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篇 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939
颗粒名称: 第十三篇 贸易
分类号: F722.9
页数: 20
页码: 503-522
摘要: 本篇介绍了贸易领域的主要产品类别和市场形式。首先介绍了粮油收购、供应、调拨储运和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内容;其次介绍了农副产品(水果、蔬菜、肉、蛋、水产等)、生活用品、建筑、农用物资、专卖物资和燃料等领域的主要情况;另外还介绍了对外贸易和贸易市场的相关内容。通过该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到贸易领域的主要情况、发展趋势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贸易经济 青田县

内容

1998年商业体制改革前,商品管理、调配、经销全由国家调控。商业贸易机构布局、从业人员安置均由国家统一调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除商业管理机构外,商业贸易逐步走向个体私营化。1988年,青田县商业贸易零售机构6263家,从业人员7719人。1989年,营业零售机构7588家,从业人员10197人。2007年,全县由县工商局审批、登记注册的规模较大的批发零售店6593家。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262760万元,其中县级销售额192386万元,县级以下的销售额70374万元。总额中住宿和餐饮业36716万元。2007年,销售总额是1988年17067万元的15.4倍,乡镇集市贸易成交额是1988年的19.5倍。
  第一章 粮油
  第一节 粮油收购
  2001年10月,机构改革,县粮食局与发展计划局合署办公。2002年8月,发展计划局内设粮食管理科。
  1985年,实施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收购实行合同定购和议价收购两种形式,青田县是缺粮县,是年,把1984年加价收购的包干任务改为1985~1990年合同定购任务。种类为稻谷、小麦、玉米。1990年,秋粮收购开始又将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由于市场粮价与定购粮价差距较大,1988~1992年,青田县收购粮食(原粮)24吨。1993~2000年,按市场价收购稻谷4056吨。
  1985年,取消食油统购,改为合同定购。1988年,按“六四”混合价,即60%按定价,40%按议价敞开收购,茶籽每千克1元,茶油每千克4.75元。1990年,茶籽1.08元/千克。1992年,县粮食局下达收购计划每千克茶籽1.03元,每百千克奖励面额50千克的化肥票一张,茶油每百千克440元,奖励面额200千克的化肥票一张。1993年,放开价格。1988~1992年,全县共收购茶籽5309吨。1993~2000年,市场价收购茶籽520吨。2001~2007年,实施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部门没有收购任务。
  第二节 粮油供应
  居民粮油1988~1992年,居民的粮食和食油仍实行1955年国务院颁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分四类九等定量标准,以人定量,凭票供应。居民食用油每人每月200克。1991年,全县吃商品粮34401人。
  其他川粮青田县其他用粮有供应部队、工商行业、侨汇、饲料用粮和各项补贴等。1988~1992年,田城镇供应各种粮食(原粮)共47729吨。
  第三节 粮油调拨储运
  青田是缺粮县,除每年从丽水、松阳、龙泉、遂昌调入粮食外,还从金华地区各县和由金华中转的江西等地,以及温州中转的嘉兴调入。粮油购销价格放开后,粮食多数从江苏、安徽等省和东北地区调入。菜油从温州、金华、上海、嘉兴地区调入。1995~2000年,省下达给青田县定购粮调拨计划32150吨,主要从永康、松阳两地按省订购粮价格调拨,用作储备粮轮换,轮换的储备粮投放市场作工业用粮。1988~2000年,共调入粮食238360吨、油脂5740.7吨,销售粮食194163吨、油脂6142.5吨。
  2001年起,各粮油门店从全国各地调进优质粮油,进口泰国大米和欧洲橄榄油。2001~2007年,根据省粮食局、统计局的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的统计资料,青田县社会粮食县外购进情况见下表。
  2001年起,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青田县年缺粮约4万吨,主要通过市场化调节。2007年9月,建成县中心粮库。
