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篇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046
颗粒名称:
第一篇 教育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33
页码:
597-6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青田县
关键词:
青田县
地方教育
内容
青田,自古民风好学,重教兴学,有“文华之邦”之称。1988~2007年,全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健康发展。1996年,青田县获“全国扫除文肓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被评为全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工作先进县。1999年,通过省普及实验教育县验收。2005年,通过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两高”普九评估验收。
第一章 学校
青田县推行以国家办学为主,集体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相辅,“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1994年,公办的幼儿园3所,集体12所,民办23所;小学,公办515所,民办11所;中学,公办25所,民办1所。至2007年,幼儿园,公办2所,集体办18所,民办113所;小学,公办34所,民办5所;中学,公办13所,民办4所。
第一节 幼儿园
1988年,全县有幼儿园35所。2002年,教育行政部门将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实行统筹管理,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联办等多种形式办园的发展格局。2007年,全县有幼儿园133所。
第二节 小学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下降,学校进行优化布局,按照“小学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的原则,全县小学所数逐渐减少。1988~2007年,从849所减至34所。学生人数从56913人减至31265人,入学率却从97.1%升至100%。
2001年,全县小学完成“五改六”学制改革。
2002~2007年,经省教育督导评估,县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城西小学、温溪镇第一小学、方山乡校、高湖镇小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学。
第三节 普通中学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保证重点,全县中学布局逐年进行调整,1988~2007年,中学从23所缩减至17所。
1989年,青田中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2002年8月22日迁至油竹新校址。2003年1月30日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二级重点普通中学;2005年1月31日,晋升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2007年,学校有,59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262名教职工。
2001年11月,原鹤城中学改称青田县第二初级中学(简称青田二中),属县直属学校。2002年8月,迁入鹤城中路56号原青田中学校址。青田二中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示范初中、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2007年,有50个教学班,2274名学生,162名教职员工。
2003年7月,青田县章旦中学教育集团组成,为公办性质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省首个农村义务教育集团,有48个教学班,2431名学生,140名教职工。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学校、省绿色学校、省示范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至2007年,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东源镇中、高湖镇中3所中学被评为省级示范初中。
2007年,全县有17所普通中学,其中高中4所,日9个班;初中13所,327个班。初中入学率99.96%。初级中等教育完成98.98%,初中升高中比例为91.05%。
第四节 大学
1979年,设立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青田工作站,2003年升格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青田分校(简称青田电大),是青田县唯一一所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综合性成人高等学校。通过发展至2007年,青田电大逐步形成以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为主的教育体系,同时,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形成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办学格局,培养各类人才3000多人。
2001年9月,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投资640万元的新教学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随着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电大教学进入了全面开展网络教育的新阶段。
至2007年,招收业余专科班学生992人,毕业648人;招收大专学生1985人,毕业1261人;招收本科学生841人,毕业409人。
2007年,在职高、中级教师18人。
附:自学考试
1984年9月,青田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成立。1988年后,相继有295人参加考试毕业,至2007年,毕业人数288人,其中研究生毕业10人、本科毕业225人、专科毕业53人。
2000年,青田县对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员采取鼓励措施。凡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毕业文凭者,获奖金1000元;取得大学本科毕业文凭者,获奖金1200元。2002年,又将奖金标准提高到专科2000元,本科3000元。
第五节 职业学校
