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业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90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林业生产
分类号: S718.5
页数: 8
页码: 467-4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2007年青田县林业部门在绿色长廊、防火林、防护林等方面制定的规划和实施情况。其中包括1999年编制的《青田县瓯江绿色长廊建设规划(1999-2010年)》以及后续编制的其他规划,为林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田县 林业规划 绿色长廊

内容

1999年,县林业局编制《青田县瓯江绿色长廊建设规划(1999-2010年)》。其后陆续编制沿江阔叶林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等规划并组织实施。2007年1月,编制《2007年度城区生态景观林工程实施方案》.10月,又编制完成《青田县瓯江生态景观林总体规划》,为林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苗木繁育
  1988~2007年,林业部门根据苗木需求将苗木繁育任务落实到林场、村或农户,供应县内植树造林和发展经济林。1999年前,繁育的用材林苗木以马尾松、杉木、柳杉为主;经济林苗木以柑橘、杨梅、板栗为主。2000年后,用材林松、杉等针叶树种苗木减少,阔叶林苗木增加,繁育的苗木还有柏木、木兰、香樟、女贞、山杜英、桂花、毛红椿等。经济林苗木有杨梅、柑橘、油茶、板栗、柿、抽等。
  2007年,全县苗木繁育面积46公顷,生产苗木524万多株。
  第二节植树造林
  1999年,通过基地造林、四旁植树、义务造林,提前一年完成“消灭荒山,绿化青田”的目标。1988~2007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16745公顷,63个村完成绿化任务。建成绿地190.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4.6万平方米,庭院绿地66.2万平方米,村内道路、河道宜绿地段等绿地25.2万平方米,其他绿地74.6万平方米。
  2006年,章村乡黄肚村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方山乡龙现村、阜山乡陈宅村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汤宝星等5家农户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章旦乡红罗山林业休闲观光园被命名为省首批林业观光园区。
  生态公益林
  1999年,青田县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2001年,完成省重点扶持生态公益林人工造林(含补植)59公顷,生态公益林区封山育林30744公顷。2002年,完成生态公益林区人工造林(含补植)193公顷。2004年,建设生态公益林51729公顷。2007年,重点发展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杨梅等经济林,生态公益林达到52567公顷,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37525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15042公顷。
  瓯江绿色长2000年,启动瓯江绿色长廊建设。长廊始于腊口镇石帆乡陈山埠村,止于温溪镇小峙村,全长84.5千米。规划区以沿瓯江两侧第一层山脊沩界(如果第一层山脊较低,延伸至第二、第三层山脊)。涉及10个乡镇,84个行政村,1个国有林场,面积15073公顷。
  2000~2004年,采取“封、补、造、管、育”等多种措施,采用裸岩复绿、火烧迹地更新、无林地绿化、疏林地景观改造等方法,在瓯江两岸植树造林、封山护林,推进瓯江绿色长廊和绿色小城镇建设,每年完成瓯江绿色长廊工程造林任务。
  2005年,完成瓯江两侧和城镇周围山体绿化55公顷。2006年,以瓯江两岸为主线,以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为重点,结合兴林富民工程、绿色通道工程,进行小城镇(村庄)绿化工程。2007年,发展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杨梅等经济林,完成瓯江第一层山脊线以内,城区周边山体的火烧迹地更新任务。
  城市绿化
  1988~2007年,县城和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引进适宜本地的树木、花卉、草类等优良品种,在公园、主要路段和街道种植,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形成乔、灌、花、草立体型绿化格局,绿化面积不断扩大。花园式单位、住宅区逐步增多。2007年,鹤城镇种植杜英、枫香、红叶李等树种,完成色叶林、阔叶林109公顷。
  公路绿化
  2004~2007年底,全县完成国道、省道公路两旁绿化73千米、乡村康庄公路807.1千米。2005年,瓯江两岸8千米公路路段引进种植杜英、枫香、女贞、紫薇等树种苗木4367株,完成绿色通道补植任务。
  第三节封山育林
  1983年10月县护林绿化委员会成立,1984年11月县瓯江两岸封山育林指挥部建立,负责制定封山育林规划并组织实施。
  1987年,全县封山育林面积35800公顷。1988~2007年,封育山林面积逐步扩大。2001年起,全部生态公益林进行封山育护。2004年,封山育林面积达到62867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51729公顷。2007年,全县国家和省级52567公顷生态公益林进行封山育林。
  第四节油茶生产
  青田素有“浙南油库”之称。油茶主要分布在章村、腊口、海口等乡镇。20世纪60年代,全县油茶面积2.07万公顷,1979年油茶籽产量达到6000吨。80年代后,由于经济效益差,农村劳动力外流,致使油茶林失管荒芜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全县油茶而积14333公顷,管理较好的10407公顷。2001年油茶籽产量1147吨,比1987年减少815吨,2007年产量回升到1264吨,产值7852万元。