  第四节 粮油企业改制
  1988年1月,国有粮食企业有城关、温溪、山口、船寮、万山、章村、北山等7个粮管所及粮油贸易公司、饲料公司、粮油经营公司、榨油厂、粮食加工厂、粮食车队等13家企业。1993年4月,县粮油总公司成立,1999年撤销。1998年8月,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成立。1999~2000年,将13家企业改制合并为12家粮油有限公司。
  2002年6月,经省粮食局批准设立
  军粮供应站。
  城镇粮油门店,1988年3家,1993年23家,2000年34家。县工商部门统计,青田县2000年有粮油经营户89户,2001年100户,2002年105户,2003年99户,2004年77户,2005年78户,2006年55户,2007年44户。
  第二章 农副产品
  第一节 水果蔬菜
  1988年前,鹤城镇销售的水果、蔬菜主要向外地采购。城镇大埠头、横街一带形成近郊果农、菜农进城销售农产品的集中点。1987年,糖酒菜公司收购蔬菜493吨,年销量872吨,从外调运379吨。1988年,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2677万元,与1952年相比,增长22.7倍,平均每年增长8.9%。1988~1992年,县城居民蔬菜主要由县糖酒菜公司供应。1992年8月,青田县蔬菜产销公司单独设立,主营蔬菜、副食品、调味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其中每年蔬菜销量2500多吨。1993~1995年,每年营业额平均70多万元。2005年,以中心菜市场和2004年5月兴建的大埠头菜市场为中心,蔬菜日交易额达20万元左右,年销售额7200万元。2006年,鹤城镇有四个蔬菜市场,年营业额1.87亿元。1993年和1994年,干鲜水果成交量分别为3152吨和3281吨,干鲜蔬菜分别为5819吨和7921吨。
  1994年,蔬菜价格涨幅高,鲜菜较上年猛涨57.4%。1995年物价回落,鲜菜涨幅为45%。1996年,市场物价涨幅回落较快,鲜菜同上年比较涨幅为10.5%。1994年后国有集体商业不再经营干鲜水果、干鲜蔬菜。
  第二节 肉、蛋、水产
  1988年收购生猪103400头,1989~1991年,运销生猪50700头;1988~1994年猪肉销量12375吨。1988~1994年水产品销售6137吨;1989~1993年营销禽蛋1325吨。
  1999年3月,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的通告》,明确县商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在全县范围内批准13个牲畜定点屠宰场及相关屠宰人员,私人不得任意屠宰生猪、菜牛,依法对屠宰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1999年后,国有商业企业全面改制,经营肉、蛋、水产品的食品公司和水产公司停止销售业务。
  第三章 生活用品
  第一节 日用百货
  1988年,日用百货主要包括棉布、鞋帽、针织品、肥皂、火柴、文具等生活用品,由国营商业县百货公司和县、乡镇供销社相互兼营的商品计划供应制度取消。1992年,彩电、自行车、缝纫机等百货商品已从计划分配逐渐转为市场调节。2000年10月,县百货公司实行体制改革后,国有商业和供销社的百货总销售量逐年下降,个体私营商店逐步占领城乡百货销售市场。
  1989年,全县商品销售总额为18344万元,其中日用百货销售额是2274万元,占12.3%。1993年销售总额49469万元,日用品销售额是1951万元,仅占3.9%。
  1993年,乡镇集市日用杂品贸易成交额27万元。
  1994年,成交额60万元,比1993年增加122.22%。
  第二节 服装鞋帽
  1988年,国营商店出售毛线20900千克。1992年,个体私营商店应运而生。国营商业仅出售毛线5300千克,较上年减少15600千克,约为上年的1/4,绝大多数消费者喜欢羊毛衫裤和毛线成品衣裤。
  1988年,国营商业销售汗背心171000件,1989年,销售汗背心42700件,1990年39400件,1991年仅536件。私营商店增加,国营商业销售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贸市场大出现T恤衫,保暖内衣裤,新颖产品受到顾客欢迎。1995年,纺织品类大中型企业对经营单位批发额为33万元,零售额34万元,服装鞋帽类批发额40万元,零售额127万元。1996年,纺织品类批发额13.5万元,零售额24.5万元,服装、鞋帽类销售总额为175.1万元。