1988年,职业学校有青田县鹤城镇职业高级中学、温溪区农业中学、万山区农业中学、章村区赵庄农业中学4所;鹤城中学附设电子班1班,北山中学、章村中学附设农业班各2班。由于农业技术师资力量不足,又缺乏设备和实习基地,青田县农职教育步履维艰。至1989年,全县农业中学全部停办。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创办于1979年9月,校名为鹤城镇青少年文化补习班。校址原在湖口头,曾多处租借校舍分散教学。1988年称青田县鹤城镇职业技术学校。学校有烹饪、中医两个专业,学生106人。1992年2月,更名为青田县职业中学,2002年8月,经县政府批准与青田县技工学校合并。2004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鹤城镇水南村头新区,12月,更名为“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70平方米。建有可容纳1800名在校生的教学楼、餐厅、宿舍楼及场地。2005年1月,被评为省二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年,学校有教学班36个,在校生1538名,教职工105人。特色烹饪和石雕工艺属于省示范专业;石雕工艺实训基地属省示范实训基地。
青田县技工学校
青田县技工学校原有水电、采矿、机械、无线电四个专业。1990年,设电工、矿产、机电三个专业。1992年、1995年、1998年各招电工专业一个班,学制三年。矿产、机电改电焊、钳工、车工短期培训班。2002年,与青田县职业中学合并。
第六节 成人学校
1990年,贵岙乡塘后村创办农民业余初级中学1所,学员27人,教师由当地初中班教师兼任。是年,全县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所,各1班,共计学员523人,分设在黄垟、高湖、角坑、旦头等村。农民业余技术班48处,138班,学员5598人。夜小学11所、学员353人。扫盲班187处,学员4592人。
《安子气介现代千字文》成人识字班
1991年6月,受国家教委、省教委委托,青田县进行《安子介现代千字文》成人识字教学实验。8月10日王岙、叶店、油竹三村,各设1个班,招文盲、半文盲青壮年72人。采用《安子介现代千字文》为课本,,以劈文切字法进行教学。
1992年1月20~22日通过省、地、县验收、评估。49人脱盲,脱盲率为68%。而后,《安子介现代千字文》的教学经验在全县,33个乡镇进行推广,先后举办《安子介现代千字文》识字班185个,参加扫育学员5201人。
1996年2月28日,全国扫盲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青田县定为分会场。会议期间,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副主任王明达和各省市分管教育的领导到青田听取扫盲识字班的实验情况汇报,参观实验成果展览,并到实验提高班现场听课。
9月,青田县政府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扫除文盲工作先进单位。并获“中华扫盲奖”。1998年,青田县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陈长康获得全国扫盲先进工作者称号,陈永、朱群爱获得第二、四届“中华扫育奖”称号。
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
创办于1951年4月,以扫除职工文盲、半文盲为主要教学任务。1982年开始,招收小学班、初中班学员,进行文化课、技术课补习。
1988年,学校在1987年进行“转轨变型”改革后,逐步改变成以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职工学校。1988~1996年,学校共举办各种岗位培训班578期,受培训学员26578人次。
1997~2007年,青田县职工业余学校主要工作:
学历教育经市教育局批准,举办高中函授,学制二年,毕业585人;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省职业专修学院中专部青田教学点,学制三年,毕业725人。
接受浙江大学、浙江人才专修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商学院、湖南大学网络学院等单位委托,举办函授班0通过函授、面授,毕业中专378人、大专595人、大学本科59人。另有554人,大专结业。
职业技能培训 协同县人事就业部门,举办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砌筑工、电工、打桩工、打金工、鞋革工、服装工、营林工(全市)等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2782人次。
出国外语培训班 培训学员3782人次。
计算机培训班 培训学员5342人次。
青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创办于1978年,原址在油竹下村,1993年,迁至鹤城镇湖口头原职业中学旧址。2002年8月,学校并入电视大学。2003年8月,从电大分离出来并入青田县教研室。2005年7月,在教育局内重设青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以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培训,考核和验收作为基本工作任务。
第二章 校舍
青田县校舍建设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建校、易地重建、原址扩建、食宿改造等一系列工程。2000~2006年,投入建校资金4.68亿元,约是1990~1999年投资总额14倍,1995~2007年,新建校舍面积39.5万平方米,约占2007年校舍总面积53.19万平方米的74.26%。
2007年,青田县高中校园生均占地和校舍生均面积超过丽水市5个百分点;小学、初中平均占地和校舍面积均接近市平均数。小学、初中、高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为12.81平方米、23.04平方米、38.7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6.29平方米、9.98平方米、19.15平方米。校舍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新建校舍以砖昆、框架结构代替过去的土木、砖木结构。
第一节 危房改造
1987年,全县学校危房占校舍总面积的13.4%,达3.44万平方米。1988年6月20日东江乡平山小学校舍倒塌,学生死6人、伤16人。县委、县政府决定排除学校危房,对238所中小学制,订排危措施,投入260.5万元,拆建校舍。年末危房面积减至2.02万平方米。1989年3月,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学校危房改造问题,并成立集资办学委员会。同年投入367.35万元(其中集资207.9万元),修建项目233个,排除危房面积4.08万平方米(含当年新增危房),年末危房面积降到0.18万平方米。1990年,继续投入386.62万元(其中集资190.74万元)修建面积3.92万平方米,年末危房面积0.07万平方米,仅占校舍总面积的0.24%。1993年,学校危房比例为0.22%。
1992年,县建立校舍普查制度,规定每学期进行专项检查。每年县财政均安排资金用于破旧校舍改造。1996~2001年,共争取省扶贫建校资金及危房改造资金898万元。2001~2003年,全县投入资金2155万元,改造中小学破旧房及危房3.77万平方米。
拆建
县实验小学、温溪镇一小、温溪镇二小、吴坑乡、贵岙乡、小舟山乡、章村乡、巨浦乡、石溪乡中心学校等25所学校危房拆除新建。排除危房及破旧校舍面积2.26万平方米,占排危和破旧校舍总面积的59.85%。
维修
华侨中学(2003年前设在油竹)、温溪一中、城东小学、县中心幼儿园、舒桥乡校、水南学校、大路、港头中心校8所学校的破旧房进行维修、加固,面积1.1万平方米,占排危和破旧校舍改造总面积的29.26%。
拆除
华侨中学(原教学楼)、阜山乡校、金田乡校、东江中心校、万阜乡富塘小学5所学校进行拆除。拆除面积4112平方米,占排危总面积10.89%。至2003年底,全县中小学拆除所有危房,破旧校舍得到全面修缮。
第二节 扶贫建校
