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编 华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480
颗粒名称: 第二十八编 华侨
分类号: D634
页数: 19
页码: 641-658
摘要: 本编记述了青田县华侨方面的情况,包含了侨史、侨团、侨心、侨务。
关键词: 青田县 华侨 概况

内容

县人侨居国外,已有300余年历史。初期,携带青田石雕经西伯利亚问道欧洲,或由上海渡洋出国。以贩卖青田石雕起步,由行商小贩发展为经营餐馆、皮革、服装、百货等业;部分进入科学文化界;少数跻身政界。1987年,青田华侨达2万余人,遍及5大洲46个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为美洲和亚洲。
  第一章 侨史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
  清初已有县人侨居国外,民国24年《中国年鉴》(英文版)记载:“前在十七、十八世纪年间,就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从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数开海禁,出国经商谋生者日益增多。道光晚期,县人到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大城市贩卖青田石雕。
  据《华侨经济年鉴》记载:“清光绪年间,到意大利定居最早者为湖北省天门人及浙江省青田人,前者贩卖纸花,后者贩卖青田石。”“我国人移殖至中欧者在满清末期即已开始,初期到德国的是浙江青田人及山东省江湖艺人,多沿陆路经西伯利亚、莫斯科到达柏林。”
  光绪年间(1875~1908),方山奎岩庄出国者共76人,少数赴欧,多数去日本。赴日者起初贩卖石雕,后转做苦工,大多当挑煤脚夫。光绪十四年(1888)山口村石雕艺人林茂祥,携销石雕于美国旧金山一带。其墓志铭载;“林先生茂祥,,..及壮,负有远志,携销其作品于海外,..清光绪戊子年,远适美洲,遇我国星使傅公云龙于旧金山,..不数年,长次令嗣,先后遍历五洲,所谋皆遂。”同年,魁市村詹阿有赴法经商。光绪十六年,港头村周留贤,辗转到南美一带谋生。光绪十八年,山口村商民季兆鋆等7人,到南洋群岛及印度一带贩卖石雕。光绪二十三年,小令南木宕村留甘木,到英国、荷兰经商。光绪二十四年,方山裘山村季富典赴俄国销售石雕。光绪二十六年,山口村石雕艺人朱某,受雇于英国商人,后在伦敦开设中国工艺品商店。光绪末年,县人陈元丰在浙江普陀贩卖石雕,得知西欧人非常喜爱,便携带石雕经海道到法国,获利甚多。亲友闻讯,纷纷前往。
  民国初期至抗日战争之前,青田石雕声誉日盛。民国4年(1915),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青田石雕参展,获银牌奖,由此名声大振,引起美国人的浓厚兴趣。方山龙现村吴乾奎,裘山村裘振珊,山口村周芝山、黄松轩,油竹雅岙村金美斋等人,先后在美国开设石雕商店,营业颇盛。民国6年,在莫斯科与彼得格勒两地共有青田华侨100多人,贩卖花瓶、小型雕刻品等青田石雕。后因交通困难,货源不继,改做皮制品(小皮包)生意。7年,吴岸黄山村王志南,由法国转至荷兰,与广东人简谭合股开设水手馆,代荷兰轮船公司招募中国海员,国内外乡亲往投者甚多。
  民国6年,北京国民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大批劳工赴欧洲参加战地服务。是年冬,县政府开展招募工作,凡报名者均被录取,共招募2000多人,每人发大洋5元,新棉衣1套。战后大多定居欧洲,其中在法国1000多人。1918年12月27日,法国总统给他们颁发国民证、享受公民权利。山口杉树园头村陈绍初,还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一枚。
  早期陆续赴欧行销青田石雕的“图书客”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欧参战的华工,奠定了青田华侨在欧洲的基础。继而,旅欧华侨提携国内亲友到欧洲创业,20年代至30年代成为县人出国的旺盛时期。仅在西欧的青田侨胞,约1万人,其中旅居法国3000多人,荷兰、奥地利、意大利各1000多人,比利时300多人,西班牙300多人,葡萄牙200多人。
  民国8~17年,共有427人到日本,其中9~11年赴日158人。少数以贩卖石雕为业,多数靠做苦工谋生。
  光绪廿七年至民国26年,共有120人到巴西、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其中巴西最多。
