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612
颗粒名称: 赵志垚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6
页码: 279-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赵志垚青田县东源人,其父赵伯时,晚清贡生,自办私塾,从事教学多年,著有名声,书法兰亭,一时名满温处等府。赵志垚母亲陈氏,以贤淑见称,1953年10月10日寿终于台北市,享年97岁,安葬于台北县五股乡观音山下御史坑将军山之阳。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赵志垚(1895-1962),原名赵玉麟、赵鑫,字淳如,丽生、缟士,青田县东源人。军需总监,国防部预算局中将局长。
  其曾祖赵惟琛,祖父赵恒之,均以耕读世其家。其父赵伯时,字菊莊,为浙东宿儒章楷先生弟子,晚清贡生,自办私塾,从事教学多年,启诱复进,成学者众,著有名声,以明经为乡里祭酒,故邑之学者,莫不盛推“东山赵氏”,书法兰亭,尤得其神似,一时名满温处等府,以故求书者踵相接,有求必应,村中寺庙之匾额,多出其手笔;长撰讼文,尤具辩才,有“刀笔剑舌”之誉;清宣统二年(1910)九月十三日,急病亡故,年仅47岁,因家穷无法入土,灵柩暂厝于东山,十九年之后才安葬于东源香品山麓(东源小学北围墙外)。1929年国民党元老、当代书法大师于右任为其题写“赵公菊莊墓”碑文。1957年于右任又为赵菊莊题诗:“先人有遗墨,于此更知难;风雨同情泪,低首不忍见。淳如将军以先德菊莊先生遗墨见示因题,于右任,四十六年九月”。赵志垚母亲陈氏,以贤淑见称,1953年10月10日寿终于台北市,享年97岁,安葬于台北县五股乡观音山下御史坑将军山之阳。
  赵志垚有兄弟姊妹四人,次弟赵次麟,字钟麟,以农业为生,有五子三女。长子赵仲甫,大学毕业,在台湾“中央信托局”科员;次子赵仲伸,历任乡、区中心小学校长,青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三子赵仲超,东源镇台联会会长,青田县政协委员;四子赵仲琰,代课教师;五子赵仲苏,县工商联会员代表;长女赵翠娥,温州师范、杭州政治学院毕业,温州第六中学教师,适叶敏夫,东源人,温州第一中学工作;次女赵仲娥,适温溪沙埠村徐杏林,赤脚医生;三女赵胜娥,适东源叶灿庭,手工业者。
  赵志垚长姊赵玉莲,适海口界阜村刘克恭,有二子三女。长子刘贻燔,随军去台湾;次子刘贻瑜,早亡;长女刘金花,适船寮洪府前陈俊福,军需官;次女刘仙花,适大垟叶干金,居台湾;三女刘冬花,适大垟叶干玉,居台湾。
  赵志垚幼妹赵莲璧,又名碎奶,适石盖洪岙洪伯通,上校科长,有一子三女,子洪汉民,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电机硕士,美国洛杉矶公司服务;长女洪菊娥,杭州师范、中国书画函大国画系毕业,国画家,内蒙古包头市总工会秘书、《工运》编辑,适东源章乃器长子章翼军(钟群),包头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二女洪秀娥,安徽合肥市工作;三女洪建英,美国维吉尼亚州大学电机博士,美国公司服务,适黄维峰。
  一18958赵志垚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二日幼而颖悟岁即,从父受经,11岁入县城守约书院,翌年,改读小学,受到东源章楷先生、平桥叶叔珪(调元)老先生关照。16岁,其父谢世,遂孤露,然奋志不懈,弗以穷困而坠其志,蒙父之及门弟子黄景星、项友兰、周干(静溪)诸先生臂助,1913年春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一(丽水)中学,时同邑陈诚亦于是年考取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两校系出一源,时分时合,且衡宇相望,休沐多暇,有切磋讨论之便,于是获交甚笃,成为知己。
  1916年12月,赵志垚与青田高市叶耐秋结婚,因无钱办婚礼,便在岳父家完婚。由同班同学夏秉中(青田仁宫人)作伴郎送他到高市。婚后叶耐秋一直住在娘家,至1918年,才到东源婆家居住。
  赵志垚中学时勤勉坚苦,试辄第一,用以膏火之资自给,但第一年尚欠学费与膳费,至学期结束,无法筹缴,险遭拒绝期终考试。幸承数学教师朱哲卿老师(青田县祯埠人)为之代缴,始获参加期终考试。
