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553
颗粒名称: 概貌
分类号: D631.4
页数: 81
页码: 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的基本概况,其中包括区域概略、山河大观、决策聚焦、经济起飞 、文化博览、特色长廊、社会经纬和温家宝总理在青田考察的情况。
关键词: 青田县 概况 考察

内容

区域概略
  建置:唐景云二年(711)分括苍县建立青田县。
  变迁:明景泰三年(1452),分鸣鹤乡和柔远乡的仙上里、仙下里等地建立景宁县。民国37年(1948),南田区的南田、西坑、三阳、黄坛、岙里5乡和万源乡一部分划给新建的文成县。同年,永嘉县的温溪、贵岙、黄坦、霞嵊4乡和林福、界坑2乡的一部分划归青田县。1961年,西岙、上横2公社划给永嘉县。
  人口:2007年,487195人。
  辖区:2007年,辖10镇、21乡、436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697个村民小组。
  县人民政府驻地——鹤城镇
  鹤城镇位于东经120°17′北纬28°09′。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总面积136.83平方千米,下辖39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2007年末,户籍人口84666人。有工业企业605家。农产品以粮食、杨梅、田鱼、蔬菜为主。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330国道、49省道、57省道和瓯江穿境而过,三桥跨江,交通便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铺林立,文化、旅游等设施比较齐全,是一座独具浓郁侨乡风情的滨江城市。
  山河大观
  青田县位于浙南中低山丘陵区,瓯江北为括苍山脉,南为洞宫山脉。地势西高东低,千嶂万壑,地形复杂,最高峰八面湖海拔1389米。
  大溪从莲都区风化村入境,海拔50米。小溪从景宁畲族自治县陈村乡鹤口村入境,海拔80米。大、小溪在湖边村汇合后称瓯江,从温溪镇小峙村出境,海拔7米。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钼、铅锌、叶蜡石、萤石、沙石料等39种,其中钥金属储量2.59万吨、叶蜡石1.07亿吨。
  地貌
  全境总面积2493.34平方千米,其中低山丘陵2228平方千米,约占90%;河、溪、塘、库124平方千米,约占5%;平地132平方千米,约占5%。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瓯江
  瓯江纵贯全境。境内大溪长56.4千米,有支流12条,流域面积1169.8平方千米;小溪长47.3千米,支流10条,流域面积624.1平方千米;瓯江长26.3千米,支流7条,流域面积689.9平方千米。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28.86亿立方米/年,2005年人均水资源6100立方米/年。瓯江平均客水资源116.5亿立方米/年。
  气候
  青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约降低0.6℃。1988~2007年,平均气温18.5℃,年均降水量1739.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637.8小时。常有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土地
  土地总面积249334公顷,其中农业用地23082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2.58%。2004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3911.12公顷,保护率90.05%。1998~2007年,全县完成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等项目,新增耕地1235公顷,建成标准农田2485公顷,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2007年,粮食耕地面积10880公顷,农业人口人均0.4亩。
  环境
  20世纪80年代呕瓦江上游一些造纸、化工企业及县境内钼矿废液、废渣排入江河,导致水质污染,环境恶化。小溪尤为严重,十一都源农作物生长不良。90年代中期,根据省政府指示,上游造纸厂相继关闭,钼矿和化工企业进行整治,青田县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逐年好转。2007年,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分别达到或优于地表水水质和饮用水水质Ⅱ类标准;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两项指标达到空气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指标达到二级标准;县城声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要求;酸雨率呈上升趋势。
  在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调查中,青田县型愈环境质量评价为优级。
  决策聚焦
  1992年起,县委、县政府就加快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先后作出设立经济开发区、搬迁青田中学、搬迁县人民医院、加快发展杨梅产业、做好滩坑移民工作、构筑组团滨江城市、建设三大青田(实力青田、文化青田、和谐青田)和接轨温州等重大决策。
  设立经济开发区
  1992年6月,县委、县政府批准设立侨乡经济开发区,1993年11月升格为浙江省青田经济开发区。2007年开发区工业产值94.53亿元,税收2.5亿元。园区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8家,中国驰名商标8枚,国家免检产品4个
  搬迁青田中学
  2000年3月,县委、县政府决定青田中学整体搬迁。新校舍占地而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2002年8月,新校舍建成并完成整体搬迁任务。2005年1月,升格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
  搬迁县人民医院
  2003年县政府提出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规划,列为省重点工程。新医院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2011年7月底工程竣工,并完成整体搬迁任务。2012年9月,县人民医院通过省二级甲等医院复审考核,同年底被评为省级绿色医院、平安医院。
  加快发展杨梅产业
  1998年起,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发展杨梅产业。多次召开杨梅生产现场会,加强杨梅生产技术培训,制定发展规划和鼓励措施,在本县和外地连年举办杨梅节和推介会。2007年,全县杨梅种植而积4422公顷,产量4728吨,产值3074万元。
  做好滩坑库区移民工作
  2003年,国务院批准滩坑水电站项目立项。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做好滩坑库区移民工作。2009年4月底止,移民31081人,基本完成移民任务。
  建设“三大青田”
  2006年12月,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实力青田、文化青田、和谐青田”的战略目标,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三十工程”,即“实力青田”十大工程、“文化青田”十件
  构筑组团滨江城市
  2003年3月,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构筑组团滨江城市,建设小康秀丽侨乡”的发展目标,将鹤城、温溪和山口3镇纳入城市发展规划。2003~2007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元,城市化水平提高。
