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53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物传
分类号: K825
页数: 29
页码: 701-729
摘要: 本章记述了青田县各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陈汝锡、潘翼、汤思退、陈言、蒋继周、陈葵等。
关键词: 人物 传记 青田县

内容

陈汝锡
  陈汝锡(北宋熙宁至南宋绍兴年间),字师予(一作师禹),县城人。从小聪明好学,7岁能写诗文。有“闲愁莫浪遣,留为痛饮资”之句,受到著名诗人黄庭坚赞赏。宋绍圣四年(1097)考取进士。元符年间(1098~1100)任兴国通山县尉,后调任雍州录事、太学博士、福建提举、江南提举。政和二年(1112),任虢州通判,后转任南京敦崇寺主管、临江军丞、夔州路通判、建州武夷山通判、湖南路通判、直秘阁副使、江南团练使。汝锡请求回乡访宗后,又起任鹤庆宫主管、两浙转运副使、江南路安抚使、浙东安抚使。宋高宗自四明到会稽时,汝锡稳定时局,政绩显著。因权奸当国,汝锡刚正不阿,遭秦桧陷害,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卒后迫封为中奉大夫。
  陈汝锡善诗文,著《鹤溪集》12卷。
  潘翼
  潘翼(北宋后期至南宋绍兴年间),字雄飞,号鹤溪,青田人。精通诸子百家,对礼乐制度、经、传、笺、疏等颇有研究。通晓天文地理,著有《星图证验》、《九域赋》,内容详尽,所载山川州里,都象亲历。他还综括隐僻之字,补注韵书的遗漏;辨别《尔雅》、《本草》中名物解释的错误。宋建炎年间(1127~1130),移居乐清,在家办学,教授学生。当地知名人士、进士举人,大多出其门下。南宋名宦王十朋从小跟他学习,成名后常叹息未能将先生的全部知识学到手,赞誉潘翼:“先生之文也,浩乎如韩愈之无涯;先生之才也,飘然如谪仙之不群。”王十朋在泉南时,曾搜集潘翼著作汇编 成集,准备刻印,适逢赴任而搁置。
  汤思退
  汤思退(1117~1164),字进之,号湘水,县城人。祖汤谷,县内有声望的学者。父汤举,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思退幼年曾在处州南明寺僧房读书。
  宋绍兴十五年(1145)考取进士。任建州政和县令,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六月,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秦桧病危时,召见参知政事董得元和汤思退,嘱咐后事,各赠黄金千两。思退“虑其以我期其死”,不敢接受。高宗闻知,以为思退不是秦桧朋党,任为知枢密院事。绍兴二十七年升任尚书右仆射。二十九年,升任左仆射。三十年冬,侍御史陈俊卿谴责他“挟巧诈之心,济倾邪之术,观其所为,多效秦桧,盖思退致身,皆桧父子恩也。”于是,思退被免去相位。
  隆兴元年(1163),宋出兵抗金,在符离失利。七月,孝宗再任思退为相。金元帅讫石烈志宁遣书三省、枢密院,索取海、泗、唐、邓四郡。思退主张割弃四郡议和。同年十二月,孝宗任思退为左仆射。
  隆兴二年,右仆射张浚上奏反对议和,请求迁都建康,以图进兵。孝宗准奏,传谕制止议和,下令荆、襄、川、陕各郡严加戒备。思退深为不安,上疏力辩,并密令王之望、龙大渊拆除水陆防御工事,撤退海、泗两州守军。时张浚奉命赴边疆视察,思退趁机指使谏官尹穑等诬告,致使张浚被罢官,死于谪途,20余名主战官员被捕入狱。孝宗则命思退修书,答应将四郡割让给金。不久金又挑起战事,大肆杀戮,孝宗甚为后悔。思退暗派孙造向金军私通情报。孝宗闻敌兵压境,命建康都统王彦等人率兵抵抗,并命思退督江、淮军,思退推辞。金兵自清河口渡过淮河,宋军节节败退。朝野强烈谴责思退议和撤备之罪,思退被罢官,贬往永州。太学生张观等72人联名上书,痛斥思退等人的卖国罪行,要求处斩。思退途中闻讯,忧惧而死。
  陈言
  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
  《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近24万字,共18卷,分180门类,录医方1050余道,包括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在分论各症之前,首叙医学总论,其中关于病因的“三因”学说,为全书理论重点。《辞海》“三因”条目释文:“三因,中医学名词,病因分类方法之一。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总称。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以寒、暑、燥、湿、风、热(一般作‘火’)‘六淫’之邪为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过度为内因;其他如饥饱、劳倦、跌仆、压溺、金疮及虫兽所伤等统称为不内外因。”“三因”说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已经提出,但陈言在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阐明,大大发展了病因理论,为后世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四库全书》总目评论此书“每类有论有方,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赅,非他家鄙俚冗杂之比。”195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书选为古代中医名著出版。1984年再版。
  蒋继周
  蒋继周(1134~1194),字世修,4心人。少年精研词赋,7岁便作牧童诗,有“回首一声笛,斜阳遮半山”之句。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取进士,任衢州常军节度判官厅公使。后入朝任校书郎、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升任吏部郎官、直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在任谏官5年中,敢犯颜直谏,知无不言,劝谏孝宗警惕一人专权之弊,主张削减俸禄,不信佛书,禁绝僧尼道士入朝;又能体察民间疾苦,主张“通融赈民”,施行“善政”。孝宗称赞他“文大似陆贽”、“尽公无私”。后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寓居严州。溢号“文恭”。墓葬青田大路石头村福延山。著有《中丞奏书》10卷、《台许》2卷、《礼记大义》7卷、《经筵讲义》5卷等。
  陈葵
  陈葵(1139~1194),字叔向,石盖人,南宋学者。曾任莆田主簿、婺州教授,改任淮南运干,负责运输金银帛绢纳贡金朝。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去世,金人逼他穿丧服戴孝帽,参加吊唁,他断然拒绝,坚贞不屈。隆兴元年(1163)考取进士。后任平阳知县,居官廉洁。
  陈葵治学注重实际,与叶适相似。认为吕祖谦“读书徒多”,朱熹“修方不疗时政”,今人所谓悟者,无非是些空谈性命、无益于世用的空谈家。他说:“仁必有方,道必有等,未有一造而尽获也;一造而尽获,佛氏之妄也。”朱熹对他的治学态度极为推崇,以为“过青田不可不见陈叔向”。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把他归入陆九渊学派,但又认为他“有异于其师者”。
  绍熙五年(1194),陈葵卒于平阳知县任上。叶适作《陈叔向墓志铭》,称其“励志勇猛”,具有“吉人良士之实”。
  郑汝谐
  郑汝谐(1126~约1205),字舜举,号东谷居士,县城人。自幼勤奋好学,通晓五经、诸史。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乾道四年(1168)任两浙转运判官,后转任江西转运副使。任大理寺少卿时,适逢爱国词人陈亮被诬入狱,汝谐深为不平,认为陈亮是“天下奇才”“国家若无罪而杀士,上干天和,下伤国脉矣!”并据理上奏,终使冤案昭雪。不久升,任吏部侍郎。淳熙十二年(1185),知信州(今江西上饶西北),与辛弃疾结为知交,辛称他“老子胸中兵百万”。后任宗正少卿兼右文殿修撰。奉命出使金国,面折强敌。回国后,孝宗在御屏上亲题“郑汝谐威而能惠”,予以表彰。升任徽猷阁待制。青田居民多以茅茨盖屋,火灾屡有发生,致使“民力日瘁,民俗日陋”。乾道四年(1168),汝谐写信给处州知府范成大,请拨款造瓦易茅,以解救民众。范应允。适因郑受命赴官,无暇顾及,直至庆元元年(1195),郑告老回乡闲居,才重议此事。处州知府赵善坚拨青田上缴木材税作资金,县令黄由己主持其事,乡官毛当时、县人潘硕负责具体工作,遍走里巷,统计民宅面积,确定用瓦数量,在大溪南北设窑造瓦。从庆元二年六月开始,至三年九月讫工。县城瓦屋鳞次栉比,焕然一新,从此火灾锐减。庆元二年七月,郑汝谐倡议将城西水碓坑木桥改建石桥,定名永济桥。又在城东花园降首建介石书院。主要著作有《东谷集》10卷、《东谷易翼传》2卷、《论语意原》3卷。
  季文龙
  季文龙(?~1277),字希夔,季宅人。抗元义军首领。父季东,曾任知府。文龙行伍出身,曾任闽省镇台。元至元十四年(1277),与章 猋率张世杰旧部淮军起义,自称两浙安抚使,附近七县响应。义军攻破处州,杀死赵知府,占据处州天庆观。处州达鲁花赤赵贲亨率元军骑士三百,陈兵下河。文龙等出城时,遭元军骑士冲杀践踏,义军弃城撤退,与元军战于恶溪(今好溪)南岸,又遇万户忽都台援兵攻击,文龙战败溺死。茔葬于青田良川松渠口。
  厉子温
  厉子温,字伯履,青田人。明初任监察御史。耿直刚强,不畏权贵。洪武六年(1373),奉命前往浙江湖州视察洪水灾情。面对饿殍弃道的凄惨景象,写下纪实诗:“亲臣骢马出长安,饿瘠盈途不忍看。十里土埋千万冢,一家人哭两三般。狗拖足骨筋还动,鸦啄骷髅血未干。寄语我朝圣天子,石人闻此也心酸。”还朝后,向明太祖如实反映沿途见闻,陈述灾情之严重。明太祖轻信前使者掩盖灾情的奏言,反而责问子温:“前使者曰无,尔独曰有,何也?”子温直言回答;“天知,地知,臣知,君独不知?”明太祖大怒,以出言不逊之罪,下令处斩。子温临刑前高声吟道:“我为凶荒往浙观,钦承明诏已忘飨。国恩浩荡终难报,民隐幽深岂易论。千古公私由史笔,平生蠢直出心丹。谗言渎听君知否,一死何能赎万魂。”后来,明太祖发现子温反映的灾情属实,惩办了掩盖灾情的前使者,并在午门亲笔御书:“豪杰御史厉子温”。