1995年,省委、省政府对青田县开展“扶贫建校”活动,省委书记李泽民带头为腊口镇中学捐资,1995~2007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及25个省级单位和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响应号召,分别对19所学校(其中独立初中13所),32个建设项目46837平方米的校舍建设进行扶持,共捐助资金931万元,占总投资3741万元的24.89%。县乡自筹797万元。
1995年5月24日,省教委在青田召开“扶贫建校工作情况交流会”。12月25日,省长万学远率领省政府办公厅、民政厅、财政厅和省教委等部门负责人来青田考察、指导“扶贫建校”工作。青田县进一步加大筹措扶贫建校配套资金,1995~1996年,投入800万元。
第三节 异地重建
1996~2006年,对发展受空间严重限制的学校实行异地(包括同地异处)新建,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的20所学校,校园占地由17.18万平方米扩至5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由5.83万平方米增至21.50万平方米,2007年,异地新建的20所学校校舍面积之和占全县中、小学建筑总面积的53.2万平方米的40.4%。
第四节 原址扩建
1998~2007年,青田县采用原址拆建、扩建方式,进行校舍建设。新建面积98215平方米,占2007年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的18.60%。
城西小学、温溪镇二小、山口镇小、海溪乡校等学校,除山口镇小保留小部分适用、安全的建筑物之外,其余3所学校全部新建,面积达15705平方米。
船寮高中、青田二中、章中教育集团、温溪一中、阜山中学、山口镇中、实验小学、塔山小学、船寮镇小、高湖镇小、石溪乡校、高市乡校、巨浦乡校等13所学校的19个项目进行扩展增量,其中以教学楼、实验楼为主,新建面积为73663平方米。
对局定点的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乡镇学校生活用房,采用拆建、扩建相结合的方式,校舍建筑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的学校有红光、石盖、仁塘湾、仁川小学和万阜、石溪、章村、小舟山乡校、大路学校9所学校的教学楼;方山、章村、汤垟乡校和东源中学4处的生活用房(餐厅或师生宿舍楼),建筑总面积为8847平方米。
第五节 三胞助建
青田华侨十分关注家乡教育事业。长期以来,他们纷纷为县中小学校舍建设捐助资金。
老华侨林三渔、胡锡珍、孙明权、陈玉华、吴朝英等人的捐资助学,开了好头。尔后,捐资助教比较突出的华侨还有郭胜华、杨璧如、陈迪光、郑同舟、徐松华等达400多人。1988~2007年,青田华侨捐资助教款项共计1118万元(不含外币)。
青田港澳台同胞爱乡重教的情结很深。1988~2007年,港澳台同胞为县中小学捐助资金共计850万元。其中台北青田同乡会、台北方山同乡会以及邵逸夫、詹石娥、赵安中等组织和个人尤为突出。
第三章 学生
青田县于20世纪80年代普及小学五年义务教育,90年代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2007年,全县在校学生52142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4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青田学生全面素质不断提高。
第一节 学生总量
实行计划生育后,小学和初中在校生人数相应减少;高中、职中在校生人数却在增加。1988年,小学、初中学生数分别为56913人和19428人;2007年,小学、初中学生数分别为31256人和14982人。1988年,高中、职中学生数分别为2362人和106人;2007年,高中、职中学生数分别为5904人和1538人。
往届生录取比例,1988~1992年在35%~52%之间;1993年后,每年约1.5个百分点下滑,到2006年只占10.5%。
录取人数1988~1991年小幅波动,1992~1994年跳动上升,1995~1998年逐年下降,而1999年后又呈大幅度上升趋势。1999年,被高校录取的人数为206人;2002年,488人;2006年,837人;2007年,690人。
青田县高校录取比例在丽水市(地区)一直徘徊在7.5%~8.5%之间。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是因为“初升高”时,部分优生流失到外县、市就读。2007年,青田县考生在27个外县市参加高考,录取的人数共计432人。
美术教育是中山中学的特色教育。学校特别重视美术教师的配备,增设美术班、强化学生的美术训练,并从2006年开始与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每年温大派教授来校给学生上课,取得优秀成绩。
2003~2007年,中山中学美术班学生参加升学考,报考人数累计136人,被高校录取人数131人,升学率为96.3%。
第二节 外地就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青田人去外县、外省工作、经商的人,逐年增加。因此,跟随父母外出就读的学生也在增加。加之,一些名校的影响,去外地就读的学生呈上升趋势。
2003~2007年,每年去外地就读的中小学生人数均有数千人之多。其中尤以去云就读的中学生人数为多。
外出就读的学校主要有温州、杭州、诸暨、宁波、丽水等民办学校。这类学校收费较高。除了需缴纳数万元的资助费之外,还要缴纳比较昂贵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此外,宁波市镇海区和青田县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活动。2005~2007年宁波镇海区接受青田中学每年50名高一学生就读镇海高中,帮助其完成学业。
第三节 外来就读
随着来青务工、经商人员增加,外来就读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
为了解决外来学生就读问题,县城和主要集镇学校,尽可能多地接纳外来就读学生。平演学校扩大小学办班规模,实验小学租赁民办学校校园,成立东山学区。使外来学生能“有书读,读好书”。
2003年,外来学生在青田就读小学的学生约480人,中学520余人;2007年,小学近1000人,中学2700余人。
第四节 留守儿童
在就读中小学校学生中,青田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除了父母去外县、外省打工、经商以外,还有大量儿童的父母在国外创业。
据统计,2006年,留守儿童6686人;2007年,8700人。
为了让留守儿童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健康成长,2006年,青田县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信息库,在全县开展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方山乡校,成立“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与国外父母联系开通网络视频。腊口镇专门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2007年暑假,意尔康集团与温溪镇第一幼儿园合作开办留守儿童暑期班,让300多名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中央电视台教育栏口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第四章 惠学
为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青田县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惠学政策和措施。2004年9月,率先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免费提供营养餐,解决“接送车”问题之后,继而实施免除小学、初中学生的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保质保量完成食宿改造工程等措施。社会各界设立各种奖学金。
