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13
颗粒名称: 高市乡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13
页码: 160-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高市乡重要文物,包括刘文成公读书处遗址、刘文成公祠、关爷庙等。
关键词: 高市乡 青田县 文物

内容

213-A15 刘文成公读书处遗址【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元·明】《石门洞古迹志略》载,元泰定年间,刘基曾随郑原善(字复初)游学于石门书院,在此隐居著书。“读书处”遗址有月洞“石室”、“诚意伯读书堂”、“国师床(石床)”、“仙猿洞”、青云梯旁“藏书石”等。另有1919年立的“明刘文成公读书处”石碑一通。
  214-A16 刘文成公祠【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1919年·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系处州同知王俸建。民国8年(1919年),瓯海道尹黄庆澜重建。1934年,赵世瑞重修,1990年由旅居瑞典华侨王志斌先生、王柳英女士出资重修。建筑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面宽三间9.41米,进深7.2米,十一架檩,前后双步梁,前檐两枝轩卷篷,明间、次间抬梁式,天花明栿作法,硬山顶,改筒瓦合铺。
  215-C153 关爷庙【高市乡底村·清代】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民国时期曾作修缮。建筑占地面积约143平方米,坐东朝西。面宽四间11.3米,进深10.65米,九架檩,双步梁,带前后檐单步梁,明间抬梁式,屋面前重檐,后单坡。南稍间为厢房,东北依庙增建混凝土用房一间。
  216-C154
  仙人桥【高市乡东源口村石染溪·清代】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跨落在东源口村石染溪上,南北走向。系单跨石梁桥,桥长4米,宽1.25米,桥高4.35米,由四条石板并列铺筑而成。
  217-C155
  谢客堂【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灵佑寺右侧·1918年·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元符元年(1098年)。《浙江通志》载,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廉访副使王侯重建,后圮。1918年,瓯海道尹黄庆澜主持重建。坐东北朝西南。面宽五间18.75米,进深11.45米,重檐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无正门,南北厢设通道。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首游石门洞而建。
  218-C156
  灵佑寺【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谢客堂左侧·清代·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天启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乙丑年(1865年),寺僧募缘重建。建筑占地面积约478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现存大雄宝殿三间11.1米,进深19.8米,两侧附耳房,重檐悬山顶。无正门,南北厢开通道。寺内尚存清嘉庆十年(1805年)铸造的铜钟一口,高1米,口径0.73米。灵佑寺现为青田县宗教活动开放场所。
  C1561
  灵佑寺铜钟【灵佑寺内·清代】铸造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系灵佑寺僧达木大师主持铸造。纯黄铜,钟高1米,口径0.73米,重约200公斤。钟铭载南明山远吉悟性,金田净斋慈善寺助银三百两及信徒捐助等情况。
  219-C157
  朱氏宗祠【高市乡外村众主殿左侧·1932年】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建筑占地面积约81平方米,坐西朝东。面宽三间11.3米,进深7.7米,九架檩,分心双步梁,用五柱,柱为方形抹角,下覆方形石础,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
  220-C158
  陈氏宗祠【高市乡外村·民国·青田县文物保护点】陈氏宗祠系陈诚家族宗祠,约建于民国时期,位于陈诚故居东南侧,坐南朝北,建筑布局有门台、主祠、厢房,建筑占地面积约166平方米。门台宽1.4米,双坡顶,门墙为砖砌通长13米。主祠面宽三间13米,进深6.8米,九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五柱,两层楼阁式,硬山顶。厢房各面宽一间4.5米,进深1.9米。后左次间贴建厢房一间,面积约6.48平方米。
  221-C159
  众主殿【高市乡外村大会堂内】始建年代不详,建筑占地面积约391平方米,坐西朝东。一进于1982年改建为砖混结构,通面宽13.35米,进深17米,屋架改为钢梁,两山墙改为水泥砖柱。靠东西山墙处,建有戏台,面宽5.76米,通深5.5米。二进主殿面宽五间12.35米,进深8.8米,十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前檐第一至第三檩为单步梁、后檐为单步梁,用七柱,明间抬梁式,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1954年重修,1982年改建为大会堂。
  222-D20
  石门洞摩崖石刻【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旗鼓山处·晋、唐、宋、元、明、清代、民国·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石门洞旗鼓山两峰壁立,对峙如门。洞域群山环抱,林木葱郁,古迹纷陈,尤以垂天飞瀑著称于世。“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是石门风光的绝妙写照。唐代被列为“道家第十二洞天”。摩崖布勒在旗鼓山16处,月洞64处,碑刻25通。其中晋2处、唐4处、宋31处、元6处、明22处、清16处、民国4处、当代1处,另17处待考。内容有题名、题记与诗刻。正、隶、魏、行、草、篆书各体皆备。题刻者有谢灵运《石门新营》、《登石门最高顶》,郭密之《永嘉怀古》,沈括题名,阮元《石门观瀑一首》,郑毅《石门次韵》,王崇铭诗碑,郭沫若《石门渡》诗碑等。大部分保存完好。
  D20-1 谢灵运摩崖诗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岩壁上·南朝】谢灵运(385—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封康乐公。公元422年任永嘉太守。南北朝景平元年(423年)首游青田石门洞,作《石门新营》、《登石门最高顶》诗刻。《石门新营》自右而左十一行,凡行七至十五字不等,楷书阴刻,字径0.03米,题刻面积约0.23平方米。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被苗振题名覆刻。《登石门最高顶》自右而左九行,凡行十二至十三字不等,楷书阴刻,字径0.03米,题刻面积约0.25平方米。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被王起题名覆刻。(诗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2 徐峤摩崖诗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下右角·唐代】徐峤,字巨山。唐开元年间为驾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迁中书舍人,闰州刺史。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后,游览石门洞,作《游石门山》:“游石门山,敕采访大使,润州刺史徐峤:维舟青溪泊,徐步石门瞻。空屈际岩洞,空□□□纤。□飞下习□,响□□□□。(下缺)。”自右而左残存三行,凡行十一字不等,隶书阴刻,字径0.03米,题刻面积约0.07平方米。