  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生于南田,武阳(今属文成县)。17岁从师郑复初在石门洞读书,23岁考取进士。初任江西高安县丞,继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至正十八年(1358),因不得志弃官归隐,赋诗著述。至正二十年,朱元璋率起义军南下,攻占金华、处州,悉知刘基才能出众,再三邀请。刘基应召出山,至金陵,陈述时务十八策,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朱元璋大喜,专设礼贤馆热情款待。面对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劲敌,刘基主张先灭陈友谅,“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朱元璋欣然采纳。是年六月,陈友谅率精兵30万攻陷太平,直逼金陵。朱元璋军中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撤到钟山。刘基张目不言,朱元璋请他到内室,征求意见。刘基激动地说:“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又解释说:“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朱元璋纳其计策,击败陈友谅主力军。不久,友谅引兵攻陷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夺,相持不下。刘基建议进军江州,攻打友谅老巢。果然出其不意,一举而下。友谅只得携妻儿逃奔武昌。其部将胡美派儿子议降,请求不解散其部下。朱元璋感到为难,刘基用脚踢他的坐椅示意,朱元璋遂答应胡美请求。自此,江西各郡守将纷纷投降。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重整旗鼓,再度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激战三日,未分胜负。刘基提议调军队控制湖口,终获全胜,友谅败死。接着,朱元璋按刘基谋略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成就帝业。
  明洪武元年(1368),刘基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负责明朝历法的编订、军卫制度的建立、朝廷体制的整顿以及金陵皇城的工程设计等。主张禁止滥杀,整肃纪纲,命令御史纠劾失政者。中书省部事李彬犯贪污罪,虽丞相李善长出面求情,刘基仍奏请朱元璋批准,斩李彬。因而受到善长等人的攻击,以后朱元璋对他也不甚满意。时值刘妻病故,便借机请求辞职,回归故里。不久,朱元璋西征失利,下手诏请刘基进京,追封其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给他晋爵,刘固辞不受。
  刘基为人正直刚毅,对丞相李善长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诋毁坦然处之。朱元璋想撤换善长相位,刘基却说他能调和诸将,易相必须慎重。善长罢相后,朱元璋想任刘基好友杨宪为相,刘基极力劝阻,认为杨宪有相才,无相器,不应为相。
  洪武三年,刘基任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次年,告老还乡,朱元璋常派人征求他对军国大事的意见。刘基隐居山乡,饮酒奕棋,闭门谢客,不谈政事。青田县令多次慕名求见,均被谢绝。但是,他仍然受到丞相胡惟庸的诬陷。时值地处浙闽交界的谈洋,盐枭聚集,刘基令长子刘琏驰奏,请设巡检司查守。胡惟庸乘机唆使御史上奏,诡称谈洋有王气,刘基想占为墓地,因百姓反对,才请立巡检司以驱逐百姓。朱元璋虽不问罪,但因而剥夺刘基俸禄。刘基十分惧怕,忙入朝请罪,留居京城。不久,忧愤成疾。胡惟庸派太医治疗,他服药后觉得腹中积有拳石,病情转重。洪武八年三月,朱元璋派特使护送刘基回归故里。四月十六日,刘基逝世,终年65岁。
  刘基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兵法无不通晓,尤精象纬之学,善察识人才。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其诗古朴雄浑,词尤独步;散文奔放,犀利生动。一生著述甚多,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人编为《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郁离子》195篇,是古代一部较有成就的寓言集。他还擅书行草,工画山水,擅写梅花。
  陈中州
  陈中州(约1491~?),字洛夫,初号太鹤山人,复号依树老人,自称“亢惕子”、“鬓白子”县城人。颇有才气,但仕途坎坷,屡困科场。明嘉靖七年(1528),30多岁才,成贡生,初任安徽庐江县教谕,后转任江西玉山县教谕,在任7年,作《学政八议》,探究治学之道。
  中州所作文论远近闻名。内阁宰辅、大学士张骢命作《清馥殿赋》,赋成,张甚赞赏,想向上推荐授予馆职,陈拂衣不就,作诗寓意:“上马伏波犹未老,下车冯妇也堪羞”,人称有气节。回乡后在一古树下筑室幽居,头戴石刻太极冠,自诩“吾学孔圣人”,佯狂恣肆,放荡不羁,以读书著述自娱。著有《易意》、《白鹤春秋》、《五经晬盘》、《正蒙存疑》、《青田三传》、《居学余情》、《太鹤山人集》等,主撰明嘉靖《青田县志》4卷。诗集《居学余情》3卷选入《四库全书》《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有其小传,诗文集《太鹤山人集》10卷为《括苍丛书》收录。
  韩锡胙
  韩锡(1716~1776),字介屏、介圭,号湘岩子,别署河干妙有山人。县城人。博览群书,常达旦不寐。清乾隆六年(1741)拔贡。十年任八旗教习。十二年中举。历任齐河、平阴、禹城、金匮、宝山知县,安庆、松江、苏州知府,松太兵备道、苏松督粮道等职。平阴县有金牛洼地,夏月多积水不能耕种。前任曾想开渠排水,未成。锡胙到任后即召民夫开凿,经月余竣工,使洼地变成良田。乾隆十四年九月,赴任禹城知县,闻知当地多涝,即进行实地观察。见城西有徒骇河从西绕城向东,南乡又有漯河,均可排水,于是凿河疏导,将洼地之水引入两河,经数年功成,消除禹城水患。十七年山东蝗灾,锡胙创捕蝗法,数日蝗灭。上官印发其法,各县仿效,使灾情大减。
  乾隆十九年因父逝解职,寓居禹城东乡。讲学于泺源、繁露书院,学生云集。二十五年冬,任金匮县令。该县多无赖,秩序混乱。他到任后访知此情,认为施政应因地制宜,此地非铲除强暴不能扶持正气。于是,将无赖拘捕严惩,社会得安。三十二年冬,调任宝山县令。宝山之江东水浅易搁,奸民在此立一高竿,夜晚明灯高挂,吸引商船,不知情者前来停泊,奸民即上船劫夺焚毁,并威逼船户隐瞒实情。锡胙闻知,即下令调查,拆毁高竿,惩办奸民,使商人不再遭殃。
  乾隆三十五年冬,升任安庆知府。当时积案甚多,锡胙办案谨慎,日夜审理,虽盛暑也常通宵达旦,以为“治狱之道,见事贵明,立心贵恕。”安庆西有漳葭河,原为船只避风之所,因沙淤水浅,往来商船无可停泊。锡胙受命主持疏浚。时值严冬,风雪交加,他朝夕策马,督率劝勉,历四月竣工。三十七年,调任松江知府。松江海口潮汐往来,多泥沙,河道易于淤塞。锡胙亲赴各县,实地考察,根据河床深浅,舟行多少,分别缓急,由民间自行均派,循序疏浚。四十年十月,调任苏州知府。次年任松太兵备道,为防秋汛,巡视海塘,遍历所属各县。六月廿八日,途经刘河,左肩下忽生小疮,疼痛难忍,但仍坚持巡视。不久,病势加剧,七月十二日病逝。终年61岁。
  锡胙生平节俭,无嗜好,服食不厌粗淡。好读书,擅书工画,所作诗文,俊拔绝俗,著有《滑疑集》18卷。在戏曲创作上也有一定成就,著有《渔村记》传奇2卷及《南山法曲》杂剧。
  端木国瑚
  端木国瑚(1773~1837),字子彝、鹤田、井伯,晚年号太鹤山人。生于县城太鹤山麓。7岁开始学《易经》。清嘉庆元年(1796),浙江学政阮元见国瑚的《画虎赋》,大加赞赏。邀赴杭州,就读于敷文书院。所作《定香亭赋》,清思古藻,似齐梁人手笔,一时艺林相与传诵,阮元赞不绝口,以诗相赠:“谁是齐梁作赋才,定香亭上碧莲开,括苍酒监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鹤来。”由此,国瑚被誉为“青田一鹤”。
  嘉庆三年,中举人。十三年,赴京会试不第,授为知县。国瑚潜心学业,呈请改任教职。道光十年(1830),宣宗皇帝改卜寿陵,国瑚受宗室大臣举荐被召赴京,选定陵址后,任为县令,又奏请任教官。道光十三年,考取进士,仍以知县任用,再呈请注销,改任内阁中书,先后三辞县令。
  国瑚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精研《易经》。道光七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国瑚论《易经》,国瑚阐述“乾初九不易世”一节,自珍叹为闻所未闻。道光十七年,朝鲜使臣慕名求见国瑚,说:“君所为《定香亭赋》,东国人皆传诵。”又请讲解《易经》,求取诗文经注手迹,欣喜而去。同年三月,国瑚告老还乡,迁居瑞安。八月赴处州,游遂昌。九月感嗽疾,病故。著有《太鹤山人诗集》13卷、《太鹤山人文集》4卷、《周易指》45卷、《周易葬说》1卷、《地理元文注》4册。
  王金宝
  王金宝(1881~1904),温溪人。父王玉明,擅拳术。金宝13岁随父远游,结识反清秘密会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接替其父在松阳富户黄家当保镖。曾受终南会委派建立万云会。二十九年,受黄某委托创建反清组织双龙会,会员号称2万,处州10县均设有分部。次年,革命党人陶成章、魏兰联络金华、衢州、严州会党,布置“协约同起”,准备响应湖南革命党人发动的长沙起义。金宝与双龙会丽水分部会首阙麟书等商议,决定武装起义后攻袭衢州,出江西。长沙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悬赏2000元捉拿王金宝。因程象明出卖,在桐庐被捕,三十年十月在处州(今丽水)就义。
