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508
颗粒名称: 北山镇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5
页码: 148-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北山镇重点文物,分别记述了修筑北山坑〓纪念碑、吴光俊墓、吴氏宗祠、道存桥等。
关键词: 北山镇 青田县 文物

内容

151-A10 修筑北山坑〓纪念碑【北山镇北山村坑〓路·1939年·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初,北山村屡遭洪灾,民房田地时毁。杜伟(1891—1969年),字时霞,北山村人。曾任绍兴、嘉兴、丽水行政督察专员,军团总司令部中将主任、浙江省民政厅长等要职。于民国27年(1938年)率乡民修建两条1366米长的防洪水〓,立碑纪念。纪念碑为青石镌刻,锥体正方形,碑高2.18米,宽0.4米。碑体正面阴刻“修筑北山坑〓纪念碑”九字,另三面刻记文,镌文毁于“文革”时期。碑体下段载刻0.39×0.48米见方的修筑水〓平面、纵剖面、标准断面图。这例图刻是极为珍贵的水利防洪历史资料。2005年迁建在北山第二坪村。
  152-B11
  吴光俊墓【北山镇北山村北山大街171号住宅旁·宋代】墓地面积约295平方米,现改为混凝土结构。吴光俊系唐代吴畦(840—923年)(谏议大夫、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第八世孙,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迁居北山,是北山吴氏延陵郡第一世祖。
  153-C104
  吴氏宗祠【北山镇北山村·清代·青田县文物保护点】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系唐代名臣吴畦(840—923年)(谏议大夫、太子太,保、光禄大夫)第十二世孙承议郎吴由礼、隆礼两兄弟合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建。原有三进,现存有二、三进和厢房。二进面宽七间23.1米,进深七柱14.7米,十三架檩,分心双步梁,中柱不落地,明间施藻井,双坡顶。三进面宽七间
  23.1米,进深12.35米,九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前后单步梁,重檐歇山顶。天井有水池,两侧厢房各面宽两间。系北山村吴氏宗族文化建筑设施。2005年迁建在北山第二坪村。
  154-C105
  道存桥【北山镇妙后村·清代】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民国年间重修。跨落妙后村口溪坑上,南北走向。系单孔石拱桥,上覆三间廊屋,面宽9.25米,进深4米,七架檩,分心双步梁,带前后单步梁,用四柱,桥楼一侧明间置座凳靠栏,另侧明间置座凳靠栏,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此桥原为妙后、泉山至白岩的交通要道。《杨氏宗谱》载:“妙后桥楼始建于‘乾隆甲午岁’,原名‘厚川灵桥’,当时为村十大景观之
  一。”双溪叶绅题诗赞桥:“以上筑灵桥,迤逦浣溪路。飞檐显神威,横槛留客步。夏福荐馨香,秋稼烁云露。坐后沐鹤清,行吟流泉趣。休哉经始功,展矣垂俊裕。临风衣袂轻,漫题司马句。”
  155-C106
  徐容丛旧居【北山镇白岩村红光巷7号·1915年】建于民国4年(1915年),建筑占地面积约342平方米,坐东朝西。总体布局为一进,两侧前后附耳房一间,通面宽五间,进深五柱,十一架檩,重檐双坡顶,厢房进深三柱,五架檩,重檐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徐容丛(1885—1950年),字壮冬,号铁遗,浙江青田北山人。1903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受革命党人影响,思想激进。1911年9月14日夜,时任陆军步队第八十一标二营三连连长的徐容丛,在杭州笕桥参加起义,投身辛亥革命。杭州光复后,与张星白等革命党人一起参加攻打南京天堡城战役。民国13年(1924年),在杭州梅东高桥第一军参谋处任职,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回故乡务农,徐容丛能文能武,著《铁遗梦草》七卷,作诗七百四十一首。
  156-C107 张星白旧居【北山镇张口村石板埠21号·1918年】建于民国7年(1918年)。建筑占地面积约1474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宽九间,通面宽32米,进深14.2米,十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用七柱,两层楼阁式,重檐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前东侧、后西侧于20世纪60年代增建厢房。张星白(1873—1940年),字兆辰,号乐天。1900年入江南陆师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他率领敢死队攻克南京天堡城,为光复南京立下战功,孙中山临时政府授予他“四等文虎勋章”。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等要职,官至中将加上将军衔。后还乡行医。民国29年(1940年)8月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营葬泉山。