第一节 助学金
2003年7月,青田县建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生每学期每人享受助学金200元;初中学生享受300元。高中学生分为特困家庭、普通贫困家庭、困难家庭三等,每学年每人分别可享受1200元、900元、600元的助学经费补助。其经费由所在学校的助学专项经费中直接支出。小学、中学享受1780人次,总金额44.74万元;2004年,享受3150人次,87.488万元。
2005年8月,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资助扩面工程。将资助对象具体划分为四种类型:一类为低保家庭子女;二类为低收入家庭子女;三类为少数民族学生;四类为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对上述一类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二、四类学生小学每学期减免160元、初中减免260元;三类学生免收杂费。受惠数达11767人次,总金额346.66万元,财政支出208.75万元,比上年增加约1.5倍。受惠人数达19425人次,受资助人数比例由10.4%上升到17.1%,总金额477.42万元,其中财政支出323.26万元,高中学校自负154.16万元。2007年,资助人数达到29488人次,享受面达26.4%,总金额597.71万元,其中,财政支出比上年提高29.8%,达419.71万元。
第二节 营养餐
2004年9月,青田县在全省率先以政府投入的方式,向全县义务教育阶段10413位农村寄宿学生及高中段家庭困难的寄宿学生,实施每周2十1(两荤、一素)“爱心营养餐工程”。
2005年3月,县委、县政府将“营养餐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工程”,标准由每生每周3元提高到5元,由每周的“2十1”变成“2十4(两荤、四素)”。同时进行扩面增量,享受范围由农村寄宿学生扩至家庭经济困难的非住校生,同年,县财政投入224.80万元,享受学生达14583人,惠及上万个家庭。
2006年3月,县财政加大对营养餐工程投入的力度,享受面扩展到高中段家庭经济困难的1068位学生,全县享受总人数为15401人。同年,县财政投入资金311.23万元,比2005年增加38.5%。2006年12月25~28日,全国学生营养餐工作研讨暨现场观摩会在上海浦东召开,县教育局作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唯一代表单位,在会上作了“爱心营养餐”专题发言。
2007年3月,县政府实施“营养餐提升工程”。全县30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每周5天15餐营养餐全部实行免费,每周餐费标准为15元;11月,又提高到20元,寄宿学生从每周5元6餐提高到8元6餐。同时,又将营养餐工程延伸,在幼儿园开展营养餐试点工作。先为阜山乡、章村乡、腊口镇中心幼儿园等3所432位幼儿提供免费中餐,补贴标准为每位幼儿每学期250元,使营养餐工程覆盖全县城乡15年教育各个阶段。形成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主体、幼儿及高中段学生为“两翼”的供给体系,全县营养餐享受人数约1.9万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的40%,县财政投入达到500.09万元,比2006年增加60.70%。2004年9月~2007年12月,全县学生营养餐经费总支出达1098.6万元。
第三节 宿舍食堂改造
为达到农村中小学住校生生均宿舍建筑面积3平方米、食堂生均建筑面积1平方米的目标,青田县编制了《2005~2007年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投资计划表》,三年内要新建改造食宿建筑面积59835平方米,总投资5950.80万元。
2005年,完成山口镇中、章中教育集团仁宫分校、仁庄和海口镇小、海溪乡校、大路学校、东源、高湖镇中、华侨中学和温溪高中(初中部)等学校的18个项目的改造。合计建筑面积22085平方米,总投资2006万元。
2006年,实施仁庄镇中、万阜、高市乡校、红光小学、舒桥乡校、海口镇中、章中及腊口教育集团等学校12个项目的改造,合计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总投资936万元。2007年,安排温溪一中、阜山中学、温溪镇小、温溪镇四小、城西小学、东源镇小、芝溪学校、江南学校、石帆学校9所学校17个改造项目,合计建筑面积27350平方米,总投资3008.80万元。
第四节 接送车
2001年1月,温溪镇第一幼儿园自购接送车1辆。至2007年,全县相继有数十所幼儿园配置了接送车。
2002年8月,青田中学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县茂源运输公司开通县城至雅岙专线,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开出30车次“青中师生接送车”接送师生;2003年8月,章旦中学教育集团、仁庄镇中、船寮高中“学生接送车”开通;2005年,全县有15所学校,专业道路客运企业派出客运车辆138辆,使8200名学生乘上周末接送车。2007年,全县开通学生接送车线路40余条,茂源、丽水长运、迅达等6家汽运公司共安排客车168辆,负责18所学校8411名学生搭乘周末接送车。其中,实验小学东山校区开通周一至周五农民工子女接送专车。
为解决学生安全问题,2005年县推进“放心班车”工程,实施定线、定车、定员、定站、定时接送学生;2006年8月,县制定《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12月,县教育局会同公安、交通部门对学生接送车进行专项整治,取缔非法接送车10余辆,并同客运企业签订接送车安全责任书。2007年,又下达《青田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接送车管理办法》,对学生接送车辆准入条件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县对接送车按票价的50%进行放空补助,实行“一年一核一补助”,以减轻学校和学生的负担。2006年度,县财政对15所学校学生接送车经费给予225196元的补贴。2007年度,给18所学校486700元的补贴。
第五节 奖学金
1986年,旅日华侨林三渔首先捐资5万元,在青田中学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又捐资6万元,在罗溪小学设立奖学金。至2007年,青田县各界设立的奖学金,计有12项。1988年5月26日,由孙明权、陈玉华夫妇出资6万美元,后增至20万美元设立“孙明权、陈玉华夫妇育才奖学金”,从1988年开始,奖励每年高考成绩前20名学生,至2007年,颁奖20次,受益学生403人,奖学金总额从往年的4100美元提高到6500美元。
1997年12月20日,台北青田同乡会通过《台北青田同乡会家乡子弟奖助学金实施办法》,规定奖助学金发给对象为当年考上大学并取得入学资格学生,每年评选10名,每人发给2000元。1998~2007年,共发放奖金26.80万元,受益学生134人。
第六节 免除学杂费
2006年秋季开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青田县被省列入一类地区(欠发达地区)。按照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除学杂费的学生人数和免费标准计算,由省财政实行全额转移支付。每年支付在1000万元左右。
2007年秋季开始,学生享受免费课本和作业本,当年,省财政支付额为866万余元。
第五章 教师
第一节 队伍
2001年,全县幼教专任教师301人,2005年,469人,2007年,553人;小学专任教师,1990年,1729人,1995年,1332人,2000年,1498人,2001年,1517人,2005年,1433人,2007年,1471人;中学专任教师,1990年,916人,1995年,1070人,2000年,1419人,2001年,1449人,2005年,1334人,2007年,1608人。
