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物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492
颗粒名称: 重点文物图
分类号: K872.554.2
页数: 36
页码: 49-84
摘要: 本篇介绍的了青田文物图包括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汤思退旧居遗址、鹤城古城址、县古道遗址、古矿遗址、古窑址、石门洞摩崖碑刻、太鹤山摩崖石刻等情况。
关键词: 青田县 文物 名胜古迹

内容

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
  早在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前771年),青田县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2002年4月,青田县文物普查工作者在金丽温高速公路沿线鹤城镇魁市村西南面500米的山坳水库调查,发现地层断面有夏时期的文化遗迹,采集到“菱格云雷纹”印纹陶片。同时,在芝溪胡岙村海拔50米的丘陵山坡地采集到商、周时期的“黑陶圈魁市村夏时期文化遗址胡岙村商、周时期文化遗址足豆”和“条纹着黑”陶片。在鹤城镇圩仁村小学东南面,海拔31米至47.5米处的山坡地采集到商、周时期的“条纹”陶片和汉代“弦纹罐”碎片。这些遗存是夏、商、周和两汉时期先民在此劳动、生息的足迹,对研究青田县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汤思退旧居遗址
  遗址位于鹤城镇金巷底。遗址东临松阁巷,南连后街,西与金巷路毗邻,北负赵山。汤思退旧居原有轿房、仪门、半月池、客厅、官厅、内房、厢房、书房等建筑。事过境迁,旧居建筑群体皆圮,现仅存“半月池”,原名“汤宅塘”,后改名为“留宅塘”。旧居书房旧址东侧存有一口水井,称“汤府井”,水井井圈用单块花岗岩镌制,为正方形,边长0.8米,井口镌成圆形,直径0.45米,井深约5米,井壁用卵石叠砌,井水清澈,仍作饮用。书房的东面尚有一段三十余米长的石垒围墙遗迹(现在是留宅塘17号屋东南墙),仍可辨认。
  南宋丞相汤思退(1117—1164年),字进之,号湘水,浙江青田人。世居青田鹤城镇金巷底。
  鹤城古城址
  “处州十县九无城,唯有青田半条城。”古城址位于鹤城镇西南沿江北岸一带,存有一段983米长的城墙,是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防御倭寇,知县李楷、县丞熊缨主持率民兴造。城三面依山,南以瓯江为池。明嘉靖至清末经五次整修,有城垛724个,炮台4座,城门9座。1913年续开登瀛水门。原龙津、丹山、赵山、锦屏山城门及城墙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现存西南临江,自东而西的行春、石柱埠、清溪、中坊埠、大埠头、登瀛六个水门。城墙长983米,高7至10米不等,均系花岗岩筑造。鹤城镇古城墙是青田县最大的古代建筑物,是一座集御寇、防洪为一体的建筑设施,它佐证了鹤城镇是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首地的重要性。
  县古道遗址
  温溪镇洲头村横坑支流上分布着两座石梁桥,名“洲头大桥”和“万福桥”。洲头大桥为东西走向。桥长19米,宽1.3米,高4.5米,桥跨12米,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两次重建。桥石板翼侧刻有纪年,是青田县现存的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石梁桥。桥南下游200米处即为“万福桥”,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为石梁桥。洲头大桥东西两端还保存着长700米、宽约1.5米,鹅卵石墁地的古道。桥东200米处立有“温处交界通济桥碑志”,沿县古道旁立有“永青县界碑”。据考:清康熙六年(1667年)青田县属处州府,洲头属永嘉县界,沙埠属青田县界,现存700米的行步道、洲头大桥和县界碑等是青田至温州永嘉的县古道。
  古矿遗址
  舒桥乡王岙村《王氏宗谱》载:“东去七里山出矿石,皇明永乐间(1403—1424年),太监阮随奉诏开坑采矿。”王岙村银坑的银洞降山有两处明朝永乐年间开采的银矿洞遗址,因废年久,已被流沙乱石淤塞,矿洞口高1米,宽2米,洞深约100米。沿银坑山脉至海溪乡东坑村,也保存一处银矿洞遗址,矿洞口高1.9米至2.3米,宽1.2米至1.5米,洞深约20米,洞内干燥,现存有残碎矿石。经查,处州于明朝一度大量开采银矿,邻县均有银矿遗址,由此可见青田县的银矿洞开采当在明代。
  古窑址