  1982年对方山、油竹、阜山等15个重点侨乡(缺山口镇)1816名归国华侨进行调查,其中清末(18881911)出国61人,民初(19121918)出国13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抗日战争前的18年间,出国1568人,占总数的86.3%。1937~1949年,出国仅57人。详见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出国审批手续十分严格,出国人数增长缓慢。1950~1959年,批准出国152人;1960~1965年,批准出国124人;1966~1976年,批准出国91人。“文化大革命”后,逐步纠正在华侨事务中“左”的倾向,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出国人数激增。1979~1986年,批准出国领取护照共10948人,1987年3128人,已经出境的约占70%。
  第二节 路线与流向
  欧洲
  陆路 早期,县人多从上海乘船北上到旅顺或营口,经陆路至东北边陲满洲里出境,沿西伯利亚铁路到莫斯科,再转赴欧洲各国。经此路线不用护照,当时俄英两国办理铁路联运,有则广告载明:由东方乘西伯利亚铁路火车赴英国,一路甚为趣味。由此北路赴英国颇便宜,由东方至莫斯科,毋须呈验护照,如在旅顺无验疫耽搁外,二十五日内可到伦敦矣!清末,山口一带掀起“番邦热”。光绪三十三年(1907),季美楷卖田6担凑银出国,携带两书笼石雕,与两位同乡自上海至旅顺,乘火车入俄境,历21天到莫斯科。兜售石雕时,俄国人摇摇手说:“这东西早买过了。”只好再乘火车到德国柏林,石雕卖完后,再从国内邮寄两次石货。
  水路 民国时期,县人大多从水路出国到欧洲,其方式有“藏舱”与办护照两种。“藏舱”,出国者不必办理护照和出境手续,只需交200银圆(当时谷子三圆一石)。由上海十六铺一些客栈里的秘密机构与远洋货轮的水手长联系,伺机扮成“水手”上船,躲藏在机房水手寝室或蔬菜间、煤仓等处。到港后,趁夜深人静时,由水手长领上岸,到青田同胞客栈。另一种是办理护照出国。当时县人在上海设有公合昌、公达利、同昌等钱庄,专门代办出国护照。出国者交付300银圆,就可包办。若食宿费及出国费用不足,可由钱庄贷款。钱庄还为华侨办理邮购业务。出国者获得护照后,从上海乘轮船经香港、新加坡,过马六甲海峡,绕道好望角,抵达欧洲。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则过运河入地中海,至意大利那不勒斯或法国马赛上岸,分赴欧洲各国。
  航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出国仍以欧洲为主。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国际直达航线逐步开通,出国人员大多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地乘飞机出国。
  旅居欧洲的青田华侨,走南闯北,常辗转数国乃至十几国,有的流向美洲。
  亚洲
  在亚洲,县人以旅居日本为主。以上海为出发地,有的直接坐船东渡日本;有的经山东烟台,坐船到朝鲜仁川上岸,至釜山,再乘船去日本。其方式亦有“藏舱”与办理护照两种。旅日者以经商、做工为多,部分转赴欧洲各国。据调查,到1949年止,旅日青田华侨共785人,其中转赴欧洲等地214人,占27.3%。此外,也有少数县人到东南亚一带经商并定居。
  美洲
  县人到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一般从上海出发,乘船到日本,再转乘远洋船横渡太平洋到旧金山或洛杉矶登岸。到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早期大多从欧洲前往,有的当海员,随船从欧洲去那里定居;有的从水路过大西洋,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或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上岸。80年代,旅居美洲的青田华侨,有的流向欧洲。
  第三节 分布与职业
  分布
  1987年,青田华侨共20030人,分布于5大洲46个国家。欧洲19个侨居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联邦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葡萄牙、瑞典、丹麦、波兰、民主德国、苏联、瑞士、挪威、卢森堡、英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17750人,占总数的88.6%;美洲10个侨居国(地区):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牙买加、墨西哥、智利、法属圭亚那,1876人,占总数的9.4%;亚洲11个侨居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以色列、印度、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缅甸、土耳其、印度尼西亚,350人;非洲5个侨居国:刚果、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佛得角、力篷,47人;大洋洲侨居国澳大利亚,7人。
