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20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技艺
分类号: J314.3
页数: 3
页码: 755-757
摘要: 本章介绍了青田石雕的传承、传艺、创新和工具等方面的内容。青田石雕以其色彩丰富、精细层次丰富的固有艺术风格,在传承中采用祖传和师传的方式,并将优秀艺人选派到外地及国外传授雕刻技艺;在创新中不断拓展花卉类的创作空间,并出现了不少优秀创新作品;在工具方面,采用凿子、雕刀、车钻、刺条四种主要工具,而电动小型雕刻机已基本替代了传统雕刻工具。
关键词: 石雕 技艺 青田县

内容

青田石雕不同于牙雕、玉雕、木雕,在技艺上有鲜明的特色。因青田石色彩丰富,脆软相宜,既可取俏色,又能精镂雕。选料布局,分按料选题、按题选料两大类。雕刻工序,分打坯戳坯、放洞镂雕、精刻修光、配垫装垫、打光上蜡。技艺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等,经艺人世代传承与创新,已形成了青田石雕“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镂雕精细层次丰富”的固有艺术风格。其人物类、花鸟类、山水类、动物类、器皿类各有传承谱系和代表人物。
  第一节 传承
  石雕技艺传承的方式有祖传(随父、随母、随兄学艺)和师传。国家级大师5人祖传(林如奎、周百琦、倪东方、林福照、林汉立),2人师传(张爱廷、周金甫);省级大师3人祖传(林伯正、林观博、徐永丽),6人师传(张爱光、陈小甫、叶品勇、张海政、裘良军、林爱平);著名艺人5人祖传(张仕宽、张梅同、周南康、杜正清、叶棣荣),4人师传(留秀山、林耀光、杨楚照、周悟青)。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进石雕厂自学成才。也有数名艺人曾保送美术学院深造。
  拜师学艺,旧时有严格的行业习俗,学徒首先托中人(介绍人)举荐,师父面相同意后择黄道吉日,徒弟备办“四礼”到师父家行三跪拜大礼。“一经拜师,终身为父”。三年“满师”,徒弟须备办谢师礼。师父以石雕工具回礼。
   第二节 传艺
  田石雕不少优秀艺人被选派到外地及国外传授雕刻技艺:1958年,徐洪西、陈泽朱、杜正清、周悟青派往辽宁省海城县。20世纪60~70年代,吴子辉被派往乐清、瑞安,林汉立、叶建民被派往内蒙古自治区,陈长青被派往安徽省。1961年,周南康被派往朝鲜。1967年,张爱廷被派往阿尔巴尼亚。2005年,周金甫工作室被丽水学院定为实习基地,30多名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石雕技艺2007年10月1口,张爱廷、林福照等同温州泰顺技校艺术班的15名学生结对传授石雕技艺
  第三节 创新
  20世纪70年代,青田石雕名艺人林如奎,突破框框,率先把农作物作为石雕花卉类创作题材,雕刻出《高粱》,此件珍品作为创新的代表作,于1976年被浙江人民出版社制成彩色年历。受此影响,此后出现不少农作物名作,如倪东方的《谷子》、《瓜熟豆香》,林福照的《芋》、张爱廷的《喜悦》等,大大拓展了花卉类的创作空间。
  90年代以后,林如奎的《冰山雪莲》、张爱廷的《和平之春》、倪东方的《比翼双飞》、林汉立的《黄芽菜》、周金甫的《老来俏》等,均是青田石雕优秀的创新雕件。
  第四节 工具
  青田石雕的主要工具有凿子、雕刀、车钻、刺条四种。凿子分方口和圆口两大类。凿口宽度有半分、一分、二分至一寸。凿子由凿身和木柄组成,长约35厘米。凿子用于打坯、戳坯及铲平、修光。
  雕刀分平刀、圆刀和斜刀三大类。雕刀长约25厘里米,中间部分状如纺锭,供捏手用。雕刀刀口、阔狭、厚薄、长短不一。平刀主要用于刨,兼用戳或镂;圆刀用于雕刻带有弧度的面,常川于雕刻人物、动物、花卉的形态变化;斜刀用刀刃括,用刀尖刻剔,镂空作品使用最多。
  乍钻由钻帽、钻杆、钻绳、钻担、铜管、木榫、钻头组成,主要用于放洞。
  刺条由刺尖、刺身与手柄组成,用于作品细微之处的造型。
  青田石雕工具演变与改革缓慢。1958年后出现电动带锯锯料,减轻了劳动强度。1980年以后,工具革新,电动台钻、手提电钻打洞广泛使用。90年代以后,电动小型雕刻机已基本替代了古老的传统雕刻工具,但细微之处的雕刻仍然离不开手工。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