  1992~1995年,国营商业销售皮鞋191400双;1988年销售胶鞋319000双,1992~1996年胶鞋销量212100双。1988~1996年,国营商业销售棉毛衫裤和卫生衣裤599400件,各种服装366900件。1997~2005年,针织品、纺织品销售额2414.9万元。1997~2007年服装、鞋帽销售额187862.4万元
  第三节 饰品
  饰品主要是金银首饰和珠宝镶嵌。1993年,全县黄金饰品零售额201万元,其他饰品零售额为216.8万元。改革开放后,金银饰品选购店日益增多,金价提升,饰品销售额呈下降势头。1994年,全县饰品销售额133.8万元,1995年日6万元,1996年85.5万元,1997年,金银珠宝销售总额为27.5万元。2007年,全县登记注册的饰品加工零售店37家。
  青田县最早的金银饰品店文元金楼创办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已有100多年历史。青田县文翔金楼,现易名青田文,翔首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首饰加工、零售的连锁商店,在青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等地共有6家分公司,有物流管理人员、珠宝加工师傅、销售顾问共72人。
  第四章 建筑、农用物资
  第一节 化工建材机电设备
  1988年前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归田县物资总公司经营管理。
  1988年后,商贸市场出现多种经营方式,私营企业迅速崛起。1998年,县物资总公司基本停止钢材经营,2003年停止水泥营销。1992~2000年,全县有建材商店44家,2001~2005年为118家,2006年为194家。绝大部分建筑材料是从外地运入1988年,物资总公司销售钢材、水泥分别为1628吨和5504吨。销售原木587立方米。
  1989年,物资总公司和供销社销售水泥3274吨,原木339立方米;1990年,销售水泥5613吨,原木678立方米;1991年,销售水泥2409吨,原木783立方米;1992年,销售水泥2136吨,原木1093立方米;1995年,销售水泥13626吨,原木1454立方米。
  2004年,化工材料及制品批发零售贸易额为1662万元,机电产品及设备810.4万元。
  2005年,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1713万元。
  2006年,化工材料及制品销售额2042万元,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销售额2985.7万元。2007年,建材与化工产品批发零售总额为2301万元,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类销售总额1852.9万元。
  1998年,县物资总公司建成炸药仓库3幢.2001年开始主营民用爆破器材,2006年销售额1745
  万元。1988~2007年,销售炸药31469吨,雷管3726万枚,导火线3065.7万米。
  第二节 农用物资
  1988年,国家计划供应取消,全县有近100家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点,主要经营化肥、农药、农膜、农药械等生产资料。1988年,全县销售化肥16255吨,其中氮肥11412吨、磷肥3358吨、钾肥420吨、复合肥1065吨,农药270吨、农膜29.214吨、喷雾器3015架、中小农具57500件。农业生产资料在全县的销售有了明显的变化。1989年,全县销售化肥15033吨,比上年减少7.5%,其中氮肥8687吨,比上年减少23.9%,磷肥3856吨,比上年增加14.8%,钾肥564吨,比上年增加34.3%,复合肥1926吨,比上年增加80.8%,农药289吨,比上年增加7%,农膜39166千克,比上年增加341%,喷雾器3171架,比上年减少5.2%,中小农具43800件,比上年减少23.8%,元钉5900千克,比上年减少57.2%,镀锌铁丝5700千克,比上年减少5%。随着青田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入城镇务工经商。1988年开始,农业生产资料需求下降,全年销售额为2153万元。1999年,全县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1509万元,降幅达42.6%。
  2000年后,随着农资供应市场的逐渐放开和原农资供应企业的改制,农资供应市场化。据调查统计,2007年,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资经营户有64家,全县农资销售总额2750万元,其中化肥销售1500万元,农药销售700万元,农膜销售500万元,中、小农具及农药械、配件销售50万元。
