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文选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542
颗粒名称: 三、诗文选辑
分类号: I22
页数: 20
页码: 765-784
摘要: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志、石门山、千秋岁、游石门洞、泊舟戈溪、青田留别、石门泉、无题、旗鼓山、石门瀑布赋、太鹤山的诗文。这些诗文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有些诗文描绘了山水之美,有些则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青田县 文学作品 诗文

内容

夜宿石门
  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唏发。
  登石门最高顶
  谢灵运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归回溪,
  长林罗户庭,积石拥阶基。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嗷嗷夜猿啼。
  沈冥岂别理,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千秋岁
  秦观
  柳边沙外,城郭轻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石门山
  陆游
  昔读康乐诗,梦到石门山。
  中有醉道士,倒佩落其冠。
  来游一一是,嵌岩如屋宽。
  喷薄三百尺,万珠落跚跚。
  峭壁天削成,盘不容投竿。
  摩挲苍藓字,喟发千载叹。
  老洪梦中旧,两脸依然丹。
  语我君少留,山瓢勿嫌酸。
  涧果四时有,收拾若不难。
  旋炊胡麻饭,荐以枸杞盘。
  手摘石上茶,风炉煮甘寒。
  扰扰尘土中,未易得此欢。
  濯足山下潭,戏惊蛟龙蟠。
  醉面索吹醒,坐待风雷翻。
  忆石门(七绝二首)
  陆游
  绍兴庚辰,余游谢康乐石门,与老洪道士痛饮赋诗。既还山阴,王仲信为予作《石门瀑布图》。今二十有四年矣,开图感叹作。
  二十余年别石门,灯前感旧欲销魂。
  人生万事皆如梦,自笑区区记剑痕。
  爱酒黄冠鬓如雪,石门邂逅一樽同。
  悬知久作此山土,愁对画图秋雨中。
  游石门洞
  王十朋
  雁山饱见两龙湫,洗眼新观石洞流。
  欲向故乡寻白鹿,先来仙隐访青牛。
  破荒喜诵刘郎句,跻险思从谢客游。
  天下林泉看未足,分将身世早为休。
  泊舟戈溪
  刘基
  日薄云阴雪在山,野寒溪静客舟还。
  乾坤板荡逾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
  废井衰芜霜后白,空村乔木晓余殷。
  独怜节 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
  石门泉
  汤显祖
  春虚寒雨石门泉,远似虹霓近若烟,
  独洗苍苔注云壑,旋飞白鹤绕青田。
  青田留别
  杨文骢
  青山邑也,山川友朋之胜,鸡犬桑麻之乐,有古风焉。余承乏一载,如入洞渔郎,须眉襟袖之间,皆染古意。无端别去,不胜怆怀。且无论友朋父老,堕泪兴悲,即草木山川,眷恋动色。成诗七章,所以志感也。(录一)
  君恩难负敬微官,情性相依一载欢。
  才拙何能方卓鲁,时危不敢用中韩。
  三章有约余无事,七窍全留尔自安。
  元鹤城边凄切泪,至今挥手未曾千。
  石门洞谒刘文成遗像
  哀枚
  远望一条白,嵌空落翠微。
  甘霖真岳降,匹练作龙飞。
  遗像瞻司马,隆中想布衣。
  伤心山下水,能出不能归。
  无题
  郑燮
  小印青田寸许长,抄书留得旧文章,
   纵然面上三分似,岂有胸中百卷藏。
  旗鼓山
  韩锡胙
  青田逆溪行,百里山有鼓。
  括苍顺流下,旗山砥中柱。
  惊涛折东奔,回浪拍西柱。
  妍峭显殊状,斜整峙两浒。
  拂目摇龙蛇,冲风挝薛鲁。
  逶迤云荡空,渊填雷散雨。
  造物恢端倪,灵秀辟太古。
  制器发天巧,垂象岂人取?
  侧闻闽中郡,亦共嘉名谱。
  缩地如有方,排江列谁愈?