  章楷
  章楷(1842~1918),字质夫,小源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7岁入私塾,十四五岁时,四书五经史鉴,都能自阅领悟,17岁考取秀才第一名。清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后赴京应试,途经桐庐时,适逢青田会馆地产被人侵占,官司败诉,同乡数百人恳求留下做状。章楷深感乡情难却,允打不平。历经数月,官司胜诉。章楷错过会试良机,决心不再追求功名。受好友王臣堪举荐到山东任卷师。任满回乡,途经苏鲁边区,被匪徒窃去财物,仅运回书贴。从此,闲居乡里,研读经史,替人做状。因他文笔好,官司常能胜诉。他书法精良,曾协纂光绪《青田县志》。
  夏之骐
  夏之骐(1877~1915),字仁卿,小奕人。少年随父读书,17岁应选入江西陆师学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毕业,先后任江西常备军教练、江西讲武堂教官、南京军事研究所教官。
  光绪三十一年任安徽督练公所提调,结识徐锡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交往甚密。徐、熊谋划起义,仁卿极力支持。三十三年七月起义失败后,出任江西陆军小学堂监督,从事军事教育15年。
  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九江响应,仁卿率联合标营炮队,攻入抚督府。被推为临时都督,仁卿推辞,后任军务部参谋长。民国元年3月,受李烈钧之邀,再次负责江西讲武堂工作,兼任高等顾问。讨袁失败后,仁卿东渡日本,赞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回国后,以浙江外国语学校为秘密总部,在沪杭一带从事革命活动。3年4月,部署杭州举事。因计划泄露,4人被捕就义,仁卿又赴日本。7月,奉孙中山之命回国,主持浙江革命党人工作。10月22日在浙江举事,革命党人陆续集中杭州,准备先攻打将军署,杀朱瑞。不料事泄,秘密机关遭破坏,被捕30余人,其中被杀10余人。仁卿再渡日本。4年春,负责江西军事,后又兼管浙江军事,使新旧同志齐集,声势日张。赣
  章楷手迹浙当局惶恐不安,各派密探至沪,悬重金谋害。仁卿族兄湘兰,为省会警察厅长夏超收买,受遣乘机行刺,仁卿重伤而卒,时年38岁。国民政府追赠仁卿为陆军上将,拨款营葬于杭州西湖玉皇山麓。
  夏尔玙
  夏尔玙(1871~1916),字次岩,小奕人。清光绪年间毕业于湖北枪炮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历任桐城中学、崇实中学、皖南中学、安徽师范学校监学。参与徐锡麟、熊成基起义。民国初期,安徽军政府成立,次岩任庶务部长,不久调任军政司次长。民国2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长江诸将兴起讨袁运动,次岩率师在皖南响应。事败后,赴日本。3年春、秋两次到杭州,事露,再赴日本,被孙中山任为中华革命军浙江司令。他奉命回国,屡遭搜捕。4年12月5日,参与策动肇和兵舰武装起义。
  5年4月,浙军发动政变,驱逐都督朱瑞,宣布独立,临时都督屈映光暗中仍与袁世凯勾结。次岩与屈素有交往,多次指责屈,屈却以重金利诱,次岩不为所动。屈又危言威胁,次岩愤慨地说:“余在海上侦谍图我者数矣,而卒不死。献身革命,于死何惧?”终被逮捕,5月1日在杭州梅花碑就义。国民政府追赠夏次岩为陆军上将,墓葬杭州西湖岳坟侧。孙文、杨庶堪、蒋介石、陈其美等送花圈、挽联。
  夏炳承
  夏炳承,字舜九,小奕人。自幼双目失明,一生以说唱鼓词糊口。一日,由县城返家,途经湖口渡,适雨后江水暴涨,渡夫乘机勒索。遂决心创设义渡,以利通行。在小奕乡内外方圆百里及江、小溪两岸,向人劝募,光绪二十二年(1896)建成湖口义渡。自此,心志益壮,愿为社会公益贡献毕生心力。经数十年艰苦努力,陆续设立下障义渡、大奕坑义渡;募建青景桥、联山桥、大洋桥、金漆坑茶亭,并增置租田,作雇渡夫及维修渡船桥亭费用。又在小奕村创建积米庵,收养孤寡老人。某年夏,大旱,有农人与富豪争田水,被殴打致死。村人不平上告,县官受贿袒私,反而扣押8名死难亲属。炳承闻讯,十分气愤,即将此事编成鼓词,到处说唱。唱词中有“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钱官司帮你底,无钱死亲办八名”。官方慑于舆论压力,只得释放死难亲属。
  炳承享年70余岁。世后,村人在积米庵立像树碑纪念。
  陈琪
  陈琪(18781925),又名兰薰,阜山王费潭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江南陆师学堂,课余自学英语,毕业成绩名列第一,受两江总督嘉奖。二十九年,任湖南省武备学堂监督兼教导队管带,曾奉命到日本考察。
  三十年,陈琪因精通英语,被派往美国圣路易博览会,负责陈设湖南赛品,顺便游历英、法、俄、德、奥、意、葡、瑞、西、比、土等国,考察各国山川风土、工商农矿、政教。归国后著有《新大陆圣路易博览会游记》、《环球日记》、《漫游纪实》。
  三十一年,任参赞,随戴鸿慈、端方等5位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归国后升任道员。同年,端方任两江总督,调陈琪到江苏,负责两江督练公所教导处、南洋劝业会、江南公园诸事。
  宣统三年(1911),辽东大饥,当局议拨救济款3万金。陈琪认为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建议增拨10万金,并开设农业银行,发行纸币20万金,以贷灾民,恢复生产,使次年农业丰收。又应士商要求,召集东北三省实业家,商讨增募,得新旧本金百万,改称奉天兴业银行,成为辽东金融枢纽。
  民国3年(1914),奉命任赴美国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任职3年,“以最少之经费,携最多之出品,竟得最良之结果。”中国参赛产品有来自19省10余万种,获大奖章、名誉优奖和金牌、银牌、铜牌、奖词计1200多枚(张)。参赛品种与获奖数均列各国之首。撰有《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
  13年冬,应四川诸将领联电敦请到重庆。次年4月,东归途经九江,因肺病逝世,归葬上海周家桥宅畔之兰圃,终年48岁。
  夏超
  夏超(1882~1926),字定侯,乳名守珍,万阜新庄人。祖父、父亲均秀才,以教馆为业,夏超幼年随父习经史。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入杭州武备学堂,毕业后留校任学生队队长。
  三十二年,受秋瑾影响,加入光复会。同年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支部会长。后选调到广西,任督练公所科员。辛亥革命浙江光复后返浙,任都督汤寿潜幕僚。民国元年(1912)8月后,任警察督练公所主办、杭州警察局局长、省会警察厅厅长兼浙江省警务处处长。
  民国5年4月初,在全国讨袁声中,与周凤歧联络吕公望,赶走都督朱瑞,推举屈映光为临时都督。屈假作独立,暗中附袁,夏又联络军政界,强逼屈于5月5日辞职,另推吕公望任都督。吕以为浙江历次事变,都由夏超主谋,想罢其省会警察厅长之职。夏表面敷衍,暗中授意闹事,并联合军界,胁迫吕公望辞职,权势日增。13年冬,军阀孙传芳入浙,夏深受器重,被总统曹锟任命为浙江省长。
  15年秋,国民革命军北伐,蒋介石率中路军进入江西,孙传芳调集15万军队顽抗,并亲至九江督战。中共杭州地委与国民党省党部决定掀起浙江自治运动,促夏超起义。夏环顾形势,秘密派人与广东革命政府约定:夺取九江后,浙江响应,以截断孙军退路。10月上旬,广东革命政府任命夏超为第十八军军长,16日,夏超宣布就任军长兼理浙江民政,调驻杭保安队赴嘉兴、嘉善一带布防,以防孙传芳部反扑,并将卢香亭留杭城卫队宪兵300余人缴械。孙传芳闻讯大惊,急调孟昭月、宋梅村两部迅速入浙。20日清晨,孙军攻抵嘉善,进逼嘉兴。夏超亲自上阵督战,相持半日,败退杭州,被宋梅村部俘获,秘密杀害。终年45岁。
  周定
  周定(1897~1927),原名周豫,又名静之,鳌里(今属文成县)人。幼时母亲背着他做针线,不慎,针尖刺破眼球,右目失明。民国3年(1914)在省立第十一中学读书,次年,转入省立第十中学。8年6月,考入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回乡,任南屏小学国文教师、校长。1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6年1月,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受命赴江西做秘密工作。6月4日,被江西反动政府追捕,转至汉口。不久,奉命回浙江从事农民运动和党务工作,后回乡休养。8月28日,病体稍愈,又去杭州。10月,中共浙江省委任命周定和郑敬衡为省委特派员,协助省委常委、组织部主任王家谟组织实施《浙东暴动计划》。11月初,到处州、温州一带指导农民运动。9日赶往温州,在东门高殿下蔡万兴客栈与王家谟接头时,不幸被捕,18日牺牲于温州紫福山麓。
  麻植
  麻植(1905~1927),又名炳登,字愈高、印植。浮弋乡北坑九山人。民国13年(1924)夏,考取黄埔军校(第二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中共黄埔支部候补干事。14年,参加广东革命军第一、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科员、宣传科长。嗣后,调任广东军事部(军委)秘书。15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麻植留守军校,负责军委与军校的联系工作。初冬,周恩来、聂荣臻离开广州,暂由麻植主持军事部工作。16年4月15日,广州发生政变,麻植转移至南海县里水乡。两天后,为保护秘密文件,不顾个人安危,重返军委办事处所在地——广州市榨粉街。在与区委妇女部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黄玉兰一起烧毁秘密文件时,被埋伏的敌人包围,不幸被捕。狱中,他严词拒绝敌人的利诱,忍受各种酷刑,始终不透露半点机密。审讯时,痛斥敌人罪恶行径;借机告诉黄玉兰:“敌人是不会放过我的,你尚未暴露,就咬定说自己是佣人,其他一概不知道”并以一支柑红色钢笔相赠。4月29日下午,麻植在广州市红花岗牺牲,年仅23岁,。被列入中共七大公布的烈士名单。