  接轨温州
  青田毗邻温州,经济交往密切,互补性强。2006年8月,县委、县政府提出“接轨温州,组团发展”的发展战略,加强同温州区域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双赢。2007年接轨温州签约经贸项目24个、总投资17.8亿元,2008年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16.3亿元。
  经济起飞
  经济总情
  1988年全县生产总值2.86亿元,1995年突破10亿元,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21世纪,实现跨跃式发展。2001、2003、2004、2006年生产总值分别突破20亿、30亿、40亿、50亿元大关,2007年一举跨过60亿、7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74.33亿元。
  1988~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2003年达到19.1%。2007年为18.6%。
  1988年人均生产总值592元,2000年3642元,2005年突破10000元,2007年达到15319元。1988年财政收入1686万元,1998年首次超亿元,达到1.00亿元。2007年,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8亿元。
  1988年财政支出3306万元,2004年超过5亿元,2007年达到11.20亿元。政府财力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和民生倾斜,2007年占安排支出的71%。
  2001年推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2006实现乡镇“零负债”。
  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 第一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期满后,1998年开始二轮土地承包,2004年进行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1982年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社员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后,2006年完成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
  2007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7103公顷,其中粮地1200公顷、林地5903公顷。
  工业 1996年规模以上国有企业29家,集体企业39家。1997年开始,对5家企业进行改制,青田电器控制设备厂改制为有限公司。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青田铸造厂等6家企业安置好职工后,实行解散处理。青田钼矿等2家企业拍卖重组。至2001年,保留国有企业3家、集体企业2家(2004年后,无集体企业)。规模以上私营及其他企业迅速发展,2007年底122家,比1998年增加100家。
  1993年开始引进、发展“三资”企业,2007年底达到37家。
  商业 1988年,全县国有商业有百货公司等11家。同年10月,县饮食服务公司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成立饮食服务有限公司。1999~2000年,10家国有商业及下属部门通过重组、关闭或出售方式,先后成立责任有限公司,完成改制。个体私营商业迅速发展,2000年714家,2007年发展到4851家。
  农村
  1979年,青田县被列入省级“贫困县”。1988年,农村居民总体实现温饱。次年1月被列为省重点扶持县。1991年,12个乡被列为贫困乡进行政策扶持。1997年实现脱贫,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光荣脱贫县”称号。2000~2003年,13个乡镇进一步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推进扶贫小区、交通、电力、有线电视、电话、自来水和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全县基本实现小康。2007年,实施小规模自然村整体搬迁,创建完成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11个、县级新农村本鼬读10个,整治村65个。
  农业
  200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63765万元,是1988年的4.4倍,占当年全县生产总值的8.58%,其中农业产值42241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66.24%。1988~2007年,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青田农业形成粮食、蔬菜、水果、油茶、茶叶、畜牧业和稻田养鱼等产业。
  2007年林业用地面积207088公顷,有林地189082公顷。活立木蓄积量632.79万立方米,比1985年增长269%;森林覆盖率80.4%,比1987年增长16.8%。
  经济林面积16104公顷,以油茶为主,其次是杨梅、柑橘和茶叶。
  农民
  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40.9万人,占全县人口83.95%。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农业企业和种粮大户迅速发展。2007年底,有农业企业48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县级6家。全县种、养殖业大户533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致富。利用互联网,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开展订单农业。至2007年止,9479人注册农民信箱,48家农业企业、112个行政村在青田农村经济信息网注册。
  工业
  1988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09家,产值1.83亿元。90年代后,私营企业成为工业经济主力。2000年有工业企业3237家,产值21.02亿元。2007年,有工业企业2463家,产值139.98亿元,是1988年的75.49倍。形成以皮革及其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等为主的产业格局,拥有“意尔康”等中国驰名商标8枚,省著名商标14枚,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
  产业构成比例发生显著变化。1988年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39.2∶31.8∶29.0,2007年为5.5∶58.6∶35.9。
  水利电力
  1988~2007年,建成农村主要防洪堤18处,总长26240米。
  1996~2007年,建成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8座,总库容1.17亿立方米,其中16座主要用于发电。2008年又先后建成外雄水库和滩坑水库。
  21世纪后,进入建设大、中型水电站的高峰期。至2007年底,全县共建成水电站104座,总装机容量逾80万千瓦,常年平均发电量15亿千瓦时。2005年12月,装机容量3×200兆瓦的滩坑水电站大坝工程开工。2008年8月建成投产。
  1996年,实现村村通电,2006年9月,实现户户通电。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7.61亿千瓦时,是1987年入浙江电网时的35倍,是1988年的27倍。