  青田县瓷业生产史溯于北宋时期。万阜乡新庄村白库竹青瓷窑址、东源镇下堡村瓷窑址的发现,告诉我们这一制瓷业历史。万阜乡白库竹村水口岙、黄泥降山青瓷窑址在北宋时期生产大量的生活瓷器,主要烧制器物有:碗、碟、壶、罐等类型生活用具,窑具有匣钵、垫饼等。器物以刻画“云气纹”、“云团纹”,外划“折扇纹”褐色点彩等为装饰。器物胎质坚硬,釉色均为青黄,胎釉结合牢固。部分器物釉面有冻裂纹。器物堆积丰富。东源镇下堡村瓷窑址始于南宋,以烧制韩瓶为主器,兼制碗、壶、罐等,器物胎骨灰白坚固,产品粗陋,见窑口,窑址器物堆积丰厚。
  石门洞摩崖碑刻
  高市乡石门洞旗鼓山两峰壁立,对峙如门。“有门无门是为佛门,似洞非洞适成仙洞”,石门洞域群山环抱,林木葱郁,古迹纷呈,尤以垂天飞瀑著称于世。“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是石门风光的绝妙写照,唐代时被列为道家“第十二洞天”。自南北朝至民国时期,历代名人、官宦、学士前往览胜题咏,挥毫留墨勒石百余处。布勒在旗、鼓两峰山壁的摩崖16处,月洞64处,碑刻25通。著名者数六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石门新营》、《石门最高顶》,宋代科学家、政治家沈括题记,元代刘基的导师郑复初诗刻,清代著名学者阮元诗刻,民国浙江省政府主席鲁涤平题名,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诗碑等一大批名人诗刻、题记,赞美石门洞飞瀑奇观与石门胜景,摩崖石刻诗文丰富、题名生动、书法悦人,正、隶、魏、行、草、篆书各体皆备。摩崖碑刻与石门仙境融合为一体,更显历史价值和文学鉴赏价值。1963年,石门洞摩崖碑刻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太鹤山摩崖石刻
  青田县鹤城镇北隅有一座太鹤山,因古时有白鹤在此长栖而得名。相传唐代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劈巨石一分为四,故名“试剑石”,又称“青田山洞”,为“道教第三十洞天”。太鹤山以奇松、怪石、亭台、庙宇构成游览胜地。历代名人、官宦在此题咏共34处。其中宋代2处,元代1处,明代4处,清代5处,现代题刻19处,另3处年代不明。摩崖石刻有题名、题记、人物刻像三类,行、楷、篆、草皆备,尤以明天启三年(1623年),青田教谕郑奎光画刻“杨枝观音”像(宽1.63米,高3.8米)为浙江首例,颇有影响。宋绍圣四年(1097年)刘泾题刻《慕仙铭》,诗刻书体秀丽俊逸;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叶俊明“混元峰”题名,书法苍劲雄厚;元代青田县令曹用《遗刘处闲剑诗》诗刻;明天启三年(1623年)郑奎光“长松介石”;张尊三“试剑石”和“叶法善得道处”;郭鍾岳“太鹤洞天”等摩崖石刻颇有历史、文化和书法研究价值。2005年,太鹤山摩崖石刻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禅寺
  阜山乡眠牛山麓斋堂下村有一座清真禅寺,在丽水、温州一带邻县颇有影响,是我国百庙古刹之一。清真禅寺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明嘉靖年间重建,清光绪年间增建。寺庙占地面积约5930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有山门、白衣丞相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后花园、厢房等建筑。左厢房通夫人殿。寺前两侧有钟鼓楼,东西辕门已毁。1984年扩建寺前山门、甬桥、放生池。白衣丞相殿主祀唐朝丞相李泌(722—789年)辅助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功绩。大雄宝殿供奉观世音菩萨。清真禅寺建筑飞檐翘角,殿内雕梁画栋,极尽富丽堂皇。1984年被列为宗教活动开放场所。1987年被列为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季氏湖山义塾记
  季谦(1306—1372年),字伯益,号东隐,高湖人,曾任恩州学正。平生好学尚义,乐于施舍,热心地方教育事业。元至正十年(1350年)创办湖山义塾。县人刘基为此撰《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文,国学生文林郎、处州路丽水县尹王铨撰《季氏湖山义塾后记》碑文,两通碑为朱褐色石镌刻,碑残高1.75米至1.45米不等,宽0.9米,圆形额,刻“双龙戏珠”纹。现保存在高湖镇后大街89号季氏宗祠内。
  秦观碑记