  157-C108 杨氏宗祠【北山镇陈村垟村·1920年】建于民国9年(1920年)。总体布局有主祠及耳房,建筑占地面积约213平方米,坐西朝东。主祠面宽五间17.2米,进深12.4米,九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五柱,明间为抬梁式,屋顶为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厢房面宽一间2.4米,进深3.3米,五架,分心双步梁,用二柱,屋顶为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
  158-C109 杨氏宗祠【北山镇妙后村南横头山麓·1922年·青田县文物保护点】始建于明洪武辛未年(1391年),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清康熙壬申年(1692年)、清乾隆甲子年(1744年)、民国11年(1922年)重建。总体布局为两进两厢一戏台,坐东北朝西南,建筑占地面积约565平方米。一进面宽五间17.7米,进深五柱7.6米,九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屋顶为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施勾头滴水。靠一进处置戏台,天花藻井作法,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正脊、垂脊施吻兽,月梁、枋额、雀替等雕刻精致,形态逼真。二进面宽五间17.7米,进深8.6米,九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屋顶为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施勾头滴水。二进带后单间耳房,并用照壁连接南北厢房,厢房各面宽四间9.9米,进深3.35米,五架檩,分心双步梁,用二柱,悬山顶。一进门额悬挂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杨氏宗祠”匾一方。
  159-C110
  白衣丞相殿【北山镇妙后村水口玉溪北岸·1929年·青田县文物保护点】民国18年(1929年),由国民党师长杜志远等十三人为首筹资建造。总体布局为三进两厢,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约692平方米。一进面宽五间16.7米,进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三柱,明间为重檐歇山顶,翼角起翘,次稍间为双坡顶,小青瓦阴阳合铺。二进宽五间16.7米,进深7.9米,七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前后单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并置佛龛,饰天花八角藻井,屋顶为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前厢房面宽四间9.8米,进深2.7米。三进面宽五间16.7米,进深8.05米,九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上饰天花八角藻井,屋顶为重檐歇山顶,翼角起翘,小青瓦阴阳合铺。后厢房面宽三间7.2米,进深二柱2.7米。殿内保存民国28年由中央航空学校国防教官杨云赠送的“土德恒丰”匾一方。白衣丞相殿建筑气势宏伟,木构件雕饰精致,整体保存完整,是一所奉祀唐朝丞相李泌(722—789年)的场所。
  160-C111
  龙岩寺【北山镇陈村垟村·清代】建于清乾隆年(1736—1795年),1982年重修。
  建筑占地面积约74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面宽七间16.7米,进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用三柱,明间次间抬梁式,屋顶为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正脊施吻兽。
  161-C112
  张氏宗祠【北山镇张口村·1914年】始建年代不详,民国3年(1914年)重建。总体布局为两进两厢,建筑占地面积约545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一进于1990年被拆后建造张口小学校舍,原貌已圮。二进面宽五间17.45米,进深8.95米,九架檩,双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厢房面宽四间10.9米,进深二柱3.45米,五架檩,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靠一进处置戏台,面宽4.35米,进深4.4米,台高1.3米,上饰天花藻井,屋顶为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
  162-C113
  夫人殿【北山镇白岩村·1918年】始建年代不,民国7年(1918年)重建,戏台于1989年重建。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约447平方米,坐东朝西。一进面宽五间15.7米,进深4.5米,五架檩,分心双步梁,用三柱,明间为抬梁式,屋顶为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主殿面宽五间15.7米,进深10.25米,十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后山单步梁,用六柱,明间为抬梁式,屋顶为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厢房面宽五间12.1米,进深二柱2.5米,五架檩,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南厢房辟门作通道出入。天井置戏台,面宽7.5米,进深6米,台高1.3米。