  1989年、2005年,县政府两次出台油茶生产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油茶,重振油茶产业。2005年起,油茶连片抚育20亩以上,每亩补助60元;开发油茶基地30亩以上的大户,在此基础上再奖励2000元;50亩以上再奖励3000元。
  1989年,全县抚育油茶2045公顷。
  1991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油茶低产林改造启动县。1991~1992年,进行油茶为主的经济林抚育,完成抚育10427公顷。1993年,完成低产油茶林改造133公顷。
  1994年,完成章村、腊口和海口3个乡镇油茶低产林改造333公顷。
  1996年,以铲山为主进行油茶林抚育。
  2000年,垦复油茶667公顷。
  2003年,章村乡黄肚村通过油茶垦复、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建立133公顷标准化示范基地,被认定为省森林食品基地。
  2004年,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长林18号等10个无性系优良新品种,在章村乡小砩村建立1.3公顷采穗圃,在船寮镇康畈村,建立2公顷油茶新品种育苗基地。
  2007年止,全县垦复、抚育油茶2667公顷。章村乡小连云、章村、黄里等6个村抚育垦复油茶林333公顷,油茶产值300万元,带动2000多农户致富。章村乡黄山头畲族村是油茶生产专业村,全村128户,2007年平均每户产油约300公斤,收入1万元左右。
  全县有油茶加工企业3家,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腾鹤农特产品有限公司以加工山茶油为主;青田中野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油茶副产品,生产混凝土引气剂、高效水泥发泡剂等。2002年,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在腊口镇石塔工业园区建厂,注册“瓯江源”商标,“瓯江源”山茶油被认定为省级森林食品。
  第五节茶叶生产
  茶叶主要分布在黄烊、章村、章旦、季宅等乡镇和峰山茶场、峰山林场。1988年,全县种植面积1867公顷,产量475吨。后茶叶生产滑坡,1996年茶叶种植面积不到700公顷,产量83吨。
  县境内宜茶荒山多,并有约670公顷半荒芜的老茶园,大多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山区,无工业污染,多年未施化肥、农药,自然条件好,适宜进行有机茶开发。青田县制订茶叶发展规划,巩固茶叶主导区、建立新兴区、引导发展区,打响品牌,发展茶叶生产。2001年后,茶叶生产而积止跌,产值缓慢回升,2005年,产量达到144吨,产值288万元。2007年,种植面积656公顷,产量136吨,产值273万元。
  1999年,县质监局颁布《青田御茶综合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青田御茶被评为省一类名茶。
  2000年,建立无性系良种新茶园基地和低效老茶园改造示范基地。引进龙井43、平阳特早茶、迎霜、安吉自茶、乌牛早、黄叶早等优良品种。建立青田御茶示范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名茶采制能手,引进名茶制作机械设备,进行机制青田御茶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2001年,选送的样品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农药残留指标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被评为丽水市生态名茶。山鹤农产品有限公司和万春茶业有限公司注册有“太鹤”和“万春”两个茶叶类商标。
  2000年,万春茶业有限公司在章村乡黄庄村和黄寮村建立茶叶基地,面积21公顷,其中新开发无性系良种基地3.3公顷。在全县建立合作联营基地6个,面积133公顷,年产高级绿茶60多吨,其中名茶10吨。
  青田御茶基地建设增加附近村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也带动周边乡镇茶叶生产。2002年,章村乡落实连片老茶园15年生产经营责任制,垦复老茶园33公顷,开发新茶园100多公顷,其中赵庄、黄里、章村、竹章、黄山头等村各开发新茶园7公顷~10公顷。
  2002年,青田御茶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得省名茶证书。2004年,通过中国有机茶颁证委员会的审查确认,获有机茶证书。2007年,获(杭州)国际名茶暨第二届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
  第六节毛竹生产
  2007年,全县竹林面积8774公顷,占有林地的4.64%,比1987年增加3874公顷,增加79.06%。其中,毛竹8693公顷,杂竹类81公顷。章村、北山和祯旺等3个乡镇毛竹面积最大,其中章村乡1235公顷,占全县的14.08%;北山镇1022公顷,祯旺乡758公顷。在生态公益林中,毛竹728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00公顷,省级228公顷。
  1998年,全县毛竹7237公顷。其中人工林3079公顷。同年,全县建立笋竹两用示范林26公顷,其中章旦乡16公顷,北山镇8公顷,县苗圃2公顷。
  2000年,建立毛竹丰产林133公顷,笋竹两用林667公顷,低产林改造667公顷。
  2007年,章村乡黄肚、坑根,祯旺乡谷铺、吴畲等村建立毛竹生产示范区1333公顷。其中核心示范区133公顷。示范区每公顷平均产值18000元,比普通竹林增收7500元。
  2007年,全县毛竹立竹量2605.50万株,比1985年增加1400.52万株,增加116.23%,其中林分毛竹2220.04万株,散生毛竹385.46万株。当年新竹占总立竹的19.2%。二度(含二度)以上毛竹占80.8%。平均每公顷立竹量2997株,高于全省2445株的平均水平。
  毛竹产品有折椅、凉席、竹筷等。祯埠乡、腊口镇折椅生产最具规模。冬至夏初大量鲜笋上市供应市场,以章旦乡兰头笋最负盛名。2001年,全县笋干产量155吨,2007年达300吨。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