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兆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43
颗粒名称:
张兆辰
分类号:
K825.2
页数:
11
页码:
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张兆辰青田县妙厚乡今北山镇人,张口村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浙军第一路总指挥考入江南陆师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新军训练,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官、浙军支队司令官,率领敢死队攻克天堡城,占领炮台,为辛亥革命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将军
生平事迹
青田县
内容
张兆辰(1873-1940),字星白,号乐天,青田县妙厚乡(今北山镇)张口村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浙军第一路总指挥。
幼年上学,与北山杜持、同村张文园等在北山文昌阁读书。他身材魁梧,师从小顺黄寮名拳师叶培节,精搏击擅医学。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两江总督张之洞请奏创办江南陆师学堂于南京城北妙耳山,以培养军事人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张兆辰考入江南陆师学堂,二十九年(1903)春毕业,被湖南巡抚赵尔巽聘为湖南省定字左旗教习,后任湖南将弁学堂监督(校长)兼总教习,又附设弁目学堂,训练初级军官,任陆军第二标第二营管带(营长)。后经黄兴、张伯纯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不久应汤寿潜邀请,返浙参与新军训练事宜,结识秋瑾、徐锡麟,并经秋、徐介绍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两江总督端方邀其出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官,适徐锡麟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而受嫌,调任苏州、江宁、无锡、镇江四府禁烟督办,张兆辰自觉身处危境,于宣统三年(1911)春辞职挈眷归故里。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遍布全国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九月十四日(11月4日)上海及浙江同日宣布独立。上海光复后,由陈其美(字英士)任军政府都督,浙江光复后,由汤寿潜任都督。此时,清军调动军队向武汉反扑,妄图扼杀革命。为了牵制清军,救援武汉,江浙革命党人决定尽快攻克南京这一江南战略重地。汤寿潜派朱瑞为浙军支队司令官,与沪军合力进攻南京,图解武汉方面之危。另有钮永建率领的松江新军,亦参加攻打南京之役。但南京城坚固,形势险要,清军守将江苏都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与军务大臣张勋,负隅顽抗,久战不克。
张兆辰闻讯,自家乡星夜驰杭,约浙军第八十一标管带(营长)叶仰高,同赴上海谒见陈其美,然后衔命于十月初八(11月28日)到马群,谒江浙联军总司令徐绍桢,建议欲攻南京必须先攻取夭堡城,以成建瓴之势。徐甚为同意,但各将领均认为天堡城是天险,易守难攻,如冒险进攻,死伤必大,表示反对。初八晚,联军又集中火力,猛攻南京城垣,仍无结果。初九日,张兆辰又向浙军支队司令官朱瑞请求组织敢死队,并自愿为队长,建议被采纳,支队参谋长吕公望下令悬赏招募骁勇之士,并明令发布赏恤专章四条:
