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64
颗粒名称: 杜伟
分类号: K825.2
页数: 9
页码: 103-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杜伟青田县北山乡村北山人,陆军少将,中将集团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保定军校第一期炮科、陆军大学第七期毕业。陆军中将杜持(志远)之长子。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杜伟(1891-1969),字时霞,青田县北山乡村北山人,陆军少将,中将集团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保定军校第一期炮科、陆军大学第七期毕业。陆军中将杜持(志远)之长子。
  一
  杜伟生于清光绪辛卯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历1891年12月13日)。早年受军事教育,南京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毕业,1911年6月下旬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受入伍生队教育,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杜伟与陈铭枢等急赴武昌参加起义队伍,被湖北军政府战时总司令黄兴编为武汉学生军,到前线参加战斗。
  1911年11月,杜伟南下上海,在吴淞海军陆战队担任教练官,并兼任上海女子北伐队军事教练,后随吴淞海军陆战队参加了攻打南京战役。
  1912年10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学习,1914年11月毕业,在四川大汉军政府都督尹昌衡的模范团炮兵连任排长。后回浙军服役,1922年任浙军第二师第三旅少校副官,驻防绍兴。1924年调任宁波警察局局长。192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七期深造,毕业后任浙军第一师师部附员。1927年元旦,浙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陈仪任军长,杜伟任政治部主任。1928年任浙江军械局局长,后调军政部兵工署总务科长。
  浙江省民政厅长朱家骅于1929年夏创办“浙江警官学校”。朱自兼校长,派杜伟为教育长兼筹备主任,负实际职责,以周至柔为总队长,以范扬为警法教官,余森文为政训教官,均协同参加筹备工作。校址设在杭市上仓桥。
  第一期学员,经三个月培训卒业后,南京调杜伟回去工作,由朱另派陈鼎亨接替教育长;陈也在职不久,又由施承志继任。1929年冬至1933年杜伟任江苏省盐城县县长。
  1933年秋,陈诚在庐山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任团长,陈诚任副团长,邀杜伟任训练团少将参兼秘书处处长、副官处处长等职。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陈诚被奉派为“讨逆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后由樊崧甫代理总司令),坐镇潼关,主持陕西东路军事,指挥渭河以北冯钦哉、周碞两纵队。杜伟出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中将主任兼副官处处长(职务军衔)。
  1937年5月7日被国民政府叙任为陆军少将(正式军衔)。同年6月,陈诚主持庐山暑期军官训练团,杜伟为训练团总务处长。
  抗日战争期间,杜伟受浙江省主席朱家骅之邀,调回浙江,1937年8月30日任浙江省第二区(嘉兴)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淞沪抗战三个月,刘建绪部和张发奎部退入浙西,杜伟兼任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等顾问和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高级参谋,协调军政关系。
  1938年2月2日杜伟调浙江第九区(丽水)行政督察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39年9月2日调第三区(绍兴)行政督察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41年1月3日调第七区(台州)行政督察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宁台军所辖台州守备区指挥官。后任第八区(温州)行政督察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16日任浙江省政府委员、浙东行政公署主任,辖绍兴、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东阳、义乌、磐安、天台、鄞县、镇海、定海、象山、宁海、奉化、慈溪十八县。1945年9月20日兼任浙江省党政接收委员会委员,参与接收日本、汪伪政府在浙江的各级政府机构和敌伪产业的工作。
  二