  职业
  县人早期出国大多随身携带青田石雕,沿途贩卖。定居后,除少数由国内邮寄石雕继续经销外,大部改做小百货,少数在农场、工厂、矿山做工,或当海员,或经营皮革、餐馆等业。据1982年归侨职业调查;在1203名归侨中,行商小贩1036人,占总数的86.1%,做工149人,海员8人,皮革7人,餐馆3人。
  据旅荷兰华侨陈彬《旅欧洲青田侨胞经过情况》记载:30年代,荷兰有青田侨胞1000多人(其中女性1人),大多做小生意,贩卖中国纺织品、瓷器、茶叶、小件青田石雕、工艺品及糖果等货物,少数人开店经营。在阿姆斯特丹有青田侨胞500多人,设有进出口公司、国货公司、批发商店、洗衣馆、面馆、理发店、豆腐厂、客栈、水手馆等。在海牙,有青田侨胞200多人,设有大酒楼、面馆、赌馆、瓜菜水果店、洗衣馆、面厂、杂货店、客栈、批发商店等。在鹿特丹,有青田侨胞100多人,设有公司、客栈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工业社会与旅游观光的需要,中国餐馆在世界各国崛起,许多青田侨胞转而经营餐馆业。在荷兰,青田侨胞杨岩禄,于1947年开始以炒饭、炒面供应学生和街市小商人作经济午餐,仅一年多时间,由夫妻2人扩充到雇用20多名工人,使其“华光饭店”名闻全国。在荷兰的青田侨胞纷纷向餐馆业发展,到60年代,开设酒楼饭馆200多家。在西班牙,青田华侨2000多人,经营餐馆业350多家,从事餐馆工作的占华侨总数95%以上。阜山陈迪光经营7家餐馆,并开设进出口有限贸易公司。
  1980年与1986年两次调查6604位华侨,餐馆服务业2621人,占39.7%,皮革业317人,占4.8%,行商小贩仅26人,占0.39%,从事科教文专业59人,占0.89%,在校读书875人,占13.3%。详见下表。
  1984年,阜山乡有华侨607人,其中:餐馆老板47人,工人173人,共220人,占总数的36%;皮革厂、场老板16人,工人21人;百货店老板18人,店员37人;贸易公司6人;货行3人;国外机构职员52人;读书109人;家务18人;退休29人;待业7人;幼儿71人。
  随着华侨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华侨后代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有9位旅居联邦德国侨胞后代6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3人。有23位旅美侨胞后代37人毕业或肄业于大学,其中博士5人,硕士1人。此外,有数十名县人留学获博士、硕士学位后侨居美国,进入科教文等知识界,有的担任高级研究员,有的任大学教授。少数县人在国外跻身政界,刘大慰在加拿大任国会议员。
  第二章 侨团
  在侨居国,建立华侨团体,加强联系,团结互助。下列侨团,有的系青田华侨单独组织,有的系青田华侨在其中任职的联合组织。
  旅俄侨团
  中华旅俄联合会 1917年4月18日,在俄国彼得格勒成立。1918年底改名“旅俄华工联合会”。在莫斯科设有分会。青田旅俄华侨孙言川(小令孙山村人),任干事、中文秘书,受苏联外交部之托,创办中文《旅俄华工大同报》,每期二三千份,供苏联红军里的中国人阅读。1918~1920年秋,约出版四五十期。旅居彼得格勒与莫斯科的青田华侨100多人,得到联合会帮助和保护。1919年,有八九名青田华侨从莫斯科动身回国,途中遭搜查、劫持、杀害。联合会得知后,要求苏联外交部调查处理。经有关部门调查后,由军事法庭将几名凶手处决。
  旅德侨团
  旅德华侨工商联合会 1934年前在德国柏林成立,县城项叔度曾任会长。1936年,阜山林南勋任会长,山口林南卿任副会长。当时在柏林做工或做小贩的青田华侨三四百人,均为该会会员。
  中国留德学生抗战后援会 1937年成立。阜山旅德华侨林仲平担任义务打字工作,为出版《抗战报》服务。
  联邦德国华人联谊会 1984年8月筹建,阜山孙玉仙(女)任主席团成员。1985年3月15日成立,青田华侨尹岩元任理事,孙玉仙、邱竹仁、张汉权任副理事。下设7个区负责人,尹岩元负责汉堡区,孙玉仙负责不来梅区,邱竹仁、张汉权负责杜塞尔多夫区。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联邦德国联络处 负责人杜椿荪(北山人)、柳志成(仁宫彭湖人)、林秉勋(莒浦西坑人)。
  旅意侨团