  停桡夕阳岸,泛酒明月坞。
  群真纷来迎,侍从粲可数。
  缓节 黄姑奏,翠旌觿觜舞。
  我醉懒欲眠,请君息行部。
  石门瀑布赋
  陈开基
  伟洪钧之结撰,启灵秀于芝田。建天关之双阙,挂银汉之长川。对立如屏,疑擘巨灵之两掌;高飞似屑,宛修月斧于三千。惟时水腹初坚,泉源甫渫。青减云林,红明霜叶。人著屐以寻蹊,舟问津而理楫。山如太古,敛灏气于重阴;水若鸣弦,奏流泉之万叠。尔乃松阴一带,云幄数重,中流习坎,旁挺千峰。高岩腹豁以如瓮,连嵫堵立而成墉。浪卷碧山,泻银涛之浩浩;水流丹壑,倾云液之淙淙。尔其为状也,盘旋纠纷,联翩磅礴。涣若云雾之亘空,震若雷雨之将作,起若白鹤之翔林,注若银蛇之赴壑。倒悬织女之练,满幅全开;散垂泉客之绡,千丝未约。尔其为声也,活活净净,潺潺蹇蹇,调无常律,音无定本。御气而行,因风而返。花宫夜静,杂仙梵而齐清;石室昼间,与松涛而共远。若夫映日如虹,皴风似没縠,乱密雪之翩跹,助微霖之霡霖。同轻云以出岫,共薄雾而萦木。谢公奔响之句,拟议如闻;谪仙喷壁之章,形容在目。自夫灵迹既彰,选胜愈繁。游人刻石以林立,墨客题崖而云翻。大郎策杖之前,尽迷此路;海客泛槎以后,莫识其源。彼夫雁顶河倾,台山云喷。香炉汉落而三千,巴江雪溅而盈万。同垂美于仙经,难争长于尺寸。然此以景秘而成奇,彼以显露而尚逊。辟洞门于驿路,似在人间;隐仙迹于丹林,殊堪肥遁。是以轩辕留丹灶之邱,文成筑琴书之址。老氏凿石以藏经,素猿下藤而饮水。莫不望悬瀑以枕流,承飞波而洗耳。至若叠嶂回环,阡陌洞豁,澄潭之朗月圆浮,洞口之村烟横抹,恍仁智之相依,洗尘俗其若脱。
  太鹤山八首
  端木国瑚
  试剑石
  天人刻混沌,巍巍青冥碑。
  日月摩四角,海上云霞书。
  飞行蹑其颠,羽衣风披披。
  下视蓬颗生,百岁安能支。
  谁人此石火,看见娲皇时?
  嗟哉咤剑术,谈彼叶天师。
  鹤洞
  阆风有鹤巢,言是亭亭云。
  云吹坠作石,碧嵌天茵蒀。
  老鹤认巢归,石气云无分。
  养子三千年,携之朝灵君。
  奇音久旷寂,人世无由闻。
  日暮石坛上,松花落纷纷。
  芝坪
  仙人昔种芝,五色出瑶岛。
  日饵骨清凉,胜于炼火枣。
  凡人丐一根,白发秋顶扫。
  灵株久不生,世代成枯槁。
  千年泉脉渍,石上长药草。
  采摘不知名,谁从问天老?
  丹井
  混元不施凿,仙绠落上界。
  金炉浴寒丹,去向五狱卖。
  阴火海眼通,上受天沆瀣。
  松毛隳千年,碧烂色无坏。
  一滴洒入喉,洗却烟霞疥。
  沉舟傥或存,异星发光怪。
  点易亭
  清溪古道士,读易混元山。
  山中松子粒,几代成苍颜。
  观化复何己,只鹤骑上天。
  至今宴坐地,朱研苔花斑。
  亭空风露满,音响难追攀。
  石壁堕云篆,无人知大还。
  抚松岩
  苍岩接飞舆,日月阅松顶。
  此是降仙台,拂石过云影。
  我登千仞豁,片席得幽迥。
  洒然松声中,独觉乾坤静。
  当年茹芝人,仙去绝光景。
  惟有玉女峰,修萝渺人境。
  环翠庵
  昆卢古瓦泠,无光翠瞳瞳。
  开门万松顶,下看披云峰。
  人世了不接,瀑泉挂天风。
  夜夜鹤坛上,偏闻清溪钟。
  我来读道书,寂坐观群空。
  下山多落叶,愧彼负苓翁。
  蹑云桥
  龟峰涧底桥,去人在石壁。
  龟峰夜来雨,涧水响百尺。
  早起何人行,已有芒鞋迹。
  空中送流水,飞下金潭白。
  便想清溪风,蓬蓬挂海席。
  不觉日上松,僧庐远相觌。
  过石门
  俞樾
  石门洞口雨中过,雨后山光翠更多。
  行到崖前看瀑布,直从天半泻银河。
  谷口义塾赋
  林人杰
  芝城之东,谷口之北,有义塾焉。接元鹤之故址,做子真之幽居。万山拥峙,一水成渠。长林丛茂,杂卉交疏。丹嶂开五丁,依稀蜀道疑无路;青毡罗二酉,仿佛桃源别有天。石采山前,世传图书东壁;裔由阙下,争夸翰墨西园。尔乃青阳乍展,桃李斗芳;朱明景丽,遂菡呈煌。野无采兰赠芍之习,土有雩风沂水之狂。至于芙蓉寂寞,篱菊萧森,则宋玉思赋,而潘仁动吟;梅飘庾岭,雪布莪岑,则林逋托迹,而袁安抱衾。维四时之景不同,斯群居之乐弥深。于是司塾主人,扫绿阴、开蓬户、会瑶林、挥玉麈,拉友携朋,煎茗设脯,既负笈以从游,亦居今而稽古。经史宣其微言,子集翻其遗谱。尔其为技也,或擅雕龙,或夸绣虎;或青出于蓝,或步绳其武;或赡富五车,或经纶半部。凡尔千里之名驹,均霑一时之化雨。地傻南州阙里,人非吴下阿蒙。漫教骥鸣于枥伏,孰是锥处乎囊中?念谁为之进止,亦何问乎穷通。