职称
1987年,县分别成立高级、中级、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依据相关文件给教师评定职称。2007年,全县中级职称(中学一级、小学高级、幼教高级教师)合计2120人,其中在职1534人、退休586人;高级职称(高级讲师、中学高级教师)271人,其中在职208人,退休63人。
荣誉
1989-2007年,青田县中小学教师共有20人次分别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其中,获省特级教师称号的有蒋海鸥、赵群筠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有周建环、徐怡君、陈立民、刘建荣、叶伯钦、郑仁敏、蒋海瓯、叶永平等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有蒋海瓯。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称号的有朱群爱;获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有丁贞雄。贺金林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先进工二作者、省特级教师蒋海瓯简介
蒋湖砚男,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青田中学教师。先后入选“省高级访问学者”、“省名师培养人选”和“省高级专家人才库”,受聘,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成长工程”导师和“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荣获“人民教师”奖章;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2004年,入选“全国高考命题专家组”。2004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做客浙江电视,台个人专题访谈,制成《爱的奉献》专辑。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曾参加“省首批名师高级研修班”和“省首届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主编7部、参编20余部专业著作,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9篇论文获全国一、二等奖。
政治面貌
1990年,全县有中学党支部13个,小学党支部35个。有教职工共产党员65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3.1%。
第二节 培训
1993年以来,教育局多次组织校长参加理论学习,并进行各种类型的岗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及时进行校长选拔。
1988~2007年,教育局多次组织全县顶替教师、合同制教师、新任教师、中小学专任教师、幼儿园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教材过关、电化教学、计算机及普通话学习等提升工程专业培训。
通过一系列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全县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全面素质,推进了全县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至2007年,全县先后评出县“德艺双馨”教师99名,县级名师1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6人,市级名校长3人,省、市教坛新秀43名,省级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级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省特级教师2人。
第三节 流动
青田是侨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因特殊原因申请离职出国。2001~2007年,离职出国203人。其中,2001年,26人;2002年,40人;2003年,33人;2004年,27人;2005年,27人;2006年,31人;2007年,19人。
2002~2007年有65名教师转为公务员。
教师中也有不少人弃教从商,办企业。
青田县教育行政部门,1996~2007年,陆续从外省引进380余名优秀大学生来青田任教。至2007年,留任的还有251人。
2000年开始,对应届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参加教育队伍举行录用考试(中师毕业生1999年开始)。对青田籍的毕业生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
第四节 离退休 退职
至2007年,青田县共有离休教职工18人,退休教职工1707人,退职教职工51人。另外,有33人享受退休待遇和9人享受退职待遇的离岗者42人。
1991年1月27日,青田县离退休教工协会成立。
1995年,陈长康当选第三届协会会长后,热心致力筹资办会。2001年2月,筹资200余万元(其中会员捐资70余万元),一幢占地14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高7层的老园丁活动中心在鹤城镇临江东路建成。
1991~2007年,会员从500余人增加到1500余人。协会组织老教工参加学习、文体、旅游等活动。不定期刊出《简报》、《快讯》、《老园丁》、《侨乡老园丁》等会刊100余期,并编印《老园丁文选》和《老园丁文集选编》计7卷,《园丁晚唱》1卷,《园丁谱》3卷。
第五节 待遇
收入
1990年,青田公办中学教职工平均月工资122.17元,小学108.96元,幼儿园106.74元。
中小学教职工的主要津贴有教龄、班主任、冷饮费、卫生费、书报费、山区、知识分子津贴;补贴有粮价、副食品价格、肉价补贴。
1993年,进行第三次工资改革。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套改。
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四次调整工资标准。
2006年,国家实行第四次工资改革,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和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薪级、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中小学教师工资总收入包括岗位工资十薪级工资十(岗位工资十薪级工资)×10%十地方补贴。
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1级薪级工资,在下一年1月兑现。废除提前晋升工资,取消第13个月工资年终奖励。
1989年规定,凡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职工退休,一律发给100%工资。退休之日教育局即发给生活安置费,家住农村的一次性发给200元,城镇的150元,同时,按实际情况发给200,~600元房屋维修费。
公办教职工要求离职,给予退职待遇。每月发给本人工资40%的生活费或发给一次性退职金。
1993年,进行工资改革。离休教职工,按照同职务在职人员平均增资额增加离休费。
退休教职工,按同职务分35年及其以下和36年及其以上增发退休费。
1997年7月、1999年7月、2001年1月、2001年10月、2003年7月,离退休教职工都随同在职人员调高基础工资标准,离退休费标准有了相应的提高。