  米兰华侨工商联合会1945年8月,旅意大利米兰市华侨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时成立。青田华侨吴镇超(吴岸人)任副会长、朱祥(油竹人)任宣传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米兰华侨工商会”。胡锡珍(前仓胡车村人)任会长,孙明权(孙山人)任副会长。1986年5月4日,改名“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胡锡珍任名誉会长,孙明权任副会长兼秘书长。青田华侨任常务理事4人,理事会委员7人。
  中餐馆同业公会 孙明权等发起组建,1983年成立,会址设在米兰市,孙明权任副理事长。
  波伦亚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 原名“中华公所”1970年7月中意建交时重建,改为现名。孙明权任会长。1982年改选,陈洪俊(,油竹人)任会长。
  热那亚华侨联谊会 青田华侨周德兴(仁庄外洋村人)为负责人之一。
  都灵华侨华人联谊会 1986年10月6日成立,青田华侨留光远任副会长,倪则平任副秘书长兼文娱体育组组长。
  波伦亚华侨文化中心 台湾当局派出机构,青田华侨孙耀光、杜松茂为负责人。
  格罗塞托华侨华人工商协会 1987年2月1日成立,吴伯权(方山后金村人)任会长,吴苏权(方山后金村人)、陈家玉(女,鹤城镇人)任副会长。
  意中文化交流中心 王薛芳(仁庄阮垟村人)等为负责人。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意大利联络处 孙耀光(汤垟垟寮村人)任主任,徐国献(双洋岭康村人)任副主任。
  旅法侨团
  旅法华侨俱乐部 1971年在巴黎成立。青田华侨厉言(县城人)任副主席,罗周美、张竹芳为执委。1983年,厉言任副主席。1984、1987年,厉言、罗良华(章 旦罗坑人)任副主席。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法国联络处 负责人詹陈典(圩仁山头村人)。
  旅荷侨团
  旅荷华侨总会 前身为“瓯海同乡会”1948年9月2日成立。1973年改为现名,青田华侨郭南斋、胡品三等为负责人。会址设阿姆斯特丹。
  旅荷青田同乡会 1985年4月建立,会长陈特轩(阜山人),副会长孙焕然(小令孙山人)、吴洪刚(前仓平风寨人)、阮波奎(方山阮大岙人)、朱志芳(方山周岙人),会址设鹿特丹。1986年12月18日改选,陈特轩为名誉会长,孙焕然为会长。增选裘位杰(方山石前人)、裘奉权(方山石前人)为副会长。
  中国餐馆业同业公会 1964年成立,由254个会员单位组成。青田华侨郭南斋(港头小峙人)任主席,会址设阿姆斯特丹,海牙设有办事处。
  中国饮食业分会 1983年成立,参加荷兰饮食总会。1986年12月22日改选,孙焕然(小令孙山人)任副主席。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荷兰联络处 负责人朱呈典(港头人)、朱建人(油竹人)、陈佐树(北山人)。
  旅比侨团
  旅比华侨联合会 1963年成立,会址设布鲁塞尔。金先芳(方山周岙人)任主席,朱焕光(圩仁人)任第一副主席。1985年后,朱焕光任主席。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比利时联络处 主任郑锡康(金田陈山底村人)、副主任杨宝藏(金田陈岙底人)。
  餐馆业同业公会 台湾去比利时华侨团体,郑锡康、杨宝藏等负责。
  旅西侨团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 1982年6月6日成立,会址设马德里。第三届后,青田华侨陈迪光、陈晓东为副会长,18名理事中青田人15名。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西班牙联络处 负责人傅明光(山口人)。
  旅瑞侨团
  瑞京华人协会 1983年筹备,原名“瑞京华人电影文化俱乐部”,1984年4月成立。青田王建荣任电影组负责人。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瑞典联络处 负责人周文光(大云寺人)。
  旅丹侨团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丹麦联络处 负责人詹少敏(章 旦朱岙人)。
  旅挪侨团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挪威联络处 负责人陈特浩(阜山人)。
  旅葡侨团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葡萄牙联络处 负责人陈源清(章 旦双洋人)。
  旅日侨团
  旅日华侨东京总会 林三渔(罗溪人)任常务理事,林政夫、林光夫(均三渔之子)任理事。
  旅日华侨浙江同乡会 1968年5月6日成立筹委会,林三渔任副会长。
  静冈县华侨总会 徐建一(汤洋人)任副会长。
  山梨华侨总会 刘涨兴(沙埠人)任副会长。
  旅巴侨团