  芝田竹枝词
  端木百禄
  浣纱溪水绿于苔,招鹤亭空鹤未来。
  新妇岩头总含怨,石帆不肯送郎回。
  弯弯眉样埽双娥,冻绿衫飘胜绮罗。
  半是山中采茶女,春灯市上听茶歌。
  沿溪乱石激奔湍,渗少篙师束手看。
  七十二滩撑不上,上滩还比上天难。
  石溪溪边风日幽,小溪溪口荡轻舟。
  侬情愿比双溪水,春去春来总合流。
  忆北山故居
  杜师预
  北山山北是吾家,横抱村头一水斜,
  井上旧栽陈仲李,墙阴新种邵平瓜,
  春初竹笋煎香玉,秋老枫林艳晚霞。
  更爱冬来风味好,黄芽白菜芋红花。
  石门口占
  陈叔通
  石门深处听潺潺,疑在龙湫有无间。
  为诵坡仙诗句好,不知门外有人寰。
  赠章 乃器
  柳亚子
  青田人物数南章 ,肯为刘基作雁行。
  驰誉不同明七子,赏音谁是蔡中郎?
  范滂抗节犹物党,管仲匡时亦重商。
  二字天真君溢我,杜陵李白太寻常。
  诗一首
  徐容丛
  昨夜军书急足兵,乡村鸡犬不安宁;
  壮丁逃散四方去,罪及父兄也辍耕。
  青田有奇石
  郭沫若
  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
  匪独青如玉,五彩竞相宣。
  百花颂东风,百果庆丰年;
  鸢飞百兽舞,百木森岩巅。
  人物尽风流,英雄与婵娟;
  开天还辟地,雁荡生云烟。
  忽见打鱼船,凤尾银鳞连;
  忽见插秧者,青苗满稻田;
  忽然破沧溟,长鲸吸百川;
  忽然成大堤,天池映九天。
  下有潜水艇,上有飞行船。
  飞上广寒宫,嫦娥舞翩跹。
  斧凿夺神鬼,人巧胜天然。
  建国亦犹此,鼓劲着先鞭。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七日道次青田,参观石雕工厂,信笔题此,以志观感。注: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有《郭沫若文集》行世。
  风暴
  力扬
  从亚细亚的高原
  一哉们民先
  所游牧的草野,
  风暴起来了。
  它呼啸在森林,
  呼啸在山谷,
  呼啸在万里的长流
  与荒冷的大漠。
  奴隶们,在风暴里
  勇敢地扭断锁链,
  驰向亚细亚的海岸,
  迎击着夜袭的匪盗。
  而且将举起
  浴血的巨臂,
  仰向东方的黎明,
  呼唤着新生的太阳。
  1937年冬于长沙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国子司业仲常陈公墓志铭
  文天祥
  柔兆困敦夏五月,天祥浮海由东瓯过青田,溯石门洞西,起唁同榜陈仲常先生,适其子方营窀穸事,余乃具斗酒只鸡,哭于其墓曰:仲常!尔胡独先予而逝耶?畴昔在京邸论及时事,尔辄抚膺太息,忠义之气溢于辞色,凛然不可少摧。群僚果赤心尽如吾仲常,虽国势日促,而中流多砥柱,亦将必回狂澜于既倒也。于戏仲常!尔胡独先予而逝也?予亦知尔之逝非为二竖之故,大抵目击时艰,忧愤抑郁,以致肺腑焦枯,遂厥疾之不复起也。于戏仲常!予无能,不克维持国脉,徒抱恨苦衷,两置明君,无如贼势猖獗,逼扰京师,予曾被执之而去,此时已早辨一死矣。转复心怀故主,因而亡归,希再集兵勤王,扫清海宇,何天之不可挽顾如斯耶!迩来泛波涛,经险阻,鞠躬尽瘁,备尝辛楚,未卜将来死于何所。呜呼仲常!予生受流离困苦,莫保其后,孰若尔之得全首领哉!今夫仲常虽死,其忠君爱国之心,予固知之孰矣,因略述其概以为铭。仲常讳塈,官国子司业,配王氏,男二:长天儒,次天民。
  时