  第五章 专卖物资
  第一节 烟草
  浙江省青田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丽水市烟草分公司,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属国有企业(下称烟草专卖局),1987~2004年归口地方管理。2005年底,完成财政财务上划工作,局成为省属企业。2007年在职员工87人,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业务科、专卖科,业务科下设市场部、送货部,专卖科下设稽查大队,专卖管理一所、二所、三所。
  2003年前,县烟草专卖局分别在温溪、北山、船寮、腊口设立烟草批发、配送网点。2003年,根据省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市场一体化运行的要求,撤销所有网点,县烟草专卖局设立市场部和送货部负责全县卷烟的配送和零售客户的服务工作。
  2005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针对当地市场提出“四定销售,优化结构”工作思路,加大中高档卷烟销售力度,主销品牌价格稳定。
  2007年,卷烟销售27355.02万元,比2004年增长59.5%;销售卷烟67979.61万支,比2004年增长
  6.53%,其中:低档烟销售9289万支,比2004年减少48.62%。从卷烟销售趋势上看,一、二类卷烟大幅增长,三、四类卷烟略增,而五类烟大幅下降51.98%,低档卷烟消费市场逐渐萎缩。
  2007年卷烟销量前10名的卷烟品牌的销量合十56689万支,占总销--的83.39%。
  卷烟包装纸质变化,带过滤嘴烟支出现,同一种品牌出现多种不同价格的卷烟。1988~2007年卷烟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普遍达10倍以上。
  青田县烟草专卖局自2005年至2007年共查处假冒卷烟31704条,案值200余万元;走私烟1786条,案值10余万元。
  第二节 食盐
  管理机构
  1988年青田县糖酒菜公司兼营城镇居民食用盐和工业用盐,乡村居民生活食盐由当地供销社供应。1990年9月,增设县盐业公司,主营全县居民食用盐和工业用盐。1996年11月,青田县盐务管理局成立,与盐业公司合署办公。2000年10月,县盐业公司与县糖酒菜公司实行产权分离,独立核算。
  2005年8月,县盐务管理局与省盐业集团青田县盐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由省盐务管理集团公司直属领导,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兼具专营管理与食盐批发经营的双重职能,是青田县唯一法定食盐专营单位,担负着全县人民加碘食用盐及生产加工用盐的供应任务。
  质止管理
  全省盐业行业统一由省盐务管理局与省盐业集团公司管理,并统一购进、包装、加碘与调拨,青田县公司在购进盐产品后的3天内进行质量、碘含量的抽样检测,对每批次盐产品实行跟踪管理,严格登记进仓时间、数量、质量检测数据及销售时间、数量与销售对象,以保证供应100%合格碘盐,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盐”。
  盐政执法
  盐政执法主要依据有:1990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1991年6月6日轻工业部发布的《盐业行政执法办法》.1991年10月3日省政府发布的《浙江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1994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5月17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食盐专营办法》,1998年12月15日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盐业管理条例》。1992年9月,县商业局成立盐业行政管理股,抽调人员,参加省盐业行政执法培训班学习。盐政执法人员每年都对全县各乡镇、村庄,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村庄进行普遍巡查,对学校和工厂的食堂、超市、酒店、餐厅进行不定期检查,同时进行碘缺乏危害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觉抵制购买私盐与自觉食用加碘食盐进行科学补碘的意识。
  运销体系