  2007年底,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3座、35kV变电所9座。
  1988~2007年,田县交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
  1998年,金温铁路全线贯通,青田境内73千米。每天31列火乍过境,可达哈尔滨、北京、阜阳、贵阳、武昌、广州等13个城市。
  2005年12月,金丽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进入省内四小时交通圈青田每天有班车至上海浦东机场。2003年开始实施康庄工程。2007年底,392个行政村通公路,占全县436个行政村的90%。
  2007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878.5千米,是1988年的2.55倍。
  1992年,田县瓯江第一座大桥建成。至2007年实现“九桥跨江”。
  2007年,旅客周转量40218万人/千米,是1988年的2.17倍;货物周转量52857万吨/千米,是1988年的5.46倍。
  住房:2008年底,全县住房总面积2179.85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占总面积的59.92%。
  道路:2008年,县城街道总长62千米,面积87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14.09千米/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积11.08平方米。
  供水:2008年,县城自来水供水量2052万吨,为1988年的10.91倍。2007年底,全县386个行政村通自来水,占总行政村数的88.5%。
  商贸
  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私营商业和个体商户逐步占主导地位。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商贸快速发展。200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2760万元,是1988年的15.4倍。
  2007年进出口贸易额20356万美元,是1994年的201.5倍。
  金融
  2007年,青田有中国人民银行青田支行等6家金融机构。1988年人民币存款9864万元,各项贷款9364万元。1996年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0亿元,1999年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2007年人民币存款145.16亿元,是1988年的147.16倍;各项贷款64.33亿元,是1988年的68.70倍。
  2000年外汇存款27543万美元,2007年29035万美元。2005年最多,达49448万美元。
  2007年,青田县保险服务业有4家支公司和4家营销服务部。中国人民财产股份有限公司青田支公司1998年保险费金额为141万元,理赔金额91万元;2007年保险费金额为3501万元,理赔金额2027万元。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青田县证券服务部开办于2000年8月,当年交易额1.8亿元,至2007年交易额达142.3亿元,交易户由原来445户增至4766户。
  邮政 电信
  2007年,全县邮路45条,总长921千米。邮政业务总量3371.13万元,是1988年的61.25倍。
  1989年,青田县开通国际直拨电话,1992年开通程控电话,1993年开通移动电话,1995年G4网并入G3网,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1997年,实现乡乡通程控电。2007年,全县有电话用户111963户、移动电话373757户。
  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1988年0.42部/百人,2007年增至99.20部/百人。
  旅游
  2007年,青田有石门洞、清真禅寺两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太鹤山和千丝岩两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
  1998年后,先后完成石门洞、清真禅寺、石雕博物馆、山口石雕城和方山龙现田鱼村等景区的改、扩建和新建工程。滩坑电站建成后,库区旅游成为新亮点。高湖镇内冯村中共青田县委旧址等革命遗址和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星级宾馆、特色酒吧、茶座和“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比较齐全。
  主要旅游中介机构有青田中青旅旅游有限公司、青田县旅游集散中心、和平旅行社,经营国内和国际旅游业务。2007年,旅游者总人数100.34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65.24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者95.4万人次,入境旅游者4.94万人。旅游总收入15.23亿元,比2000年增加13.13亿元。
  社会服务
  1988~2007年,社会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并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和时代特征。社会服务范围广泛,行业众多。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升级,广告、物业管理等新兴行业应运而生,方便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006年全县饮食业零售总额38910.6万元。2007年,全县有物业管理企业29家,2008年6月,全县有在册房产中介服务机构75家,在册汽车美容装潢店16家,有证美容美发店148家,还有许多其他社会服务行业。
  文化博览
  教育
  1988~2007年,全县共投入资金5.15亿元,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兴建校舍和增添教育设施。2007年,全县有幼儿园133所,在园幼儿12489人,专任教师553人;小学34所,中学17所,职业中学、电视大学各1所,在校学生54737人,专任教师3201人。
  2004年,青田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寄宿制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惠及1.9万名学生。2006、2007年秋季开始,先后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和书簿费。
  1997年,通过省教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育的“两基”验收。1998年,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05年,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两高”验收。2008年,通过省“教育强县”验收。
  科技
  1992年5月,青田县委、县政府制定“科教兴县”战略,至2007年,先后出台30多项科技政策。2000年,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1年,青田农村经济信息网开通,2002年青田科技信息网开通。
  2007年,全县开展科技活动单位22家,其中大、中型企业6家、民营科技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7971人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中高级职称268人,中级2689人。县级学会(协会)32个、会员1634人。1990~2007年,全县实施各类科技项目973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185项、市级48项、县级721项。