  163-C114 刘氏宗祠【北山镇张口村·1930年】始建年代不详,民国19年(1930年)重建。总体布局为两进两厢,建筑占地面积约357平方米,坐西朝东。一进已改建为砖混结构。二进面宽五间
  15.1米,进深8.2米,九架檩,双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悬山顶。厢房已改建为砖混结构,原貌已圮。
  164-C115 北山廊桥【北山镇北山村·1939年】建于宋代,宋时称“石梁桥”。屡建屡毁,1939年重建。跨落在东西流向的桥楼坑上,南北走向,系伸臂式廊屋桥,通长13.6米,宽3米,桥高2米,七架檩,双步梁,带前后廊单步梁,用四柱,桥楼两边设座凳,屋顶为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1966年重修。
  165-C1
  6坑底庙【北山镇坑底村·民国】建于民国初期。总体布局为两进两厢,建筑占地面积约363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一进面宽五间13.5米,进深二柱5.4米,七架檩,屋顶前为重檐悬山顶,后为单檐悬山顶,明间置戏台,面宽4.1米,进深4.7米,戏台于“文革”期间被拆除。二进面宽四间13.5米,进深8米,九架檩,中柱分心三步梁,带前后单步梁,用五柱,屋顶为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厢房面宽四间11.75米,进深二柱2.3米,五架檩,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
  166-C17 保宁寺【北山镇叶段村长江垟·1982年】据传始建于唐大顺年间(890—891年),屡建屡毁,1961年被火烧毁,原貌已圮。1982年重建。传说宋时,保宁寺有一僧人武艺高强,但作恶多端,后被叶段村叶氏祖先除灭。寺内现存石水缸一口。
  167-D17 永济桥碑【北山镇陈村垟村杨立宪家中·清代】刻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碑为青石质,高1.85米,宽0.75米,承德郎杜衡撰书。额题“永济桥碑”四字,行书阴刻;碑文二十三字,凡行五十字不等,主要记述建造永济桥事由、规模尺寸及捐银者姓名。(碑文详见摩崖碑刻原文)
  168-E9 张星白墓【北山镇泉山村·1940年】张星白(1873—1940年),字兆辰,号乐天。1900年入江南陆师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他率领敢死队攻克南京天堡城,为光复南京立下战功,孙中山临时政府授予他“四等文虎勋章”。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等要职,官至中将加上将军衔。后还乡行医。民国29年(1940年)8月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营葬泉山。坟造双圈八字式,花岗岩构筑,墓地面积约80平方米。陆军少将浙江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杜伟撰墓志,叶楚伧书“张公墓”三字。
  169-G4 梵兴寺【北山镇白岩村西岸·唐代】建于唐大顺年间(890—891年),屡建屡圮。寺内有铜钟、铁钟各一口,“空王”匾一块,铜钟在“文革”时期被毁,铁钟现存放在北山镇旗山仁寿观内,“空王”匾存放在北山镇白岩村上寺垟新寺中。
  G4-1 梵兴寺铁钟【北山镇旗山仁寿观内】铁钟高1.3米,口径0.87米,唇壁厚0.11米,重约400公斤,铭文蚀化不清,铸造年代不详。现尚可识“南无阿弥陀佛”、“西岩山梵兴寺”等字,钟壁有一道0.8米长裂缝。
  G4-2 “空王“匾【北山镇白岩村上寺垟新寺内·明代】长2米,高0.8米。“空王”二字黑底金字为线刻,字径0.3米。上款题“万历丙戌年秋月”,即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下款题“刘世廷题”。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青田文物图集》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图集包揽青田县境内地上、地下文物分布遗存。内容包括:文物工作和文物状况概述,图例,县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明朝县政图,清光绪县域都图,民国县全图,1991年行政区片图,文物单位分布图,重点文物图,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史迹简介,文物条目简介,附录,文物窖藏,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一览表,后记。

阅读

相关人物

杜伟
相关人物
吴光俊
相关人物
徐容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山镇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吴光俊墓
相关作品
道存桥
相关作品
徐容丛旧居
相关作品
张星白旧居
相关作品
杨氏宗祠
相关作品
白衣丞相殿
相关作品
龙岩寺
相关作品
张氏宗祠
相关作品
夫人殿
相关作品
刘氏宗祠
相关作品
北山廊桥
相关作品
坑底庙
相关作品
保宁寺
相关作品
永济桥碑
相关作品
张星白墓
相关作品
梵兴寺
相关作品
梵兴寺铁钟
相关作品
“空王“匾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