  大宋景炎元年夏五月初八日,状元及第、右丞相签枢密院正使兼督诸路军务,年弟文天祥拜撰。
  易瓦记
  郑汝谐
  由括苍而东,翼以两山,贯以一水。陆行,则嵚崎巉绝,绵亘不断,穿崖为径,仅可投足;舟行,则巨石峭立,惊湍奔放,折旋之顷,稍失顾视,则有破碎覆溺之患。如是一百五十里,始得稍稍平旷之地,是为青田县。县之四环亦山也,民多滨溪结屋,覆以茅茨,溪之下流;委注江海,江风飘发无时,火灾间作,居民病之。岁在戊子,范公成大守是邦,余移书道其事,请出郡帑之余,造瓦易茅,以苏民祸。范诺之,俄以召去,楼公璩继其后,欲以四千缗成范之约。适国子监檄余赴官,他无肯任责者,其议遂格。自是三十年,余宦游不暇里居,每念此事,未尝不盡于怀也。三十年间,无一岁不火,或一岁而再火,民力日瘁,民俗日陋,茅茨之居,至是十几八九火之。始炽未尽一室,而茅烬飞飚,搏空而下,四面之火,环合而起,操器提水欲事沃灭者,眙愕无所措,漏下数刻,燎余之室无几矣!居者懔懔,苟幸朝夕之安,殆不知有生之乐也。今太守赵公善坚,才全而贤,始至,访民之疾苦,皆罢行之。摩抚羸瘵,政化日洽,补漏葺罅,财用日裕。余亦得请居闲,因自喜曰:“三十年落落之志,其登济于斯乎!”爰露前恳,公无靳色。县有征木之入,岁卒归郡,郡给以资其用。令尹黄由己总其施行之略,余命乡官毛当时、邑士潘硕司其出纳,董凡役事。二子于义甚勇,遍走里巷,携寻度,以计民居之广狭,而籍其用瓦之数。且号之曰:“贫者给之,富者而自易之,榱、桷、楹、杙之朽腐挠弱者次第新之。”民悦以听,罔敢违拒,乃于溪之南北择便地而陶焉。藉乡县之匠,以次就役,日给佣金,买薪于贩鬻之家,僦工于游闲之夫,无一毫扰吾民也。以庆元二年六月始事,至次年九月讫工。蕞尔井邑,斩然一新,甍宇相属,栉比鳞合,沿流下上,明洁可观,东西行者,叹昔未有。是役也,郡用钱百万有奇,县佐以十之一,费不甚夥,而利则甚溥。以邑令措划究心,与士夫相其成者众也。曰余熙、陈熺、留自度、祝大辨其直之不取而捐地以为埴;赵希慥、毛竑又相先后随事以宣其劳。于是相率有请曰:“事之肇始为难,继之而不坏者为尤难,公之成此事亦勤矣!继自今以往,有所改创者,以瓦不以茅,违者禁之;严保伍,具器用,谨修火政,以备叵测。是二者皆宰邑之责,可无语以诏之乎?”余曰:“此宜书也。”遂书之。
  湖山义塾碑记
  刘基
  青田之山,其上四十里,有泉汇而为潭,由潭入谷,十有五里,是为高湖之源。其上多奇峰绝■,大木之所盘郁,献奇纳秀,故士多俊彦,室常殷阜,季氏其一也。有名谦字伯益者,好学尚义,故其家日裕。乃谓其人曰:“人孰不爱其子孙,而不知所以爱之者。今有良田美宅,绵亘阡陌,堆金聚帛,充斥栋梁,自以为用之不竭、享之无穷也。一旦光销影铄,而无纤芥之留者何邪?骄淫生于富溢,而纵欲败度之子,常由不悟前人成败之迹,而自视侈然大也。及其颠连困厄于垂老之际,彷徨无所容其身,虽欲效织蒲补履以食其余年,且不可得。若是者虽其人之不肖抑亦其父兄处之不得其道也。今余幸藉先人余业,以自免于冻馁,未尝不惴惴于吾,身,况能保其子孙!故愿制产以肇建读书之所,延名儒为师,以训子弟以及姻族之人,咸使知学。大则修身齐家以用于时,小亦不失为乡里之善士,不亦可乎!”乃筑于其居之侧以为堂,设孔子像,旁列斋舍,翼以廊庑,缭以周垣,买田若干亩给师弟子之食,萃其族之子弟悉入学焉。于是衿佩衣裳,肃肃有容;弦诵之音,蔼蔼旁达。入其乡者,莫不感叹而慕悦。呜呼,若季氏者,真知爱其子孙哉!由是达于一乡一邑以播于天下,使人人闻而效其所为,将见比屋皆为贤士大夫,而愚不肖者寡矣。邑人洪应求道其事于余,且请为之记,予既乐乡里之有善人,而又嘉洪生之乐道人善也,故善而书之。
  芝田纪胜
  陈中州
  万山罗拱,九水汇流。括峰镇据上游,瓯江迎合左袒。混元峰戴试剑石,地设奇雄;锦屏山列金田岭,天然佳丽。南河一水,夹抱清溪;东宝诸山,环回石郭。披云、巾子,截天关而南峙;前仓、平堰,卷地脉以东回。魁市鳌浮金印,石门龙卷银河。三十六洞天,名传太鹤;七十二滩水,势拔神坛。捻龙须为铁笔,持华国文章之柄;驻马鞍于演武,运开天帷幄之筹。固瓯括交会之通衢,抑吴越丰腴之乐土也邪!