  1917年6月中学毕业,赵志垚乃赴上海考入商务印书馆附设商业专科学校学习,以学行兼优毕业,奉派在商务印书馆服务,兢业自守,勤于厥职,然志在自创基业,期间曾与乡人数辈,东游日本,经海参威,考察商务,目赌苏联十月革命后社会之动荡,欲有所经营而未果。归沪后,以温、处州两属,侨商于海外者甚众,亟需加强国内服务,乃发起筹设信达利汇票号于上海,经营汇划存款及委托代办事项,以信誉卓著,办事有效,费用低廉,为同业先,业务蒸蒸日上。同乡同学初到上海,每多受招待与服务之殷勤,是其就学从商之经过。
  1927年,北伐军攻克江浙,6月,陈诚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驻苏州。当初赵志垚曾竭力劝陈诚赴粤,并赠川资,陈诚为念其旧情,乃邀赵志垚为助,遂任第二十一师会计股少校股长,为投笔从戎之始,9月调升军事委员会驻沪办事处中校处员。1928年4月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会计科长。其间,曾受训于陆军军需学校。1929年8月,任第十一师军需处上校处长,1931年调第十八军驻赣、京办事处上校主任,1934年调升第十八军驻京办事处少将处长,筹应军需,克尽繁剧。并任第十八军参议、军政部军需署设计委员会专任委员,修订军需法规,开办军需特别训练班,并兼任教官。
  1935年秋,参加国民大会代表选举,赵志垚在浙江省第九区(丽水)参选,以17万余张高票,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8月任闽赣浙皖四省边区总指挥部驻京办事处军需监(少将)处长。1936年1月13日叙任陆军一等军需正(上校)。5月,调任晋陕绥宁边区四省边区总指挥部驻京办事处军需监处长。9月,调任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军需监参议,兼闽赣浙皖边区及晋陕绥宁等地边区总部驻京办事处主任。任军职,掌度支,计粮秣,飞刍挽粟,咸洽机宜,各副其要,迭蒙罗卓英、薛岳、周至柔、张发奎诸将领之嘉许。
  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军队皆调集淞沪作战。当时政府为统一抗日阵线,乃号召海内外名流,共赴国难。不久,郭沫若由日本返国,赵志垚奉令陪同访问前线各将领,冒险亲临火线慰问,其后郭沫若写有《在轰炸中来去》一文,发行单订本,记叙此事。秋后、赵志垚回青田向民众作抗日战争动员讲演。
  1938年2月,赵志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兵站军需总监(中将),6月,武汉卫总改编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陈诚)兵站军需总监。旋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总务厅(第四厅)中将厅长,与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等共事。
  同年11月武汉撤守,赵志垚只身至汉,护政治部公物至重庆,寻兼任湖北省银行副行长,为其入金融界之始。1939年2月4日调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湖北省银行董事长。1940年4月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八期受训。1941年兼任财政部整理田赋委员会委员,兼任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董事长。1943年6月4日,兼任湖北省田赋粮食处处长。
  自鄂省撤抵恩施,退保鄂西以后,东南富庶之区,胥己沦失,所余二十余县,皆贫瘠小邑,民用匮乏。赵志垚积极推行陈诚制定的一套战时社会经济政策和措施,揭橥培养财源,整顿税收,一面厉行节约,控制预算,平衡收支。
