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图书馆
青田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青田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县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84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县城建设
分类号:
TU984.255
页数:
20
页码:
393-4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1988年~2007年县城建设的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市政工程等。
关键词:
青田县
城乡
建设
内容
第一节 旧城改造
规划
1992年9月19日,县政府《关于同意对县城旧城区进行改造的批复》,原则同意县城建局编制的圣旨街、横石条和大街外侧中坊埠以下、官埠头以上片区的改造规划。
1995年8月17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青田县鹤城镇旧城改造实施意见》,就统一拆迁改造和分散拆迁改造区块范,围作出规定,统一拆迁改造区块4块。
新大街区块:南起临江路,北接鹤城中路,全长约400米,中间分别和宝幢街、前路街及少年宫路交叉,规划街面单侧改造平均深为30米。
临江路区块:东起行春门,西接西门街口,北为上店街、大街,前路街的街道由西向东顺延到头,南为老城墙。
鹤城路区块:东起塔山,西至瓯江大桥转盘,街面各边单侧改造平均进深以规划为准,菜地(电台铁塔)小区按规划实施。
圣旨街区块:东为横石条老招待所、担水巷,南为沙巷,西为新寺巷,北为后街。
在鹤城镇老区范围内除上述四个区块外,其他均属分散联户拆迁改造区段。
1999年9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青田县城旧城改造详细规划比较方案》。10月10日,县政府批准同意该方案为旧城改造实施方案。规划区总用地面积41.26公顷。
拆迁
2000年3月,鹤城中路原国营印刷厂拆迁面积1407平方米,从此旧城改造工作开始稳步有序推进。至2005年底,县城旧城区共拆迁1326户,拆迁旧房面积13.61万平方米,补偿金额35697万元。
住房建设
1998年10月,水南新区6号区块建成安置房3幢108套,安置因建太鹤大桥而搬迁的拆迁户。
2002~2007年,县旧城改造指挥部共安置旧城改造拆迁户房屋1073套,建筑面积13.68万平方米。2007年,在建安置房5.53万平方米,计445套。
2001~2007年,县有关部门共批准县城住房建筑用地433.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1.89万平方米。
第二节 新区开发
规划
水南新区 按规划,建成以交通、信息、商贸和居住为主的地域综合区,规划用地面积41.86万平方米,居住人口1.28万人。
油竹新区 规划为县城新中心所在地,以安排行政、文体、科教、居住、商业、金融等用地为主,并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石雕城和外汇交易市场,规划用地面积429.91万平方米,居住人口为5.54万人。
征地
1998年7月6日《青田县征地暂行规定》开始实施,对土地征用程序、补偿作出规定。
1999~2007年,鹤城镇土地征用面积334.42万平方米,其中耕地157.32万平方米。
荞补偿
2000年1月7日县政府《关于调整青田县征用土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对土地补偿费作出调整:鹤城镇旧城区、鹤城镇,后山、水南、石郭、泥湾为一类地段;湖口、平演、前仓烊、油竹片、彭括片为二类地段;魁市、县经济开发区范围为三类地段。
被征耕地补偿,水田以稻谷产量计算产值,按土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量计算,单价以上一年国家粮食部门保护价计算。常年种植的菜地为水田的1.5~2倍,旱地为水田的60%,扩种地为水田的50%。
2005年6月15日,县政府《关于印发青田县城镇规划区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暂行办法的通知》,对区片划分及具体范围、区片综合价补偿标准,树木、果木补偿标准作出调整,鹤城镇区片划分:一类为一村、二村、水南、泥湾、石郭上村、下村;二类为油竹上村、下村、雅岙、平演、前仓、魁市、彭括、小口片、圩仁;三类为湖口、湖边、北岸、上岸、东赤;四类为京岙、南湾、秋炉坑;五类为麻宅。
树、果木补偿:胸径5~16cm,每株杉1~6元;松0.5~3元;樟1~20元;毛竹1~5元(含雷公竹、石竹、墨竹5株折合一株);水竹5~25元;杂木胸径5~21cm,0.5~2元;油茶树投产1~10元;茶叶(丛)1~5元;桑树1~5元;三年桐(含千年桐、乌柏)未投产3~5元,投产5~15元;毛棕投产5~8元;柑橘(含桃、葡萄、梨、批杷)未投产10元,投产30~100元;板栗(含杏等)未投产10元,投产50~150元;杨梅未投产10元,投产50~300元。
1999~2006年,鹤城镇土地征用补偿费共22403.74万元。
住房建设