  1947年,杜伟在上海加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8年6月,陈仪上将回浙江任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时杜伟在温州行政督察专员任内,6月22日陈仪即任命杜伟为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省民政厅厅长。6月30日杜伟与陈仪同时在杭就职。时值国民党面临崩溃前夕,军统、特务活动猖獗,到处抓人。郭春涛(民革中央常委)侄子在浙做地下工作不幸被捕,胡允恭(化名胡邦宪,中共地下党员,原是陈仪的部属,解放后任福建师范学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要杜伟设法营救。杜伟经向陈仪谈及,陈仪要杜伟等三人到各县了解有关情况,杜伟到各县传达陈仪指示,切勿乱抓青年、压制学潮。如当时在杭州的农工民主党地下组织被破坏,负责人蔡一鸣及汪祖裕、石云子、胡凯等10人1捕,经杜伟等人的工作,被营救出狱。
  1948年,民革主席李济深由香港派郑文蔚持李亲笔函来杭,策反陈仪,要陈仪像北平一样和平解放。同年8月,经杜伟联系邀胡允恭来杭州。受中共中央华东局城工部负责人吴克坚(抗战时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秘书长兼周恩来随身副官、建国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联络局局长、华东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委派,胡允恭等来杭做陈仪的策反工作。胡到杭州后住杜伟家,共同研究开展策反陈仪工作。杜伟和夫人任锦辉积极做好掩护工作,为避开军统的耳目,胡允恭每次来杭州,杜伟就叫夫人任锦辉乘小汽车到车站去接送,有时住在杜伟家里,有时把胡允恭悄悄地送到西湖边上和尚庙或尼姑庵去藏身。
  胡允恭同陈仪面谈后,又促成民联常委陈铭枢(民革创始人之一)来杭州做陈仪工作,杜伟也协助陈铭枢进行策反活动。中秋节前后,陈铭枢到杭州会见陈仪,开门见山劝陈仪反蒋。陈仪早有此意,谈话融洽。胡允恭向中共上海领导汇报后,与陈仪取得共识,达成一致协议,如释放政治犯等,陈仪一一付诸实施。同年11月,特务头子毛森在富阳逮捕了一百多名青年,毛森要求将其中十余人立即枪决。陈仪说:“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以安定为好。”后将这批青年全部释放。毛森对此大为不满。蒋介石此时更加注意陈仪的言行。
  经过中共地下党和多方面的努力工作后,陈仪准备在浙江起义。1949年1月30日,陈仪写亲笔信,派外甥丁名楠和胡允恭赴沪,试图联络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起义。
  1949年1月,胡允恭在上海得悉汤恩伯态度,连夜赶往杭州,向陈仪报告汤恩伯的变化,请他从速采取措施。陈仪坚信汤恩伯不会出卖他。不久胡允恭在上海证实汤恩伯的态度,又星夜赶到杭州,通知陈仪,请陈迅速避难。但陈仪还不相信汤会背叛他。
  1949年2月16日,汤恩伯将陈仪给他的亲笔信和秘密起义条件等向蒋介石告发。2月17日,已迁广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根据蒋介石从奉化溪口发出的密电,宣布改组浙江省政府,陈仪和他的亲信杜伟、洪集成(省保安司令部参谋处少将副处长)等一律被免职。2月22日,陈仪遭到软禁,后被押送到台湾,被处死。
  陈仪被捕后,杜伟潜往上海,他掩护中共地下党员余森文(解放后任杭州市建设局长、市园林管理局长、杭州市副市长),用自己的坐车护送余森文逃脱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同时,杜伟为掩护胡允恭、郑文蔚、叶南帆等做了很多工作。
  三
  1949年4月,杜伟在杭州迎接解放,后隐居杭州西湖灵隐寺。1950年,杜伟参加杭州市人民代表会议,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任中国人民救济会杭州分会常委、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1949年11月,民联、民促与民革合并。1950年民革浙江省分部筹委会成立,按民革中央规定:在解放前参加组织的成员须就地进行登记审查,1951年杜伟向浙江组织登记,浙江组织在审查时认为杜伟住在上海,应去上海登记。经请示民革中央,得到民革中央于1952年3月批示:“查杜伟(时霞)同志原系民联成员,在地下时曾担任浙江策反工作,尤以在伪浙江主席陈仪被捕后,掩护胡允恭、叶南帆、郑文蔚诸同志出力更多,解放后住上海与我会吴艺五(民革上海负责人)取得联系..同意杜伟登记为民革党员。”杜伟批准登记后,编入民革浙江省委会直属第一支部,并在杭州定居,家在马市街64号。他在民革联系社会人士,团结原国民党中上层人士工作中,发挥他的社会关系,作出了一定贡献。
  杜伟笃信佛教,以居士身份与佛教界往来颇多。他在杭州,乃至全国佛教界,都享有盛誉。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辛亥革命元老黄元秀居士返回杭州,曾与杜伟居士等联合信众,捐资修缮灵隐寺大雄宝殿,并重塑释迦牟尼佛像,将珍藏多年的佛舍利移奉入佛像内。1949年冬,筹组杭州市佛教协会筹委会,杜伟任副主委。那时他住在大学路法云庵,以读严华经为日课。以后又改住武林路祖山寺。与该寺方丈宝云和尚每晚下象棋。杜伟夫人任锦辉住马市街64号,杜伟很少回家。祖山寺拆毁后,宝云和尚调到虎跑寺当方丈,杜伟常去虎跑,曾与宝云联名提议在虎跑设弘一法师纪念堂。杜伟经常去杭州各大寺庙,以去灵隐寺最多。陈铭枢来杭,杜伟在灵隐寺内设素宴招待。