  迨陈诚回省主政,复辅佐实施民生主义经济政策,先以全力增加生产,然后充裕物资之源,征购实物,通货物之用,物物交换,平货物之价,凭证分配,安定军民生活。其于增加生产,则以工农增产同时并进,兴修水利,增产增粮,繁殖林牧,创设纺织、机械、皮革、化工、粮食等省营工业凡16家,并责令各县筹办民生工业,扶助民间创设简易工厂,同时,训练专才,以应需要。其于征购实物,即举办土地陈报,订定田赋科则,得增承粮面积644万1818亩,并规定应留稻种、食粮之后,征购实物,公购余粮,竟连年超额完成,使军糈民食无虞匮乏。其于倡导物物交换,规定交换之品类、比价,交换组合之设置等,对于互通有无、稳定战时物价皆具绩效。其于凭证分配,本不患寡而患不均之义,厘定分配,收价、稽核等办法,由省级公教人员扩及全省,凡米、盐、油、布、棉花、燃料生活必需之资悉备,使人民无仰屋之叹,亦无丰约不平之憾。益以余力,配合普及教育计划,凡中学以上学生,衣食住宿咸由公费支应,以开拓民智,培养人才。综上诸端,从生产以及分配,纲目毕举,巨细靡遗。大原则虽由陈诚指导于上,而实施细则,悉由赵志垚一手拟订,辛苦经营,使鄂西贫瘠一隅,物资充裕,社会安定,蔚成战时模范,为陪都重庆之屏障,《中央日报》对于鄂省治绩曾著社论,赞许有加。所有这些,为保障人民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4月6日,赵志垚调任军政部军需署军需监副署长兼储备司司长,后改任军政部供应局局长。
  三据赵志垚《受降纪略》记述,8月26日上午9时,军政部长陈诚在军委会大礼堂召见派赴京沪区接收的全体人员,布置工作。9月2日,赵志垚率员由重庆白市驿机场飞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赵志垚兼任军政部京沪区接收特派员、中央银行上海分行经理,负责军事接收及各部队复员补给事宜。
  抵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往谒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请示有关接收事宜。3日飞南京,4日参与布置前进指挥所工作,7日,到机场迎接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
  8日,何应钦由芷江飞南京,赵志垚与在京各机关首长一起,前往明故宫机场迎迓,时南京民众代表及学生等手执小国旗,夹道相迎,凡数万人,途为之塞,机场内高级人员列队恭迎者亦千余人,尤足注意者,敌酋(日本)冈村宁次大将及小林茂三郎参谋长等七人,亦另立一隅,列队迎候,11时25分,“美龄号”机飞临上空,盘旋一匝,徐徐下降,何应钦全副戎装,精神奕奕,缓步下机,与欢迎者一一握手答礼,冈村等虽肃立致敬,而何应钦总司令视若无睹,未予理睬,此盖对侵略者应有之教训,不知日人至今稍有觉悟否?冈村等面红耳赤,何应钦过去,频频作45度之鞠躬,极尽其摇尾乞怜之态,颇足令人发噱;因念国不可亡,亡国之惨,兹已目睹之矣。
  何应钦总司令既已抵京,中国战区日军受降签字仪式,遂定于9月9日上午9时举行,由何总司令代表最高统帅蒋介石受降。自机场返处后,赵志垚即接获参加受降典礼通知书,关于参加人员应行注意事项,规定至为详尽。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参加人员注意事项:
  1.请佩带本处入场证于九月九日上午八时以前到会;
  2.请在签到处签名;
  3.听从招待者之引导依次入座;
  4.勿对日代表有侮辱之言语及行为;
  5.签字进行中不得吸烟及任意离座;
  6.签字中勿任意谈笑喧哗;
  7.军官着黄色军常服系武装带(有勋章者佩勋表),文官着中山装或西装;
  8.摄影师勿迫近签字人员拍照;
  9.新闻记者非经许可不得包围降使发问。
  9日上午8时,赵志垚依限到达陆军总司令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黄埔路上警卫密布,自辕门通至礼堂之道侧,每隔十步,竖有各同盟国国旗,旗与旗之间,立有新式装备之警戒兵一名,身着绿色美式秋季制服,钢盔革履,倍觉威武,举目礼堂种楼,饰一红色大“V”字(即胜利之意),与蔚蓝色之天空,相映成趣。
  8时30分,中外来宾陆续签名入场,共计参加典礼者307人,记者88人。盟国将领如美军麦克鲁中将、巴特勒准将等皆参加,出席观礼的中国高级郑洞国、冷欣、廖耀湘、舒适存、蔡文治、赵志垚、谷正纲、丁惟汾等。整个会场气氛庄严、肃穆。
  8点52分,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大将等,分乘汽车三辆,由翻译官王武上校引至中国陆军总部,在广场下车时,中外记者纷纷为之摄影。其时各参观人员均已依次坐定,礼堂中央为受降席,席前设一小长案,为日军投降代表席,其后各立整齐严肃之士兵20名,受降席与投降代表席之四周,环以白绸,其左侧为高级将领及记者席,右侧为盟国军官席及外国记者席。当时,赵志垚坐在会场左侧第二排指定位置上,对这场不到半小时的受降仪式的细节记得十分清楚,见证了日军南京受降仪式这一中国近代历史上庄严的一幕。