2006年,第四次工资改革,离退休人员从2006年7月1日起增加离退休费。
离休教职工加薪:教授及相当职务每月增加99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每月增加540元,讲师(含相当职务)每月增加350元。
退休教职工每月加薪:教授及相当职务70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40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275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180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75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180元。
在此期间,青田县多次调整退休教职工房屋维修等补贴。2007年,退休教职工房屋维修标准为城镇每人3000元,农村每人4000元。夫妻都是退休教职工的增加1000元。
住房
1988年,建成城东小学教工宿舍24套,1654平方米,国家投资22万元。1992年,青田中学建成教工宿舍40套,2340平方米。此外,船寮、万山、北山、章村、温溪、城区等区中学,也先后建造了教工宿舍。
同时,政府鼓励教职工集资建房。1987~2000年共建造教工集资房304套。
2005年,县政府为解决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建造教师单身公寓450间,每间建筑面积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245万元;经济适用房1560套,每套面积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1232万元。
2007年,章旦中学教育集团本部、温溪高中80套单身公寓交付使用;职业中学及船寮高中等校100套单身公寓动工。
2007年2月,华侨中学的59套经济适用房结顶;5月,船寮高中50套经济适用房动工。
第六章 教学
第一节 学制教材
1988~2001年,小学学制推行五年一贯制。2001年9月,小学实行“一校两制”,即一年级同时招收五年制和六年制新生,2002年9月,并轨为六年制。
1988~2007年,初中和高中实行三年制。
在教学中,除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之外,还采用一些地方教材作为补充教材。
1989年和1994年,丽水地区教委编写的《可爱的家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选》作为补充教材。
1991年,陈慕榕担任主编,会同教研室人员编写了《青田乡土教材》,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内容详尽、洁朴通俗、可读性较强”,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供小学四、五年级使用,初中一年级作为课外阅读。
2003年,县实验小学编写了《可爱的家乡》、《七彩活动》、《快乐成长》等乡土教材供低、中、高段学生使用。
2004年,章旦中学教育集团以古代经典诗词、格言、警句、文章为内容编辑了1~9年级“语文·校本教材”。
第二节 教学设施
随着教育投入增大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青田中小学图书报刊、仪器设备、电教器材等教学设施不断趋于现代化。
图书报刊
1990年,全县中小学有图书129207册,2007年,达到791953册。44所中小学建立了图书馆。“十五”期间(2001~2005)图书馆配有专(兼)职管理人员。2002年,全县普通中学出现电子图书,藏量160张。2003年,全县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分别有电子图书182张、23张。2006年,全县中小学有电子图书60968张。
仪器设备
1988年,全县中小学仪器价值448671元;1990年,增至120万元。仪器配备达Ⅰ类中学1所,Ⅱ类15所,Ⅲ类2所,全县还有21所初中有演示实验设备。小学Ⅰ类3所,Ⅱ类4所,Ⅲ类10所,还有23所小学有演示实验设备。
1995年,全县中小学仪器设备投资达20.74万元;1996年,投入660万元,兴建约1.45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仪器室。1999年,县财政拨出“普实”(即普及实验教学)仪器配备专项经费30万元。温溪、鹤城、船寮镇政府分别支出9.95万元、9万元、6.61万元来完善“普实”配套设施。同时,县政府对全县33个乡镇作“普实”评估验收。同年11月,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组对35所中小学实验普及工作进行逐项量化评分验收。
2002年,中、小学仪器设备总值为983.70万元(其中小学为322.34万元)。2003年、2005年达到国家和省定Ⅰ类标准的学校,分别为15所和18所。2007年,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457.32万元,其中小学511.20万元、普通中学651.97万元、职业高中294.15万元,仪器设备达到Ⅰ类标准的学校增加到44所。
电教器材
1990年全县有14个教学电影放映队,配有教学影片94部,分期到学校放映。有各种型号白昼幻灯机67台、投影仪80台、幻灯片1万余张、放录机25台、电视机55台、录音机257台、扩音设备86套、照相机55部、语言室1个。同年,青田中学率先购置14台计算机建成计算机教室。
1992~1996年,青田县投资28万元,添置15万元的音像教材,全县共配备投影机300多台、录音机500多台。人民小学(实验小学)、城东小学率先实现每班有一台电视机、录音机、投影机和一幅银幕的目标。1995年春,县人民小学通过捐资方式,购置50台计算机,在县内小学中第一个拥有计算机教室。
1999年9月,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在青田中学使用。2000年,各中小学普及“两机一幕”(录音机、投影仪、银幕)。2002年,人民小学装备2个多媒体教室。2003年,实施《青田县教育城域网建设方案》、《青田县教育城域网软件解决方案》。12月,完成平台安装(包括信息发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办公OA系统、邮件服务系统六大系列)和建成中心演播室。2004年3月5日,青田县教育城域网开通。
2005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光盘放像设备113套,DVD光盘资源105套。自此,全县所有小学(含教学点)都拥有光盘放像设备及光盘资源。
2002~2007年,投入信息技术装备经费约6400万元,其中,2007年投入经费为3000万元。
第三节 课堂教学
1988年,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按“示标一导标一测标一补标”的程序进行,要求课堂教学做到“目标准确、教学灵活、结构优化、语言清晰”。
1988~1998年,章旦中学、城东小学等校开展分层次教学法;实验小学在低段进行联想识字教学法;北山镇小在语文教学中推行质疑问难教学法。
1996年开始,使用教学录像带进行教学。2005年,建有光盘放像点,使用光盘进行教学。
青田中学《中学物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成效研究》、青田二中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多媒体优化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城东小学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等论文相继发表。同时,进一步开发、研制多媒体教学方法。2004~2007年,在省自制多媒体软件评比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4个、三等奖5个。