  D20-3 张愿摩崖诗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右角徐峤诗刻下·唐代】张愿,曾任吴郡守兼江东采访使,新定郡太守,睦州刺史。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游览石门洞作《石门山布八韵》“题石门山瀑布八韵敬赠□□□公并序,吴郡守兼江东采访使张愿。所历名山观瀑布者多矣,至于飞流,若布远近如(下缺)百步石壁,千寻激流成(后缺)。”自右而左残存四行,凡行十九字不等,字径0.03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3平方米。
  D20-4 郭密之摩崖诗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右侧岩壁处·唐代】郭密之,唐天宝年间(742—755年)任诸暨县令,唐天宝八年(749年)出使永嘉道游经石门洞题《永嘉怀古》、《使永嘉经谢公石门山》诗刻。《永嘉怀古》诗刻自右而左八行,凡行十五至十七字不等,楷书阴刻,字径0.035米,题刻面积约0.16平方米。《使永嘉经谢公石门山》诗刻自右而左十一行,凡行九至十三字不等,楷书阴刻,字径0.035米,题刻面积约0.17平方米。(诗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5 叶清臣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处·北宋】叶清臣,字道卿,长洲人。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工书法。宝元初年任两浙运副使。“叶清臣来,宝元二年吉旦,处州府同知。”摩崖题记在石床右侧郭密之诗刻之后,自右而左两行,凡行四字不等,字径0.12米,末行十一字,字径0.024米。“道卿独来”摩崖题记在石床正面张子经摩崖之前,自右而左两行四字,字径0.12米,楷书阴刻。该两处摩崖题记是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叶清臣巡行瓯括游览石门洞时所题。
  D20-6 马寻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右侧岩壁上·北宋】马寻,山东须城(今东平县)人。历任提点两浙陕西刑狱,广东淮南两浙转运使,湖、抚、汝、襄、洪、宣、邓、滑八州知州,终司农卿。“马寻来,庆历甲申,季冬廿日。”摩崖题记自右而左三行十一字,字径0.07至0.09米不等,楷书阴刻,题记面积约0.05平方米。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马寻时任提点刑狱或转运使时游石门洞题。
  D20-7 宋纯、王偕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悬崖壁处·北宋】宋纯、王偕生平不详。“主客郎中宋纯,阖门祗侯王偕,庆历乙酉九月同来。”自右而左三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05米,楷书,兼有魏书体风格,阴刻,题刻面积约0.07平方米。“庆历乙酉”,即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
  D20-8
  苏舜元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悬崖壁处·北宋】苏舜元,字才翁,北宋诗人苏舜钦之兄。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人,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苏舜元、才翁,避暑于是,皇祐庚寅仲夏十九日”。题记自右而左田行,凡行五字不等,字径0.07米,楷书阴刻,题记面积约0.08平方米。“皇右庚寅”,即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
  D20-9
  苗振、常鼎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北宋】苗振,字伯起。仁宗时进士,尝为尚书郎。神宗时知明州宁波军,知庆元府。常鼎,字宝臣。北宋神宗时,曾任阖门祗侯。“尚书郎苗振,阖门祗侯常鼎同游,辛卯孟冬初五日。”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12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4平方米。“辛卯”,即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
  D20-10
  王起、石祖德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北宋】王起,官太常博士、婺州通判。石祖德,官国子博士、处州通判。“太常博士、秘阁校理通判婺州王起,国子博士、通判处州石祖德,殿直管界巡检张宗旦,皇祐癸巳岁寒食同来。”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八至十字不等,字径0.08至0.09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7平方米。“皇祐癸巳”,即北宋皇右五年(1053年)。
  D20-1
  张师中、翁日新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悬崖·北宋】张师中,字吉老,清河人。翁日新,京兆人。生平均不详。“清河,张师中,吉老;京兆,翁日新君勉游,嘉祐戊戌二月十八日”。自右而左七行,凡行三至四字不等,字径0.08至0.09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1平方米。“嘉祐戊戌”,即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
  D20-12
  陈道古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里右侧悬崖·北宋】陈道古,生平不详。“陈道古尝来,嘉祐辛丑二月十二日。”自左而右五行,凡行三字不等,字径0.06至0.07米,隶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1平方米。“嘉祐辛丑”,即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
  D2013诸理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岩壁·北宋】诸理,生平不详。“诸理,嘉祐壬寅二月二日游此”。自右而左三行,凡行四字,字径0.07至0.08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1平方米。“嘉祐壬寅”,即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
  D20-14
  赵繻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侧岩壁·北宋】赵繻,字文仲,时任青田县丞。“邑佐赵繻题,文仲曾游是山,饮泉罢而遍观,诸名公题纪,□□还时,治平四年正月初九日。”自右而左十行,凡行五字不等,字径0.03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平方米。“瀑泻岩前千尺雪,洞高深处琐烟霞。我来自得忘形乐,峭壁苍崖日已斜。邑佐赵繻题”。自右而左五行,凡行七字,字径0.07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平方米。题刻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
  D20-15