  8时56分,中国陆军总司令、一级上将何应钦,率参加受降官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四人入场,中外军官及来宾肃立致敬,受降席上,何应钦居中,左为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校张廷孟,右为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和陆军中将萧毅肃;案上正中置一时钟与中国文具一套。
  8时58分,军令部次长王俊中将,引导日军投降代表入场,先至规定位置,立正向何应钦总司令作45度之鞠躬,何欠身示答,并命坐下,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居中,面对何总司令,举首即可瞻仰全场所悬之中、美、英、苏国旗;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茂三郎中将、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中将、参谋小笠原清中佐三人,依次坐冈村左侧,派遣军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中将、台湾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第三十八军参谋长三泽昌雄大佐,依次坐在左侧,渠等一律戎装,惟未佩刀,日方译员本村辰男,则仍着赴芷江洽降时之灰色西服,以立正姿势,立于冈村之后。日军投降代表入席既竣,何总司令乃向中外摄影记者宣布:“摄影五分钟”。中外记者于是骤形忙碌,在四周及走廊上拍摄电影及照片,我受降大员之雍容仪表,与骤形肃立之日军投降代表,一一摄入镜头。
  9时4分,何应钦总司令命冈村宁次大将呈交日本大本营授予代表签降的全权证书及有关证明文件,冈村乃命小林茂三郎总参谋长,上前呈递何应钦。何认真审阅后,当将证明文件留下,旋将日本投降书的中文本两份,交由萧毅肃参谋长转交冈村宁次。冈村宁次起立,双手接过降书,小林总参谋长为之磨墨,冈村宁次一面匆匆翻阅降书,一面提笔含毫在两份降书上分别签字,复在右口袋中取出圆形水晶图章,盖于其亲笔签名之下,所盖印鉴,略微向右倾斜,签字墨迹,则颇娟秀,冈村宁次签字时,显得有些慌乱,手微微颤抖,脸部表情极为冷漠,观众肃静无声,屏息注视,摄影记者更以敏捷之手腕,猎取此稍纵即逝之镜头;冈村签盖后,即将图章纳入口袋,一面命小林参谋长将降书呈递何应钦总司令,一面点首,若表示日本业已无条件投降者,小林将降书双手呈递何总司令。何略加检视,亦于降书上签字盖章,代表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态度从容安详。何以降书一份,令萧毅肃参谋长交付冈村,冈村起立接受。何应钦复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命令第一号连同命令受领证,仍命萧毅肃转交冈村。冈村当在受领证上签字盖章,并将受领证命小林参谋长送呈何应钦总司令。至此,中国战区120余万日军的投降签字仪式,遂告完成,历时凡20分钟。何应钦总司令宣布日军代表退席,仍由王俊中将引导日军投降代表离座,并肃立向何总司令一鞠躬,然后垂首鱼贯退出会场。
  随后,何应钦总司令于日军代表退出后,即席发表简短的广播讲话,向国内外宣告:“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己于本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词毕,全场掌声雷动,嗣由陆军总部总务处副处长鲍静安译成英语,翻译甫竣,全场又热烈鼓掌,何应钦总司令旋率受降人员退席,并将渠本人签字所用之毛笔携出,留为永久纪念,中外来宾群趋何总司令之前,握手申贺,并于礼堂门口,摄影留念,此人类有史以来之最大悲剧,于兹宣告结束。
  受降典礼完成后,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即奉何应钦之命,携带冈村宁次签字的降书,于当天中午赶飞重庆,下午抵渝之后,冷欣先见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周至柔,再晤中央党部秘经商量决定,于第二天(9月10日)9时上午,在国民政府大礼堂,举行呈递仪式,转呈蒋介石,正式完成整个受降手续。
