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51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671-673
摘要: 本编记述了青田县传统节日和时令节日习俗的情况,包含了吃陈饭、送点心、正月酒等。
关键词: 青田县 风俗 岁时习俗

内容

第一节 传统节日
  〔春节 〕正月初一至初五为春节 。初一为“起年”,初五为“满年”,俗称“五日年”。习惯上,春节要延续到元宵。其节俗繁多:
  开门炮、关门炮:春节早晚要放鞭炮,早称“开门炮”,晚称“关门炮”。
  吃陈饭:初一至初五,吃除夕烧的大锅饭,表示年年有余。
  扫过年地:除夕扫过年地,旧时初一至初四不扫地。初五起床,放花炮后才动帚打扫:先向里扫三下,再往外扫,边扫边念:“金银宝贝往里扫,蚊虫蚤虱往外扫。”
  送年羹:初二为望丈母日。女婿背红袋送年羹,新女婿上门,请吃“上门酒”。
  送点心:初二、初三,烧山粉饺、猪脚等点心敬上辈老人,上辈回以红包压岁。
  正月酒:富有人家摆“正月酒”(春酒),亲戚、邻里互相邀请。
  上八日:正月初八为“上八日”,各家拜太公坟,坟头压烧纸,分饼。近年初二开始拜坟。
  照岁:除夕夜,在床、米缸、谷仓、猪牛栏、鸡窝前及正柱脚等处点香烛照岁,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月初七至初十日夜分别照岁,俗谓“七人八谷九牛羊,初十棉花白洋洋。”
  〔元宵〕又称上元节 、灯节 。旧时城镇举行“打过殿”(见附录)、闹花灯等活动;农村大祠堂有灯会。北山、白岩村,正月十三至十六日,每家扎一盏灯,挂在本姓祠堂。凡逢寿喜的,要挂花球,婚喜的挂“新媛主球”,生子的挂“花男球”,六十甲子以上的老人,逢十挂“老人球”。北山吴、杜、刘三姓祠堂达三千多盏灯。十五夜,众人齐集祠堂,形成闹灯高潮。
  〔端午〕俗称“重五”,家家门上挂菖蒲剑,喷雄黄,包粽子,吃软饼;瓯江划龙舟;女婿送“重午羹”;儿童挂“红卵袋”。〔六月六〕家家曝晒衣物、书籍,称“晒伏”,“簟霉”。还有“六月六,洗狗畜”之说。
  〔六月八〕妇女洗头发。有“六月八,洗头发”之说。
  〔七月半〕俗称“鬼节 ”,举行家祭,“寄封筒”给太公婆。夜间“烧路钱”、“放水灯”,接济孤魂野鬼。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俗谓“人节”。唯此节不祭祖祭佛。中秋节晚餐吃“团圆饭”、“豆粉擂”、“月华饼”;夜里赏月和“看月华”;白天摆“小摆设”。近年中秋月夜常举行联欢活动。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登高节 。人们结伴登高。山区村民吃“九层糕”。近年常举行集体登山活动。
  〔除夕〕俗称“三十日夜”、“过年”。其实过年从腊月开始。十二月初八为“下八日”,早晚点香灯敬佛。廿三晚上送灶神上天(除夕接回)。廿四掸尘,长工店员结帐,仓柜加封,药店封刀。廿五以后炊糖糕,做山粉饺、豆腐丸。贴符、贴春联,挂彩灯。除夕“还冬”(谢年)、分压岁钱、宵夜,最后放鞭炮送旧。
  第二节 时令节日
  〔交春〕交春日为春之首,有“新春大如年”之说。立春习俗有:
  挑冬水:立春前一天,挑冬水储藏备用,说是过了立春为春水,浸物容易腐烂。
  接春:立春时辰一到,放鞭炮、点香灯,迎接春的到来。接春由男人操持。
  燂春:由妇人操持,手捏樟树枝叶火把,走遍各室,边燂边念:“上谭‘瓦辣’(虫豕),下谭蚤虱;燂燂猫眼睛光,燂燂老鼠眼瞀瞊,燂潭蚊虫蚤虱往外爬,燂悼金银宝贝往里收。”以此驱瘟灭灾。
  挖金:天亮,男人去田里开锄,举锄挖三下,称“挖金”。寓意劳动致富。
  养春牛:立春早晨牵牛去吃春草,说是吃了春草健壮力大。
  〔清明〕清明吃“清明馍糍”,上坟扫墓、培土、压烧纸。农村有“牛抢青”的习俗,是日早晨牵牛“抢”草吃。除祭祖坟外,还谒拜革命烈士,学校举行春游活动。
  〔立夏〕是日吃“立夏饼”(蚕豆馍糍),使身子骨硬朗。同时吃韭菜蛋,下田不怕蚂蟥叮。
  〔冬至〕俗称“冬节 ”。是日吃“冬节 汤丸”,俗话说:“吃了冬节 汤丸大一岁。”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