  畲民考
  吴楚椿
  顺治间,迁琼海之民于浙,名畲民,而处郡十县尤多。在青田者,分钟、雷、蓝、盆、娄五姓。力耕作苦,或佃种田亩,或扛抬山舆,识字者绝少,土民以异类目之,彼亦不能与较。我国家休养生息,人文蔚起,畲民有读书者,入衙门充书吏,未教考试。..又按《浙江通志》:顺治十八年,浙江巡抚朱昌祚,因闽海交讧,迁滨海之民于内地,给田给牛,俾安本业。是由交趾迁琼州,由琼州迁处州,畲民之称盘瓠者,此其由来也。查字典只有畲字,音余亦音奢,新田曰畲。土人不以美名予之,因其自番而入,遂捏造一畲字。而《说文》、《韵会》、《海篇》、《正字通》皆未有也。..我国家中外遐迩,一视同仁,导民为善,惰民乐户,皆准改业。僮傜荒徼,增设苗学,况畲民本属琼海淳良,奉官迁浙,力农务本,已逾百年,合处属计之,奚啻千户。而一任土民谬引荒诞不经之说,斥为异类,阻其上进之阶,是草野之横议也。乾隆四十一年秋,署府宪梁命余查办,余已备详在案。又据处属各县均查明实系农民亦在案。因试期太迫,未暇详请,谨为著其大略如此。
  查灾日记
  ——记民国元年特大洪水
  叶正度
  元年(1912)八月二十九号,风雨大作,至晚八句钟,山水陡发,至十一句钟时,前后约三小时之久,水已涨高约二十丈之谱,全城漂没。知事与各科长员,幸有法警大力者,打破后围墙,奔至后山顶试剑石地方,得全性命。其时,但闻风声、雨声、喊救声、哭泣声、房屋坍塌声,声声相应,惨不忍闻。
  三十号黎明,在后山顶一望,全城皆成泽国,人民庐舍无片瓦可睹。当拟电省,雇人赴温发出,无应命者。彼时适有新授宣平知事王君石庚,亦孑然逃至后山,衣履全无,晤及托代为电省。
  三十一号,水势渐落,城垣始见。县署大堂以前尽成平地,淤泥堆积上房。房屋虽未全坍,已皆柱折磉出,不可栖止,器具漂流无存,城内死尸遍地。且分文俱无,实为半策莫筹,再四思维,不得不至温设法借款,筹办掩埋并急赈事宜。
  九月一号,乘舟赴温。沿溪村庄,全皆冲毁,不堪寓目。到温晤永嘉知事并绅林式音、吴访溪,青绅杜左园、陈益轩、刘仁甫诸君,暨青田统捐局长梁君等,商筹借款急赈,并发起“驻温灾赈事务所”,以作转运机关。幸蒙诸君热心,当日在钱庄及统捐局先行垫借洋一千元,购办棉胎草席,又米一百有七袋,由知事自行携还青田。
  四号,乘舟返青,逆流而上。沿途见尸,即行收殓掩埋。至青属之平堰地方,灾民环求赈米。当查人数,每人以一升计,共给发三袋,钱仓又散给一袋。至青邑,委托城厢绅耆十二人调查人口,尚存五千余丁。当交米五十袋,交给绅耆令其散发。至于小溪一带,被灾尤甚,委托该地绅董陈碧崖携米五十袋,至该处查实核放。续又专人至缙云,电省请款。一面雇人修葺公署已坍房屋三四间,以作办公之地。
  十号,奉到省宪庚电,悉知由温州公一庄拨款三千元。彼时由“驻温灾赈事务所”各绅先期代收,集议备办棉衣等物,以作刻下急赈。
  十五号,知事又至温州,商议续赈之法。适遇省委吕君文起,挈米二千石到温,公议先拨米三百石解青续放。知事先期返署,米装另船十五只,请梅统领每船派勇丁一名,以资保护,交青田统捐局梁西仲并本署科员龚雪澄二君督解来青。讵料风逆水涨,舟不得行。