  附:麻植家信一封
  亲爱的父母亲:
  长久没有写信回家,家中亦没有信来,所以心中非常记念家中。儿前毕业时,曾将文凭寄上,有收到否?儿此次出发东征,奉命派到东征军政治部充当科员,于本月初八到汕头,此次我军东征,于短少时间便克复潮汕,实诸将士奋勇杀贼之功。征途中我军甚爱护人民,秋毫无犯,所以人民对我军感情甚好。现在广东已统一,地方极平安。但是其他各省人民现在尚被军阀蹂躏,所以我军救国救民之宗旨,不久即行北伐,希望早点把中国统一,把一切不好的人,都要扫除干净,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救出,解除一切痛苦。因此种重大责任,是青年应负起的,所以儿亦愿为救国救民而牺牲,立定志向,勇往直前。今年儿恐怕没有工夫回家,请家人勿念。现在有一件事要求,亲爱的父母亲,就是儿的婚姻问题。聘定俞氏是儿素不赞成,婚姻是人生大事,不可随便乱定。儿所以不满意俞氏,并不是说他家里没有钱,亦不是说他相貌不好,更不是与俞家有恶感。..现在把儿娶妻应备之条件,条列如左:
  第一,女人要识字,头脑清楚者。
  第二,女人脚要大,并且身体要无残缺而强健者。
  第三,女人性情要和儿相合者。
  第四,女人最好亦是有志向做救国救民事业与儿相同者。
  以上四条是儿与人结婚最要紧的信条,如不备上列四条资格,虽他家里如何富贵,品貌如何美丽,儿也不娶。现在还有一件事要请勿误会。儿在外自信没有不好的行为,这是可告慰的。儿写此信是老老实实的写出,一点没有偏见和客气。儿这样坦白的胸襟,提出离婚问题,请亲爱的父母加以详细的考虑,给儿一个回信,以免悬念。谨请金安。
  儿植上
  中华民国十四年十月十六日晚书
  张学东
  张学东(1910~1931),温溪学神村人。幼时在私塾读书6年,13岁随父撑船。
  民国18年(1929)11月,在永嘉西内区农民武装暴动影响下,到塘坑、黄山、下贵等地组织农民暴动,建立农会,废止田赋及苛捐杂税。同年底,带领500名武装农民,攻打永临警察分局,杀死局长,缴获长枪5支。不久,受驻温省防军和地主民团400多人偷袭,因腿部中弹被捕,关进青田监狱。
  19年1月31日,张越狱,到万山底项村。在永青交界处重新组织武装队伍,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第三营(补充营),任营长。4月,带领三营500多人,从黄垟、塘坑、黄山等地到小舟山,进逼温溪,在风门坳与省防军交战10多小时。9月,红十三军第一团1000多人准备第二次攻打平阳,途经白岩、大金,战斗失利。张带领部分红军回黄垟、峰山一带坚持斗争。10月,在万山乌泥塘龙须坑被捕。20年2月,在温州紫福山牺牲。195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郑橄
  郑秾(1894~1933),字桂山,乳名木星,仁庄乡罗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为华工去法国挖战壕。民国11年(1922)到苏联学做皮鞋,和留苏学生、中共党员谢文锦来往密切,接受革命思想。14年回乡结婚。16年再次赴苏经商。17年回乡务农。
  19年春,中共中央派胡公冕等人在永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简称红十三军)。郑橄在青田阜山参加红军。5月,参加攻打平阳县城。
  20年初,到兰溪孟湖乡包郎殿同乡家落脚。以行医、教拳术为掩护,深入兰溪、龙游、汤溪、寿昌等地,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红军组织。在两年多时间里,发展1355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自任师长。并继续发展组织,印发革命传单,开展宣传活动,带领农民在兰溪西乡开展“二五”减租斗争。21年11月,在龙游东乡召开骨干会议,提出要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军会师。次年7月,在龙游东乡召开各县骨干会议,计划乘农历九月十九日三叠岩庙会,举行武装暴动。暴动前一周,因叛徒出卖,10月30日被捕。12月15日,在龙游西门外就义。1982年4月2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弦
  张弦(1898~1936),县城后街人。3岁丧父,由祖母与大伯抚养成人,爱好琴棋书画。南京政治大学毕业后,在南京某中学任教。20年代初,赴法国勤工俭学,入巴黎美术学院,成绩优异,曾参加世界油画素描比赛并获奖,被留校任教。后由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敦促回国,受刘海粟之聘,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张弦接受西欧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观念和技法,又重视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粹的继承,具有创新精神,曾出版《张弦素描集》。30年代初,他是国内最有影响的现代美术团体“决澜社”主要成员。和该社庞薰〓、倪贻德、周多等青年油画家一起表示“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要用新的观念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
  民国25年夏,张弦回乡度,假,身患肝病,因庸医误诊,不幸亡故。蔡元培、刘海粟、何香凝、于右任、张大千等在上海召开迫悼会。刘海粟挽联:“微子多能诸生崇拜;何竟长辞此校凄其”。于右任挽联:“绝艺留寰宇,哀歌杂薤蒿”。
  张兆辰
  张兆辰(1873~1940)字星白,号乐天,北山张口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入江南陆师学堂。二,十九年春,任湖南省定字左旗教习。后任湖南省将弁学堂监督兼总教习。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三十三年夏,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官,适徐锡麟起义而受嫌,调任苏州、江宁、无锡、镇江四府禁烟督办。星白推辞不就,宣统三年(1911)春挈眷归乡。
  同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星白闻讯星夜驰沪。约沪军尚武队队长叶仰高赴宁,向联军总司令徐绍桢建议攻取南京必须先占领天堡城,以成建瓴之势,未被采纳,又向浙军支队长朱瑞请求组织敢死队,被采纳,支队参谋长吕公望下令悬赏招收志愿兵,得敢战之士192人,星白任指挥官,仰高为参谋。九月九日下午,率敢死队袭击中茅山,苦战10多小时,终歼顽敌。星白急命所获大炮,居高临下,猛轰南京城内北极阁、朝阳门、旗营都督府等处。清军闻炮声大惊,无心守城,南京即告光复。孙中山曾说:“汉阳一失,吾党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大局,因以益振。”
  之后,调任淞军混成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浙江沿海总炮台官兼外海水师帮统。民国2年(1913),任总统府少将军事参议。5年,袁世凯称帝,星白南下,与陈英士相策应,在杭起义,驱逐朱瑞,任浙江督军屈映光高等军事顾问。6年,军阀杨善德率军攻入杭州,星白被指为乱党,悬赏缉拿,在上海多次遭暗杀团狙击。11月,推动宁波独立,失败后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
  民国7年,奉命赴汕头与吕公望策动浙军反正,被推为浙军指挥。11年9月,陈炯明叛变,星白奉命赴粤,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北伐时,任浙军第一路总指挥,负责温处一带军事,并维持地方秩序。16年冬,西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冯玉祥任星白为第十九军军长,因故未就。次年冬,退休。
  此后,在温州行医,改名乐天,在“行医规例”木牌上写着:“贫病不计酬金”。29年8月11日病逝,葬青田巨浦徐山。
  章秋阳
  章秋阳(1901~1940),别名乃起,字郁庵,小源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的活动家。
  民国11年(1922),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当店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陈云一起在商务发行所秘密建党。党支部成立后,和陈云、徐新之先后任党支部书记。14年5月,组织领导党团员和群众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8月、12月,组织发动大罢工。陈云任罢工委员会委员长,章秋阳、沈雁冰、徐新之任委员、谈判代表,迫使资本家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派出代表谈判的权利。罢工胜利后,成立工会,出版《职工》刊物,在上海大学等处创办夜校,为职工上政治课、文化课。同时受命派人到南货、中药、估衣、煤炭、百货、米业、烟杂、典当等行业,分头分批进行联系,成立工会。章秋阳任上海店员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书记。15年10月至16年3月,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时,章秋阳为上海特别市市民代表,参与筹备市民代表会议、成立上海特别和庙时政府工作,兼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党部商人部长。四·一二政变后,易名章 乃起,任浙江省省防军第六团军需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国茶叶公司安徽省办事处主任,秘密进行革命工作。29年2月17日,在安徽屯溪遭国民党特务毒害。年40岁。