2002~2007年,水南和油竹新区征用土地176.50万平方米,建成131.45万平方米住房。
第三节 市政工程
道路
1990~2007年,投入城市道路建设资金3487万元,新建、改造拓宽27条道路,总长15884米。
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区块,新建、拓宽7条街道,总长度为1338米。
2000~2007年,水南新区建成8条道(街)路,总长为3386米。油竹新区建成10条道(街)路,总长11160米。
县城主要街道铺设21923平方米彩色人行道。2007年,县城道路总长60千米,总面积83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为13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积为8平方米。
油竹大桥 位于油竹上村。东接青岱公路,横跨四都港。主桥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矢夸比1∶6,四肋三波,每孔净跨径30米,共4孔。引桥为小圆弧拱,每孔净跨3.80米。全桥共5孔,长158.60米。桥面净宽5米,加2×0.25米安全带,钢筋混凝土构件栏杆,总投资40万元。1985年12月开工,1988年底建成通车。2006年,投资700万元,将大桥拓宽10米。
排水
雨水排放 县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地坡降为1%~2%。县城江北区块,雨水通过水碓坑、后般坑、东门坑、镇南坑、塔山湾坑几条小溪流入瓯江。1992~1993年,结合街道改造,投资27.55万元。对东门坑进行治理,成为封闭式的地下水道。1997年,投资10万元对后般坑进行整治,使街道的积水得以排流。
污水排放 20世纪80年代,对城内下水道进行改造,并新建花园降、横石条等处下水道。至1988年,地下排水管道总长1.20千米。90年代,新街道增加,相继建成临江东路、塔山路、鹤城东路、校场路、马鞍山路、工商巷、气象巷等街巷地下排水管道,并设雨水井、检查井等设施。2007年底,县城排水管道总长43.65千米,窨井615口,污水年排放量达913万立方米。
县城排水体系为直泄式两污合流制,雨水、污水利用暗沟或明沟就近排入污水管道,经汇集直接或间接流入瓯江。
第四节 公共事业
供水
1991年,投资40万元(其中省建设厅拨款25万元),建成西门沉井制水点。设计日供水能力5000吨。
1995年5月,投资205万元建成东门沉井制水点。设计日供水能力15000吨。两个制水点因水质欠佳,先后于2001年11月、2003年12月停止使用。
湖日水厂 位于上湖口村,为县自来水厂制水点。2001年7月建成。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以瓯江为水源,设计日供水6万吨。2001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日供水为3万吨。
水厂采用自动控制管理以及仪表检测系统,同时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确定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的水域包括取水点上游1000米及下游100米内的江段;陆域包括取水点500米以及瓯江两岸200米内的区域。安装管道10614米,其中湖口至油竹新区主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管径为DN700~DN800,长度9664米。与老城区供水管网连接也采用焊接钢管,管径为DN200~DN500,长度790米。其他支管径为DN100~DN150,长度160米。于1999年2月2日开工。工程总投资5700万元,2001年7月26日一期工程试通水成功。同年10月16日县自来水厂扩建工程通水。
二期工程于2006年11月开工建设。2007,年10月21日,工程管网对接顺利完成,日供水量从原来的3万吨提高到6万吨,满足县城用水需求。
湖边取水日工程 2005年12月,投资2776万元,利用瓯江支流小溪流域水源开始兴建湖边取水口。湖边至上湖口水厂管线长4000米,主管管径DN1200,2007年6月竣工通水。
高位水池系统工二程 为改善县城后山区块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投资600万元,2006年6月开工建设县后山高位水池及自来水管网,2008年1月竣工通水。
自来水管线工程 鹤城镇泥湾至油竹新区自来水管长2700米、管径DN700,于2002年6月5日开始安装,8月6日竣工通水。塔山大桥至溪口自来水管线长5200米,管径DN400~DN300,2005年5月10日开始安装水管,9月7日竣工通水,投资280万元。
2007年底,管径为DN75以上供水管道总长度为80多千米。
供水量 1988~1993年,供水量逐年上升,1993~2003年,升降交替,2004年后直线上升。2007年,年供水量为1610万吨。
照明
县城路灯灯饰原由县电力公司(供电局)管理,1999年6月9日由县建设局接管。
县城路灯 县建设局接管后,对路灯逐步进行改造。2006年4月~翌年4月,投入1000余万元,对新大街、鹤城东路、鹤城中路、鹤城西路、马鞍山路、塔山路等城市主干道的路灯进行全面更新,装上高8米、照明功率为250W的高压钠灯2000余盏,路灯杆上设置广告灯箱;投入2000余万元,对小区的老化电源线路和照明灯具进行全面改造,分别在各社区新装105W节能灯1000余盏。2007年6月,投入100多万元,对龙津路、鸣山路、校场路的路灯进行改造。公用照明路灯4000多盏,每天亮灯11小时,每年需电费约230万元。