  是日正午12时,何应钦总司令在“励志社”召宴,中外嘉宾济济一堂,觥筹交错,极为欢娱。午后4时,赵志垚等随何应钦前往谒陵,由新编第六军战士乘车前导,陵园大道由中山门外伸向紫金山麓,两旁绿树扶疏,松涛习习,疮痍满目之南京,独此地带景物幽静,过于畴昔;十分钟后即抵国父陵园,拾级而登,直入陵寝所在之祭殿,孙中山先生塑像巍然端坐于无数花圈中,以此日满怀兴奋,瞻仰遗容,其雄壮圣洁,尤觉倍于往昔。徘徊有顷,赵志垚乘便前往灵谷寺,一谒谭延闿故院长墓。灵谷寺风景清幽,每当春秋佳日,游客如云,今则蔓草覆径,荒芜不堪矣,谭墓依然如故,惟祭殿门窗以及铜鹿香炉等,皆被盗穷,白壁红柱,亦剥落甚多,良堪浩叹。
  这一时期,赵志垚主要负责苏、浙、赣等省军事接收与部队复员、补给事宜,夙兴夜寐,针对头绪纷繁,时间紧促,人事不足的情况,且彼时日军仓库,散在各地,欲迅速接收,非有多员不为功。他便与各地军事长官议定,由特派员加委,先各派员接收,俟后方人员到达,再行交还,故如臂使指,使分散各地仓库日军军用物资得以有条不紊妥善接收,无稍疏漏,复以垫款购储军粮,不用征借办法,使民众获得苏息之机,而有裨于军实。余如部队复员,敌俘补给、遣返,亦皆如期完成。在初抵沪时,他敏捷果决,不避艰险,经多方查实,迅速追缴日伪军方向汪伪上海棉统会订购棉布,三百余万匹,棉纱五六千件,棉花数万包等几被隐匿之未列账物资,不但解决军队服装补给问题,且成处理伪产业之大宗收入,充裕国库,设稍迁缓,便难究诘,时论多之。10月10日,国民政府颁给忠勤勋章。至12月初军政部特派员办公处始结束。
  1946年1月,赵志调升后方勤务总司令部第一补给区(上海)军需总监(中将)司令兼任行政院物资委员会委员。5月,奉国民政府颁发抗战胜利勋章。7月,国防部成立,任国防部预算局中将局长,夙夜忧勤,精心计核,俾军需预算制度确立。11月选为制宪“国民大会”浙江区代表。
  1948年,币值贬落,物价腾踊,而部队所需,不可一日短绌。赵志垚调谋艰苦,曾密拟方策,建议政院,未蒙采纳。5月,因以频年劳累,体力不支,遂辞职,改任参谋总部办公室军需总监参议。9月22日,国民政府叙(晋)任陆军军需监(少将),署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军需总监(中将)。
  四
  1948年底,陈诚派赵志到台湾预为部署。1949年1月,陈诚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约赵志垚游台养病,未几,稍痊,出任台湾省银行常务董事,4月1日任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主任,5月兼任台湾省石炭调节委员会主任委员,使糖、盐、茶叶、香蕉等农产品输出,以及米、油、黄豆、纱布等民生必需品输入,大量增加,缓解物资缺乏,物价飞涨的困难局面。
  1950年3月,赵志垚任台湾交通银行常务董事,遂辞去物资、石炭两会职务,专心筹设台北纺织公司,迨公司成立,任董事长,且被选为台湾省棉纺公会理事长,沟通政府与民间关系,全力推展棉纺工业,数年之间,使台湾省纺绽由十数万枚扩展至四十余万枚,奠定了台湾纺织工业的基础。
  1951年,任交通银行总经理,仍兼台北纺织公司职务如故。初,银行迁台后,不对外营业,范畴亦隘,尤其交通银行,业务委缩,人员零落,赵志垚承董事长俞鸿钧之命,厘订交通银行业务计划及中心工作,如清理资产、调节收支、整顿海外行处、管理投资事业以及拟订复员计划等项,夙夜擘画,不畏艰苦,自悬鹄的,专心壹志,克如其愿,使交通银行得以重新复业。1954年2月,俞鸿钧出任“行政院院长”,奉令赵志垚兼代交通银行董事长。9月,董事会改组,赵志垚被推为常务董事,由“财政部”指定为董事长。
  1955年3月,赵志垚出席菲律宾交通银行股东会,被推为董事兼副董事长。回台湾后,复代表交通银行参加复兴航业公司股东会,被选为常务董事。9月,又被选为台湾棉纺织工业同业工会理事长。1956年奉中央党部指定兼任齐鲁公司常务董事。还担任台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第六任董事长。
  赵志垚少时,自强不息,崛起孤贫,勤苦读书,天资颖悟,禀赋过人,记忆力特强,居常与亲友通电话,可以不必查索电话号码记录簿,惟从不恃才傲物,自谦未受高深教育,但随时注意知识充实,终身奉行勤能补拙之格言,未当稍懈耳,且在任职期间曾到中央大学旁听,仍选修财政、经济学。他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时,每于会议报告所属各机关预算,常不必翻阅案卷,如数家珍,丝毫不爽,是殆业精于勤之表现。自幼养成“今日事,今日成”的良好习惯,勇于任事,思虑过详,执简驭繁,有条不紊,故能坚毅卓拔,四十年间,尽瘁职司。迭获粮食部一等二级奖章、财政部一等三级奖章及五等景星、忠勤、胜利、四等云麾等勋章。