  秦淮海(1049—1100年),名观,字少游,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宋绍圣初年,谪监处州(今丽水)酒税,留宿青田水南栖霞寺时题《千秋岁》词,寺僧刻石记之,碑后圮。清光绪乙未年(1895年)其后裔观荣、耀奎、国均追念先祖,重立《千秋岁》词碑,称“秦观碑记”。碑为青石质,高1.72米,宽0.85米,配花岗岩长方形碑座。碑阳刻“宋秦淮海先生留宿处”篆体大字,两边刻祁怡春、祁荫甲、祁双玉、骆元邃、郭鍾岳等人凭吊诗五首。碑阴录《千秋岁》词及跋语,行书阴刻。《千秋岁》词:“柳边沙外,城郭轻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鹤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
  灵佑寺·谢客堂
  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内有灵佑寺、谢客堂两座木结构建筑。灵佑寺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同治乙丑年(1865年)寺僧募缘重建。建筑面积约478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灵佑寺大雄宝殿三间面宽11.1米,进深19.8米,附厢房,重檐悬山顶。无正门,南北厢开通道。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现存清嘉庆十年(1805年)铸造的铜钟一口。灵佑寺现为青田县宗教开放活动场所。
  灵佑寺右侧近依谢客堂,始建于宋元符元年(1098年)。据《浙江通志》载,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廉访副使王侯重建,后圮。1918年,瓯海道尹黄庆澜主持重建。坐东北朝西南。五间面宽18.75米,进深11.45米,重檐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无正门,南北厢设通道。原明间“官厅”奉祀谢灵运绘像。谢客堂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首游石门洞而建。灵佑寺、谢客堂为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净觉寺
  鹤城镇东堡村莲峰山麓有一座古刹,名“净觉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年),历经兴衰。原有两进五间四合院建筑。第一进明间悬挂“莲峰”匾,供奉弥勒尊佛、韦驮天尊;第二进为天王殿,悬挂“大雄宝殿”、“宝莲心地”匾,殿内供奉释迦如来等佛。净觉寺为中国百座古刹之一,屡建屡修。1990年,沙弥释善宝主持重建藏经楼、天王殿。现在保存的山门和第一进是清乾隆年间的建筑物。净觉寺香火盛旺,享誉一方。
  刘府祠
  鹤城镇北太鹤山麓有一座刘诚意伯庙,俗称“刘府祠”。明嘉靖年间为祀刘基及其子刘璟奉诏旌建,配建刘诚意伯庙。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后辅助朱元璋,旋弃官隐居。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原建筑中轴线有:忠节坊、山门、忠节祠、刘诚意伯庙及厢房,现仅存第二进忠节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面宽七间26.5米,进深11米,十三架明间抬梁式,重檐歇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刘,诚意伯庙是青田县鹤城镇唯一的纪念刘基的古代建筑。
  刘文成公祠
  刘文成公祠坐落在高市乡石门洞风景区天梯岭之巅,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就石门洞天楼旧址而建,系处州同知王俸建。民国8年(1919年),瓯海道尹黄庆澜重建。1934年,赵世瑞重修。1990年由旅居瑞典华侨王志斌先生、王柳英女士出资重修。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面宽三间9.41米,进深7.2米,十一架檩,前后檐双步梁,前檐卷篷,明、次间抬梁式,天花明栿作法,硬山顶,筒瓦合铺。明间奉祭刘基塑像。刘文成公祠是石门洞风景区旅游景点之一,常年游客不断。
  吴氏宗祠
  方山乡龙现村主姓吴氏是延陵郡支系旺族,现存的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时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修建。建筑布局为三进两厢一戏台,占地面积约387平方米,坐东朝西。第一进面宽五间12.3米,进深6.5米,明间置戏台,屋顶为凸式歇山顶。第二进面宽12.3米,进深8.25米,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前单步梁,用五柱,明间抬梁式,悬山顶。厢房面宽两间。第三进台基高于二进,七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带后单步梁,明次间置世祖龛,悬山顶。宗祠北侧附建吴乾奎家庙,建于1930年,依山势建造为两进,第一进面宽五间13.6米,通深7.6米,明、次间施藻井,梁枋雕刻精湛;第二进台基高于第一进,以花岗岩构筑成古建筑式样,明间置吴乾奎墓地,为青石镌制,工艺精致。吴乾奎家庙建筑风格形式为浙江省所罕见,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乾奎旧居