  李惟宝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高崖处·北宋】李惟宝,生平不详。“河南李惟宝仲邻,熙宁戊申岁九月初四日游此题。”自右而左四行,凡行五字,字径0.05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7平方米。“熙宁戊申”,即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
  D20-16
  王廷老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壁·北宋】王廷老,字伯扬,官权转运使。“伯扬、子明同游,辛亥三月十日。”自左而右三行,凡行三至六字不等,楷书阴刻,前两行字径0.06米,题刻面积约0.06平方米。“辛亥”,即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
  D20-17 沈括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前离地面约6米高的崖壁上·北宋】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北宋嘉祐八年(1053年)登进士。历任县令、司理参军、知州、翰林学士、司天监、光禄寺少卿等职。博学多才,对天文、数学、地质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著述甚丰,有《梦溪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三十卷。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沈括奉命相度两浙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兼察访,当年十二月游览石门洞并作题记:“太子中允,集贤校理兼史馆,检讨沈括,奉使按行过此,熙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黄颜李之仪同来。”自左而右五行,凡行七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平方米。
  D20-18 崔尧封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里右侧崖壁上·北宋】崔尧封,字处民,时任处州通判。“崔尧封,甲寅四月廿日题。”自右而左两行,凡行五字,字径0.08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7平方米。“甲寅”,即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
  D20-19 刘谊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里右侧崖壁上·北宋】刘谊,字宜翁,长兴人。进士,官两浙转运使。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游青田石门洞并题:“刘谊,宋熙宁七年五月游。”自左而右四行,凡行三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5平方米。
  D20-20 张靓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里右侧崖壁上·北宋】张靓,生平不详。“张靓来”三字,楷书阴刻,字径0.12米,题刻面积约0.36平方米。按南屏山石屋和大涤洞等处题名推测,此题刻约在北宋熙宁七、八年,公元1074年至1075年。
  D20-21 张弼非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观瀑台后离地10米高悬崖上·北宋】张弼非,生平不详。“张弼非端文,括苍断狱还平阳,宋熙宁乙卯闰四月初四。”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1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8平方米。右下角“阳”字被后人用“清吟”二字覆刻。“熙宁乙卯”,即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
  D20-2
  裴维甫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床右侧悬崖上·北宋】裴维甫,杭州人。北宋嘉祐四年进士。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任永嘉知县。“裴维甫,婿丰秩,男抱挹随行。”依石斜刻,前三字自右而左横书,题刻面积约0.1平方米。
  D20-23 刘泾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床下·北宋】刘泾(1043—1100年),字巨济,四川安阳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历任国子监丞、太学博士,知处、虢、真、坊四州。王安石荐其才,为经义所检讨,元符末官至职方郎中。善诗文,工书画,笔墨狂逸、体拔俗,系苏轼、米芾书画友,著有《前溪集》。宋绍圣时任括州太守。“简池刘泾,奉中□谢雨,宋绍圣丁丑秋五□,子侍行。”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07米,行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9平方米。“绍圣丁丑”,即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
  D20-24 程宝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观瀑台悬崖上·北宋】程宝,生平不详。“吴郡程宝,绍圣丁丑暮秋独来。”自右而左三行,凡行四字,字径0.03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9平方米。“绍圣丁丑”,即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
  D20-25
  程闳中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下左角·北宋】程闳中,生平不详。“程闳中,点青田常役廖君宪漕台校试。还携永嘉管勾邂逅游,己卯闰月二十三日。”自右而左七行,凡行四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1平方米。据《括苍金石志》,“己卯”为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
  D20.25
  张子经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北宋】张子经,生平不详。“张子经(下缺)嘉巡按(下缺)游大观(下缺)十二月十(下缺)。”自右而左残刻四行,凡行下句残缺,楷书阴刻,现存残刻面积约0.02平方米。“大观”,为北宋徽宗赵佶年号之一,即公元1107年至1110年。
  D20-27
  祝公明等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下·北宋】祝公明,丽水人。山西盂县主簿。靖康年间,金人犯河东,县令弃官去,祝公明率保甲入援,固守逾年,与府同陷。其子祝陶,为唐州司户,中原失守,亦死于难。松茂山生平不详。“祝公明、松茂山,作舟青同至。”自右而左二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05米,行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8平方米。此摩崖无题刻年月,靖康年间与府同陷,题刻时间当在北宋靖康,即公元1126年之前。
  D20-28
  宋师禹、王元中等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观瀑台悬崖上·南宋】宋师禹、王元中、郑清卿、释慧真生平不详。“宋师禹、王元中、郑清卿、释慧真,绍兴丙寅上巳日来。”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12米,行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8平方米。“绍兴丙寅”,即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