  青田县1990、1992、2000年三次评选表彰优秀科技人员。2007年8月31日,召开全县人才工作暨科学技术大会,表彰奖励100名“十类人才·百名精英”和6个获“科技进步奖”的课题组。
  卫生
  1988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84家,卫生技术人员780人。1995年,创建县中医院,先后完成31个乡镇卫生院新建、扩建工程,启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医疗检测设备。2007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01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家、中心卫生院7家、镇(乡)卫生院24家,卫生技术人员936人,其中正高技术职称医务人员11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络。
  2007年底,全县28.97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82.2%。
  体育
  2005年,全县有运动场地25.6万平方米,人均0.53平方米。2007年,全县有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16个,31个乡镇都建立了文体活动中心。1988年以来,城乡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举办学校、机关、企业、农民和老年人等各种运动会。1988~2007年,147人次破县田径运动会纪录。
  传媒
  1978年,在佛顶山建成县内第一座电视差转台。1993年,开通有线电视,建成广播电视光缆联网。2006年,万阜乡有线电视开通,实现乡乡通有线电视的目标。2007年,广播人口覆盖率99.7%,电视人口覆盖率98.4%,有线电视用户7.7万户。
  《青田侨报》原称《青田侨乡报》,而向国内外发行,2007年发行量16600份。
  中国青田网的前身是瓯联网,是青田唯一获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的集新闻、娱乐、互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
  国际互联网业务进入百姓家。1996年互联网用户34户,2007年增至25687户。
  群众文艺
  青田县群众文艺丰富多彩,民间文艺得到发掘、保护和发展。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各种民间戏剧演出活跃。喜庆节日,灯舞、戏曲、木偶和鼓词等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项目。青田鱼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京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演出,获得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展演金奖,被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场表演项目。
  特色长廊
  石雕之乡
  青田石雕,源远流长。艺术奇葩,国之瑰宝。1992年邮电部发行青田石雕邮票。1992、2001年,两次举办石雕文化艺术节。2006年青田石雕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石雕是早期青田华侨走向世界的介质,也是推动当今青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产值逐年递增,2007年达到64827万元。名师高徒,灿若繁星。文人雅士对青田石雕巧夺天工的精湛艺术的赞誉不胜枚举。
  田鱼之乡
  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2007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5470公顷,田鱼产量1072吨。稻田养鱼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和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之一。
  2000年,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授予方山乡“田鲤之乡”称号。2005年5月,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华侨之乡
  早期,青田人以贩卖石雕及家乡土特产为载体,走出青田,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后,出国人数不断增加,使青田成为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青田华侨主动融入当地社会,艰苦奋斗,创下基业。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作出积极贡献。他们爱国爱乡,关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和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活动。回乡投资办企业,“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效果明显。
  名人之乡
  富弼(1004~1083)字彦国,青田南田人。颇有文才,被誉为“洛阳才子”。北宋名相,授韩国公。出使契丹力拒索地有功,,与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河北大水,赈灾得力。
  朱胜非(1082~1144)字藏一,号桐轩。出生在河南蔡州,祖籍青田海溪。机敏多谋,忠君爱国。先后两次出任南宋宰相。辅,佐赵构光复大业有功,支持岳飞抗金。秦桧主政时被罢官,在家闲居。
  陈言(1126~1190),字无择,青田鹤溪人。南宋著名中医,传为神医。他根据临床实践,探究医道要术,所著《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被列入中华医典名著,为后世病因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九都南田武阳人。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应朱元,璋千言书相邀出山,陈述“时务十八策”,确定“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征讨方略,辅佐朱元璋建立帝业。其一生著作颇丰。
  陈琪(1878~1925)字兰熏,青田阜山王费潭人。懂英、法、德、俄、日等七国文字,熟悉洋务。任南洋劝业会坐办时,多次出,国考察博览会,策划和主办中国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后任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努力“以最少的经费,谋最良之结果”,筹备中国展品赴巴拿马参加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被誉为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第一人。
  青田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占代名流,数以百计。鸦片战争后,众多仁人志士致力于救国救民,各写千秋。
  富弼、朱胜非、陈言、刘基、陈琪、章乃器、陈诚、陈慕华等是青田名人中的代表人物。