  1951年杭州灵隐寺大殿主梁坍塌,主要佛像被毁。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1952年5月成立“灵隐寺大殿修复委员会”,杜伟任修复会常委,操劳灵隐大殿修复事务处。修复经费预算20亿(旧币),政府拨款与劝募各一半,杜伟负责劝募,亲自去上海与佛教界联系,请求支援,得到华东区民政部副部长赵朴初居士的大力支持。灵隐寺的匾额、楹联由杜伟请名家书写,那时没有放大技术,如沙孟海写“大雄宝殿”,张宗祥写“妙庄严域”,每个字有一平方多米,用芦花扫帚扎成大笔,在地面上书写。大殿的楹联由马一浮、沙孟海及民革党员张宗祥、吴敬生等书写。大殿主佛由吴山明出面,请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这些工作杜伟煞费苦心。
  1951年,杜伟任杭州市丧葬事业委员会主委。他邀集民革党员陈石民等,于1952年在凤山门原四明公所旧址筹办“凤山门火葬场”。当时办火葬场提倡火葬,移风易俗,在全国是率先的。后凤山门火葬场业务扩大,迁至宝善桥,地方还是太小,最后迁至龙驹坞,即现在的“杭州殡仪馆”。在创办火葬场不久,杜伟为使殡葬事业配套,在南山筹办了“南山公墓”。这也是杭州第一个杜伟赠林场给以定邦(景藩)县长公墓。杜伟可能是因为他是佛教协的亲笔信会副会长,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子弟佛陀等是火化的,他想不到这两件事对杭州人有这么大的影响。
  1953年,著名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在上海主持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杭州佛教团体推黄元秀居士与杜伟居士等同到上海,迎得老和尚莅临杭州,也举办了一场祈祷世界和平法会。1954年上半年,杜伟亲自到上海迎接虚云法师来杭,并与陶冶公等拜虚云为师。虚云以百岁高龄在净寺举行法会、讲经,吸引很多佛教信徒,去净寺要求皈依的人人山人海,皈依收费数万元。
  1955年2月,在浙江省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上,杜伟当选为浙江省政协第一届常委(1955.2-1958.10)后连任省政协第二届(1958.11-1964.9)、第三届(1964.9-1968.3)委员。,
  1955年,江浙两省组织章太炎先生治丧委员会,1956年3月底,杜伟作为浙江治丧委员会代表,去苏州迎接章太炎灵柩,于4月1日将灵柩迁至杭州南屏山荔枝峰下张苍水墓旁。4月3日公祭安葬。墓为青石圆形,上堆封土,以水泥封顶呈券形,四周植龙柏。墓前竖“章太炎之墓”小篆大碑,五个字为章太炎生前自题。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囚禁于北京龙泉寺,其以发决死之志,即致函、送碑文给旧友杜持(杜伟之父),托他到刘基墓旁寻墓地,以效法“张苍水从岳飞而葬”。杜持将函件与墓碑五字郑重存放。后因袁世凯去世,而得以生还。1936年,章太炎去世,治葬委员会决定用其原题勒石。杜伟回青田老家寻觅,果得章先生手迹,遂成碑文。
  1956年6月初,杜伟陪同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粮食部长章乃器回家乡青田和东源视察。1957年2月,在民革浙江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杜伟当选为第二届省民革常委(1957.2-1958.9)以后又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1969年,杜伟在杭州病故,,终年79岁。撰有《我所知道的陈诚》(1961年)、《上海女子北伐敢死队》(1962年)、《闽军北伐支援胶东光复纪略》(1965年)、《回忆夏超的独立》、《浙江C的派系纷争》等回忆文稿。
  民国初年,北山洪水泛滥。民国元年(1912)、民国十四年(1925)两次洪水几乎冲毁北山坑两岸的所有田地、房屋、道路等。为保护村庄,民国二十七年(1938)杜伟出面担保贷款并政府拨款,率北山乡民修建两条2366米长防洪水陈,以此来防洪,造福百姓。在北山村头堤旁,立有《修筑北山坑■纪念碑》。民国二十八年(1939)五月,杜伟四兄弟,将北闪鹿洋山林场,捐赠给玉溪小学(今北山中心小学)作学校
  经费。修筑北山坑■纪念碑四杜伟元配夫人为浙江诸暨斯旦公女斯氏,生女念杭,子念瓯(早天)、念嘉、念绍、念兴。继配任锦辉,生长江苏宜兴名门,育子念申、念春、女念沪。长子杜念嘉(1918-?),1918年8月4日(农历六月廿八日)生,华裔学者,定居英国,经商。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系肄业,国立暨南大学(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初在上海工作,后由其父介绍给教育部长朱家骅,在教育部任专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研究员,1949年派往英国考察。1951年获英国对外文化协会研究奖金入牛津大学。1960年后主持伦敦中国翻译馆迄今。80年代在伦敦《CHINANOW季刊》和《EURASIA(西安欧亚)季刊》均辟有专栏,以英语论中国文学和语言,并载多篇唐宋诗词英译。另有关于莎士比亚的研究论文如《从谚语看莎剧译文》、《东鳞西爪窥莎翁》等。曾在伦敦筹集一批图书捐赠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著有《英美新流行词语用法》(胡鹤年,杜苕译注,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9月)。