  D21-29
  虞似平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后壁·南宋】虞似平,字智甫,钱塘(今杭州)人。官青田主簿。“钱塘虞似平,绍兴丙子季春廿日来游。”自左而右二行,凡行八字不等,字径0.04米,行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45平方米。“绍兴丙子”,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
  D20-31
  谢伋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外岩壁处南宋】谢伋,字景思,河南上蔡人。官至太常少卿。绍兴初,侍父寓居黄岩,自号药寮居上。有《药寮丛稿》。善骈体文,著有《四六谈尘》。谢伋任处州府知军时,游览石门洞题诗:“阳夏谢伋,为郡守,朝命趣行,水涨风逆,舣舟洞□绍兴丙子三月十□日,分□□□旧经过石上篇,章□□□□队寻花来,洞□□□□日喜行和我本口休问,逸人误恩,复使治斯民尘事扰来,容貌改烛鬓羞到碧潭滨。”自右而左十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07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8平方米。“绍兴丙子”,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
  D20-31
  陈公权、陈孔硕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内右悬崖下·南宋】陈公权,陈孔硕之父,福建侯官人。陈孔硕,字崇清,号北山,淳熙进士。著有《北山集》。为朱熹、吕祖谦门人,官至尚书郎。“绍熙辛亥,上已陈公权约余处厚、张才举来游石门,男孔凤、孔硕侍处□□□丰不果来。”自左而右四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05米,行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3平方米。“绍熙辛亥”,即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
  D20-32
  郑挺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陈经题记之下·南宋】郑挺,字唐老,河南开封人。“绍熙甲寅,开封郑挺唐老,中春,按兵来游,登最高顶寻绝壁,息岩下煎茶赋诗,徘徊终日而行。”自右而左六行,凡行四至七字不等,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37平方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郑挺奉使按部阅兵过石门洞时题刻。
  D20-33
  王征摩崖诗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里右岩壁处·宋代】王征,生平不详。“题谢康乐《石门》作,临安主簿王征,吾闻永嘉守谢□□,□心胜迹若犹在云涧,清且深绿萝自蒙白日易森沈□松□筱□□□□□□碧潭映千丈瀑布飞秋雨微□□□真□□□□皇华□往来□□尔□践遗风尚□□悠悠归路长恋恋惜余芳□动□水兴兹焉安可忘。”自右而左七行,凡行十五字不等,字径0.03米,正书直写,题刻面积约0.14平方米。《括苍金石志》将此摩崖列入宋卷。
  D20-34 陈适中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右角处·宋代】陈适中,生平不详。“陈适中、吴子圣游。庚子十月二十六日。”自右而左两行,凡行八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9平方米。与宋处州通判崔尧封题名覆刻。《括苍金石志》将此摩崖列入宋卷。
  D20-3 5李寿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右下角处·宋代】李寿,字景仁,河南人,生平不详。“河南李寿景仁”一行,字径0.05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2平方米。《括苍金石志》将此摩崖列入宋卷。
  D20-36 马含马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右下处·元代】马含马,蒙古人。官浙东道宣慰司。“浙东道宣慰司(下缺)马含马钦奉(下缺)马口过石门观(下缺)酌泉而去令史(下缺)秃鲁侍皇庆(下缺)四日也。”自右而左六行,凡行下均残缺,字径0.05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4平方米。“皇庆”,即公元1312年至1313年。
  D20-37 郑原善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观瀑台岩壁上·元代】郑原善,字复初,江西玉山人。元延祐进士,官德兴丞,后转任处州录事,颇有政绩,明诚意伯刘基曾师从之。摩崖题刻共有三处第一处,“余于泰定四年六月廿二日来游,石门观瀑赋诗,酌溪流而饮之,□□吏长风飞,高圆也,同游者青田县令曹用子成,上饶原善复初记。”自右而左五行,排列呈三角形,凡行四字不等,字径0.08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5平方米。“泰定四年”,即公元1327年。第二处,“云壑四静,天河上零,燕坐不动,神光昼凝,复初。”自右而左五行,字径0.05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6平方米。第三处,“燕坐,复初”四字,字径0.12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5平方米。
  D20-38 曹用等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上悬崖上·元代】曹用,字子成,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任青田县令。太鹤山混元峰摩崖有其《刘处闲剑师》诗刻。“曹用子成,与本路所委录事,郑原善复初,捧修理石门书院,增复学田竣事而还!勒此,以记岁月,相是役者司吏,季宁、叶文炳也。”自右而左七行,凡行九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35平方米。“泰定丁卯”,即元泰定四年(1327年)。
  D20-39 林抱玉、李光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问津亭路旁悬崖上·元代】林抱玉,温州人,黄岩州学正。李光,青田石门书院山长。“永嘉林抱玉,由文学掾,借调腊源处检舍,田植木于书院,山长李光摩崖以劝后来,至元戊寅八月初吉书。”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八字不等,字径0.06至0.07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38平方米。“至元戊寅”,即元至元四年(1338年)。
  D20-40 赵诚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左侧悬崖上·明代】赵诚,字一诚,浙江上虞人。明景泰中应贡,任萧山主簿,知明州军,后升任按部。“赵诚,癸卯九月按部至。”自右而左两行,凡行五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癸卯”,即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
  D20-41 王俸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右侧悬崖上·明代】王俸,长州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任处州同知。“嘉靖四年冬十二月吉旦,处州府同知、长州王俸,作石门洞飞泉亭并立石。”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八字不等,字径0.04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平方米。“嘉靖四年”,即公元1525年。