  五
  赵志垚历任军需、财政、工业、金融要职三十余年,世所视为瞴仕者,但其律己甚严,生活谨饬,简朴俭约,处脂不润,一介不取,廉洁奉公,言行如一,“乃殁之日,家无余财,可以风矣”。他待人诚恳厚道,乐于助人,善擢后进,凡有请托之事,无不热诚相助,亲切周到,唯自身并不富于财力,常竭尽所有以济人之急,识者莫不赞许。赵志垚曾言:“青田地瘠民贫,学子多未能深造,在台同乡能日语或英语流利者鲜,故常有爱莫能助之感。”其爱护同乡可以想见矣。赵志垚一生常负繁剧,殊少暇晷,然明日必作日记,时或拨冗亲撰文稿,数十万言,曰“雪鸿轩丛编”,盖取苏东坡诗“雪泥鸿爪”之意,记录其一生公私重要经历、亲感,简明扼要,条理井然,经家人整理于1972年出版,名为《赵志垚先生遗著选集》,由“副总统”严家淦题写书名,前台湾警备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郭骥博士为其作序。赵志垚为陈诚主管军需财务工作,精细负责,深受陈诚的信任。赵在陈诚麾下,有“萧何”之称。赵志垚的夫人叶耐秋,原名叶连钗,青田县高市底村人,即叶迈将军胞姊,跟着儿女叫陈诚为“娘舅”。叶耐秋也很精明,与陈诚夫人谭祥关系很好。跟赵志垚去台人员达百余人,半数是青田人。
  赵志垚生平体气素充,尤深自刻励,六十以后,矍铄不让盛年。惟十年间,遭太夫人之丧及次子赵育楚猝逝,忧痛频煎,疢疾内蕴,1962年3月2日,因公赴马尼拉处理菲律宾交通银行股权转移问题,疾作,20日事毕返台,忙于汇报赴菲处理公务经过,未曾休息,一连几天,病情加重,呕吐并发高烧,烧退后微热,体重减轻,最后确诊为肝病。转入空军总医院治疗,巧遇周末,院方认为是慢性病,未作及时治疗处理,致使病情恶化,遂卧病,淹缠三月,于1962年6月3日(农历五月初二)晨4时10分,与世长逝,终年68岁。墓葬于台北县五股乡观音山下御史坑将军山之阳。蒋介石赐颁“忠勤著绩”挽额,陈诚挽以“为学时即廉介自期,少岁共相亲,常见小心持大体;于海外以微疴而逝,平生无尽意,每从艰苦忆斯人”一联,概括了知交五十年公私情谊。
  1962年6月7日,蒋介石特颁发第2826号“总统令”,明令褒扬赵志垚的业绩,全文如下:
  交通银行董事长赵志垚,早岁参加革命行列,筹应边区“剿匪”军需,深洽机宜,克当繁剧。抗战以来,历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兵站总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总务厅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及湖北省银行董事长、军政部供应局长、军政部京沪特派员兼联勤总部第一补给区司令、国防部预算局长、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银行总经理等职。持躬勤慎,处事周详,屡历艰难,殊多建树。近年受命董督交通银行,于规画复业事宜,致力不懈,用底于成。去岁因公赴菲,积劳成疾,竟至不起,追怀曩绩,悼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忠荩。此令。
  六
  赵志垚将军爱国爱乡,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发展。1946年,赵志垚等闻知故乡青陈诚题赵志芴挽联年以温州、处州两中学无法尽量容纳,失学青年较多,即在京沪与陈诚、叶以新等同邑军政人员一起筹募基金,延聘教师,发起创办青田石门中学,出任筹备石门中学董事长,校址暂借县城水南栖霞寺,1947年春季招生开学,为照顾家乡清寒子弟完成学业,学杂费全免,培育了许许多多贤才能人。但惜于1956年停办。1999年,青田籍旅意华侨孙建伟等出资重建石门中学,校址在县城水南泥湾新区伯温东路,按一类完全中学规划设计,建有38个教室的教学大楼,配套设施齐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正在为家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