  章乃器(1897~1977),青田东源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经济学家。抗战时期救国联合会“七君子”之一。1938~1949年,任安徽省抗日运动委员会秘书长、财政厅厅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理事、副主任委员。1949年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兼国家编制委员会主任、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兼财政组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任委员、中国工商联合会副主任委员、粮食部部长。
  陈诚(1898~1965),字辞修,青田高市人。1927~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等职。1937~1947年,历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军政部部长、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等职。1948年,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警备总司令。1950~1963年,任台湾当局“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
  陈慕华(1921~2011)女,青田油竹人。是我国经济工作和妇女儿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树颇多。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负责经济工作。1971年后,历任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第六届、七届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至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五、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社会经纬
  人口
  1949年末,全县人口22.78万人,1981年突破45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1981~2007年,人口在45万~49万之间缓慢增长。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87195人,人口密度195.41人/平方千米。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基本符合老年型社会标准。人口素质提高,受教育程度上升。初中、高中(含中专)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比例上升,成人小学文化程度、文盲比例下降。2007年和1988年相比,晚婚率从40.51%提高到53.84%;计划生育率从71.34%提高到87.31%;死亡率从5.12‰。下降至4.29‰;自然增长率从5.5‰。略升至6.37‰;男女性别比从110.25下降至109.44。
  移民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水电站、交通设施建设,帮扶下山脱贫,需移民数万人。2003年3月,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努力做好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至2009年4月止,安置移民10078户、38765人,其中滩坑库区移民31081人。
  2000~2007年,实施下山脱贫、小规模自然村整体搬迁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迁移避险等工程。建成扶贫小区(点)15个,2011户、8140人得以搬迁居住。113个小规模自然村847户、3428人实现整体搬迁。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113户、401人完成搬迁安置任务。
  农民工
  农民工队伍从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后成为青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进入青田的农民工以河南、贵州、安徽、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农民为主。2007年,全县约有农民工4.21万人,县外进入农民工约3.2万人,占76%。主要从事制造、建筑、采矿和服务行业。
  2004~2007年,全县举办各种就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10万多人次,转移就业培训28992人,其中出国及在省内外就业22004人。政府努力维护农民工权益,在子女就学、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2002~2008年,处理维权案件800多起,涉及人数5565人、金额1467万元。
  居民生活
  2007年,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收入 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2元,是2004年的1.49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429元,是1988年的10.78倍。
  消费 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322元,比2004年增长59.35%;家庭恩格尔系数38.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7.5元,比1988年增长13.09倍;家庭恩格尔系数41.9%,比1989年下降17.8%。
  存款 城乡居民存款104.1亿元,是1988年的189.9倍。
  住房 县城人均住房面积29.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7.7平方米。
  社会保障 全县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和户院挂钩733人,供养率95.3%。实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低保措施,惠及11.08万人次。
  专记:温家宝总理在青田考察
  2009年8月22~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青田考察民营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情况。总理与随行的8位部长在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和丽水市领导陪同下,分别考察了意尔康集团和山口石雕城,在青田连夜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共话发展。
  8月22日上午11时,总理一行来到意尔康集团。走进样品展示厅,“我献一片爱心,愿你十分开心,中华百倍信心”的“心系列”产品的宜传语引起了温总理的注意。意尔康总裁单志敏说:“像这款皮鞋,正常售价400600元,但是我们这次推向市场的价格只有100多元。争取做到薄利多销,淡季不淡,保障员工有活干,同时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总理听后很高兴,还向单志敏详细了解企业的创办及近期经营状况。
  “你办厂多久了?”总理问。“20年了。”“那你今年多少岁了?”总理非常惊讶地追问一句。“42岁。”“那你不是20来岁就办厂了?”“是的,我也是个农民,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单志敏回答道。
  生产车间一条条生产线上,工人们一片忙碌。总理来到A组车包工人小申身边,微笑地问:“一个月收入有没有达到2000元?”小申说:“每月都有3000多元。今年公司推出了爱心鞋,让我们在淡季有活干。我们的工资是计件的,生产越忙,我们的收入也就越多。”
  总理抬头看到“党员示范岗”的牌子,弯下腰问:“党员示范岗要求做些什么?”