  陈瑛
  陈瑛(1883~1941),字蕙薰,又字惠生,阜山王费潭人。18岁入江南陆师学堂,继而留学奥地利维也纳新城步兵专门学校。8年后学成回国,受张作霖敦请,任东三省测量总局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军学处处长、振威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为张学良家庭教师。民国13年(1924),因病辞归。
  民国17年,与地方人士合议筹办师范学校,并首捐一万银圆。21年秋起任青田县阜山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多年。抗日战争时期兼任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委员。
  周芝山
  周芝山(1868~1942),山口人,生于石雕世家。因父早故,读书3年,缀学习艺。石雕人物、动物、花卉,无一不精。宣统二年(1910),与人创办改进图书石雕刻技艺局。民国2年(1913),又与人共同设立手工传习所,传授石雕技艺。3年8月,集资设立翕和美术公司,购办青田石雕,准备运往美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同年10月,浙江巡抚使屈映光为翕和公司题词“工精刻楮”。次年,芝山的石雕“白云瓶”、“梅鹤大屏”、“牡丹瓶”、“碧色大印章”、“竹林七贤”等12件作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银牌奖章。还赴美国开设商店,推销青田石雕。又先后在上海、汉口、普陀等地开设“图书店”。民国22年前后,任青田县图书石职业工会理事。
  郑磊俊
  郑磊俊(1916~1943),原名黄乃堤,船寮黄言人,生于中学教师家庭。民国26年(1937)毕业于南京钟南高级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青田县抗敌后援会”,从事宣传动员工作。27年3月,到永嘉县峰山参加革命活动。同年8月,和同乡朱正一起到湖北,由力扬介绍给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10月到达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高级部、华北联合大学学习。
  1941年秋,调晋察冀日报社,任电务队英文译电员。反扫荡中,报名参加第一梯队——武装班,保卫报社。1943年9月24日夜,与日本侵略军在河北省灵寿县北营村作战,不幸牺牲,时年28岁。葬报社原驻地阜平县马兰村,墓碑上刻着社长邓拓题诗:“故乡为醉远,天才且栖迟。沥血输邦党,遗风永梦思。悬崖一片土,临水七人碑。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
  徐志仁
  徐志仁(1912~1946)小令南木宕人。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肄业。民国20年,(1931)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断学业,到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22年,在一次集会时被捕,关押在苏州、镇江,受尽酷刑,坚贞不屈。26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得章 乃器、吴卓如保释。出狱时身体虚弱,伤痕累累,肋骨受伤,走路偏跛,但他顾不上治疗和休养,即被派到苏北泰兴县,任陈玉生部副官,争取陈与新四军合作抗日,同时发展革命力量,建立党组织。1939年,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宣传科长。1940年任苏中行政公署文教处长。1941年夏,调苏中区党委领导的抗敌报社。10月,改名王友堂,任滨海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942年5月,调任苏中二地委宣传部长。1943年任东台县安来区委书记。1944年2月任台北(今大丰县)县委书记。夏,病发,高烧不退,但仍在病榻上夜以继日工作,不久被送往后方医院。1946年11月31日,又发烧,一位从敌占区来的“医生”(特务)给他注射针剂后,病情恶化,12月2日逝世,年仅35岁。1963年5月被迫认为革命烈士。1980年,灵骨由阜宁县魏王庄迁阜宁县烈士陵园,树碑纪念。
  潘香凤
  潘香凤(1925~1948),女,万山村人。民国25年(1936),祖父母、母亲、二哥、三哥因瘟疫去世。28年4月,中共万山党支部建立后,创办万山垦殖生产合作社,组织农民搞生产、干革命。香凤加入合作社、儿童团,参加放哨、宣传、开荒。
  31年后,万山根据地的革命活动转入地下,潘香凤成为秘密交通员。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万山秘密交通站发展为总站后,香凤常乔装成学生、商人穿过敌人关卡和封锁线,传递消息,刺探敌情。37年1月上旬,不幸被捕,关押中,对同时被捕的父亲和其他同志说:“审问的时候,你们可以把事情推到我身上。死,我不怕,只要大家能早日获得解放就好了。”1月11日,被押至永嘉县峰林区署,绑在老虎凳上,严刑逼供。香凤始终不透露半句机密。1月13日,在碧莲白岸刑场就义。
  1956年,青田县人民政府在县革命烈士陵园内建造潘香凤烈士墓。
  洪庆和
  洪庆和(1927~1955),季宅人。1951年起任小学教师。1955年初调到芝溪小学。6月25日下午,洪庆和正在给学生上课,忽听瓯江边传来“救命”声。他立即放下书本,急奔江边,见三年级学生邱阿民在水中挣扎,即跃入江中,将邱阿民尽力托起往岸边推。因急速奔跑后体力大减,加上江流湍急,自己沉入水中。此时,其他老师相继赶到,救起邱阿民,而洪庆和却不知去向。
  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其英勇事迹。
  张仕宽
  张仕宽(18951960)山口秋炉坑人。7岁丧父,13岁母亡。14岁始习石雕技,艺,出师后在温州、上海及县内东堡、沙埠一带受雇于人。一般帮工按日计酬,而仕宽为着艺术不追求钱财,宁肯计件取酬。25岁,移居石郭岭头关帝庙。由于生活贫困,妻子和长子相继去世,女儿当童养媳,小、儿子当长工。种田之余仍雕石刻,作品精心雕琢,从不粗制滥造,许多人说他“会做货,不会赚钱”。
  1952年2月,参加城镇石刻小组。由于谦虚谨慎,认真探索,在石雕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石雕“葡萄山”在1953年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浙江省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以及国外多次展出,获得国内外观众好评、国家奖励。1956年7月,被评为青田石雕名艺人,选为县人民代表。1957年7月,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朱德副主席观赏“葡萄山”,赞扬作品雕刻精细。1959年10月,应邀赴京参加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1960年11月29日病逝。
  《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一书,对张仕宽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葡萄山”能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处理葡萄结构,使作品更富立体感。这种写实风格对以后的创作方向有很大影响,逐步改变了多年沿袭的拘谨沉闷的程式,呈现出清新、欢快的格调。
  力扬
  力扬(1908~1964),原名季信,字汉卿,高湖东坑口人。自幼爱好诗词、美术,省立十一中学毕业后,在杭州第一高中师范科肄业一年。民国1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为负责人之一。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时,任学生自治会主席,组织同学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反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被学校开除。随后去上海与主持“一八艺社”上海分社的中共秘密工作者张眺(耶林)、于寄愚、李岫石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21年一·二八事变后,为东北义勇军募捐,被上海南市公安局拘留。是年秋被捕。24年1月,与李岫石、艾青一起被移送苏州反省院,后保释出狱。26年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27年秋,随政治部撤至桂林。28年4月出版诗集《枷锁与自由》。初夏到重庆曾任《文学月报》编委。30年,到恩施湖北第一女子师范任教。31年春回重庆,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教,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理事、重庆《新民报》文艺副刊编辑。31年6月初,长诗《射虎者》定稿(1951年8月再版时改名《射虎者及其家族》)。33年9月,出版《我的竖琴》。36年,随育才学校回上海。同年冬,赴香港,任民主同盟港九支部委员兼宣传部长、香港中业学院文学系主任。
