平、罗道隆、程慕颐。
  1933年2月底“洪公祠”短训结业,张毓中正式加入特务处,并被分配到南京警备司令部邮电检查处工作,任通讯二组(新街口邮局)副组长。同年11月,第十九路军“福建事变”爆发,张毓中、马壬和虞廷金三人,奉戴笠之命入闽,张毓中为组长,经杭州、金华、兰溪、衢州、江山、峡口、浦城,到建瓯,以“参谋本部军事杂志社”记者身份从事情报工作。
  1934年3月,福建事变平息后,张毓中被保荐到“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侦察班”,担任护卫蒋介石工作。1935年5月,侦、警两班纳入侍从室编制,并将侦察班改为“特务组”,警卫班改为“警卫组”。张毓中任侍从室特务组上尉组员。1936年初,侍从室改组,钱大钧中将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第一处下边,增设一个“第三组”,专负蒋介石侍卫职责,由蒋孝先少将任组长,特务组改称“特务股”。1937年初,王世和少将复任侍卫长,调张毓中代理侍卫组“侍卫官”(贴身侍卫)。
  1937年5月底,张毓中回归特务组工作。是年冬,日军进攻山东,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因其不战而放弃济南,并密谋反蒋。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邀韩复榘至开封参加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拘押”,侍从室特务组张毓中、戚南谱、范树鹏、郭文年等四人,在钱大钧、黎铁汉的率领下,参加了拘捕韩复榘的行动。
  1942年11月,俞济时中将接任侍卫长,将特务、警卫两组合并为“警务组”,黎铁汉任组长,张毓中为警务组(内卫)组员。1943年7月,张毓中经侍从室保送,入重庆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十期深造,1944年8月初毕业。回重庆曾家岩警务组工作。
  1944年11月,应新编第一军驻印(度)补训处处长张宇衡之邀,张毓中赴成都任新一军驻印补训处总务处处长,因故改任补训处办事处主任,是年冬,担任补训处点验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本处所属三个团和直属单位的“点验”工作。
  1945年2月初,奉侍卫长俞济时电报,命张毓中回重庆侍从室服务。1946年1月初,张毓中奉命率第一批侍卫同仁眷属,以及中央级数单位人员与眷属,搭民生公司民生江轮复员南京,并负责计划与部署南京警卫事宜。11月,“侍卫室”改组为“警卫室”,黎铁汉任主任,归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局长俞济时指挥。张毓中先后扈从蒋介石,飞南京、北平、上海、杭州、沈阳、长春等地,担任警卫任务。
  1946年6月15日,张毓中奉命偕侍卫官周星环先遣庐山,负警卫部署与监督蒋介石行邸修缮、环境整洁等任务。7月7日,张毓中被外调,经江西省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担任江西省庐山警察署署长。每至炎暑,蒋介石驻节牯岭,主要从事蒋介石的安全任务。后因庐山警察“署”和内政部警察总“署”混淆不清,遂于1947年改名“庐山警察所”。
  1949年3月,毛森接任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张毓中任上海警察局卢家湾分局局长。1949年4月26日至5月6日,蒋介石自引退后,乘“太康号”军舰,莅上海巡视,因原有侍卫人员大都被遣散,“特别警卫组”也随政府分散到重庆和广州,直接侍卫蒋介石的人员,连军务局长俞济时上将在内还不到十人。京沪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和俞济时商妥,即从总司令部稽查处遴选十名干员,成立临时特别警卫组,命张毓中兼任组长,稽查处雷上校为副组长,受京沪警备副司令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陈大庆指挥。
  1949年5月25日,张毓中从上海撤退至舟山定海,几经转折,接眷去台湾。同年8月,张毓中奉命任“京沪杭防卫总司令部”军官训练团上校中队长。旋毛森到台湾,成立“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任总指挥,12月20日,张毓中受邀担任第五处(总务处)上校处长,驻防定海。1950年5月,张毓中随军去台,任“国防部”海上突击队上校队员,继调第八军上校附员,后再调台湾省保安司令部服务。
  1951年4月,“总统府”第二局局长俞济时,召张毓中回“总统府警卫室”,接任警卫室第二组(警务组)上校警务员兼组长,占少将缺。为该组自1933年以来,继黎铁汉中将、陈善周少将、刘树梓少将、钟民祉之后的第五任警务组组长。1956年4月,张毓中调为侍卫室督察。
  1957年,应台湾省警务处处长郭水(中央军校高教班同学)将军之邀,外调张毓中回警界服务,出任桃园县警察局局长,后调任高雄市警察局局长。
  1961年9月,张毓中任台北市警察局局长(第十二任)。1964年,张毓中调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服务,翌年,接任台北招商局安全室主任。届龄退休后,被招商局(后改名阳明公司)聘为顾问至1993年。
  2002年11月16日上午8时15分,张毓中因肺炎引发肺功能衰竭,在台北市立关渡医院逝世,终年92岁。
  张毓中夫人是杭州钱塘望族、清举人吴崇瀚之女吴宛中(1917-2006),原名吴廷玉,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军事教官训练班(武昌綦江附近杜市)毕业,派重庆市储奇门海棠溪工作,后调江西省银行、福州市江西分行工作,精国画与书法,师从国画大师黄君璧,作品曾入选台湾省美术馆,书法则追随陈瑞庚教授,数十年未曾间断。育有三名子女,均生于重庆市海棠溪,分别以棠、海、溪三字命名。
  长女张棠,台湾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组毕业,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工商管理硕士(MBA),从事市场行销研究工作,曾任职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洛杉矶分局;女婿关德松,加拿大UniversityofColumbia(UCLA)化学系毕业,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化学博士,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作博士后研究,在美国一个大公司从事化学研发工作。
  长子张海,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就读美国得克萨斯州Rice大学研究院,从事工程工作;儿媳孙渝,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在工程公司担任工程绘图。
  次子张溪,诗人,台湾中原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曾获“洪德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儿童创作奖(童话组)第一名;次媳陈盈伶,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声乐组毕业,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张毓中爱交朋友,又爱照相,摄影是在特训班学的,以后变成终身嗜好。退休后,开始撰写自传,花费前后十几年,详细记录了三次进入侍从室警卫的经历和发生于蒋介石周边的一些人与事,积文稿数十万言。后经张毓中的长女张棠整理,在《传记文学》连载,后定名为《沧海拾笔——追忆侍从蒋介石的特勤生涯》,于2009年10月,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12年3月,改书名为《侍从蒋介石:我的特勤生涯》,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毓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