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干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97
颗粒名称:
干毅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0
页码:
237-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干毅生于民国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公历1913年10月28日。其父干廉甫,字焕云,虽为晚清廪生,终生以教书为业。干毅一岁时父亲病故,家贫,母亲郭氏独力抚养二男三女,生活异常艰难,常需到舅舅家逃荒。稍长,以放牛等农事为主。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干毅(1913-2010),乳名正春,青田县大路乡(今船寮镇)洪庵村人。少将参谋长。
一
干毅生于民国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公历1913年10月28日。其父干廉甫,字焕云,虽为晚清廪生,终生以教书为业。干毅一岁时父亲病故,家贫,母亲郭氏独力抚养二男三女,生活异常艰难,常需到舅舅家逃荒。稍长,以放牛等农事为主。
10岁那年,其兄干卓从浙江省立第十一(丽水)师范毕业,被聘为青田县私立芝秀初级小学(今城西小学)教员,干毅入芝秀初级小学读书,直接插班四年级:次年入大路求是完全高级小学;在哥哥的辅导下,干毅自小成绩优异,12岁以青田县甲等第八名毕业。旋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十一中学初中部就读,哥哥从广东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又安排他就读上海复旦实验中学高中,后转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杭高)毕业。
1932年7月,干毅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七期政治训练班,1933年5月中央军校毕业后,干毅分配到第七师政治训练处工作,派驻防安徽省六安县的第七师第四十一团任上尉指导员。旋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外交系,1934年初肄业,调军政部通讯技术训练班任少校指导员。同年12月以全国第二名成绩考取军委会训练总监部赴英国军事院校留学资格,正选3名,另为皮宗敢、杨植。
1935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干毅回老家洪庵,与青田鹤城镇项壁人之女项月眉成婚,由哥哥干卓少将主持婚礼,证婚人为青田县城徐笑渔。随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留学预备班学习,5月间结业。
二
1935年7月,干毅等三人动身出国之前,训练总监部和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在南京励志社为其设宴送行。他们经上海乘轮船、坐火车,取道意大利、瑞士、法国等,于8月3日辗转来到英国伦敦,就读于赫赫有名的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这所距伦敦约30英里的学校,历史悠久,相当于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英国陆军军官大多毕业于此。其课程包括史地类、战术类和军法类,分三学期授课,每学期均有考试。靠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和讲义,英语并不熟练的干毅每每考试都率先交卷,并能获得高分,老师们都非常惊奇,1936年3月间在伦敦《每日快报》上画出他脸部的大致轮廓,称他为“东方怪物”。
在英学习期间,除衣、食、住等费用由国家供给外,每个月还发7个英镑零用。为了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他主动请准学习工兵,即军事工程。当时,英国政府规定,凡学习工兵者必须从军校毕业后,再进政府认可的一所大学学完工科后,才能进英国工兵学校。
1936年12月,干毅从英国皇家军官学校毕业后,如愿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皇后学院及研究生院学习机械工程,结识了当时留学剑桥的李国鼎、王竹溪、张文裕、吴等,成为华罗庚最要好的同学之一。1939年6月,干毅获剑桥大学荣誉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入英国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并申请到英国工兵部队实习,经英国陆军部批准,到驻在奥陶晓的战备部队英国工兵第十一连实习,先后随部开往南部海滨威茅斯港,练习在海上架设各种浮桥,参加在英国中部进行的英军秋操,到驻防南威尔士西南端半岛上的防空工兵营实习。其间,在伦敦一次留英军事学生会议上,竺培风(蒋介石胞妹蒋瑞莲之子)陪同蒋纬国(当时在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学习)来参加会议,与干毅相识。
1939年9月3日,英国、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干毅于1940年10月转赴美国继续学习军事指挥和军事工程,同时赴美的有杨子余、阮维新、何秉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积聚才干并积极工作。
当时,德国战车部队,横行欧洲大陆,似乎所向无敌。因此,如何阻止战车的横冲直撞,遂成为各兵种的研究中心。干毅和大使馆安排与他同赴美国的杨子余到达美国后,即主动申请前往美国乔治亚州伯宁堡的第四工兵营实习三个月,得到时任营长的旁门(Lt.Col.Frank.Bowman)中校(后任远东麦帅总部工兵司令)的厚爱,介绍他加入美国军事工程学会,成为终身会员。
在美期间,干毅勤奋好学,先后完成了美国军事工程学院(校址弗吉尼亚的伯尔房堡,距华盛顿20英里)青年军官班和研究班的学业,并先后获得了在美国第一装甲兵师第四工兵营实习和参加路易斯安那州第二军与第三军的对抗军事演习机会。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为联合对日作战,当时的中国政府决定派军事代表团驻美,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最重要的军事合作。干毅得到这一消息后,与杨子余、刘景扬等3人日夜到图书馆收集资料,写成了长达几十万字的《美国参考》,并汕印后装订成书,在熊式辉中将团长率领的军事代表团到达时送给代表团人手一册。他们三人也很快到代表团工作。与驻美海军武官刘田圃、副武官杨元忠过往较密。