  D2042
  魏铭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口岩壁上·明代】魏铭,即魏富,字仲礼,号云观,福建龙溪人。明成化丙戊进士。官浙江提刑按察司佥事,都转运盐使,翰林学士。“石门洞天叶道人留宿,明日题二律,以遗之,其中有书院,居其东观则居其西也:青牛道士嘉山水,邂逅登临慰所闻。儒道一原同径入,仙凡二致过桥分。瀑声枕上吹成雨,潭气升楼滃作云。最喜炼师能好客,细探幽致论晨曛。石门无锁白云深,洞列神仙费远寻。雨过芝田逢鹤信,月流松间听龙吟。疏峰未拟登元牝,深阁先容豁素襟。会有天台刘处士,夜分衣露为横琴。余先祖翰林学士,魏公,讳云观。为两浙盐运使及佥按察司,事故公□浙水到处有诗,余因青田县丞王(上缺)(上缺)石门洞天之(上缺)于诗乐闻善言即请归而(上缺)余□先人之志(此行俱缺)(上缺)州府□判事(下缺)魏铭□(印)(印)(印)丙戌进士。”自右而左二十二行,其中诗十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03至0.05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4平方米。“丙戌”,即明成化二年(1466年),此诗题刻时间当在成化年后期。
  D20-43
  余献臣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悬崖处·明代】余献臣,生平不详。“正德丁卯岁九月,有□余氏四过。此时老父盟竹翁,前以足疾坐舟中,键子锡麟同游,四来□□中前□□□□献臣游。”自右而左七行,凡行七字不等,字径0.05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2平方米。“正德丁卯”,即正德二年(1507年)。
  D20-4
  方亨咸等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口路旁悬崖处·清代】方亨咸,字吉偶,江苏桐城人。清顺治进士,官至御使,善书。“石门即墨,周日灿题、桐城方亨咸书。”自左而右三行,凡行六字不等,“石门”二字字径0.56米,魏书,苍劲有力,题刻面积约0.88平方米。据考,此摩崖约题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
  D20-45
  宋作梅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口路旁悬崖处·清代】宋作梅,字宜园,江苏垌山彭城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武进士,官宁波游击。工山水,能诗。“登云槁,乾隆癸未阳月,彭城宋作梅题。”自右而左三行,凡行三至八字不等,“登云槁”三字,字径0.58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9平方米。“乾隆癸未”,即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D20-46
  阮元摩崖诗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上方悬崖处·清代】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任山东学政、督学浙江、兵部侍郎等。著有《掰经室集》、《经籍撰诂》、《皇清经解》等,并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等。阮元三次游览石门洞,第一次是督学浙江至处州选才时。第二次是嘉庆三年(1798年),作《重游石门观瀑布》和“嘉庆三年学使阮元重游”题记。《重游石门观瀑布》诗刻自右而左十三行,凡行六至十三字不等,字径0.03米,草行书,题刻面积约0.16平方米。另外“嘉庆三年学使阮元重游”题记,自右而左两行,直书,字径0.06米,面积约0.03平方米。第三次是嘉庆九年(1804年)任浙江巡抚时,作《石门洞天铭》诗刻,自右而左七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09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8平方米。(诗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47
  顾言贾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内月洞石床正面左角处·清代】顾言贾,江苏无锡人,生平不详。“嘉庆四年六月,无锡顾言贾同游。”自右而左两行,凡行七字不等,字径0.04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05平方米。“嘉庆四年”,即清嘉庆四年(1799年)。
  D20-48 江德地、杨兆鹤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鼓山路旁“石门飞雨”摩崖之上·清代】江德地,江苏仪征人,清代书画家。杨兆鹤,生平不详。“大清嘉庆九年五月二十四日,仪征江德地同温州郡伯郡县杨兆鹤到此。”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045米,隶书直写,题刻面积约0.12平方米。“嘉庆九年”,即清嘉庆九年(1804年)。
  D20-49 丰成涛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刘文成公祠前路旁·清代】丰成涛,生平不详。“大清道光六年春月,轩辕古处课馆记此,桐山丰成涛。”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八字不等,字径0.08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8平方米。“清道光六年”,即公元1826年。
  D20-50 朱士彦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月洞石床外左面崖壁上·清代】朱士彦,生平不详。“朱士彦,道光七年九月,学使朱士彦记,十七年凡四圭口。”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11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22平方米。“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
  D20-51 徐树铭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月洞石床前斜壁处·清代】徐树铭(?—1900年),字子卿,又字寿衡,湖南长沙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清同治七年(1868年)游石门洞作《慕仙铭》诗刻,后任浙江督学使者侍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升任工部尚书。《慕仙铭》自右而左十九行,凡行十四字,字径0.14至0.16米,隶书兼有篆体风格,题刻面积约7.1平方米。另外,在鼓山路旁崖壁上有题名“石门洞天同治戊辰冬日长沙徐树铭书”隶书阴刻,“石门洞天”四字字径0.55米,题刻面积约1.9平方米。该两处摩崖题记同是清同治戊辰年,即同治七年(1868年)。(诗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52 徐炽烈、徐树铭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鼓山路旁·清代】徐炽烈,字赤木,江西南昌人。时任青田县令。徐树铭,(见D20一51)“同治七年岁,在戊辰十一月十有四日,浙江督学使者侍郎,长沙徐树铭道经此山与令南昌徐君炽烈相见于谢客堂,因综观飞瀑岩壑之胜,县佐熊建猷偕来。”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十二字不等,宇径0.14米,隶书阴刻,题刻面积约2.5平方米。“同治七年”,即清同治七年(1868年)。
  D20-53 陈文斌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鼓山路桥边悬崖上·1921年】陈文斌,生平不详。“潜虹,中华民国十年辛酉冬日,杭县陈文斌题。”篆书阴刻,“潜虹”二字,横书,字径0.65米,上下款直书,题刻面积约0.7平方米。