  方山乡龙现村十字桥北50米,有一座中西合璧式住宅建筑,曰“延陵旧家”,是青田县早期华侨代表吴乾奎的旧居。旧居占地1032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四合院式。门道由南至北转东入门楼。总体布局有照壁、门楼、宅楼、厢房。前照壁饰“福”字,门楼顶中部塑地球仪,门额书饰“延陵旧家”四字,门两侧壁屏饰椭圆形,上饰“青天白日”、“花旗”,两侧门墙开设冲天铁栅窗。宅楼五间三层,中堂悬挂“海外观光”、“惟善为宝”匾额。
  吴乾奎(1873—1937年),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人。1905年携茶叶赴欧洲经商,参加比利时赛会,获银牌奖励。次年,应中国驻比利时商务大臣、二品顶戴监督杨小景介绍,参加罗马赛会,又获三等奖。杨小景题“海外观光”匾以赠。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吴乾奎携茶叶参展,又获银牌奖,名声大振。后在美国经商,协同青田乡人经营青田石雕。1922年,在上海开设“吴同春钱庄”,加速了青田石雕出口。继后,青田石雕源源不断走入美洲、欧洲市场。原国民党青田县政府为勉励吴乾奎促销青田石雕到欧洲,特聘吴乾奎为“县丞”。1929年回国,协同商友筹资57500银元,在广州市旧荳栏26号创办德源出入口公司,是青田县华侨史上较早的贸易公司。吴乾奎先后为地方捐巨款,用于造桥、修路,特别是独资建造丽青温公路船寮段大洋桥一座。1934年认购丽青温公路债券8000银元。在平阳、瑞安两县购田320亩,以田租办学等善举,为家乡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原国民党青田县长郑迈为吴乾奎题“惟善为宝”四字,立匾勉之。2005年,吴乾奎旧居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口镇林宅
  青田石雕发祥地山口镇头南路7号有一座林氏二房居宅,俗称“林宅”。宅主林冬园(1815—1877年)从福建莆田孝义里迁此,为林氏第十六世孙,清咸丰五年(1855年)岁贡生,授修职部,候选训导,守典奉法,雅慕古文词。在青田县建义仓,有政声。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林宅。林宅系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777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第一进面宽42.2米,进深9.7米;第二进主宅面宽五间,附厢房,前厢房面宽五间,后厢房二间,两侧各施天井、照壁。天井用长方形条石板墁地。林宅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其梁、栋、门、窗雕刻工艺非凡。尤以门楼柱顶处用大件青田石雕装饰的“五福临门”雕件作为建筑装饰为浙江省首例,对研究青田石雕史与石雕应用具有实物资料的研究作用。2005年,山口镇林宅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清咸丰三年(1853年)青田石雕饰件“五福临门”
  潘氏民宅
  祯旺村原名陈旺村,自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潘姓从松阳县迁入后,陈衰潘盛,改村名为祯旺。至今祯旺村六桥东路保留明晚期至清中期潘氏民宅七座,各座五至七间不等。民宅以三合院与四合院式,以多个单体住宅组串,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民宅院落。潘氏民宅建筑为木结构,其门窗、梁枋以花纹雕刻装饰,工艺非凡,具有较高的民宅院落建筑研究价值。
  陈宅村古桥群
  阜山乡陈宅村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村落中,小桥流水,亭台、古桥随处可见,一大批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依旧保存良好。陈宅村这个小小的自然村,至今还保留着六座明清时期的古桥,以“石梁、廊屋”两种建筑形式,派岩桥、毓秀桥、木廊桥、汇源桥、店前桥、上马石桥等不同的名称,再现了陈宅村这座古老村落的历史风貌。
  双溪桥