负责协助代表团参谋长徐培根的干毅,在工作期间还根据自己在英国所学的工兵知识和在美国第四工兵营收集的资料,写成了一部针对战车部队的《阻塞战术》书稿,受到徐培根将军的肯定。
1942年6月,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回国后,干毅等则留下来继续深造。1942年4月,由剑桥大学毕业的竺培风(当时在华盛顿的宋子文办事处工作)介绍,干毅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美洲分会华盛顿小组,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美洲分会的成立大会,由此认识了许多留美工程师。
1942年9月,干毅入美国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的指挥与参谋学校(FortLeavenworth,今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习惯称美国参谋大学)进修,同时入学的有杨子余、刘景扬、赖名汤、雷炎均、万承烈等6人。干毅在G-2班(情报参谋)学习时,同学们筹组联军司令部,被推为中国组组长;在SOS班(后勤参谋)学习时,被选为学生会副会长。
三
1943年10月1日,干毅从美国参谋大学毕业后回到重庆。此时,徐培根将军任陆军大学教育长(校长蒋介石,代校长陈仪),为发挥其军事才干,干毅受邀进入陆军大学任少将兵学教官。同年底,杨子余、阮维新、何秉铨相继从美国回到重庆,干毅介绍他们到陆军大学任兵学教官。
这时,干毅在投身军事教学的同时,开展反战车研究。根据当时抗战的需要,干毅加紧研究,利用他在英国、美国所学和收集的反战车材料,迅速写成了《反战车战术》一书,1944年由重庆陆军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世界第一部反战车研究著述,不仅是陆军大学的重要教课书,也是一些部队将士研习战略战术的重要参考书,其战术思想在当时的军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干毅也成为军中的知名人物,并曾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在此期间,干毅还奉命校对出版了中文版美国《大兵团作战》等书。
当时,同邑章培也在陆军大学任机甲系中将主任,是战车战术者,干毅则是反战车战术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故两人来往密切,关系很好。在重庆的青田同乡,此时任第四战区驻渝办事处处长叶中青、航空委员会航政处处长陈又超、军委会政治部总务厅厅长赵志垚和章乃器等人,大致每月在菜馆聚会一次,以联络乡情。
为了将其反战车理论用于实践,提高兵团作战能力,带兵打仗,经申请,通晓美式装备的干毅,1944年5月,被任命为军政部军务司炮兵组代组长,未几,调任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驻四川壁山。两个月后,日寇新近占领贵州独山,从西南方向威胁中国抗战大后方。干毅又奉令担任战防炮教导团少将团长,驻防贵州贵阳市郊外的乌当镇,捍卫贵阳。
不久,军政部决定成立反装甲兵团,教导团第一营拨给反装甲兵团,余部移贵州省黔西县。后教导团并入驻四川荣县的炮兵第五十七团。干毅领导的教导团专事训练部队熟悉使用美式装备,为中国军队远征对日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5月,干毅调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高级参谋。抗日战争胜利后,干毅回任陆军大学编译处少将处长。
日本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战败国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和管制。1945年12月16—26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战后欧洲和远东的一些重大问题。会议决定战后对日本实行管制。据此,由苏联、美国、中国三国代表各一人和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四国联合代表一人组成的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于1946年4月3日在东京成立,委员会的任务是为了实施《波茨坦公告》,保证实施日本投降条款并就日占领和管制问题与盟国占领军最高统帅进行“协商”与“提出建议”
。
1946年5月,朱世明奉派为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中将团长,下设四组,第一组军事,第二组政治,第三组经济,第四组文化。干毅任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第一组少将组长,代表团几经交涉,据理力争,取得了中国派一个师驻军日本的权利。1946年12月,得悉中国当局决定不派驻日占领军之后,干毅受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委托返国申述,希望当局以中华民族百年计,仍派戴坚师或其他师驻日。未果。干毅随后调任陆军总司令部第六署第一处(兵器研究处)少将处长。
日本投降后,陆军总司令部根据美国顾问团的建议,在台北增设陆军训练司令部。1947年7月,干毅和陆军训练司令部副司令官贾幼慧,奉命到台北建立前进指挥所。陆军副总司令孙立人兼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后,干毅调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陆军训练司令部参谋长唐守治兼任凤山中央军校第四军官训练班副主任(主任由孙立人兼)、代理主任后,干毅代理陆军训练司令部参谋长。1948年初,干毅升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并被派驻防台湾高雄,成为台湾外防部队的上层人物。
1948年6月,干毅因故毅然携眷离开台湾,从南京经上海,回到老家浙江青田。
四