2004年,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小学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各科教学中采用主体型探究法教学。
10月,县教育网视频“直播课堂”分别以“名师风采展播”、“教坛新秀风采展播”等为主题,进行网络视频直播。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除了教师认真教学之外,还采取教学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1988~2007年,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张田若、朱作仁,特级教师贾志敏、斯霞、朱雪丹等105人次来青讲学。同时,教育局(教委)还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取经计800余次。
第四节 质量监控
1997年秋季,率先在丽水地区建立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2003年,又制定《青田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青田县初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目标、测量、评价、回馈”四个环节构成体系。对学校、班级及学生个体进行全程跟踪测试,科学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学生的学业现状和预测其发展趋势。具体的做法是:以小学毕业时的学能测试为初中入学成绩,通过初中阶段每个学期的学业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评价学校、班级及个人的现时成绩。
评价的主要参数除传统的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外,增加了“学科成绩”和“教学增量”两项重要指标。“学科成绩”是指将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转换成标准分数状态,再赋以一定的权重;“教学增量”是指本次测试成绩的等级分与上一次测试等级分之间的比较,从而反映其进步情况。
高中: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分别编制学科和考试目标,进行统一测试和阅卷,经统计,提供多种参数,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问题,加以改进。
第七章 经费
第一节 行政拨款
政府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拨款与当年教育经费实际支出基本持平,结余转下年,不足则追加预算或从预算外经费开支。遇上特殊情况,省、地(市)财政、教育厅局给予补助。民办学校经费以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
改造危房,拆建、新建校舍。1980~1990年,国家拨款814.85万元。嗣后,青田县校建的投入逐年增大。2000~2006年度,校建总投入达4.68亿元。
第二节 学杂费收入
中小学学杂费收费标准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物价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每个时期收费标准的提高率都控制在一定的额度之内。而农村与城镇的学校收费标准略有不同。后来还规定借读费、水电费、择校费和教育补偿费收费的标准。
1997~2005年,青田县规定学杂费减免比例为10%。2003年,借读费小学每学期300元,初中600元。择校费最高标准,青田中学20000元,船寮中学、温溪中学15000元。2005年,青田中学调高标准为30000元。
2006年9月1日起,青田县按照省教育厅通知精神,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学杂费。因青田县属浙江省“一类地区”,免除学杂费后,学校的办公经费,由地方财政部门全额转移支付。次年9月1日,向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作业本。
第三节 筹资办学
集资
20世纪80年代,群众集资兴建校舍,改造危房,改善办学条件,使全县学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1989年4月6日,县成立集资办学委员会,由陈慕榕(县政协主席)任主任,加强对集资办学工作的领导,发动群众捐资办学。至1990年,全县群众、机关干部、教师共筹集资金736.45万元。
希望工程
1991年,共青团青田县委开始组织实施“希望工程”。根据政府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从社会筹集资金,建立希望工程资金。以民间救助的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青少年,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3年2月,贵乡小双坑希望工程小学落成。继后,全县还建有舒桥乡、黄垟乡、黄烊乡石坑岭、章旦乡宝洁4所希望小学。
在援建希望小学的同时,有关单位还为青田县援建希望书库28个、三辰影库11个。
青田县人民教育基金会
2004年7月23日,经省教育厅批准,8月20日,经省民政厅登记,成立青田县人民教育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省教育厅。
基金会的成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支持,至2007年年底,收到捐赠资金337万元,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先进教师和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就学。优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为青田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支撑作用。
第八章 管理
1988年,县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学校继续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教育督导评估制同步进行。
第一节 行政管理
1984年1月,青田县教育局改称为青田县教育体育局,1996年10月更名为青田县教育委员会,2001年10月重新更名为青田县教育局,负责管理全县中小学校及幼儿教育。2007年,教育局党组设书记、纪检书记,有行政科(室)6个,局属事业单位7个。在职人员共87人。
镇(区)乡
1988年,根据县政府“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除县属学校由县管理外,各乡镇、村小学由乡镇管理,区(镇)中学由,县政府委托区(镇)管理,区辅导学校由县局委托区管理。厂矿小学、民办中学由办学单位管理。8月,撤销章村、船寮、万山、北山、水南、温溪6所区中心小学,建立6所辅导学校,辅导辖区内中小学。1991年,鹤城镇、城郊区教育办公室改为辅导学校。1992年,各区辅导学校撤销,改设教育工作片。1995年,撤销鹤城镇、温溪镇辅导学校和章村等6个教育工作片,成立鹤城片等7个片教育辅导中心,片教育辅导中心受县教育局和片指导组双重领导,负责本片所属学校(县属学校除外)的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业务辅导。同年10月,县政府制订《青田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初中、小学的办学任务交给乡镇。2002年,出台《青田县乡镇中心学校以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同年11月,县教育局推行《中小学等级目标管理办法》。2003年8月,建立全县教师宣誓制度。2005年,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体制,明确县、乡(镇)两级政府的职责。