  “质量要做好,产量要做高,要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小申回答。
  总理关心地问小申成家了没有,小申告诉总理下个月就要结婚了。总理高兴地说:“那我祝福你!”随后,总理又在一个“共青团员示范岗”前驻足,向团员小胡了解有关情况——“你们的保险有没有保?”“都保了哪些险种?”“每月个人部分要交多少钱?”..小胡一一作了回答。从车间出来,楼下一片欢腾。欢送的队伍站成两排,人们热烈地鼓掌,总理上前与他们亲切握手。“我们刚好在开订货会,这边是来自全国的市场营销代表,另一边是我们企业的生产骨干。”单志敏介绍。总理又向市场营销人员了解产品经营状况,和几位员工聊起工作和生活情况。
  总理转身对单志敏及工作人员说:“我能不能跟大家说几句话?”
  “好!”大家一致高呼,热情地拥到总理的周围。
  总理说:“你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不管是哪里人,现在都是新浙江人、新青田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总理临行前勉励员工好好工作,并与送行的员工合影留念。县委书记王通林、县长徐光文分别向总理汇报。对青田利用毗邻温州的区位优势,正在深入实施“接轨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理给予充分的肯定。
  22日下午6时许,总理来到山口镇,受到山口人民的热烈欢迎,总理也向大家热情地挥手致意。在石雕城二楼,总理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福照详细了解青田石雕的制作流程。问青田石有多少种色彩、有多少个品种。林福照大师一一介绍了青田的封门青、蓝星、红花石、龙蛋石等品种。总理惊讶地问:“田也有蓝星?”林福照说:“青田石有100多个品种呢,蓝星是青田石中的一种。”总理听了不时点头微笑,连声说“好”。
  总理还参观了经营户们的石雕作品,并与部分店主握手。然后他又来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的家里,参观了“惜石斋”。倪大师见到总理十分激动,他对总理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从事石雕创作也60周年了。我想将我一生最满意的一件作品《黄山松》捐献给国家,作为国庆的献礼。”倪乐方怀着崇敬的心情把一方刻有“仰望星空,心忧天下”的印章石交给温家宝总理。
  临别时,总理握着几位石雕大师的手说:“你们继承了传统技艺,传承了历史,培养了这么多石雕艺人,我谢谢你们。”
  22日晚,总理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8家企业负责人的建议和意见。他勉励中小企业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充分利用经营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实现新的发展。
  23日上午8时,总理准备登车前往温州考察。此时,在其下榻的酒店门口送行的群众越来越多,“总理好”“总理辛苦了”的欢呼声越来越响。总理健步向前,与他们一一握手,,微笑着向群众挥手致意。人群沸腾起来了,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总理的关怀与鼓励、群众的敬仰与爱戴交融在一起。温家宝总理是新中国成立后前来青田视察的最高级别的党和国家现任领导,大家都为青田这片土地能够迎来共和国的总理而感到无比的兴奋。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1988~ 2007

《青田县志: 1988~ 2007》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上限1988年,下限2007年,用志书体裁,全面记述了时限内青田县政治、经济、文化、四乡、社会、旧踪等的发展面貌。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