  季宅乡黄放口村两溪汇流处有一座双溪桥,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1927年重建。为三墩两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北置立县举人章楷撰《双溪桥碑记》。双溪桥长31米,面宽4.4米,桥高11米,以条石垒砌而成。桥面两侧有望柱、栏杆,南坡踏跺呈“T”形,分东西而下,北坡踏跺与桥垂直,桥墩东面做分水尖,西面山花墩阴刻“双溪桥”三字。双溪桥是古时青田通往丽水、缙云古驿道的主要桥梁。
  卧虹桥
  章村乡黄肚村村口北面有一座廊屋桥,像似一道靓丽的彩虹挂落在坑根溪上,故名“卧虹桥”。卧虹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系木结构伸臂单拱廊屋桥,东西走向,桥面覆廊屋七间,桥长25米,宽4米,拱跨14.45米,桥墩两端各用十二根直径约0.4米的杉圆木上下交叉支撑起拱,桥栏两面铺钉风雨板。桥北端立有《卧虹桥碑记》,是卧虹桥历史的佐证物。
  陈用中百岁坊
  阜山乡王费潭村街北“牌坊头”有一座百岁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建筑。次间施须弥座台基,二山前后加柱撑顶,内柱前后出挑升斗承托撩檐坊,额牌书刻“盛世英耆”四字,凸式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施勾头滴水。百岁坊为村人陈用中表建。陈用中,字环川,号刻圣,阜山乡王费潭村人。清嘉庆年间邑庠生。为人厚朴端方,好读书,卒后表旌建百岁牌坊,县人端木国瑚为其作《百岁坊寿序记》。
  陈氏贞节坊
  陈氏贞节坊坐落在东源镇东源中学大门右侧,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岗岩建筑,四柱三间三楼,面宽5米,二次间施须弥座台基,明间单额花板刻“彤管留芳”,次间花板刻“节励冰霜”、“淑德贞范”颂词,行书阴刻。陈氏(1830—1897年),系东源镇东源村监生叶尹衡之妻,十六岁婚嫁,二十九岁夫亡守寡,旄表贞节坊。
  陈辰月百岁坊
  山口镇大安金村有一座陈辰月“百岁坊”,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陈辰月生平不详。牌坊为木质四柱三间三楼结构,面宽4.6米,两山面置三柱2.4米,前后加柱撑顶,内柱前后置升斗出挑承托撩檐枋,明间前后两面分置“圣旨”、“百岁坊”、“升平人瑞”匾。屋顶为凸式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正脊施吻兽。
  陈氏节孝坊
  陈氏节孝坊坐落在仁庄镇八源村,民国18年(1929年)建。花岗岩建筑,两柱一间,坊柱前后附抱鼓石,施台基,柱刻“丹桂乘风香愈远,青松经雪节尤坚”颂词楹联,额枋刻“国学生历振孚妻陈氏节孝坊”,花板刻“节励松筠”,行书阴刻。国学生历振孚妻陈氏,四十岁丧偶,一生守寡,抚养三子成材,敕建贞孝牌坊纪念。
  周恩来题词纪念碑
  周恩来题词纪念碑屹立在东源镇东源村香品山麓。1939年1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应政治部总务厅长赵志垚(东源小学创办人)之邀,为东源小学创校题词。1977年1月,中共青田县委、县政府在东源镇东源村村口立碑以志纪念,1978年落成。纪念碑高10米,平顶正方形,碑基为两层平台,四周围以白色水泥柱及栏杆,占地面积40.25平方米,碑阳为“中华民族新希望”题词,上款“东源小学创立纪念”,下款“廿八年一月周恩来题(印)”,碑阴是中共青田县委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建筑雄伟,造型精致,富有民族色彩。题词原件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麻植烈士纪念碑
  2001年,腊口镇党委、镇政府,青田县老区办公室为纪念麻植烈士,在腊口镇塔山湾隧道旁建造麻植烈士纪念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纪念碑占地面积10.65平方米,碑高7.65米。碑体平顶四方形,碑基座为两层台,碑阳刻张爱萍题“麻植烈士纪念碑”七字,碑阴刻麻植生平简介,共八行,凡行五至七字不等,楷书阴刻。麻植(1905—1927年),名炳登,字愈高,青田县北坑九山人。1924年8月入黄埔军校,中共党员,任第二期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候补干事。1925年东征讨伐,任东征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后随周恩来任广东区委军委办事处秘书。1926年主持广东区委军委工作。1927年“四一五”事变,麻植为保护我党密件,重返军委办事处,于广州榨粉街被反动派抓捕,4月29日就义于广州红花岗。1945年6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青田县革命烈士陵园