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实施本区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及学校建设项目;在筹措教育经费、改造危旧房、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寄宿制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协调解决寄宿制学生的交通问题、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乡(镇)、村共同负责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校园平安,动员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第二节 学校管理
1988年,青田中学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处(后纳入政教处),1991年,将教导处改设为教务处和政教处。至2006年,16所中学、7所小学设立教务处和政教处。1994年,温溪镇委决定在温溪一中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同年,青田中学设立校长办公室。2006年,全县13所中小学设立校长办公室。1998年,公开招聘在城小学校长和农村中小学副校长7名。同年,在船寮初中进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试点,并在县实验小学增设教科处。至2006年,全县7所中学、5所小学设立教科处,负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1999年,县教委分别制定《青田县中小学教职员工聘用制实施办法》、《关于实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意见》。2002年7月,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青田县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聘用制和职务聘任制实施意见》和《青田县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同年,县职业高级中学设立实习就业处。2003年,推行办学质量承诺制和满意度测评,同时,把满意度测评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2004年,章旦中学教育集团实行“教育工作部制”,由同年级、同教材、同科同质的班级和相匹配的班主任组成。2005年,该集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分别被北京教育学院、太原师范学院肯定。
全县各中小学先后制定学校党支部(党委)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导处(教务处)、政教处、团委书己、少先队辅导员、工会主席、总务主任、教育专职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等人员的相关职责,并在不同时期修订完善。
第三节 教育督导
1989年2月,县教体局成立督导室。1997年10月,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成立。1999年4月,县政府聘任陈慕榕等9人为县政府教育督导员;2007年4月,县政府又聘任吴忠民等17人为特邀教育督导,从而形成一个全县的教育督导网络。
1998年8月,《青田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工作规则》颁布,依法对县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教育法的实施以及减负、教学仪器、校园文化、名校工程等教育专项督查活动。县教育督导机构担负督政督学双重任务。
巩固发展“两基”成果
1994年11月起,开始建立制止中小学生流失的责任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两基”年审制度。逐步做到“两基”年审由巩固发展向“两高推进、对依法入学、学校布局调整、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督查。2004年,开通滩坑水电站移民子女绿色通道,确保3万移民子女顺利入学。至2005年12月26日,经省“两高”普九评估验收组审核,青田县已达到浙江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
推进教育创强
1998年,县政府制定《创建教育强镇(乡)活动实施意见》。2002年,鹤城镇被省教委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镇”。至2007年,全县达到省级教育强乡镇标准的有鹤城、山口、高湖、温溪、仁庄、东源、腊口、海口、章旦、方山、阜山、季宅、海溪、祯埠、汤烊、贵岙、吴坑、万阜、高市、祯旺、章村、黄烊、石溪、小舟山等乡镇。
2007年1月,县督导室根据县政府意见,组织“创建省教育强县”业务培训,建立基础档案,深入各乡镇,开展自查自评等工作。7月,经省教育强县预验小组评估,青田县有23项指标达到《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2项基本达标。
实施督学制度
确立《青田县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制定了《青田县职业高中教育督导评估指标》及《青田县幼儿园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还不断修订《校长考核评估办法》,推行校长负责制,及时对各学校进行全面检查。
2003年,对全县中小学按办学条件,确定各中小学等级及工作目标,评出学校等次。青田二中、县实验小学、城东小学3所评为四星级学校。
2005年,完善《青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等级目标管理办法》、《青田县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等级评估操作标准》。
开展创建浙江省币点高中活动
2003年1月,青田中学通过省二级重点普通中学评估,2005年1月,晋升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2005年,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浙江省等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成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开展创建省、市示范学校活动
2002~2007年,青田二中、章旦中学、腊口铁资中学、东源镇中、实验小学、城东小学、城西小学7所中小学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初中”、“浙江省九年一贯制示范小学”。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