  中巴友好协会 会员100多人,青田华侨裘克毅任副会长,任理事者5人。
  圣保罗巴西华侨华人协会 会员300多人,青田吴瑛、朱敏群任副会长。
  巴西里约华人联谊会 青田华侨华人季福仁、张超祖、陈雄彬、吴汉斌、孙志凯5人发起,1984年8月成立。青田华侨80多人入会。季福仁任副会长,孙志凯任常务理事兼总务。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巴西联络处 负责人王力群(章 旦项元人)。
  旅圭侨团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法属圭亚那联络处 负责人朱冠标(外旦李山人)。
  旅美侨团
  美中国建学术联谊会 60年代成立。1986年,陈惠开(县城人)任会长。
  旅美浙江同乡会 1987年成立,会址设纽约,饶达(季宅引坑人)任理事兼秘书。
  美华青联会 饶达任执行委员。
  旅台北市青田同乡会驻美国联络处 主任林文昭(山口人),副主任王大中(大路洪菴人)。
  第三章 侨心
  青田华侨,对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作过积极贡献。同时迫切希望祖国强盛,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处处表现赤子之心,竭力为祖国与故乡作出奉献。
  第一节 抗日爱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异国奔走呼号,慷慨解囊,有的毅然归国,参战杀敌,流血牺牲。
  30年代,青田旅法华侨金映光(县城人)、金直夫(油竹雅岙人)、林德光(山口村人)、白洪斋(油竹叶山人)、黄里(章旦项元人)等,在法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宣传、筹集抗日经费等爱国活动。1938年1月回国,奔赴抗日第一线。章旦徐山归侨徐进香,参加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任一队二组准尉副组长。1932年2月10日,为抗击日军,在上海南翔阵亡。垟心泥岙归侨叶公正,参加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华侨义勇队。因抗日积劳,1932年2月13日,病故南京军中。
  1938年1月1日至1939年7月,旅法华侨捐献118016法郎。青田华侨集居的巴黎里昂车站区和哥鲁梅驿区,在1938年头10个月中,捐献41157法郎,占总数的35%。其中王鹏捐献400法郎。青田华侨陈则敬,看了保卫上海四行仓库抗日记录片后,激于爱国义愤,向中国驻法领事馆领取一本100页的救国捐献单据,在几天内动员100人募捐数千元,分三次,将钱送交领事馆。1939年7月,旅欧华侨开展“七·七”抗战两周年献金运动。181人共捐献1400元。法国巴黎里昂车站区(巴黎12区)青田华侨吴绍庭等54人,共捐献607元。法国邮船“霞非将军号”与“杜美总统号”海员华侨等及零散的个人捐献,共5040法郎,其中也有青田华侨的捐献。在意大利罗马,青田华侨23人,捐献1010里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旅荷兰华侨及留学生,成立“旅荷华侨抗日救国会”。下设阿埠、海牙、洛塘、乌埠四个分会。每月轮流在一个分会的所在地召开联席会议。阿埠抗日救国会设唐人街17号,主要负责人中有青田华侨王志南、林仙山、胡品三、金梦仙等。海牙抗日救国会主要负责人中有青田华侨陈彬、陈特轩等。1938年3月起,出版中文《抗战要讯》周刊(编辑王以康、陈彬)90余期,每期五六千字,发行200余份。到1940年5月德军占领荷兰后,被迫停刊。中国驻荷兰公使金问泗提议将旅荷华侨抗日救国会改名“旅荷华侨互助会”继续工作。推选张振英、陈彬等负责联系。1943年,顾问律师施锡仰被捕,陈特轩、张振英被扣为人质,逼迫陈彬归案。经审讯,幸获释,但文件均被没收,“互助会”被勒令停止活动。方山奎岩庄华侨陈进明,19371945年在荷属西印度乔利梳、古拉梳埠当海员时,就地参加“华侨抗日救国会”活动。连续8年捐献荷兰盾534.5元。
  油竹华侨朱祥,1938年旅居捷克斯洛伐克,受“中国留德学生抗战后援会”之托,誊写油印《抗战报》,及时在侨胞中散发。青田旅奥地利华侨严毅庵(双垟金竹洋人),负责经常性抗日募捐,每月将捐款如数解送中国使馆。旅菲青田侨胞郑铭岩(方山下碓人),1939年编印“抗敌救国要义暨国民公约信笺”,义卖得款3081.05元,亲自携带回国。以1000元作本省前线抗敌将士奖金;以1040元送省赈济会救济难民;其余送给受伤将士办事处。当时省政府颁给“义溢瀛寰”匾额嘉奖,并报请行政院发给人民荣誉奖章与证书。旅巴西华侨周继文,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解囊支援抗日,被选为南美洲抗日救国会会长。