  十七号,大风雨,二次水灾又至。城内水量较前次只低数尺,所有人民搭盖草房又被水冲洗一空。且各乡有前次未受水灾者,亦被冲毁无存。
  十九号,奉到省电,又由永嘉小南门捐局拨款三千元,查放急赈。
  二十号,所运三百袋米船已到青,即请城厢绅耆商议办法,并拟组织“筹赈事务所”。
  二十二号,雇工清理通城街道,便交通而资卫生。下午陈越午、夏次岩二君至,议决事务所地点于夫子庙,当即饬工扫除。晚间夏次岩君由温携来小洋三万三千角,乃“驻温筹赈事务所”诸君议决,每人续发米一升、小洋一角,核实查放。当交夏次岩君一百六十袋,小洋一万七千六百角,运付小溪一带赈放,当取收条为证。
  二十三号,委托廖子琼等十七人,分携洋、米赴各处赈济,并令代为续行分查户口册。
  二十四号,四乡灾区耆老闻米洋到青,扶杖来请领者踵相接,预算各区灾黎之数,尚缺小洋一千四百角。因派本署书记尹莘持函至瓯事务所补领。晚间县议会副议长章君同偕该乡议员数人来,云及水灾,该乡灾象尤甚,田亩坍毁无术再耕。灾民成饿殍,现有数千人,拟请护照就食邻疆。知事深以为不可,力劝再三,并托其代为阻止。
  二十五号,城厢各灾民,洋、米散齐。午间副议长章君续来,面呈禀笺,力言十都及十一、十二都等处灾民欲出境就食请照等情,其言甚为固执。婉劝无济,当言此事须电省请示,方能决定。
  二十六号早间,调查景宁、云和等灾区委员胡君自省过青,接谈片时。去后即至夫子庙事务所,晤夏、陈、詹、李诸君集议,知事预拟调查灾区总分表各一纸,交由事务所责成各调查员照填,藉资一律。
  二十七号,吕君逢樵自处来青谈片刻。午间至事务所,提议清道卫生,先由陆路,后及水道,并多修厕屋便桶,以消疫疠。
  二十八号,接财政司电,知又由温州盐局拨洋七千元。当即至事务所相议,拟办平粜。二十九号,本署书记尹萃甫由瓯回青,又运米四百袋并药品百余种,酌量施送。
  三十号,吕君逢樵派二员至青调查灾区。连日以来,四乡请豁免钱粮之禀牍,几盈尺许,然非先请省委会勘明确,未能达到目的也。
  修复石门洞启
  郑迈
  匹夫攘臂,崛起草泽,卒能本其所学,拯苍生,平群盗,还我河山者,其惟明刘文成公乎!环山襟溪,两峰门焉;苍碧嶙峋,仰视不极;飞泉万仞,铿鸣有听,令人修然有出世之想者,其惟文成公读书处之石门洞乎!公之经济勋猷旷今古,洞之雄壮秀丽昭中外,诚浙东两绝。彼天竺灵隐,仅以山著者,安可与之同时语哉?惟以道阻地僻,游人苦之,幸车路将通,千里咫尺,石门名胜,从兹公诸世矣。而无如洞内古刹,迭遭火劫,虽屡经修复,仍其旧补其缺已耳。迄今风雨浸蚀,栋楣梁角则多挠折矣,盖瓦墙砖则多绽缺矣。余两领兹土,每顾而憾焉。虽曰创未有之规模难,因已成之基础易。然牵一发而周身动,倩一二而五行俱,若非醵金,何勷胜景。商之地绅,佥允赞成。惟冀热忱诸君,慷慨乐输,庶腋可成裘,功不唐捐,俾得鸠工庀材,旧者新之,缺者补之,露者盖之,神灵之凭依者整理之。不但金玉姓字永泐贞珉,将使英雄胜景并峙千秋,岂独一乡一邑之光已哉!
