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5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丧葬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670-6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丧葬习俗,包括送终、含口银、报山、买水洗浴、穿寿衣、灵床、请落枋、旋材和送上山。这些习俗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旨在让死者顺利进入阴间,也表达了亲属对死者的缅怀和思念。
关键词: 青田县 生活习俗 生育

内容

〔送终〕死者临终,子女侍守床前,目送“断气”。〔含口银〕将一点银末、七粒米、七片茶叶用红纸包好放在死者口内。〔报山〕又称“报圹”。有寿坟的,死者亲属至坟地点香烛,用手扳动坟上一块石头,预告山隍土地,坟主要来安居。〔买水洗浴〕孝子到水边点香烛,向海龙王买水:顺、倒各舀3碗,再加1碗,倒入水桶,拎回倒入脚盂,用七块小布,为死者自头至脚抹浴。
  〔穿寿衣〕寿衣俗称“祭老衣”多为蓝、白、灰色,忌穿青色。衣裤为5、7、9、11、13件,成单数。孝子将套好的寿衣拿到露天,一脚踏在凳上用秤(不用秤砣)称,口念“一秤鲜鲜”!然后将凳踢翻。寿鞋软底,用红线缝9针,称“踏九针”。寿帽:男戴方巾,女戴金丝绒帽或包头绢。穿寿衣后,开“衣裳单”一式两份,一份放入死者口袋,一份焚化。
  〔灵床〕用门板搭就,床前摆一碗半熟祭饭,一盏油灯。饭上放一双半熟鸡蛋,插一支缠棉花的筷子,称“座头饭”。死者寿被上放五只灰粽,缚在“竹丝爪”上,说是让死者到阴间时,用竹丝打狗,用灰粽喂狗,以便顺利通过鬼门关。在寿衣纽扣上挂一只“种子袋”,内放谷、麦、豆、玉米、南瓜子等五样半熟种子。
  〔请落枋〕棺材称“寿枋”、“老寿”、“大屋”。入殓前,棺材停放中堂,底铺一层木炭,上放寿席、寿褥。“枕头”三角形,“脚踏”四方形,所谓“头顶三角,脚踏四方”。子女将死者抬放入棺(长子抬头),盖上寿被,上放竹丝、灰粽。头顶上安三片瓦,脚下放一撮泥,表示“头顶自己的天,脚踏自己的地”。接着掀去遮面布,子女环立瞻仰遗容,哭声骤起,不忍分离。
  〔旋材〕盖棺后,子、媳、女儿、女婿等下辈,身穿孝服,手执孝棒,女辈半撑纸伞,由长子、长孙手拎魂幡、香盏领先,围着棺材顺倒各走三圈,称为“旋材”。
  〔送上山〕又称出丧、出殡。旧时出殡行列次序为:分路钱(烧纸)、鸣锣开道,魂幡、香盏,子侄、女婿“护材”,吹打,至亲女辈半撑雨伞,亲朋好友随后。70年代起,出现横披、照相亭、花圈、录音机播放哀乐。行列前后常有数副锣鼓。1985年7月,鹤城镇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改革殡葬礼仪的若干规定》。要求丧事从简。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