1.夺取天堡城之官兵,当叙功为攻取南京之第一功。
2.夺取天堡城之官兵,事成后,官赏银圆百元,兵赏银圆五十元。
3.遇有伤亡者,加抚恤。
4.凡殉难者,在天堡城铸铜像,立纪念碑,刻官职姓名留世。此令公布后,士气大振,得敢死壮士192人。浙军司令派张兆辰为“敢死队”队长,叶仰高为参谋。
十月初九(11月29日)下午,张兆辰率敢死队冒雨由孝陵卫上山,经过紫金山,遂将敢死队分为两支,分左右两侧向天堡城进攻。天堡城原是太平军保卫南京的堡垒,筑城堡于紫金西峰,地势险峻,堡垒坚固,内有清军江防兵一营,旗兵四百,炮十余门,机关枪四挺,布防严密。第二支队由叶仰高率领,由明孝陵圆通寺上山。张兆辰自率第一支队,由白骨坟沿东湾上中茅山。至茅山中部时,被守军发现,以炮射之,乃率部匍匐绕山后前进,超出紫金山后方,忽见第二支队士兵五六人,得悉第二支队已被机关炮击散,暂时不能前进。此时,清军炮火猛烈,以致浙沪联军后援部队想潜踪登山者,均趑趄不得前进。仅张兆辰率此孤军,攀岩援壁而进,晚7时至紫金山西部山坡时,被天堡城探照灯发现,枪炮齐下。张兆辰利用暗处,率众蜿蜒而进,晚8时始达天堡城东部与敌相持至12时。敌军退至炮台东北两峰,叶仰高乃绕紫金山之南攻击右侧,敌军遂乱。张兆辰乘势率众攀登一小山头,并掳敌军十余人。时天气骤变,山顶风雨交加,寒风凛冽,敢死队在饥寒交迫中摸索前进,奋战至此,已是初十凌晨3时,士兵皆疲惫不堪。黑暗中,隐约见天堡城山顶守军尚有三四十人之众,如侍机反扑,我军势难支持,欲寻叶仰高商议对策,但叶仰高已绕过南山无法联络,忽见排长周干来报,叶仰高猛冲敌阵,已中弹身亡。原来叶仰高绕过右侧,占领一小山头,掳获小山炮一门,机枪一挺,他精神勃发,不顾危险,持枪冲入敌阵,击毙七八敌军。不幸,在清军反扑中,叶仰高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仅32岁。
张兆辰此时痛彻心肺,乃振臂大呼:“为叶参谋报仇!”各队员个个奋勇当先,沿岩谷曲踊前进,逐渐逼近天堡城,集中火力仰攻,毙敌机枪手,然后以白刃跃登炮台,与敌短兵相接,终歼顽敌,在黎明攻克天堡城,占领了炮台。随即升起革命军旗帜,急令所获大炮,居高临下,向南京城内北极阁(张勋指挥所)、太平门(清军瞭望台)、朝阳门、旗营、都督府等处猛轰。城内守军大惊,无心守城,纷纷弃城而逃,浙军朱瑞等部遂攻入南京。经过一日两夜的激战,十月十二日(12月2日)早上5时,南京即告光复。此时距武昌起义仅52天,给武昌革命军减轻了巨大压力,武昌起义才得转危为安,为辛亥革命成功作出重要贡献。孙中山先生曾说:“汉阳一失,吾党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大局,因以益振。”
在攻克南京的战役中,“共毙敌军守将一员,官长十数名,士兵七百余名;我军阵亡管带一员,队官二员,兵士一百六十余名”(见《浙江近代史》第273页,1982年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役中牺牲的青田籍士兵有一营前队副兵王松清、前队正目厉振雄,右队副兵詹得魁、七棚副兵徐上一等。浙军作战最勇,歼敌最多。联军总司令徐绍桢多次下令嘉奖浙军:“苦战竟日,大获全胜,将士奋勇,深堪嘉尚。”叶仰高勋为烈士,张兆辰荣立战功。民国三十三年(1944)仲秋,蒋介石特颁赐张兆辰“建康奋绩”匾额,悬挂于张口祖屋中堂。
南京战役后,陈其美邀张兆辰到他沪军任第二师第二旅旅长,松军总司令钮永建邀他任混成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张兆辰与钮原是老友,他重友谊,去了松江。南北统一后,应浙江都督汤寿潜之邀,出任浙江沿海炮台总指挥官,兼外海水师帮统,整顿浙江海防。民国二年(1913),被任为大总统府少将军事参议,授予四等文虎勋章。民国三年(1914),
蒋介石赐张兆辰匾张兆辰任总统府一等顾问官。
民国四年(1915)12月,袁世凯称帝,张兆辰联合同盟会员,并赴沪与陈其美相策应,在杭起义,驱逐朱瑞。新任浙江都督屈映光任命张兆辰为浙军高级军事顾问。民国六年(1917),北洋军阀杨善德率军攻入杭州,张兆辰被指为乱党,悬赏缉拿,乃避居上海,改名张乐天,以行医糊口。