  旅日青田华侨王永发、王源清,在日本已做十多年码头小工,抗日战争期间,日警问他们愿为新政府(指汪伪政府)人民还是为旧政府人民。他们回答说,中国只有一个国民政府,愿为国民政府人民。从而触怒日警当局,被羁押一周后,押上轮船,驱逐归国。
  第二节 支援家乡建设
  捐赠
  民国18年(1929),油竹乡雅岙村旅美华侨金美斋资助1000银圆,筹建县立医院,县长郑迈书赠“急公好义”匾额嘉奖。
  民国21年,青田县阜山乡村师范学校创办。阜山归侨周呈瑶参加筹备工作,是校董事会成员。26年,学生骤增,急需扩建校舍。阜山旅巴西华侨周继文捐赠5万银圆,使扩建工作顺利完成。
  30年,山口乡石雕外销中断,乡民经济窘困,粮食奇缺,被迫自缢、投水者不少。山口旅美华侨及旅沪同乡,应乡里士绅电请,集资10500元,购番薯干、大麦、大米,急施救济。山口旅美华侨林晋南,36年2月回乡探亲,携来药品多种,治病救人,并捐款为地方兴办慈善、工商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华侨发扬爱国爱乡优良传统,捐资兴办家乡教育、卫生、交通事业及其他公益事业。1960~1966年共捐资5.8万元,1967~1976年共捐资33.17万元,1977~1987年共捐资218.5万元。
  1960~1988年7月,青田华侨、华人为家乡、外地捐赠各种款项、物资在万元以上者共61人。其中旅日华侨林三渔捐赠194.13万元(外地120.2万元)、彩色电视机4台、摄像机1台、空调机1台。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33.71万元(外地3.5万元)、轿车3辆、面包车2辆(其中1辆与弟合赠)。旅巴侨胞吴朝英(女)捐赠27.34万元(外地11万元)。
  华侨捐资兴办的主要公益事业如下:
  县侨联大楼 高3层,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93.06平方米,占地673.75平方米。1965年5月落成,造价4.7万余元。旅意大利侨胞王薛芳发起捐募,嗣后又有胡锡珍、张景和、任德球等23位侨胞捐资。
  山汤公路 山汤公路山口至仁庄段,长10公里,旅日侨胞林三渔乐助25万元,1971年建成通车。
  太鹤公园 1981年开始修建,至1985年初具规模。林三渔、杨彭妹、孙明权等63位侨胞,先后捐赠12.5万余元。
  华侨饭店 高6层,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1984年5月20日落成开业。林三渔、胡锡珍、赖相令、郭玉桓等19位侨胞,共资助21万余元。其中林三渔资助10万元。
  青田中学“三渔礼堂” 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由侨胞林三渔捐资15万元兴建。1986年6月10日落成。
  中山中学教学大楼 1986年建成使用,高3层,教室12个,面积2200平方米,胡锡珍、吴朝英(女)、孙明权、孙焕然、胡守珍、林三渔、阮波奎等100多位侨胞集资38万余元兴建。
  方山中学教学大楼 高3层,教室12个,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造价15.2万余元。侨胞裘奉权捐资1万元,全乡侨眷归侨乐助5万余元。1986年8月落成。
  奖学金 旅日侨胞林三渔捐赠给青田中学5万元,设立“林三渔振兴中华奖学金”;捐赠1万元给故乡罗溪村“林三渔爱国学校”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胡锡珍捐赠给鹤城中学、中山中学、城东小学各5000元,设立奖学金。旅意侨胞孙明权、陈玉华夫妇,设立育才奖学金,每年以6万美元利息,奖励本县高考优秀学生。
  投资
  1958年,归侨、侨眷集资创办青田华侨造纸厂。1960年4月,11位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华侨餐馆。5月,21位归侨、侨眷集资创办华侨洗染公司。1980年,华侨胡锡珍贷款50万元(3年免息),帮助兴办青田华侨乳制品厂。1983年,归侨、侨眷集资3.5万元,办企业3家。1984年,集资81.5万元,办企业10家。1985年,集资14.7万元,办企业2家。1986年,集资49万元,办企业5家。
  1987年,集资52万元,办企业6家。
  侨汇
  1979年后,侨汇上升幅度明显增大。对改善侨属生活、发展侨乡建设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50~1986年,通过银行侨汇情况如下图:
  第四章 侨务
  第一节 机构与工作
  民国时期,侨务工作由县公安部门兼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华侨工作由县委统战部秘书兼管。1956年3月6日,县人民委员会建立华侨事务科。1972年5月,改称县革委会政工组侨务办公室。1977年9月,改称县革委会外事、侨务办公室。1978年后统称侨务办公室。1978年至1979年属县委统战部。1979年至1981年6月属县革委会。1981年7月至1983年属县人民政府。1984年属县委统战部,同年11月改属县人民政府。