  民国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离港辗转至晋察冀边区,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51年毕业,留学院任国文教员。1953年春,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秘书主任、研究员,参加编 撰《中国文学史》。1955年6月,选编 出版《给诗人》。1964年5月,患肺癌病逝。
  陈诚
  陈诚(1898~1965),字辞修,别号石叟,清光绪廿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生于高市。父陈应麟,字希(式)文,晚清秀才,县立敬业高等小学校长。
  民国2年春,陈考入省立第十一中学。同年秋,因家境困难,转入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7年毕业于杭州体育专门学校。随父友杜持(备选国会议员)赴北京,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1年6月,毕业于第八期炮科,任浙军第二师第六团第三连见习官。
  11年12月,见习期满赴广州。次年3月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上尉副官,后调任大元帅府警卫。13年夏,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陈诚任上尉特别官佐、教育副官。14年1月,任炮兵连长,参加第一次东征。9月参加第二次东征。升任炮二营少校营长。
  15年7月,广州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陈诚初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继任预备第一师第三团团长。11月,改任第廿一师第六十三团上校团长。16年春,在浙江龙游、桐庐战役中击败孙传芳主力部队。6月,任廿一师师长。10月,被何应钦免职,后由严重保荐任军委会军政厅副厅长。
  17年4月,调任南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18年春,参加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争夺武汉的战争。19年4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爆发,陈任讨逆军第二军副军长,率十一师攻入济南。8月,升任十八军上将军长。
  20年7月,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第三次“围剿”,陈被委为“第二路进击军”总指挥。22年初,在第四次“围剿”中,任中路总指挥,在湖北黄陂和江西宜黄等地被红军歼灭近三个师。23年9月第五次“围剿”中,任北路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兼第五纵队总指挥,继续与红军为敌。25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扣留。26年春,任军政部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
  26年7月芦沟桥事件爆发。国民党政府抗战之议未决时,陈认为“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提出牵制日军主力,使敌自东而西、不使其由北而南的战略。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27年春,南京政府迁至武汉,陈任武汉卫戍总司令兼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武汉保卫战;并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及珞珈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同年6月,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29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32年2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3年11月,任军政部部长。35年6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是时,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36年,陈指挥军队向山东、陕北解放区进犯,被击溃。同年9月初,兼任东北行辕主任。37年2月,借口胃病复发,离沈阳去上海治疗,被解除参谋总长及兼职。
  1949年1月,任台湾省主席兼台湾警备总司令。1950年3月,任“行政院”院长。1954年3月,任“副总统”。1957年10月,任国民党副总裁。1960年3月,再度当选“副总统”。1963年12月因病辞去“行政院”院长及兼职。1965年3月5日,因肝癌死于台北。
  陈诚于民国20年捐资1万银圆,兴建高市小学校舍,后数年每年提供办学经费1400银圆。35年,与人联合发起创办石门中学,赠送《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书》、《中华文库丛书》等书。出资印刷《括苍丛书》。
  曾绍文
  曾绍文(1917~1968)芝溪陈造人。民国24年(1935)在上海同济大学高工,班读书,参加进步学生组织,投身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离校赴温州,发起组织战时青年服务团。27年1月,回县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中共青田县工委组织部长。以海口经济建设实验区指导员身份,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民国28年秋,任中共青田县委书记。翌年10月,调任缙云县委书记。32年4月,调浙南特委机关。7月,任青景丽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次年7月,任浙南特委秘书。34年6月,任永嘉工委书记,次年2月任县委书记。37年底,任浙南游击纵队第二支队政委。38年3月,任永青中心县委书记、永青办事处主任。5月,任温州前线司令部副政委,作为浙南游击纵队主要代表之一,与国民党温州区署专员、二〇〇师师长叶芳的代表谈判,促叶部起义,和平解放温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温州地、市委委员,温州市副市长、市长,省人民委员会第三办公室副主任,省粮食厅长、党组书记,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诬陷,被“隔离审查”。1968年8月25日,被害致死。1979年6月,经中共浙江省委批准彻底平反。
  蔡思有
  蔡思有(1931~1975),浮弋乡大坑村人,出身贫苦家庭。1952年起,先后任浮弋乡农会主任、章村区供销社营业员、收购商店经理、人民银行章 村区营业所主任。
  1975年3月3日晚,5名罪犯携带冲锋枪、手枪、手榴弹、匕首、刺刀等武器,从丽水窜到章村,企图抢劫。8时许,他们在人民银行章村区营业所前门、旁门边敲边叫,刚睡下的蔡思有闻声起床,当他把旁门打开一半时,一罪犯端枪强行闯入,蔡奋不顾身,左手抓住枪管使劲往下压,右手臂紧紧夹住罪犯脖子,连声大喊:“土匪来抢了!”另一罪犯慌忙窜入,用匕首柄猛击蔡头部.紧接着又用匕首往蔡的背部狠刺二刀。蔡继续呼叫,因伤重松劲,罪犯乘机脱身退出门外。蔡忍痛上前关门,罪犯连开两枪,击中蔡的左下腹与左大腿。蔡仍以惊人毅力,再次扑向前把门关上。罪犯又连开两枪,仓皇逃窜。蔡身受重伤,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事后,浙江省财政金融局、中共丽水地委、中共青田县委先后发文,号召学习蔡思有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精神。
  陈栖霞
  陈栖霞(1901~1976),又名遇仁,油竹上村人。17岁随父去安南(越南)、缅甸经销“图书货”。民国19年(1930),入云南昆明航空学校,毕业后被派往上海航空队驾机。21年,赴巴黎航空学校深造。23年,任杭州笕桥航空学校飞行教官。26年,任空军第六大队长。七·七事变后,任空军北正面司令,不久改为第三路空军司令。台儿庄战役中,击落敌机一架,得嘉奖银圆一万元,悉数分与部下。驻军西安时,与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过从甚密。29年,任昆明航空学校教育处副处长。30年,任航空委员会航空处处长,后调任衢州航空总站站长。32年,任航空联络处参谋。抗日战争胜利时,告退归里。在乡惜苦怜贫,多有善举。曾秘密支持中共浙南地下党的革命活动。1950年出席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后被划为地主,以“历史反革命”罪送苏北农场“劳动改造”5年。1960年后,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7年予以平反。
  章 乃器
  章 乃器(1897~1977),原名章 埏,小源人。祖父章 楷。父章 同,曾留学日本,民国初年任县议会副议长及富阳、遂昌等县警察局长。章 乃器兄弟6人,妹1人,他排行第二。