民国六年(1917)11月,革命党人为反对北洋军阀,在宁波宣布独立,张兆辰去宁波协助浙军第三旅旅长叶焕华、营长朱光斗等独立,事败后赴广州。次年2月12日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兼广州卫戍总司令部参议。同年4月奉孙中山命赴汕头与吕公望策动出师的浙军反正,被推为浙军指挥。民国十一年(1922)9月,陈炯明叛变,张兆辰奉命赴粤,任讨伐陈炯明之广东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旋兼前敌总指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浙军第一路总指挥,负责温处一带军事,并维持地方秩序。民国十六年(1927)冬,西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冯玉祥任张兆辰为第十九军军长,因故未就。次年冬,以年老为由,归隐故里,悬壶济世,穷人贫病不收诊金,还要免费给药,深受父老乡亲的爱戴。
此后,在温州西郊上浦桥开设“乐天国医馆”,在“行医规则”木牌上写着“贫病不计酬金”。
张兆辰一贯爱国爱民,民主革命意识强烈。老家张口村中共党员张邦水是和张兆辰单线联系的地下工作者。民国十九年(1930),红军第十三军经过青田白岩,当地富绅四散逃避,指挥员雷振(高升)仰慕张兆辰名,派人持函至张口邀请,并亲自到渡口迎接,以师礼事张,过从甚密。雷振率部去瑞安,张兆辰还筹措粮食、酒肉犒劳部队。由于张兆辰的影响,张口、妙后、叶段等村群众纷纷筹备饭菜馈赠红军。
民国二十一年(1932),时任江苏省主席的叶楚伧,曾亲撰《张星白先生暨陈夫人六秩双庆序》:二十年前,海内屈指数革命豪士于浙东西者,无不知有张星白先生。而先生眉宇渊冲,如山中之人。革命垂成,多士如沸,而先生居于里,啬于己,退然若于世无闻。余之识先生于海上焉,方隐于医,理必致其极,施必尽其诚,因益识其入道之深、用心之仁。既避人爵而弗居,享天爵于无穷矣!民国二十一年为先生六秩双庆,夫惟无竞乃能全其真,澈悟乃能葆其身,先生之永年,先生所自致,曾无待于世俗祝嘏之浮文。所以南望称觞欢欣而弗能已者,
盖苔岑久契有感于平生。
民国二十九年(1940)8月11日,张兆辰在故乡张口病逝,终年68岁。营葬五里外的泉山。双圈八字式,花岗岩构筑,墓地面积80平方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时任立法院副院长的叶楚伧又为其题书“张公墓”,浙江省第九区(丽水)行政督察专员杜伟撰文并书墓志:“上将衔陆军中将张公兆辰元配陈氏夫人又附女公子中央党部简任干事惠如女上寿域”,预为善后。由于建造滩坑水电站,北山镇政府迁泉山,填高地基,张星白墓落入地底,2009年8月,北山镇政府在泉山重修张兆辰墓。
张兆辰元配陈德修,青田北山郎回人;继娶戴氏,江苏无锡人;再娶朱雅云,浙江嘉兴人,上海敦仁女子中学毕业,随张星白习医三年,后去日本,五年后回上海定居。张星白共有三子三女。
长子名张邦屏,又名祖骞,元配陈德修所生,曾任上校团长,北伐战争后回乡,在温州病逝。有二子一女,长子张崇悌,早逝;次子张崇礼,温州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女儿张巨芬,居温州。
次子张宝宝,继配戴氏所生,早天。
三子张永生,生母朱雅云,1938年7月生于温州,当年底回青田北山张口村,后由大姐张惠如抚育长大。1992年任北山镇三胞眷属联会副会长,2006年移民油竹小口村;有三子,名张海和、张松和、张海容,皆在意大利、波兰经商。