灯饰 也称亮丽工程。1999年6月17日,县城亮丽工程启动,至2006年,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在县城主街道设立广告灯箱220个,在龙津公园和烈士陵园安装珠灯;在太鹤公园、龙津园、塔山公园和临江路段,安装五颜六色的冷光照明灯和兀灯;在县检察院和总工会楼顶安装2盏极光灯,在县城东、西入口,龙津园,临江东路绿化带,太鹤大桥南端下侧等处安装8组23盏礼花灯;用100组300多盏兀灯装饰西门瓯江大桥;用红、黄、绿三色彩虹灯勾勒出太鹤大桥;用100多组满天星闪光灯装饰新大街行道树;在太鹤大桥北转盘建成一座高25米24盏高杆灯。2007年,鹤城镇有亮丽工程76处,用电总功率约为1000千瓦,每天亮灯4小时,每年需电费约150万元。
公共交通
1998年2月20日,县公路运输管理所投入2辆中巴,首次开通县城东、西门停车场之间的公交客运。1999年6月16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青田县城市公共交通责任有限公司,归口县建设局。2003年8月,有公交车22辆。公,交车线路三条,一路:塔山下经瓯江大桥到汽车南站,线路长5千米。二路:塔山下经太鹤大桥到汽车南站,线路长4千米。三路:平演经新大街——鹤城中、西路到湖口头,线路长6千米。
2001年6月,县长运公交分公司开通客运东站至海口的公交车,日往返33班次。2005年8月17日,开通客运东站至山口的公交乍,日往返160班次。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管理所从组建以来,尤其是1990年后,加强环卫职工队伍建设,加大环卫公共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1995年,实行全面劳动合同制。1998年,青田县环境卫生管理所更名为田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简称环卫处)。
1999年,县环卫处被省建设厅、人事厅评为省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环卫处有正式工64人,临时工234人。
公共厕所 1987~1989年,城内有公厕78间,计男女蹲位日00个。1994年,安排资金140万元,改造公厕9间,新建公厕8间2007年底,县城有公厕30间。
1994年7月,公厕实施收费使用。2006年6月1日起,公厕免费使用。
垃圾处理 1960年,鹤城镇始设垃圾箱。2007年底,县城共设置果壳箱380只,垃圾桶340只,垃圾房38间。县城建垃圾中转站两处,一处位于鹤城东路146号,建筑面积131平方米,1993年投入使用。一处位于水南村头,建筑面积871.5平方米,2002年2月建成使用。
1988年11月,在圩仁村泉浦湾征用土地1005平方米,建垃圾堆放场,1989年投入使用后不久报废。1997年,投资407万元建成季庄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22011平方米。1998年投入试用,日处理垃圾60多吨,填埋场容量约50万立方米,使用年限为20年。
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季庄二期)填埋库区库容为24.50万立方米,填埋容量约26.25万吨,使用年限为5年。达到三级排放的要求。总投资550万元,2006年5月开工,2007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道路清于扫 1985年,清扫街道12条,总长5212米,面积7.47万平方米。1999年起,环卫处清扫的街道全天候保洁,小巷、居民区一天早晚清洁、清运两次,清扫道路总长日380米,面积31万平方米。各单位、商店、居民户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责任制。2002年3月,承接水南清扫保洁任务。2003年5月,承接县城范围内瓯江沿岸日常保洁。2005年6月,承接县城近郊20万平方米的清扫任务。
2007年底,城区清扫面积46万平方米,水南25.60万平方米。环卫处备有洒水车2辆、扫地车1辆、垃圾转运车4辆、不锈钢收集车1辆、吸粪车3辆以及许多其他机具。
环卫消毒杀虫 每年4月至11月,每月5日、15日、25日,进行蝇蚊密度测定。全年每月中旬进行一次鼠、蟑螂密度测定。城区各垃圾箱、厕所等处定期喷洒药物。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居民进行大面积集中投药灭鼠。
第五节 公共建筑
机关办公楼
县政府办公楼1995年11月,县政府原办公楼拆除重建。新办公楼为7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972.2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0平方米。装置中央空调、电热开水器、自动喷淋灭火、监控系统和机关首脑中心计算机网络系统及电梯、车库等配套设施。总投资123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300万元)。1997年5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