  注:郑迈,浙江乐清人,曾两度任青田县长。本篇作于民国23年。
  五年来干部坚持种试验田的体会
  中共青田县委书记 衷长泽
  青田县从一九五八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种试验田的指示,坚持了种试验田的制度。一九六二年,有六百九十名干部,种了六百亩试验田。试验的内容由一季一项作物的高产试验,发展为对耕作制度、低产改高产,对种子,对试用新品种和化学肥料等多种多样的试验活动。去年冬天又开始建立了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的试验山。
  干部参加劳动、坚持种试验田的好处,我们体会比较深刻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通过种试验田,能使干部了解各地自然条件,丰富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增产经验,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如石溪公社的干部经过种试验田,培育和推广了良种,改变了耕作制度,提高了精耕细作的水平,改良土壤,从而使这个公社高产田产量不断提高,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这个公社的石溪大队有五亩干部试验田,未种试验田以前,平均每亩年产量只有六百五十斤,种了试验田以后,一九六二年平均每亩年产量提高到一千八百斤。分种产量是:小麦每亩产量四百斤的二亩,五百斤的三亩;早稻每亩产量八百斤的三亩,九百零九斤的一亩,一千斤的一亩;秋玉米每亩产量四百斤的三亩,五百斤的二亩。全大队由于因地制宜地推广了试验田的增产经验,一九六二年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一千零五十二斤。第二队队长吴学飞,过去碰到公社干部就说:“石溪的猪已养肥了”(意思是已经增产到顶了),看到试验田的粮食产量以后,不仅克服了增产到顶的思想,并且积极推广了试验田的增产措施。同时,在推行许多新的技术措施和新的品种时,都事先经过试验田试验。
  通过种试验田,能够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改进领导作风。干部在种试验田中,有很多农活不懂,势必要向群众学习,拜老农为师,甘当小学生;参加劳动,易与群众交朋友,和农民建立感情,这样才能做到先向群众学习,后再领导群众。如去年冬天,天气干旱,春花缺水生长不好,群众对小麦灌水不习惯。石溪公社党委为了解除群众顾虑,就同老农商量研究。老农詹通巢说:“大寒麦子吃半世水,今年麦子种下已有七十多天没有下过透雨,现在再不灌水,以后就没有好收成。”他们根据老农的意见,先给试验田灌水,几天后,麦苗很快转青。各队社员看到试验田麦子灌水效果很好,大家自觉地进行灌水,结果麦子一片葱绿。群众反映:“今年虽然干旱了八十多天,但是麦子生长还好”。县委总结推广了石溪的经验,迅速发动群众对春花进行抗旱保苗。全县有三万多亩春花灌了水,效果都很好。为了充分发挥老农的作用,各级党委在坚持“三结合”种好试验田的同时,还聘请老农当“参谋”,县委共请了十四名老农当“参谋”。全县七个区、五十三个公社和五百七十七个大队中,有七个区、四十二个公社、一百二十三个大队,成立了老农顾问小组,聘请了八百四十八个老农当“参谋”。
  通过种试验田,还能改造干部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有利于抵制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石溪公社社长王进东,自脱离生产后,怕干农活辛苦,怕粪臭肥料脏。参加种试验田时,看到千部社员都用双手施肥,他才勉强下手。通过种试验田,他回忆自己在解放前也是劳动出身,替地主、。富农放过牛,做过长工,为什么现在怕苦嫌臭呢?想来想去,主要是资产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在作怪。种了试验田以后,他说:“试验田象个‘钢铁炉’,既把本领炼好,又把思想炼红。”
  青田县干部坚持参加劳动、种试验田的制度,是有思想斗争的。一九五八年,部分干部把试验田当作“指挥田”,在领导生产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到一九六〇年时,有一部分干部思想界限不清,没有看到种试验田的积极意义,就没有把这个良好的制度坚持下去,也有少数干部种试验田流于形式。此外,有些干部怕劳动艰苦,不愿种试验田。县委针对干部思想,首先通过总结种试验田的经验教训,指出成绩和问题,划清界限,端正态度,统一认识。其次,通过回忆对比,抓住“实干试验田”与“挂名试验田”互相对比,摆事实,找原因,表扬好的,批评差的,并证明干部参加劳动、种试验田,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分析干部不参加劳动的后果,会脱离群众,生活特殊化,甚至会蜕化变质,从而提高了参加劳动、坚持种好试验田的认识。
  干部参加劳动种试验田的制度能否坚持下来,关键还在于各级领导是否有决心,是否能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几年来,全县二十一个县委委员,有十一个坚持种试验田;八个区委书记,个个坚持种试验田。这些人多数能够做到亲自参加劳动,从播种、中耕、施肥、除虫,直到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与社员共同商量,一起劳动。如县委常委、副县长朱林亨同志,在石溪大队种了一亩试验田,冬种一开始,就去犁田播种。发现麦苗干旱,他和老农研究,进行灌水,取得经验,指导生产。因此,社员叫他们的试验田是“实干试验田”,是“火车头”。
  为了把种试验田的制度坚持下来,我们建立和坚持了种试验田的必要制度,采取领导、老农和技术员“三结合”的方法,坚持亲自研究规划,坚持参加劳动,坚持总结经验,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几年来,我们在坚持种试验田制度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部分干部思想还不重视,多数干部种试验田流于形式,“跑一趟,看一看,挂个名,不落田”。有些干部还不愿种试验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教育干部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缺点,继续坚持干部参加劳动,种好试验田、试验山。