长女张惠如1(1892-1963),元配陈德修所生,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兼工绘画,素有“才女”之称,1915年,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张惠如以辛亥革命功臣之后和未嫁之身,被选为最合适的伴娘而东渡日本,参加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礼,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委员会宣传科简任干事(文官第二等官阶)。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张惠如以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员身份,与邓中夏、邵力子、恽代英、叶楚伧等元老一起,参加孙中山治丧委员会的活动。1925年7月,在上海与涂竺筠、应令言、邱国英、吕素纨、苏伟、乔静文、吴蓉、吴宛等知识女性,发起组织提倡国货的反帝爱国社会团体“女子五卅国货社”,1927年创办上海敦仁女子中学(旧址在上海复兴公园附近)并任校长。抗战爆发后回乡,曾任张口中心小学校长,1941年7月被县长委为北山中心小学校长,任内推动成立北山小学基金保管委员会,以加强小学基金和校租、寺租的管理,1943年5月辞职。1945年当选为青田县廉正乡(包括张口、妙厚片)乡长,一年后辞职。在家以种菜养猪为生,与小弟张永生相依,日子日渐清苦,1963年7月逝世,终年72岁,与先父同墓安葬。
次女张璧如,1892年生,张惠如孪生姐妹,亦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随父参与戎事,为准备武力反袁称帝,在上海秘密购买军火,她是购买和押运的负责人之一。约于1915年在协运军火支援浙军时,被袁世凯获悉,遂派人在吴淞口用鱼雷炸沉了军火船,张璧如因此身亡殉难。
三女张婉如(?-1935),戴氏所生,幼时张兆辰之女张惠如寄养上海友人家,曾被贩卖至无锡,后由大姐张惠如找到,带回杭州,长大后嫁王惟英为妻。工惟英(1897-1970),原名宪,字士宝,号元鲁,浙江缙云县王路人,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历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筹备委员、常委、组织部长,省监察委员、禁烟委员,难民救济委员,建德、仙居县长;1939年赴重庆任国民党中央社会部设计委员、国际委员会少将处长、国防最高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民政组简任组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70年逝于台北。有王继昌、王继盛二子,长子王继昌是景宁县二轻局退休干部,县政协委员。
关于功克天堡城、光复南京的丰功伟绩,兹录几则评论于下,以见时人对张星白、叶仰高的敬仰:
一、当南京光复后,张星白应松军总司令钮永建之命,撰写一份报告,详述攻克天堡城之经过,作为史料。当时除呈钮一份外,沪督陈其美及浙军司令朱瑞各有一份,前三份已无处可觅,其底稿一份,系1940年张星白身殁后由其三女婿王惟英于整理遗物时发现,王惟英曾在重庆歌乐山将此底稿送呈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钮永建审阅。钮见后大喜说:“这份报告当年有一份给我的,不知道遗失何处,内容完全相同,确是星白的手迹”。又喟然而叹曰:“当年不是张星白拼命,南京久攻不下,辛亥革命能否成功,真有问题。我们今天能够在此享福,也可说是他打出来的。”
二、青田北山先贤杜师预(字左园,清末优贡,曾任浙江都督府、巡按使署咨议官、省国民会议议员、浙江督军署顾问、国务院咨议等职)题《赠张星白》诗,对他的人生道路感叹尤深;
张君乐天,手造民国者也。郁郁不得志,变名而隐于医。诗以记之:
蛇矛丈八久投闲,天堡山头血尚殷。
闻道雄心时一露,醉中高唱过韶关。
沪滨妇孺说桐君,徒柳针茅日有闻。
岂信杏林三折臂,本来猿臂故将军。
英雄韬晦信多途,陡卷风云跳入壶。
看剑怕问医国手,挑灯细读活人书。
变名入市鸱夷子,谪处钞方陆敬舆。
火热水深民病久,囊中有药疗时无?