  县盐业公司负责对县城市场的供应销售,对县城及山口、油竹、温溪、船寮等周边市场实行直接配送制,由公司落实专人专车对商店直接配送,较远乡镇则设立转批点网络,先把盐产品运至转批点,再由转批点销往村庄零售商店,为较远商户与群众提供方便。通过直接配送与转批网络相结合的运销体系,减少运输环节,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巩固食盐专营市场,打击私盐贩销活动空间,提高碘盐消费普及率。
  价格与营销盐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食用加碘盐(居民日常生活用盐)、工业用盐、加工食用盐。价格均由物价部门统一核定,不实行市场定价。
  1988年,全县销售食盐2426吨,销售额15万元。1997年,碘盐销售量1559吨,营业额131万元。
  第六章 燃料
  第一节 石油
  1988~1993年,全县石油执行国家统一收购、统一分配,凭证定量供应政策。县石油公司负责全县石油调拨、供应。石油制品类主要有汽油、柴油、煤油及润滑油四大类,由省石油公司下达年度及季度的指令性计划,县石油公司结合全县各用油单位的车辆及农机(具)数量制定汽油、柴油分配计划;煤油供应由县石油公司结合全县各区人口及户数制定分配计划。县石油公司制定的全县汽油、柴油、煤油年度、季度分配计划报县主管部门,经县商业局审查后发文下达。计划平价汽油530元/吨、柴油450元/吨、煤油700元/吨。为了弥补计划油的不足,省石油公司每季度追加指导性高价油,计划内高价汽油850元/吨、柴油650元/吨,计划外高价汽油1370元/吨、柴油980元/吨。汽油由县石油公司月里湾加油站、温溪加油站供应。柴油、煤油由城区、温溪、水南(山口)、船寮、万山、章村、北山七个区供销社供应。1988年共销售汽油2902吨、柴油2408吨、煤油529吨、润滑油339吨。
  1994年,国家取消平价油供应,石油商品全部实行市场价,价格随市场态势上下浮动。是年石油销售1420.9万元,其中:批发1307.6万元、零售113.3万元。
  1998年7月,县石油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浙汀丽水青田石油支公司。1999年开始,先后收购鹤城、高岗、隧道口、港头、沙埠、高沙、仁川、沙湾等8个私营加油站。汽油类经营品种,取消66号、70号汽油,统一经营90号、93号、97号汽油,销售价格由中石化浙江省总公司统一定价。
  2006年,公司销售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42008吨,含税销售额2.37亿元,实际销售2.02亿元。
  随着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车辆的大幅增加,石油销售逐年递增。2004年,销售19905.5万元,比1994年增加14倍,2006年,24682.3万元,2007年28354.8万元,比2004年增加42.4%。2007年,石油成品销售量:汽油13263吨、柴油29008吨、润滑油146吨。成品油价格:柴油批发价5500元/吨,零售价5530元/吨;汽油(零售价)90号6050元/吨、93号6460元/吨、97号6830元/吨。
  第二节 液化气
  1989年,城镇少数居民开始使用液化气1993年2月,液化气来源于永嘉县,3月,温溪镇始建液化气站。1998年11月至2003年10月,石帆、船寮、湖边、油竹、季宅相继建成5个液化气储配站。
  为了县城安全,2007年4月,县建设规划局将12个分布各居民区内的液化气销售点取消,集中到石郭下首的气瓶库经营是年,供应液化气为6300吨。2008年,每瓶液化气最低价为94元,高价达120元,价格猛涨,消费者普遍以电为能源,液化气供应量减少至4478吨。
  1993~2002年,液化气每瓶(净重14.5千克),销售价为30~50元;2003~2006年,每瓶50~80元;2007年80~116元。
  第三节 煤
  1987年,在电力、石油等能源供应紧缺的状况下,青田县工业、运输以及民生用煤较大,年销售量28669吨。1988年,原煤销售量8190吨。2001年,购进原煤4299.72吨,主要用于普通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及化工制品等工业用煤4280.92吨。2000年,国营商业体制改革后,商品供应由国家计划逐步进入市场化,放开商品经营权限,个体私营企业逐步产生。成立于2002年6月的宏海燃料有限公司,位于温溪镇,注册资金550万元,是青田县煤销售规模较大的一个公司。该公司从山西、山东通过水路运进原煤,销给青田县人民医院、酒厂、青山特钢等单位和工业企业以及周边乡镇工厂,年销售量基本保持在门000吨左右。
  第七章 对外贸易
  第一节 出口商品