  次子杜念绍(1921-),1921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四日)生,后改名杜苕,教授、作家、翻译家。1947年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现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员,浙江莎士比亚学会顾问,居杭州。著有历史小说《弘一大师传李叔同》等。编著有《新编莎士比亚故事集》(1991年5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译著有《阿富汗诗歌选》(1957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亲爱的,你真幸福》(阿富汗胡什哈尔·哈塔克著),译注有《冬天的故事—莎士比亚注释丛书》(1990年1月商务印书馆第一版),《英美新流行词语用法》(旅英学者、杜苕的大哥杜念嘉著,1994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等。还撰写有文史资料《回忆浙大龙泉分校“芳野剧艺社”二三事》等。
  三子杜念兴(1922-),1922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日)生,我国著名的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家。1945年毕业于英士大学畜牧兽医系,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助教、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被誉为“兽医学界泰斗”。1986年以来开始主持国家农业部七五、八五重点课题、国家“863”计划“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生长抑素基因工程活载体育苗研究”和“重组LHRH融合蛋白”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开拓了应用激素免疫以提高畜牧业产量和质量的新领域,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其业绩入编《国际名人录》。
  四子杜念申(1932-2007),1932年3月5日(农历正月廿九日)生,建筑师、贸易专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徐汇中学校,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1年定居美国,经营服装并创建美国CTR公司,担任总裁,并担任中国贸易研究公司(美国)总裁,中国入世前后,经常受邀请参加国内举办的国际贸易、商品流通论坛研讨会活动。2007年上半年在上海不幸病故。
  五子杜念春(1933-),华裔中医师,定居德国汉堡。“赤心·杜中医研究所”所长、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教授。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文革”期间自学中医和针灸,游方铃串于闽南,颇有名气。80年代初赴德,致力于中医传播和学术交流,积极为中医西渐牵线搭桥,曾通过中国使馆递交万言书,为中医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出谋划策。1981年以来,以精湛医术祛除德人西医疗法施之难以显效的无数病痛,并组织“中医之友协会”以德语为博士后医生讲授中医针灸,在德国易北河地区声名甚著。80年代,中期成立赤心·杜中医研究所,潜心研究推广中医和中国文化,与国内联合摄制了“20种常见病的简明针灸疗法”的录像片,中、德两种语言配音,以供中医针灸的教学和传播使用。论著有《中医西渐之路》、《域外悬壶话岐黄》、《中医药如何进入德国市场》、《再论中医药开拓德国市场》等,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对德国中医药重要人物杜念春和他的“赤心·杜中医研究所”作了专题报道。
  长女杜念杭,儿童歌曲作曲家,居杭州。193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杭州六中音乐老师。适浙江新昌俞绂棠(1914-1992),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任杭州师范学校音乐班主任、音乐教研组长,省群众艺术馆音乐室主任。育有四个孩子,大儿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吹黑管,小女儿弹钢琴,现在深圳工作。
  次女杜念沪,大学毕业,居南京。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杜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