新中国成立后,归田乡野的干毅经章培(章乃器大哥)引荐,其文才武略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青睐,被周总理电召进京,途经上海时住上海军管会交际处招待所。1949年10月1日中午,上海市市长陈毅将军宴请干毅和数十位民主人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宴会后乘专车到静安寺路旁的跑马厅参加庆祝建国典礼大会。
1949年12月29日,周总理在中南海住处亲自设宴款待章培和干毅等,周总理称赞“干先生文武全才,干先生,你是中国人民培养的。”周总理又对坐在旁边的外交部副部长、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将军说:“我们要好好用他(指干毅)。”宴会后,周总理带李克农与干毅,到另一小厅,问了干毅许多关于台湾的问题。
第二天晚上,于毅和章培应邀到中南海参加刘少奇主持的新年晚会,受到新中国领导人朱德、周恩来等的接见,干毅的命运从此与新中国紧紧相连。
干毅奉召进京,是因其曾在台湾任过孙立人的参谋长,着手解放台湾的新中国有意筹建一所装甲兵学校,他与章培是负责组建人选。
装甲兵学校因故未能组建之后,1950年3月,干毅放弃做官和到部队工作的机会,自愿入沈阳工学院(后改名东北工学院)从事教学,任机械系一级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一级教授。
1951年,干毅调任湖南大学教授兼机械系主任。1952年春,干毅开设机械设计和柴油机学,不久,即代表湖南大学机械系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南区高校课改会议,在会上又被选为中南区各机械系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央高校课改会1953年初,中南区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机械系与电机系调整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干毅任华中工学院长沙分部部务成员、内燃机系教授,兼任中南上木建筑学院教授。1954年9月,干毅正式入华中工学院(武汉)机械工程系任教授,1956年转入动力工程系热工教研室教授。1957年6月,被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1984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1988年1月更名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改名华中科技大学)离休,享受副院校级政治、生活待遇。
1998年5月,干毅写有《述怀》诗:“一个老儒,八五老翁。宁爱祖国一寸土,不恋外邦万两金。从事国家之富强,同胞之幸福,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干毅教授著述等身,著有《反战车战术》、《高等传热学》、《柴油机理论与设计》、《热机学》、《机械零件》、《棘轮》、《青田干毅回忆录》等书,与人合译《热机学》、《热工学》、《蒸汽轮机与燃汽轮机》等书:发表《米雪尔止推轴承的构造与计算》、《齿轮轮齿间滑动磨擦系数的意义和其计算》等5篇创造性科学论文。1947年曾入选日本编纂出版的《世界名人录》。1998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纪中心”推举为“世界1000位最有创造力和成就名人”和“世界1000位伟大科学家”。
干毅将军淡泊宁静、俭朴恬谧。晚年寓居武汉,思乡之情愈浓,唯因年迈行动不便,未能成行,几次叫子女们多回青田走一走,看一看,记住自己的根在青田。2005年6月,干毅女儿干荣珠、干芳珠、干湘珠三姐妹,2009年8月干毅夫人项月眉(93岁)暨女儿干荣珠、干湘珠两姐妹,曾先后回青田寻根祭祖访旧。2010年8月8日至9日,干荣珠教授及其亲属再次回乡省亲,参观了青田石门洞风景区、高市陈诚将军故居、青田石雕博物馆,走访了船寮镇洪庵村祖居,还与青田县的医疗卫生界人士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座谈,希望故乡青田的各项事业更加繁荣富强。
2010年10月6日22时,干毅将军在武汉梨园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8岁。10月15日上午10点,干毅教授追悼会在武昌殡仪馆举行,大厅悬挂的挽联曰:1953年初,中南区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机械系与电机系调整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干毅任华中工学院长沙分部部务成员、内燃机系教授,兼任中南上木建筑学院教授。1954年9月,干毅正式入华中工学院(武汉)机械工程系任教授,1956年转入动力工程系热工教研室教授。1957年6月,被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1984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1988年1月更名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改名华中科技大学)离休,享受副院校级政治、生活待遇。
1998年5月,干毅写有《述怀》诗:“一个老儒,八五老翁。宁爱祖国一寸土,不恋外邦万两金。从事国家之富强,同胞之幸福,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干毅教授著述等身,著有《反战车战术》、《高等传热学》、《柴油机理论与设计》、《热机学》、《机械零件》、《棘轮》、《青田干毅回忆录》等书,与人合译《热机学》、《热工学》、《蒸汽轮机与燃汽轮机》等书:发表《米雪尔止推轴承的构造与计算》、《齿轮轮齿间滑动磨擦系数的意义和其计算》等5篇创造性科学论文。1947年曾入选日本编纂出版的《世界名人录》。1998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纪中心”推举为“世界1000位最有创造力和成就名人”和“世界1000位伟大科学家”。
干毅将军淡泊宁静、俭朴恬谧。晚年寓居武汉,思乡之情愈浓,唯因年迈行动不便,未能成行,几次叫子女们多回青田走一走,看一看,记住自己的根在青田。2005年6月,干毅女儿干荣珠、干芳珠、干湘珠三姐妹,2009年8月干毅夫人项月眉(93岁)暨女儿干荣珠、干湘珠两姐妹,曾先后回青田寻根祭祖访旧。2010年8月8日至9日,干荣珠教授及其亲属再次回乡省亲,参观了青田石门洞风景区、高市陈诚将军故居、青田石雕博物馆,走访了船寮镇洪庵村祖居,还与青田县的医疗卫生界人士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座谈,希望故乡青田的各项事业更加繁荣富强。