  民国元年(1912),入南京空军学校飞行营学习,不久飞行营解散。2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由校长荐入浙江实业银行当练习生。8年赴北京,任北通州京兆农工银行营业部主任、襄理。次年入中美实业公司任会计主任,因洋人态度傲慢,仅3个月便然辞职。11年,失业返沪,重入浙江实业银行,任营业部科员。不久升任营业部主任、副总经理兼检查部主任。但他“志不在温饱”,一面继续研究财政金融问题,一面注意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问题,寻求强国富民之道。
  16年初,担任银行业工会领导工作,支持北伐战争。11月,独力创办《新评论》半月刊,“想利用自己空闲的光阴和敷余的进款,去办理一种适合个性而有益于人类、国家和社会的事业。”一年后《新评论》遭查封停刊。
  20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断发表抗日救亡文章,抨击国民党对日屈辱政策和“先安内后攘外”方针。21年6月,主持创立第一家中国人办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一举挤垮4家外商同行。23年,与宋庆龄、何香凝等签名公布《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发起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24年12月,与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等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次年1月扩大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提出“停止一切内战”、“释放一切政治犯”、“共赴国难”等主张。同年受聘任上海光华大学、沪江大学教授。5月,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之一,起草成立宣言、政治纲领、章程等。7月,辞去银行职,全力投入救国会活动。与沈钧儒、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呼吁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团结抗日。11月22日,在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中,与沈钧儒等一起被捕。在狱中及法庭上,坚持“救国无罪”的正义立场,继续宣传抗日主张。在国内外进步舆论声援下,26年7月31日获释。11月,与国际友人、国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27年1月,应李宗仁之邀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动员委员会秘书长,不久任财政厅长。任职期间,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整饬财政,扭转亏损,团结知识青年,以各种名义拨款支援新四军。28年6月,奉蒋介石之命“赴渝述职”,抵重庆后被免职。29年6月,在重庆与上海银行合办上川实业公司,任总经理。31年12月,与吴蕴初、胡厥文等发起创办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任所长。33年4月,又改组上川企业公司。
  34年12月16日,在重庆与黄炎培、胡厥文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兼会员组主任,筹组民主建国会重庆、上海、港九、北平分会。在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流血的沧白堂、较场口事件中,也是受迫害者之一。35年6月回上海,经营上川企业公司,投资联华影艺社及昆仑影片公司。同时以很大精力投入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民主运动,反对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36年春,到香港创办港九地产公司。次年夏,代表民主建国会发表声明,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2月秘密离开香港,赴沈阳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务委月兼编制委员会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兼财经组组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51年,随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同年,任中央西南土改工作团团长,到四川开展土改工作。1952年8月,任政务院首任粮食部部长,参与制定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6年9月,到浙江检查工作,曾回青田,到过故乡小源。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但他坚信“实践检验真理,时间解决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虽遭残酷迫害,仍吟道:“能求祖国长富强,个人生死无足伤,坏事终当变好事,千锤百炼铁成钢。”1977年5月13日,默然离开人世。1980年6月,平反。1982年5月1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为章举行骨灰移放仪式,,将骨灰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乃器生平著述甚多,有《章乃器论文选》、《激流集》、《中国货币金融问题》、《出狱前后》、《抗日必胜论》、《民众基本论》、《论中国的经济改造》等。
  章培
  章培(1893~1979),字益栽。小源人。18岁投笔从戎,进武汉讲武学堂,再入陆军预备学堂,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在浙江军警界任见习排长、连长等职。民国15年(1926),在夏超部队任统带,随夏响应北伐。后至南昌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前敌总指挥部情报科长等职。
  民国16年2月,北伐军进入上海,章任上海警察厅第一总局局长。一日,在白崇禧办公室见到一张逮捕上海共产党主要人物的机密名单,弟秋阳名列第二,即通知其弟,要他们提高警惕。3月,任浙江省省防军第六团团长,掩护秋阳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因放走上级要逮捕的12位共产党员而被撤职。
  19年,任白崇禧部七十九师少将参谋长。21年,第四次“围剿”中,国民党军大败。章被指控借故拖延战机,有“通敌”之嫌而被撤职,送南京中央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
  26年,任吴江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年底在陆军大学任教。30年,任陆军机械化学校教育处长。31年,任陆军大学机甲战术系中将主任兼第四期将官班主任。
  37年,因公开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处境艰险。年底,脱离陆军大学去香港。途经杭州时,冒险动员浙江省主席陈仪起义,陈表示以保护浙江人民财产、生命安全为重,决不与共产党打仗,托章 转告沈钧儒,以取得联系。
  1949年2月,应召从香港返京,受周恩来、朱德委托,参加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战事组长、装甲教授研究会第一副主任。章还于6月、8月两次在北京、杭州通过广播电台号召原陆军大学、陆军机械化学校学员弃暗投明,为人民国防建设服务。
  1954年,转业至山东,任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3年5月摘掉“右派”帽子。1977年调任浙江省政协委员。1979年8月17日逝世。1980年1月30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张苏
  张苏(1905~1979),阜山叶处人。本姓陈,幼时家境贫寒,被送给张家。16岁赴欧,在苏联学习杂技表演,先后到过欧、非、美洲60多个国家,以办杂技团为业,结交了许多华侨朋友。1947年冬回国。
  1951年4月,带头建立青田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常年互助组。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春,与侨属干部带头试种早稻,推行一熟改三熟。带领社员进行治水、造油茶林、改良土壤、办畜牧场、积肥等各项生产劳动。1951年起,连续6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出席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会议、全国党支部书记标兵会议。
  1960年,调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工作,任县侨联主任、温州专区侨联主任。当选为省一、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碎然
  陈碎然(1958~1981),仁庄冯垟人。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当过标图员、侦察员、炮手、炊事员、饲养员、副班长,多次受连队嘉奖,被评为连队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表示要“安心服役,保卫边疆,一旦革命需要就毫不畏惧地牺牲自己的一切”。