  赵志垚的次子赵育楚在美国留学,1959年8月突然在工厂里身亡,噩耗传来,全家悲痛欲绝。为培养人才着想,赵志垚决定将赵育楚的保险赔款留作台湾大学奖学金。此奖学金初名“赵育楚奖学金”,后改名为“赵氏奖学金”。
  而早在1937年,赵志垚为怀念故乡,继承先父之志,特将十余年节俭所余连同前岁慈母七十寿庆时所省下筵席之费,计2400余元,购基于东源凤凰山脚,建房屋三幢,共20余间,创办了东源小学,其选基、建房、校务、人事等重大事宜,皆托原省立第十一师范老师朱哲卿一手操办,直至1938年2月1日,第一学期招生正式开学。赵志垚自任校长(当时在武汉任职),校务由叶修轩以校务主任名义代理。与此同时,赵志垚恳请国民政府、共产党政要和知名人士为东源小学创立题词,相继得到林森、陈果夫、陈立夫、于右任、吴稚晖、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等人的墨宝,周恩来的题词为:“中华民族新希望”,董必武的题词为:“团结、友爱、紧张、活泼”,郭沫若的题词为:“艰苦奋斗,忠勇救国”。陈果夫、陈立夫的题词为:“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抗战第一,胜利第一”。
  周恩来等人的题词高悬在东源学校的纪念堂中,时刻激励着师生们勤奋好学,抗敌救国。自此,东源小学校风不断进步,教师忠于职守,学生刻苦学习,成绩好,学校声誉大振。永康、缙云、永嘉等外县学生不远数百里,慕名前来求学。学生增加到300余人,教师增加到20余人。可惜到了后来,知名人士为东源小学的题词绝大部分真迹没有保存下来,仅有周恩来的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
  留存在浙江省图书博物馆珍藏,青田县档案馆和文化馆存有复制品。1978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在东源镇建立周恩来总理题词纪念碑,七
  赵志垚、叶耐秋夫妇育有三子四女,皆有高等学历,事业各所成。
  长子赵育中,又名赵以听,1921年11月生于上海,中央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长沙雅礼中学、重庆南开中学毕业,考入重庆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1945年随学校迁上海,1948年毕业。入善后救济总署与中国合设的农业机械公司实习。1949年5月后入华北革命大学受训,两个月后被调至沈阳第一机器厂任技术员。1956年8月去台湾,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副教授、“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编纂委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后旅居美国;夫人郭镇华(1947年间任北平商业银行董事长,1949年赴台湾创设长河影业公司)之女郭英琦,河北乐亭县人。
  次子赵育楚,1931年1月生于汉口,台湾大学工学院肄业,195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工系毕业,留校应聘为助理教授,兼任药厂工程师。1959年8月25日,在美国工厂里猝亡。
  三子赵炎武,1935年2月生于南京,台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肄业,1955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肄业,1956年转学美国南加州大学,1960年获数学博士学位,美国华府联合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电子专家;娶南昌新建陆军少将梅汝琅之女梅强华,加州大学化学博士,在麻省布兰第斯大学任教,后任职政府机构,已退休。