  青田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鹤城镇鹤城东路,陵园面积约5700平方米。陵园中处是庞大的烈士墓冢,墓冢呈半球形,安葬73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遗骨。墓冢东有一座12米高的纪念碑,嵌谢觉哉题“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九个阳文大字。陵园北面是青田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陵园东面是潘香凤烈士墓冢,墓冢呈半球形,高2.3米,墓前立墓碑。陵园建筑布局得体,亭阁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是青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4年被列为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修筑北山坑〓纪念碑
  北山村南面有一条“有鹅卵石筑水〓,村东面水〓旁立有一座“修筑北山坑〓纪念碑”。民国初,北山村屡遭洪灾,民房田地时毁。杜伟(1891—1969年),字时霞,北山村人。曾任绍兴、嘉兴、丽水行政督察专员,军团总司令部中将主任、浙江省民政厅长等要职。民国27年(1938年)率乡民在北山坑沿溪东西走向修建两条2366米长的防洪水〓,水〓高2米,底宽3米,两水〓间跨60米,从而避免了百姓深受洪水灾害之苦。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村民合众立碑纪念。纪念碑为青石镌刻,锥体正方形,碑高2.18米,宽0.4米。碑体正面阴刻“修筑北山坑〓纪念碑”九字,另三面刻记文,碑文毁于文革”时期。碑体下段载刻0.39×0.48米见溪,俗称“北山坑”,由东方修筑水〓平面、纵剖面、标准断面图。这例图至西注入小溪。溪旁两岸刻是极为珍贵的水利防洪历史资料。
  金砺墓
  金砺墓坐落在鹤城镇雅岙村村南山麓。金砺(1892—1914年),字砥侯,青田县鹤城镇雅岙村人。少年就读竹溪公学,后到南京钟英学校深造。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在反袁斗争中,孙中山授其师长职衔。民国3年(1914年)9月9日,攻伐杭城时,遭变遇害,年仅二十三岁,特赐少将,列祀忠烈。坟造三圈墙八字式,花岗岩构筑,墓地面积约80平方米,墓域内有前浙江省长公署秘书朱受谦撰志文,前福建省督军公署书记(书记员)李锷书墓志铭。
  张星白墓
  张星白墓坐落在北山镇泉山村。张星白(1873—1940年),字兆辰,号乐天。1900年入江南陆师学堂,后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他率领敢死队攻克南京天堡城,为光复南京立下战功,孙中山临时政府授予他“四等文虎勋章”。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等要职,官至中将加上将军衔,后还乡行医,民国29年(1940年)8月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营葬泉山。坟造双圈八字式,花岗岩构筑,墓地面积约80平方米。陆军少将浙江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杜伟撰墓志,叶楚伧书“张公墓”
  三字。
  夏超旧居
  夏超旧居坐落在万阜乡新庄村,建于民国13年(1924年),坐西朝东,原占地面积约6144平方米。筑具防御功能的外瓮墙,现残存200余米瓮墙。旧居位于瓮墙内,建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有门楼、厢房、主楼、耳房和内墙,系四合院式建筑,门楼前东侧内围墙辟石拱门。用青石条块纵砌,至踏跺向东入门楼,两侧尽间增建耳房。门楼间地面与天井平起,檐廊地面高于天井0.6米。檐柱为圆形下覆鼓墩形石础,檐廊与厢房、两进贯通。檐廊月梁、穿枋、门窗均雕刻戏曲人物故事和花草等图案。第二进主宅面宽28.45米,进深14.85米,前檐廊天花一枝轩明栿作法,重檐歇山顶。两顶厢房各面宽五间15米,后耳厢房各面宽一间2.8米,重檐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天井地面用方形青石块斜错墁地,四周施水沟,檐阶台立面用青石板横砌。旧居木雕装饰艺术精湛,建筑布局合理。
  夏超(1882—1926年)字定侯,乳名守珍,万阜乡新庄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杭州武备学堂。三十二年加入光复会。同年八月,被推为同盟会浙江支部会长。民国元年(1912年)8月起,历任警察督练公所主办、杭州警察局局长、省会警察厅厅长兼省警务处处长。民国13年任浙江省长,托家人在万阜乡新庄村建住宅一座。民国15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浙江掀起自治运动。10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任命夏超为第十八军军长。16日,夏超就任军长,兼理浙江民政,加强嘉兴、嘉善一带布防。20日清晨,孙传芳部攻抵嘉善,进逼嘉兴,夏超上阵督战,相持半日,败退杭州,被宋梅村部俘获,秘密杀害,终年四十七岁。