  D20-54 徐麟祥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月洞石床下·1925年】徐麟祥,江苏宜兴人。民国14年(1925年)任乐清县县长,当年游览石门洞时题:“乙丑九秋,宜兴徐麟祥皆吴宝宗、蒋钧来游。”自右而左四行,凡行六字不等,字径0.06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0.12平方米。
  D20-55 鲁涤平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问津亭路外悬崖上·1934年】鲁涤平(1889—1935年),湖南宁乡人,字咏庵。1924年任湘军第二师师长,1928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军军长、第十八师师长和湖南省政府主席。1931年调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4年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35年在南京病逝。“山水清音,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宁乡鲁涤平题。”“山水清音”四字隶书横写,上下款直书,字径0.7米,题刻面积约3.9平方米。
  D20-56 郑迈摩崖题刻【石门洞风景区旗山悬崖上·1934年】郑迈,字哲民,浙江乐清人。时任青田县县长。“刘文成公读书处,石门洞,民国廿三年春月,乐城郑迈题”四行,“石门洞”三字横书,字径0.5米,上下款直书,字径0.3米,楷书阴刻,题刻面积约4.5平方米。
  D20-57
  王道“飞泉”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王道,山东临清武城人。明正德进士。历官国子祭酒、吏部右侍郎。卒谥文定。著有《易诗文学仁》。嘉靖初年曾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大明嘉靖四年夏六月五日,飞泉赐进士出身巡按浙江监察御史临清王道题。”“飞泉”二字直书,字径0.6米,题款字径0.06米,行书。配碑座。“嘉靖四年”,即公元1525年。
  D20-58
  郑毅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郑毅,江西上饶人。自号岩山道人。明正德年间任浙江承布政司左参政,明嘉靖五年(1526年)为浙江左布政,后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全蜀,又总督运于淮,明嘉靖七年(1528年)以疾辞官返上饶。明嘉靖四年(1525年)历游石门洞,与青田县令钱如京(桐城人)作《石门次韵》诗。碑高1.36米,宽0.75米;诗文自右而左十七行,凡行二十六字不等,楷书阴刻,碑体四边镌云纹。(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59
  高汝行诗碑【石门洞风景区刘基祠东南面外墙壁中·明代】高汝行,山西太原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官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明嘉靖中期(1537—1551年)游览石门洞题《石门洞一首》诗。碑高0.76米,宽0.33米;自右而左十二行,凡行五至六字不等,字径0.03至0.04米不等,行草书。(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D2060夏浚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夏浚,字惟明,江西玉山人。明嘉靖进士,历官海盐县令,温处兵备副使,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游览石门洞作《石门瀑布以亭上韵》诗。该碑高1.65米,宽0.87米,厚0.16米;碑文自右而左七行,凡行十一字不等,字径0.07至0.08米,行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1
  张孚敬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张孚敬,浙江永嘉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大学士,官至内阁宰辅。原名聪,明世宗名孚敬,字茂恭。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游览石门洞作《过石门洞》诗。碑文自右而左十行,凡行十一字不等,字径0.05米,行草直书。(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2
  陈庆诗碑【石门洞风景区刘文成公祠后堂右壁·明代】陈庆,江西永丰人。明嘉靖年间,官浙江按察副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游览石门洞作《游石门洞》诗,碑高1.4米,碑文自右而左八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11米,行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3
  张佳胤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张佳胤,字肖甫,四川铜梁人。明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明万历十年(1582年)巡抚浙江,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善诗文。巡抚浙江时游览石门洞作《石门洞》诗。碑高1.8米,宽0.85米,厚0.13米;碑文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十五字不等,字径0.03至0.1米不等,行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4
  萧廪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萧廪,字可发,江西万安五云城人。明嘉靖进士。历任浙江巡按御史、浙江巡抚、兵部左侍郎。明万历初(1573—1582年)在浙江任官时,游览石门洞作《游石门洞》、《戏题瀑布》诗刻。《游石门洞》碑高1.72米,宽0.9米,厚0.15米;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十五字不等,字径0.1至0.13米不等,行书阴刻。《戏题瀑布》碑高1.7米,宽0.8米,厚0.12米。碑文自右而左五行,凡行十四字不等,字径0.1至0.13米,行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5 心吾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心吾,原名常居敬,武昌江夏人。明万历年间任浙江巡抚。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游览石门洞作《游石门观瀑布和壁间韵》诗刻。该碑高1.96米,宽0.82米,厚0.14米。碑文自左而右十二行,凡行二十八字不等,字径0.04米,楷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6 唐冲宇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唐冲宇,湖北蕲阳(今蕲春县)人。明万历年间任两浙巡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与蔡逢时、任可容、许国忠四人同游石门洞,作《同观石门洞瀑二律》诗刻。碑高1.25米,宽0.66米,厚0.11米。碑文自右而左七行,楷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7 蔡逢时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蔡逢时,字应期,安徽宣城人。明万历进士,历任海盐知县,温处兵备副使,四川省左布政。