  长女赵韵香(1919-2005),1919年1月生于青田东源,上海务本女学、南京金陵女子中学、长沙福湘女学肄业,成都金陵女子大学生物系毕业,再入北平协和医学院学医,后被金陵女子大学聘为助理教授。1938年在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后任上海市教育局成人教育处科长;适同乡林梓亭将军之子林梦奇,1923年1月生,四川大学英语专业毕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名林晓帆,长期从事上海地下党工作,1949年10月后任上海市公安局股长、科长等职,1956年调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工作,任英、法、德语筹委会合建党支部书记、副教授,1981年派任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高级审校,经教育部内定任命为一等秘书、参赞,1987年卸任回国,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办理老干部离休手续(地厅级待遇);育有三子二女,均受高等教育,事业各有所成;长子林洵可,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台湾建筑设计师;次子林洵多,华东师大毕业,上海市教委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教委副秘书长兼信访办主任;长女林洵子,1949年8月生于上海,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美国百森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次女林洵禾,大学毕业,在美国服务;三子林洵东,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硕士,在美国服务。
  次女赵韵蔼,1922年10月生于青田东源,重庆国立药学专门学校制药科毕业,上海制药厂工作,适青岛孟用潜(1905-1985),原名孟坚,又名孟谦,化名曹长清,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是中共六大代表,历任中共满洲省委主席团候补委员兼北满特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代理省委书记,中国工业合作协会重庆总会视察办事处主任,中央上海局调查研究部副部长,政务院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华全国供销社总社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代表,外交部党委委员、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对外文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三女赵霞映,1928年3月生于上海,成都燕京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生物系肄业,台湾大学毕业;适江西黄友松,国立浙江大学学士,美国史丹福大学研究,心理学博士,台北工专、凤山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兼台北师专教务长。
  小女赵湘文,1936年11月生于南京,板桥中学高中毕业,中坜中原理工学院肄业,1959年留美,获博士学位;适广东董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物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意大利比萨大学客座教授。
  赵志垚故居,又称“天水旧家”,位于东源镇东源村东里后街24号,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建筑占地面积339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五间二厢楼阁式建筑,主楼面宽16.8米,进深16.65米,十三架檩,双步梁,用七柱,悬山顶。前两侧厢房各宽二间5.8米,进深5米。2003年4月19日,赵菊莊墓和赵志垚故居被青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军政官员有汤恩伯、王懋功、李明扬、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志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