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17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物
分类号: K87
页数: 13
页码: 720-732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07年时青田县的文物保护情况。县境内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石门洞摩崖碑刻、太鹤山摩崖石刻、山口林宅、龙现吴乾奎宅,还有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即阜山乡,以及3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7处县级文物保护点。
关键词: 青田县 文化 文物

内容

2007年,县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石门洞摩崖碑刻、太鹤山摩崖石刻、山口林宅、龙现吴乾奎宅(含家庙、宗祠),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处(阜山乡),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县级文物保护点77处。
  第一节 地面文物县城占城址
  古城址位于县城瓯江北岸,是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防御倭寇,知县李楷、县丞熊缨率民兴造。城三而依山,南以江为池。城墙于20世纪50年代拆毁,。存临江一段983米。
  莺花亭
  秦淮海(1049~1100),名观,字少游,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同人。宋绍圣初年,滴监处州监洒税,留宿青田水南栖霞寺作《千秋岁》词,寺僧刻石记之,碑后圮。清光绪乙未年(1895),后裔观荣、耀奎、国均追念先祖,在水南村“栖霞寺”旁重立《千秋岁》词碑,称“秦观碑记”,配建“莺花亭”。碑为青石质,高1.72米,宽0.85米,配花岗岩长方形碑座,碑阳面刻“宋秦淮海先生留宿处”篆体大字,两边刻祁怡、祁荫甲、祁双玉、骆元邃、郭钟岳等人凭吊诗五首,碑阴录《千秋岁》词及跋语,行书阴刻。1984年秦观碑记列为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
  山日林宅
  山口林宅位于山口〓头南路。宅主林冬园(1815~1877)祖籍福建莆田孝义里,清咸丰三年(1853)在山口建四合院,住宅,占地面积1777平方米,坐东朝西。第一进面阔42.2米,进深9.7米,第二进住宅面阔五间,附厢房,前厢房面阔五间,后厢房二间,两侧各设小天井、照壁及后天井壁屏艺塑。天井用长方条石板墁地。林宅为二层木结构建筑,有梁、栋、门窗雕刻。门楼柱顶处用青田石雕“五福临门”雕件作为建筑装饰。2005年山口林宅列为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洞摩崖碑刻
  布勒在旗、鼓两峰的摩崖16处,龙潭左侧“月洞”64处,碑刻25通。摩崖碑刻与石门仙境融为一体。1963年石门洞摩崖碑刻列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太鹤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有题名、题记、人物刻像三类,行、楷、篆、草皆备,颇有历史、文化和书法研究价值。2005年,列为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青川县委旧址
  高湖镇内冯村39号冯宅是中共青田县委旧址。1949年4月27日,在这座七间二厢一门台的二楼厅房内召开重建中共青田县委成立大会,同时建立县武装大队。
  2003年,中共青田县委旧址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征集范围很广,1984~2007年,县文物管理部门征集馆藏文物计200余件,其中陶瓷品130余件。
  第三节 民间藏品
  钟
  铜、铁铸造的古钟,属宗教传世文物。常见古钟壁铸刻铭文,铭文有纪事、经文、助缘者姓名等,古钟对研究历史、宗教文化有参考作用。
  匾
  匾有“题名、题榜、题记”等形式,既有书法观赏价值,又对研究人文历史有佐证作用。
  圣旨
  圣旨是古代皇帝下的命令,青田新发现的二份圣旨质地考究,装饰精致。发现的地点分别是麻宅村、界阜村和石盖村。
  契约
  文凭
  文凭是古代官府发给的证明文书。青田新发现的古文凭为清光绪年间所发。
  第四节 管理
  1988年,县政府提升文物保护机构,单独成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2005年3月,成立青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继而成立青田县文物监察大队,执行文物的保护工作。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