体育场馆
夏康体育馆 位于体育馆路。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44平方米。框架结构,屋面钢网架结构。馆高11.20米,空间跨度长43米,宽34米。有观众席位1374个,比赛厅面积788.9平方米,另有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浴室、停车场等附属设施。总投资480万元,其中旅居比利时华侨夏廷元、杨爱娥捐资100万元。1995年8月竣工。
刘基广场 位于鸣山路与鹤城东路交汇处的西南侧,是一处集社会活动、休闲、健身、特色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广场。占地面积14958平方米。广场西侧立着一幅长41米、高4米的浮雕,画面以刘基为主体形象,辅以众多的历史人物、地域场景,展现刘基的一生。2007年1月建成。
火车站广场 位于青田火车站前。用地面积13500平方米(包括交通道路)。中心以方形石柱围合空间,在圆心处设计“思源”主景。清泉从石间喷涌而出。2002年11月3日竣工。2009年,广场命名为“青田华侨广场”。
老年人活动场所
永乐轩 位于临江东路,又称离退休干部活动室。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投资15万元,1991年3月建成。
益寿楼 位于官埠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3层(局部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50万元(来自拆迁补偿和集资)。1995年8月建成。
老干部活动中心 位于鹤城镇东门小区。用地面积490平方米,为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125.77平方米,总投资168万元。2007年1月竣工。
第六节 园林绿化
2007年,县城绿地面积134.0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5.08公顷,风景林地绿地面积111.33公顷,单位及居民附属绿地7.63公顷,绿地覆盖率为22.50%,人均绿地面积10.05平方米。
1991~1999年间,建成公园3座。
龙津园 位于龙津路口,瓯江之滨。面积1.33万平方米,是一处现代建筑雕塑与自然山水风光相辉映的公园。绿化率达70%以上。工程总投资100余万元,其中华侨捐资15万元,于1991年建成。2005年局部改建,投资约800万元。
儿童公园 位于临江东路北侧。面积5254平方米。内设欢乐城、太空船及其他大中型娱乐玩具等设备。总投资60万元,其中社会各界和侨胞捐资27万元。1999年10月建成。
鹤城城雕绿地 位于县城西门入口处,青田瓯江大桥的北端。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由城标和绿化园地组成。城标高23.6米,底座直径12米,重235吨。周围由几个区块的草坪组成。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1999年2月11日建成。
第七节 街巷
1949年前,县城有街、巷各11条。1959年,建成新大街。1985年,建成少年宫路和龙津路。1990~2007年,相继建成鸣山路、校场路、马鞍山路、塔山路、江南大道等多条街道。
主干道
东西走向 鹤城西路、鹤城中路、鹤城东路、宝幢街、少年宫路、龙东路、龙中巷、塔山路、伯温东路、伯温西路、江南大道、青中路(油竹)、香安街、侨中街、水南公路、紫竹步行街、泮桥街、雅岙路、平演村前路街。
南北走向 西门街、新大街、龙津路、鸣山路、圣旨街、涌金街、涌泉街、校场路、马鞍山路、体育场路、太鹤路、秦观路、书院路、江滨路、占岱路(油竹段)、石锦路、鸥鸟工路、青阜路、高湾路。
次干二道
东西走向 江桥路、上店街、大街、后街、前路街、临江东路、临江西路、新建岭路、丹山门路、朱庄路、东山小区道路、火车站路延伸段、派力路、田步烊路(暂称)、官园路、欧中街、水南村水南街、鸡坦路、底宅、打岩山路。
南北走向 西门山路、横街、公园路、横石条、华庭街、消防路、泥湾路、官塘路、水南村南坦路、新街、栖霞寺路、店前路(油竹大街)、平演村新建路、通塔路、众主殿路、学士路。
小巷
鹤城西路1~4巷、上店街内、上店街外、西门山、水碓.坑1巷、乌碓巷(水碓坑巷)、上山头、金巷底、街口巷、大埠头、松阁巷、万松巷、沙巷、铁店巷、担水巷、司下巷、会元巷、菜场巷、津平巷、万家巷、东岳巷、工商巷、东门巷、新寺巷、气象巷、月里巷、园后巷、水塔巷、花园巷、陈宅巷、城角巷、上山巷、香安街、鸣山巷、彩石巷、龙中巷、深水巷、龙东巷、米仓巷、米山巷、太平巷、光明巷、新建岭路1~5巷、纸鸢岩、八角巷、众主殿巷、城隍殿岭、桐树园巷、朱山脚、水磨垄坳、丹山门外、基坑巷。
小弄
鹤城西路90上、98上,鹤城西路42弄,鹤城中路69弄、86弄、90弄、98弄、106弄,鹤城东路19弄、41弄、138弄、175弄,后街50弄、56弄、69弄、83弄,横街34弄,龙津路35弄、65弄、88弄、114弄、119弄,东山路27弄,大街26弄、32弄、52弄、101弄、112弄、168弄,宝幢街159弄。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