附注

注:“美人”二句,典出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唏汝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这里借指灵运怀念密友。 注:谢灵运,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时,“蹑屐来游,始开此洞”,信笔赋诗。 注:陆游,南宋诗人,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孝宗时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问世。 注:王十朋,浙江省乐清县人,宋绍兴廿七年(1158)丁丑科状元。 注:刘基,南田(今属文成县)人,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任太史令、御史中丞,封诚意伯。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问世。 注:汤显祖,临川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主事。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此诗是他贬谪遂昌知县时所作。 注:杨文骢,字龙友,贵阳人。明崇祯时任青田知县,隆武帝立,任兵部右侍郎,后死于抗清。此诗是他离青时所作。 注:袁枚,浙江钱塘人。清乾隆进士。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注:郑燮,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文学家、书画家,乾隆进士。为官不久,即在扬州卖画。诗文自然坦率,为“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注:韩锡胙,青田县城人。清乾隆间中举,著有《滑疑集》。 注:陈开基,青田湖边人,清乾隆时优贡,任永嘉训导。 注:端木国瑚,青田县城人。清道光间进士,著有《周易指》等。 注:俞樾,浙江德清人,号曲园。清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 修,著《春在堂全书》250卷。 注:林人杰,青田山口人,生平事迹不详。“图书”指图书石,即青田石。 注:端木百禄,青田县城人,有《石门山房诗钞》行世。 注:杜师预,青田北山人。民国时任黑龙江省道尹,著有《佐园诗集》。 注:陈叔通,浙江杭州人。清末翰林,留学日本。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注:柳亚子,江苏吴江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擅诗词,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注:徐容丛,字虚,号天遗,青田北山人。曾参加辛亥革命,有战功。撰有《铁遗梦草》。 注:力扬,青田高湖人。肄业于西湖艺专,后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任秘书、研究员等职,撰有《给诗人》诗集。 注:王安石,宋临川人,著名政治家。神宗时为相,封荆国公。“令朱君”指元丰年间(1078~1085)青田县令朱戬。 注:文天祥,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景炎元年任右丞相,率军抗御元兵,被俘脱险,赴福建转道人浙过青田。与雄溪陈塈是宝佑间同榜进士。 注:郑汝谐,青田县城人。宋高宗时进士,官徽猷阁待制,卒赠开国伯。著有《东谷集》、《东谷易翼传》等。 注:陈中州,青田县城人,明嘉靖时贡生,有才气。著作收入《括苍丛书》,《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小传。 注;昊楚椿,山东德州人,清乾隆间青田知县。编 者删去部分语句,加省略号。 注:叶正度,浙江松阳人,青田县知事。 注:郑迈,浙江乐清人,曾两度任青田县长。本篇作于民国23年。 注:本篇是《关于浙江省七个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之一。1963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指出:“浙江省这七个材料都是很好的。”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夜宿石门
相关作品
登石门最高顶
相关作品
千秋岁
相关作品
石门山
相关作品
忆石门之一
相关作品
忆石门之二
相关作品
游石门洞
相关作品
泊舟戈溪
相关作品
石门泉
相关作品
青田留别
相关作品
无题
相关作品
旗鼓山
相关作品
石门瀑布赋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一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二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三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四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五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六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七
相关作品
太鹤山八首之八
相关作品
过石门
相关作品
谷口义塾赋
相关作品
芝田竹枝词
相关作品
忆北山故居
相关作品
石门口占
相关作品
赠章乃器
相关作品
诗一首
相关作品
青田有奇石
相关作品
风暴
相关作品
石门亭记
相关作品
易瓦记
相关作品
湖山义塾碑记
相关作品
芝田纪胜
相关作品
畲民考
相关作品
查灾日记
相关作品
修复石门洞启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