  1988年,青田县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工艺美术类有石雕、竹编、画帘;矿产类有钥精矿、叶蜡石、花岗岩、铅锌精矿等;化工类有钼酸铵、钥酸钠、三氧化铜;土特产品有胡刷、日用竹编、香菇、木耳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奥地利、波兰、苏联等4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1995年后,主要出口商品为鞋、帽、服装三大类。国外主要市场有日本、罗马尼亚、美国、巴西、韩国、乌克兰、德国、保加利亚等17个国家。2003年,出口商品除皮鞋、旅游鞋、帽、服装之外,增加了皮革。2004年,为了有效推动企业发展,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县政府组织多家企业赴美、德等国和香港等地区,参加“德国法兰克福灯饰展”和“香港国际玩具展览会”。
  2005年,在原有出口商品的基础上,增加太阳镜、钢管类产品,对大洋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显著。2007年,田县出口商品发展到八大类,即:鞋、帽、服装、闭门器、仪表、太阳镜、钢管、皮件等产品,远销欧洲、北美和东南亚,欧盟是最大的出口市场。2007年,出口额19557万美元,占丽水市的26.12%,是历史上外销最佳的一年。
  第二节 自营出口
  1980年4月,青田县外贸进出口公司成立,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缓慢。1992年,省政府确定青田县为对外开放县,县外贸进出口开始初见成效。全县新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三资企业”21家。项目总投资3712万元,其中外商投资1582万元。1993年,青田县发挥侨乡优势,重视招商引资,利用多种形式和管道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48家,协议利用外资6130.5元,外资收购总额达4695万元。1994年,全县自营进出口贸易总额仅101万美元,1995年达到504万美元。1999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及科索沃地区战乱的负面影响,丽水市外贸自营进出口取消年度计划,青田县外贸自营进出口首度出现负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青田县根据自身实力,拓宽对外贸易领域,扩大新兴国际经贸市场,增加运销产品,逐渐使进出口贸易业复苏。2005年,自营出口12589万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随后的几年中,2006~2007年自营出口额大幅上升,2007年达到19557万美元。
  第八章 贸易市场
  第一节 农村集市
  1993年,全县商品农村交易市场较为活跃,有农村贸易市场31个。
  2002~2006年,农村贸易市场保持在16~20个。
  农村贸易集市是由民众自发组织、当地政府准许支持的一种农副产品销售市场。20世纪50年代称之为“物资交流”,当时没有固定时间,集市并不普遍。
  为开拓山村农民种植土特产的销路,便利交通不便的村民购买商品,全县各大集市(行日)实行以农历计日,规定统一时间,让各地村民聚集临时农贸市场销售和采购物资。每月老百姓可轮流赶集,集市具体时间:海溪逢一;腊口逢二,设点石帆移民区;仁庄逢三;高市和方山逢四;高湖、黄放口逢五;山口逢六,东源逢七;船寮逢八,海口逢九。
  第二节 大卖场
  青田县规模最大、商品齐全、营业额较高的商贸流通“超市”有两家:天客隆商贸有限公司和世纪联华青田店。
  天客隆商贸训吸公司
  创建于2000年10月,先后在鹤城、山口、船寮、温溪、油竹新区及其他乡镇开设直营店8家和加盟店62家,从业人员418人,其中下岗工人20多名,残疾人3人,固定资产2600余万元。2007年底,销售额超过6520万元。公司直营范围:副食品、日用百货、生鲜果蔬、水产、猪肉、小家电、针纺用品等。2007年,大米销售量150吨,水果销售15吨,食用油销售额150万元,禽蛋28万元,水产销售39万元。
  2006年,公司投资600万元建成4539平方米商品配送中心,采取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纳税的方式,逐渐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提高超市信誉度和竞争力。
  2005年被评定为省级“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
  世纪联华占一田店
  2007年4月开业,有员工100余人,主营生活用品和主副食品,开业时间虽短,但已成为青田县规模较大的商业服务店。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