  陈诚故居
  陈诚故居坐落在高市乡外村,系陈诚祖父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陈诚(1898—1965年),字辞修,浙江青田人。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总参谋长、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等要职,是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故居为晚清四合院建筑,坐南朝北,面宽五间,前后两进,第二进有左右厢房,建筑面积约883平方米。陈诚自出生至入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均生活在此,西厢房为其居室。1932年,陈诚为母亲在西厢房北面增建一座三间二楼砖瓦洋房,建筑占地面积66平方米。198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对陈诚故居进行原状修复。陈诚故居具有传统江南四合院建筑风格,1999年被列为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青田县委旧址
  高湖镇内冯村39号的冯宅是中共青田县委旧址。1949年4月14日,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解放全国,中共浙南地委决定建立中共青田县委。4月27日,在高湖镇内冯村这座七间二厢一门台的冯氏民宅二楼厅房召开中共青田县委成立大会,徐寿考同志任书记。同时建立县武装大队,开展工作。5月12日,在县委领导下,县武装大队挥师南下,配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某部一营解放县城。从此,青田的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为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中共青田县委在县委旧址旁建“燎原亭”以志纪念。内冯村中共青田县委旧址被列为青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列为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标语
  高湖镇坦头山村村民季松茂、季春南住宅的仓柜、板壁上至今还保存着红军标语。1935年6月,粟裕、刘英同志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由瑞安、平阳经青田向丽水进发,在万山乡一带开展革命宣传和游击活动,驻扎该村时共书写标语共三十九条。红军标语分别书写在村民季松茂、季春南家中正间板壁、屋楼仓柜和照壁上,内容有“欢迎白军士兵过来当红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落款为“红军进宣”。均为墨笔书写。同时,在仁庄乡仁庄村村民伍锡昆家墙壁上用墨笔横书标语一条,内容为“白军士兵要求官长发清欠饷!红军宣。”

知识出处

青田文物图集

《青田文物图集》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本图集包揽青田县境内地上、地下文物分布遗存。内容包括:文物工作和文物状况概述,图例,县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明朝县政图,清光绪县域都图,民国县全图,1991年行政区片图,文物单位分布图,重点文物图,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史迹简介,文物条目简介,附录,文物窖藏,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一览表,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吴乾奎旧居
相关作品
山口镇林宅
相关作品
潘氏民宅
相关作品
双溪桥
相关作品
卧虹桥
相关作品
陈用中百岁坊
相关作品
陈氏贞节坊
相关作品
陈辰月百岁坊
相关作品
陈氏节孝坊
相关作品
麻植烈士纪念碑
相关作品
金砺墓
相关作品
张星白墓
相关作品
夏超旧居
相关作品
陈诚故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