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同唐冲宇、任可容、许国忠同游石门洞作《奉和侍御唐公同石门观飞瀑二律》诗。碑高1.3米,宽0.68米,厚0.06米。诗文自右而左八行,字径0.05米,楷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8 任可容诗碑【石门洞区碑廊之中·明代】任可容,安徽怀宁人。由部郎知处州府事,后升任广东副使。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与唐冲宇、蔡逢时、许国忠同游石门洞作《同游石门》诗刻。碑高1.4米,宽0.7米,厚0.12米。碑文自右而左十行,凡行二十字不等,字径0.04至0.05米,楷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69 许国忠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许国忠,安徽宣城人。同知处州府事,后升任处州知府。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与唐冲宇、蔡逢时、任可容同游石门洞作《依韵二章》诗刻。碑高1.22米,宽0.68米,厚0.12米。碑文自右而左八行,凡行二十字不等,字径0.04至0.05米,行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70 刘正亨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刘正亨,江西新淦人。明万历六年任温州同知,多才略,善书画。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游石门洞并作题刻。字碑高1.72米,宽1.58米,厚0.2米。“飞瀑”二字字径达1.4至1.5米,行书阴刻,书体潇洒豪放,“飞”字旁有“大明万历新淦刘正亨”字样。
  D2071 苏茂相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苏茂相,字宏豪,福建晋江人。明万历进士。明天启年间巡抚浙江。明天启二年(1622年)游览石门洞并题诗勒石。诗碑高1.5米,宽0.74米,厚0.11米。碑文自右而左六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08至0.09米,楷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72 张延登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明代】张延登,山东邹平人。进士,明天启末年巡抚浙江。明崇祯元年(1628年)游览石门洞作《游石门洞》诗。碑高1.38米,宽0.8米,厚0.12米。碑额及碑座镌有云纹图案。碑文自右而左十行,凡行二十二字不等,字径0.04米,楷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73 王崇铭诗碑【石门洞风景区刘文成公祠后堂右壁处·清代】王崇铭,又名王策,山西阳城人。清顺治七年(1650年)任处州知府,其间游览太鹤山题“灵山法石”四字,还游览石门洞并作诗勒石。该诗碑高1.65米,宽0.72米;碑额及碑座镌龙云花纹饰。碑文自右而左七行,凡行十字不等,字径0.06至0.07米,行草书。(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74
  觉罗吉庆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清代】觉罗吉庆,满洲旗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为巡抚浙江使者,当年游览石门洞并题字勒石。该碑高2.1米,宽1米,厚0.25米,配碑座。正面刻“嘉庆元年正月日立仙境”十字,背面刻“抚浙使者觉罗吉庆(印)天泉”十字,“仙境、天泉”字径0.7至0.8米,正书阴刻,题跋每字字径0.11米。
  D2075
  苍保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清代】苍保,生平不详。清嘉庆二年(1797年)任浙江提督,当年游览石门洞并题字勒石。该碑高2.4米,宽0.95米,厚0.18米。碑额镶有双龙戏珠图案。“泉以名流”四字字径0.5至0.6米,行书阴刻,碑背面刻有“嘉庆二年五月”字样。碑文:“泉以名流。浙江提督苍保并书(印)”。
  D20-76
  德楞泰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清代】德楞泰(1749—1809年),清蒙古正黄旗人,伍弥特氏,字淳堂。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镇压苗民起义,清嘉庆二年(1797年)以后,转战川、陕、鄂三省,镇压白莲教起义,官至都统,封一等继勇侯,加太子太保,卒谥壮果。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游览石门洞并作题刻。该碑高2.05米,宽0.92米,厚0.13米。碑文自右而左三行,楷书阴刻;“圣水”二字字径0.65米。全文:“嘉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夏月上浣谷旦。圣水。钦差大臣太子太保,御前侍卫领,侍内大臣,正蓝旗汉军都统一等继勇侯德楞泰书”。
  D20-7
  张润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清代】张润,生平不详。官刑部侍郎,灵阿主事。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游览石门洞并题字勒碑。该碑高1.68米,宽0.62米,厚0.07米。碑文自右而左三行,楷书阴刻。“亘古流光”四字字径0.3米。全文:“嘉庆十四年己巳春正月十六日,刑部侍郎景禄,暨郎中舒。亘古流光。灵阿主事张润,于役瓯城观瀑石门洞题此。”
  D20-78
  张青藻字碑【石门洞风景区碑廊之中·清代】张青藻,生平不详。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游览石门洞并题字勒碑。碑高1.2米,宽0.5米,厚0.15米。配碑座。“飞泉”二字在阳面,篆书;“观瀑”二字在阴面,楷书。字径0.5米,题款字径0.1米。全文:“光绪辛卯二月,飞泉,隽沅张青藻题(印)。观瀑。光辛泜张三(印)”。
  D20-79
  黄庆澜记事碑【石门洞风景区内·民国】黄庆澜,上海人。民国时期任瓯海(今温州)道尹,主持修建石门洞刘文成公祠,并立“明刘文成公读书处”、“重修石门洞刘文成公祠”两碑。“重修石门洞刘文成公祠记”碑嵌立在刘文成公祠右壁中,刻于民国7年(1918年)。碑高1.3米,宽0.5米。碑文自右而左十六行,字径0.02米,楷书阴刻。“明刘文成公读书处”碑立在观音阁东南面处,刻于民国8年(1919年)。碑高1.47米,宽0.85米。碑文三行,楷书阴刻,中行字径1.3米。碑全文:“己未中秋明刘文成公读书处上海黄庆澜。”(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80
  赵世瑞记事碑【石门洞风景区内刘文成公祠正堂右壁处·1944年】赵世瑞,诸暨人。曾任国民党军统局武汉区区长,武汉警备部稽查处处长,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处长,浙江缉私处处长。1944年与美国教官来青,在油竹村举办军统局浙南特工第八期训练班,后迁训练班于瑞安玉壶(现文成县玉壶镇)。在青田时曾主持重修刘文成公祠并勒碑记之。该碑高0.97米,宽0.53米,厚0.08米。碑文自右而左八行,凡行二十三字不等,字径0.04米,隶书阴刻。(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D20-81 郭沫若诗碑【石门洞风景区内碑廊之中·1964年】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该诗碑高1.48米,宽0.81米,厚0.11米。碑为青石质。碑文自右而左四行,凡行七字不等,字径0.11至0.15米,题款字径0.05至0.06米,草书阴刻。1964年题,1981年立碑。全文:“横过石门渡,刘基尚有祠。垂天飞瀑布,凉意喜催诗。一九六四年题石门瀑布郭沫若(印)。”