三、杜师预先生又有诗吊叶仰高,文曰:
西湖有南京阵亡将士墓,其第一人叶君子(芝)峰,门下士也,感念旧情,凄然成咏:
金陵一战策奇勋,谁料幽明即此分。
遗恨空埋三尺剑,孤山忧郁满湖云。
中原自后滋多故,国是无堪报与闻。
一事聊为君慰藉,魂归长傍岳王坟。
附一:叶仰高简历叶仰高(1880-1911),原名高鹰,字芝峰,景宁县人。
清光绪六年(1880)生于与青田县北山张口毗邻的景宁县小顺黄寮(前属青田)一个贫苦农家。自幼聪颖,六岁能熟诵《三字经》,十一岁从长兄去青田八都入屏川义塾,在那里住了五年,读完四书五经,喜爱《左氏春秋》。十六岁丧父,其兄改馆青田北山,叶仰高继续求学,师从杜师预。这时青田从军者甚多,叶仰高在这里选定了弃文习武的道路,应募入练军营,后来入江南武备学堂,为报国救民,勤学苦练。
1906年东渡重洋,留学日本宪兵学校,加入光复会、中国同盟会。学成回国后,积极参加国民革命,经常在上海、广州、黑龙江等地组织革命活动。辛亥武昌起义,叶仰高返浙策动响应,光复浙江时,参加敢死队。浙江军政府成立后,历任司令部执法官,尚武队管带(营长),浙军第八十一标管带。1911年11月,“江浙沪联军”组成,被任命为联军司令部参谋。11月28日在光复南京,攻克天堡城的战役中,叶仰高任敢死队参谋,第二支队队长,在关键的战斗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身先士卒,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在天堡城建立“辛亥革命联军阵亡纪念碑”,“浙军纪功塔”,叶仰高均名列首位,孙中山曾赐吊祭。天堡城攻下后,浙军司令官朱瑞下令,凡原籍浙江之阵亡者,均运回杭州,营葬于西湖之南高峰,并立碑勒名纪念,碑上第一名即叶仰高。在1981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南京阵亡将士墓”迁到杭州龙井附近的南天竺下,叶仰高英均名列墓碑第一位。叶仰高之子叶耀奎,曾任国民革命军中校团长,抗日战争时在湖南阵亡。
附二:周干简历
周干(1878-1931),字静溪,号阿进、章进,青田温溪镇沙埠村渡头人。
天智聪慧,擅长诗书,少时师从东源赵伯时(菊庄),攻读经史,甚得赏识,转师宿儒章楷先生,章楷责甚严。周干身体魁梧,声音洪亮,少有与比者。1905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第六期炮科,1906年在校期间经秋瑾介绍,加入光复会,后又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任浙军第二标排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1月4日率部参加光复杭州起义之役,攻打浙江巡抚署。旋参加江浙沪联军攻克天堡城战役,在张星白为队长的敢死队中任排长,战功卓著。1912年升任浙军第一师四团第二营少校营长,并获嘉奖和“四等文虎勋章”(现家中尚保存着“光复南京天堡城纪念章”一枚)。1915年参加讨袁,任浙军炮兵独立营(驻防嘉兴)中校营长。1916年任浙军步兵中校,混成旅第一营营长,后升上校副官。1918年出守福建数载。1925年任温处两府缉私营上校管带(营长),专管瓯江(丽水—温州)航运安全及巡缉船只走私职责。
周干平常为地方兴办公益,济助清寒学子(东源赵志垚中将即是受惠者之一),办学堂,排纠纷,乡人一有争端,片言即解。1928年退居乡里,当时公路未开,浙南腹地全仗瓯江水运,周干便与县人金次真、王纶如等集资接办温州“新记济瓯轮船公司”,原有一艘“江利”小火轮,新购置“云龙”、“江飞”两艘小火轮,行驶温州到温溪航线,拖带各方小木船及乘客,再由温溪拖船至青田,使温州与处州两府人尽其便,货畅其流。后又创办小学堂,惠及桑梓,培养后学。
1930年,周干因戎马生涯旧病复发,久治不愈,于193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一),病故于故里,民国政要于右任、蔡元培、钮永建、张静江周凤岐、李烈钧、许绍棣等送挽联及唁电,备极哀荣。同邑陈诚将军赠送挽额“静溪先生千古,英气长存”,赵志垚将军致有长篇哭悼文。
周干先有三子三女。长子周亚武(1904-1951),字兆武,1935年上海东南医学院眼科毕业,获医学士学位,任职于上海基督医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第五十五后方医院中校医务长,主持救治抗日将士,辗转江西玉山、浙江江山等地。1941年9月应邀任青田县卫生院院长,1942年10月自行开设鹤城医院,悬壶济世,1947年任联勤总部镇江伤兵医院上校院长;二子周兆麟,曾任二0八师少校卫生队长;三子周兆槐,温州中学毕业,抗战时期投笔从戎,考入闽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系离休干部。长女周爱莲,杭州女子中学毕业,适县城西门外军医上校,军医院院长王鹏。
2011年4月20日,青田县温溪镇沙埠村周干旧居被青田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知识出处
《青田百名将軍录》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主写清末民初以后,浙江青田一批批仁人志士,受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投身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走出的一百多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兆辰
相关人物
张婉如
相关人物
王惟英
相关人物
叶仰高
相关人物
周干
相关人物
周亚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