  1981年6月15日中午,所在部队在乌鲁木齐西南高地训练,返回途中,过陡坡,2辆炮车的车炮牵引杆互相别住,横停半山坡。战士将炮下架,准备顺调90度后再上架行驶。当炮转向时,突然顺坡下滑,3名战士紧拉手刹绳,不料绳子断了,9吨多重的炮失控,直冲坡下。此刻,如不马上将炮刹住,不仅炮会翻滚山底,在炮前方作业的5名战士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碎然跃上炮架,用尽全力拉住手刹。炮后轮突然被石头颠起,卷住衣服,使其摔倒在地,炮轮从腹部辗过。由于拉死手刹,炮只凭惯性下滑5米多就停住了,避免一场炮毁战士伤亡的重大事故。陈碎然却因内脏出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
  陈铭奎
  陈铭奎(1901~1982),山口大安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父。22岁出国,在日本、苏联、德国经商。民国21年(1932)回国,23年再度赴德经商。
  1957年5月,别妻携子,回乡参加农村建设,被选为大安村副大队长兼林场场长。带领群众兴建大安油坪塘水库、坑底水库。培育苗木10余万株,栽种果树上千裸,造林1620亩,平均每户近10亩,成为青田县发展山区林业经济的典范之一。连年被评为省、县劳动模范,出席省林业积极分子会议、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会议,受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与归国华侨联合会表彰。被选为县第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映光
  金映光(1913~1983),县城西门外人。12岁到上海当学徒。民国22年(1933)随上海一马戏团到德国汉堡谋生。不久,由进步华侨介绍,参加反帝大同盟,在华侨中散发革命读物,受德国纳粹分子监视、搜查。23年到巴黎,为华侨洗衣、当餐馆杂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印刷、发行党的刊物、传单。次年5月,加入共产党(法共中国支部)。25年初,调到吴玉章主办的《救国时报》当排字工人,兼印刷、发行,后任行政组长。
  民国27年4月回国,到武汉参加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行政、总务工作。报社迁重庆后,因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新华日报》停刊。映光多方奔走,不避险恶,在极困难情况下,为解决报馆新址和生产生活等问题,付出了心血。是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参加筹建《解放日报》的后勤工作。
  35年春,被派往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掩护机要人员,来往沪宁传递情报。11月,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党组织要求其及时传递有关情报。映光不顾个人安危,3次赶赴南京,突破敌人封锁,将一箱重要情报原件运回上海。
  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行政处副处长、公安部行政处处长。嗣后,又任北京市服务局副局长、北京市第二服务局副局长、全国侨务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1983年4月28日,因癌症在北京逝世。
  伍律
  伍律(1915~1983),仁庄人。民国28年(1939)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生物学系。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正大学及长春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36年,任上海东南医学院解剖系教授,兼兰州大学动物系副教授。37年6~8月,与裴文中、贾兰坡等组织河西科学考察团,负责调查河西走廊淡水鱼、家畜家禽寄生虫等。1949年后,任大连大学和大连医学院副教授、教授。1956年,应大连港务局要求,与有关单位协作,采取综合措施灭鼠,成效显著,有国际影响。1957年,任蛇岛考察队长,对蛇岛进行多次考察。同年,又参加柞蚕寄蝇危害防治大协作,负责寄蝇生活史及生态研究,从生态上提出灭蝇措施。1969年随大连医学院内迁,任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贵州科学院副院长、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生态学报》编委、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贵州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
  一生著述宏富,翻译《昆虫生理学》,主编《普通生物学》、《贵州动物志》,合著《生物学》,著《动物生态学》等。《蛇岛的秘密》获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柞蚕饰腹寄蝇生活史及生态的研究》获1980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全国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林三渔
  林三渔(1902~1987),仁庄罗溪人。出身农民,家境贫寒,少年失学。17岁跟乡友东渡日本,挑煤、扛铁板、卖糖果、打零杂工,后到皮革作坊做工。稍有积蓄,开业经营小餐馆。由于勤俭操业,经营有方,其“中华料理”餐馆、游乐场生意兴旺,成为华侨实业家,被推为旅日华侨东京总会常务理事、旅日华侨浙江同乡会副会长。
  1961年9月,首次回国参加国庆活动,受到周恩来、廖承志等接见,深受鼓舞。他常说:“祖国与海外赤子是母子关系,国强民才荣。”
  数十年来,慷慨解囊,为家乡办了许多公益事业。1973年,捐资兴建山口至仁庄公路、罗溪小学、罗溪水电站;重修大安至仁庄道路,先后兴建山口、下陈、阮垟、仁庄、罗溪等地桥梁6座、凉亭4座。1980年,捐资兴建浙江华侨大楼;1981年,资助兴建青田华侨饭店;1982年,捐资重建谢桥亭。尤关心文化教育事业。60年代初,为温州华侨中学、青田华侨中学等捐赠办学经费、学习用品。19831986年,在青田中学、温州大学、丽水师范专科学校、罗溪爱国小学设立“振兴中华”奖学金,捐资兴建青田中学三渔礼堂。1987年,捐资70万元,在上海兴建实验中学,为上海师范大学提供教育实验基地。为修纂《青田县志》资助40万日元。
  1987年10月,虽身患绝症,仍作第40次回乡之行。11月13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郭永芳
  郭永芳(19371989),东岸乡洲头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情报系图书馆专修科。供职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988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郭永芳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古文献分类、编目、藏书建设及古籍的整理开发作出卓越贡献。1980年起,主持整理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原稿的工作。对科学技术史亦颇有研究,与人合写的《中国古代海洋学史》一书,引用古文献达758种,正被译成英文介绍给国际学术界。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球科学年表》中海洋分科的主编之一,并参加《中国古代航海史》写作。另有两篇论文在第四届国际海洋学史会(汉堡·1987年)上受到学者赞扬,并被收入会议论文集。70年代,在我国翻译英国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巨著时,他是负责人之一,承担该书所引中国古代文献的审核与复原工作。
  1974年,参加西沙群岛主权问题研究,撰写《越南史籍记载的“黄沙”、“长沙”决非我西沙、南沙群岛》的论文,指出“黄沙”实为越南广东群岛中的“椰子塘”,“长沙”实为越南顺化到贤海口的沙滩。为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提供了确凿可靠的依据,受外交部表彰。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汝锡
相关人物
潘翼
相关人物
汤思退
相关人物
蒋继周
相关人物
陈葵
相关人物
郑汝谐
相关人物
季文龙
相关人物
厉子温
相关人物
刘基
相关人物
陈中州
相关人物
韩锡胙
相关人物
端木国瑚
相关人物
王金宝
相关人物
章楷
相关人物
夏之骐
相关人物
夏尔玙
相关人物
夏炳承
相关人物
陈琪
相关人物
夏超
相关人物
周定
相关人物
麻植
相关人物
张学东
相关人物
郑秾
相关人物
张弦
相关人物
张兆辰
相关人物
章秋阳
相关人物
陈瑛
相关人物
周芝山
相关人物
郑磊俊
相关人物
徐志仁
相关人物
潘香凤
相关人物
洪庆和
相关人物
张仕宽
相关人物
力扬
相关人物
陈诚
相关人物
曾绍文
相关人物
蔡思有
相关人物
陈栖霞
相关人物
章乃器
相关人物
章培
相关人物
张苏
相关人物
陈碎然
相关人物
陈铭奎
相关人物
金映光
相关人物
伍律
相关人物
林三渔
相关人物
郭永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