  223-E11 陈诚故居【高市乡外村·清代·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系陈诚祖父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陈诚(1898—1965年),字辞修,浙江青田人。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总参谋长、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等职,是现代史上重要的一位人物。故居为四合院两层建筑,坐南朝北。面宽五间,前后两进,左右附厢房,建筑占地面积约883平方米。陈诚自出生至入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均生活在此,西厢房为其居室。1932年,陈诚为母亲在西厢房北面增建一座三间二楼砖瓦洋房,建筑占地面积66平方米。198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对陈诚故居进行原状修复。
  224-E12 陈希文墓【高市乡黄山村南100米处·1925年·青田县文物保护点】陈希文(1871—1925年),名应麟,系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之父。墓建于1925年,毁于“文化大革命”1979年重修。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以花岗岩、青,石砌成,圈椅式。严立三撰墓楹联。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青田文物图集》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图集包揽青田县境内地上、地下文物分布遗存。内容包括:文物工作和文物状况概述,图例,县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明朝县政图,清光绪县域都图,民国县全图,1991年行政区片图,文物单位分布图,重点文物图,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史迹简介,文物条目简介,附录,文物窖藏,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一览表,后记。

阅读

相关人物

谢灵运
相关人物
徐峤
相关人物
张愿
相关人物
郭密之
相关人物
叶清臣
相关人物
马寻
相关人物
苏舜元
相关人物
苗振
相关人物
常鼎
相关人物
王起
相关人物
石祖德
相关人物
张师中
相关人物
翁日新
相关人物
陈道古
相关人物
赵繻
相关人物
王廷老
相关人物
沈括
相关人物
崔尧封
相关人物
刘谊
相关人物
裴维甫
相关人物
祝公明
相关人物
虞似平
相关人物
谢伋
相关人物
陈公权
相关人物
陈孔硕
相关人物
郑挺
相关人物
李寿
相关人物
马含马
相关人物
郑原善
相关人物
林抱玉
相关人物
李光
相关人物
赵诚
相关人物
王俸
相关人物
魏铭
相关人物
方亨咸
相关人物
宋作梅
相关人物
阮元
相关人物
顾言贾
相关人物
江德地
相关人物
杨兆鹤
相关人物
徐树铭
相关人物
徐炽烈
相关人物
徐麟祥
相关人物
鲁涤平
相关人物
郑迈
相关人物
王道
相关人物
郑毅
相关人物
高汝行
相关人物
夏浚
相关人物
张孚敬
相关人物
陈庆
相关人物
张佳胤
相关人物
萧廪
相关人物
心吾
相关人物
唐冲宇
相关人物
蔡逢时
相关人物
任可容
相关人物
刘正亨
相关人物
苏茂相
相关人物
张延登
相关人物
觉罗吉庆
相关人物
苍保
相关人物
德楞泰
相关人物
张润
相关人物
张青藻
相关人物
黄庆澜
相关人物
赵世瑞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陈希文
相关人物
余学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市乡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仙人桥
相关作品
灵佑寺铜钟
相关作品
朱氏宗祠
相关作品
陈氏宗祠
相关作品
众主殿
相关作品
石门洞摩崖石刻
相关作品
谢灵运摩崖诗刻
相关作品
徐峤摩崖诗刻
相关作品
张愿摩崖诗刻
相关作品
郭密之摩崖诗刻
相关作品
叶清臣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马寻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苏舜元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陈道古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诸理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赵繻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李惟宝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王廷老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张子经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虞似平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谢伋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郑挺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王征摩崖诗刻
相关作品
陈适中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李寿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马含马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郑原善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曹用等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赵诚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王俸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魏铭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余献臣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宋作梅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阮元摩崖诗刻
相关作品
顾言贾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丰成涛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徐树铭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陈文斌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鲁涤平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郑迈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郑毅诗碑
相关作品
高汝行诗碑
相关作品
张孚敬诗碑
相关作品
陈庆诗碑
相关作品
张佳胤诗碑
相关作品
萧廪诗碑
相关作品
心吾诗碑
相关作品
唐冲宇诗碑
相关作品
蔡逢时诗碑
相关作品
任可容诗碑
相关作品
许国忠诗碑
相关作品
刘正亨字碑
相关作品
苏茂相诗碑
相关作品
张延登诗碑
相关作品
王崇铭诗碑
相关作品
觉罗吉庆字碑
相关作品
苍保字碑
相关作品
德楞泰字碑
相关作品
张润字碑
相关作品
张青藻字碑
相关作品
黄庆澜记事碑
相关作品
赵世瑞记事碑
相关作品
郭沫若诗碑
相关作品
陈希文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