2010年10月6日22时,干毅将军在武汉梨园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8岁。10月15日上午10点,干毅教授追悼会在武昌殡仪馆举行,大厅悬挂的挽联曰:《中国青年报》曾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个罕见的“博士之家”。
长女干荣珠,1945年1月生于四川荣昌县,1968年华中理工大学毕业,1978年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生物力学硕士;1988年获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应用数学硕士,1992年获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师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生物工程之父”、美籍华人冯元桢教授。现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后导师、健康科学中心生理学教授、航天机械工程系及生物工程中心主任。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国际生物流变学学会会员。是美国著名的华人生物科学家,1999年以来,先后主持12项科研课题,取得多项成就,并发表科研论著(SCI收录)50余篇,参编专著5本,会议论文125篇;培养研究生多名,获高等教育“杰出教师奖”。曾多次回中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做学术交流讲座,受聘重庆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顾问教授。2009年11月,干荣珠教授被评为青田侨界“十大杰出女性”。长女婿季肖达,1942年3月生,青田芝溪头村季高次子,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四川乐山县工厂技术员,1976年与干荣珠结婚,后调武昌建筑工程学院任教,1994年获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1996年获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级软件工程师。外孙女季英慧,1977年3月生于武汉,1999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200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完成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受聘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至今。
次女干小珠,1946年10月生于青田,武汉钢铁公司职工。
长子干高雄,1947年12月生于台湾高雄,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又名老三,1977年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毕业,1978年考取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数理遗传学硕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统计学博士,1992年起任美国密苏里大学统计系教授;长媳曹利;孙女干露,1980年5月生于北京市,美国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硕士。
三女干芳珠,1949年5月生于温州,武汉喻家山中学数学教师,适颜泽炘,汉口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今武汉工业大学)毕业,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管系讲师。外孙女颜燕,中国人民大学硕士,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研究》编辑部编辑。
次子干小雄,1950年5月生于青田,1982年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助教,同年夏考取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数学大师华罗庚,获数学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美国马里南州摩尔根州立大学教授。孙子干禹,1985年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为博士研究生;孙女干梦尧,1991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
四女干湘珠,又名小妹,1953年2月生于湖南长沙,1977年师范学校毕业,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发表有《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模式》、《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等论文。
三子干楚雄,1953年12月生于湖南长沙,工作和居住在北京,曾是大学教师,具有讲师、翻译和北京市人事局颁发的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职称;三媳聂建军,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北京二中高级教师;孙女干頔,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副导演。
四子干鄂雄,1955年7月生于武汉,江汉石油职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师。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干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