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灯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16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灯舞
分类号: J814
页数: 4
页码: 710-7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田县的传统灯舞,包括鱼灯、龙灯、采茶灯和百鸟灯等。其中鱼灯最负盛名,已被列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场表演项目。各种灯舞都有着丰富的舞蹈动作和行阵变换,并吸收了不同的元素,成为了民间文艺表演节目。
关键词: 青田县 群众文化 灯舞

内容

青田传统灯舞有鱼灯、龙灯、采茶灯、百鸟灯。鱼灯最负盛名。
  1987年,海溪鱼灯、山口百鸟灯、青田采茶灯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2007年,“青田鱼灯”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场表演项目。
  鱼灯
  鱼灯是青田县历史悠久喜庆节令的灯舞。传统的鱼灯,是根据瓯江淡水鱼的形象制作的。以长柄大红珠为领队(举红珠者口吹哨子指挥灯舞),后面是龙头鱼身的红田鱼及鲢鱼、草鱼、鲫鱼等十多盏鱼灯组成灯队。舞灯人数各地不一,分单珠队和双珠队。鱼灯舞活动以走阵图变换队形为主,“春鱼戏水”、“夏鱼跳滩”、“秋鱼泛白”、“冬鱼结龙,”其间穿插舞蹈动作,并以“鲤鱼跳龙门”结束。海溪、舒庄、阜山、温溪、油竹、高湖、湖云等8支鱼灯队活动最活跃。
  传统的民间鱼灯活动,通常以“放帖”方式,预先落实舞灯的时间、地点及“红包”户,春节前后在各村各户进行。通过改进与艺术提升,逐渐成为广场文化的表演节目。
  龙灯
  龙灯是青田民间风俗性灯舞,习惯在正月元宵前后串街行舞。在青田地域流传历史较长的有章村石帆等地的“九筒龙”(又称板龙)、海溪的“花灯龙”(又称稻秆龙)和各地的香龙。配上龙灯鼓和大锣等乐器,村人汇集,素有龙灯“大闹元宵”习俗。20世纪80年代后,在青田大型元宵灯会中,改进与提升后的传统板龙、花灯龙、香龙多次在城内广场表演。2007年,在火车站广场举行的元宵灯会中,还出现新颖的学神滚龙、舒桥布龙、高市火龙等。
  百鸟灯
  青田多山多林多鸟,再加上受石雕各种花鸟造型的启发,四都港沿岸仿效鱼灯,最早诞生青田百鸟灯。百鸟灯一般由凤凰、孔雀、自鹤、锦鸡、长尾鸟、燕、画眉、喜鹊、麻雀、鹰、鸽等组成。其行阵和舞技吸收鱼灯阵图,安插“凤采牡丹”、“喜鹊含梅”、“雀跳”、“鹰转”、“燕掠”等舞蹈动作。百鸟灯不断改进,已成为文艺表演节目。2001年11月,田百鸟灯参加浙江省第二届广场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获银奖。2002年4月,中央电视台匕频道《乡村大世界》栏目,为青田百鸟灯拍摄了专题电视片。
  采茶灯
  青田采茶灯又名“采茶舞”和“采茶戏”。由“采茶”、“贩茶”和“谢茶”三部分组成。一般灯队由10名左右手托茶篮的“茶女”和一名身穿黑短衫的“书童”(丑角),一名手持折扇的“大相公”组成。“采茶”属歌、舞、灯三结合的小型歌舞,“贩茶”有人物和情节,属地方戏形式。青田采茶流传地域甚广。日时,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开始,灯队穿家过户在中堂、院子等场所,随着乐器的伴奏载歌载舞,很受百姓喜爱。在“谢茶”表演中,颂唱太平歌,向户主拜颂“恭喜发财、万事如意”。
  其他灯舞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问文化得到弘扬,不少已失传的灯舞经发掘、整理、提升后又活跃在城乡村落。在2007年青田元宵灯舞大展演中,冯垟龙凤灯、鹤城旱龙舟、油竹百兽灯、黄肚马灯、舒桥九狮图等灯舞,引人注目。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