  民国时期,侨务工作主要是调查侨民经商、婚姻状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侨务工作主要是宣传贯彻各项侨务政策,按宪法规定,保护归侨、侨眷和华侨的合法权益,为侨胞服务;鼓励支持归侨、侨眷兴办企业;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出入境管理工作等。1979年以来,在落实华侨、归侨政策上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1月28日,县委成立落实华侨私房政策领导小组,根据中央《关于加快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的意见》文件精神,开展落实华侨私房政策工作,至1987年底基本结束。1985~1987年,共接待回乡探亲华侨1678。人次;共发放归侨困难补助费46150元。
  第二节 归侨侨眷团体
  青田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简称县侨联。1961年9月18日,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备案。“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被迫停顿。1979年9月、1983年9月、1987年6月,三次召开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制定、修改章 程,选举领导成员。
  基层归侨、侨眷组织
  各重点乡镇侨属委员会或归侨、侨眷联合会,在县侨联第二届委员会后陆续建立。1979年,建立阜山乡、方山乡侨属委员会。1980年,建立油竹乡、鹤城镇侨属委员会、水南区归侨侨眷联合会。1981年,建立山口、双洋、北山、东岸、港头、仁庄、吴岸、孙山、平演等乡侨属委员会。1986年,建立洋心、汤垟、仁宫乡及温溪镇归侨侨眷联合会。1985年1月,建立青田归侨侨眷温州联谊会。
  附:华侨华人归侨名录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贞治 父王仕福,仁庄冯垟人,侨居日本。贞治,1940年生于东京,高中毕业后,加入日本巨人军棒球队。1962年,独创金鸡独立式击球法,成为本垒打“打手”。1977年9月3日,打出第756支本垒打,创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棒球王。两天后,日本首相授予第一号国民荣誉奖。两次获日本棒球“三冠王”称号。与拳王阿里、球王贝利合称“世界三大体育明星”。著有《世界棒球王的回忆》。
  王志南 吴岸黄山人。1918年由法国转至荷兰,与广东客家人简谭合股开设五号水手馆,代荷兰轮船公司招募中国海员,国内外乡亲往投者很多,成为当时欧洲华侨首富之一。1928~1932年,任荷兰华侨工商联合会会长。抗战期间,任阿埠抗日救国会副会长。
  朱定山 县城人。1933年上海大学毕业,被选为上海市代表,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后定居美国,致力开创塞发那海滩的经营。1967年,任美国小型企业中心咨询委员会副主管、塞发那开发公司总经理。
  朱祥 1913年生,油竹下村人。1935年出国,先后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经商,1946年回国。旅欧期间,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从事侨务工作。被选为第四、五、六届县人大代表,第七届县人大常委,县侨联第二届主席。第三、四届名誉主席,全国第三届侨联委员。
  孙明权 1919年生,小令孙山村人。1963年出国侨居意大利。在米兰开设“长城酒家”,常接待我国出访意大利的国家领导人和各界知名人士。历任波伦亚中区华侨华人联谊会会长、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探索文化中心会长等职。捐资建造青田太鹤公园听涛亭,1957年参与发起创办温州华侨中学。1985年资助创办青田中山中学。1988年在青田设立“孙明权陈玉华夫妇育才奖学金”。
  孙焕然 1943年生,小令孙山人。1965年出国,侨居荷兰,经营海洋乐园、上海城酒楼。被选为旅荷兰华侨总会理事、旅荷浙江青田同乡会会长。资助兴建鹤城“城标”一座,赠送对讲机设备一套。资助兴建青田华侨饭店、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中山中学。捐资购办孙山碾米厂设备。将家乡楼房3间、人民币2万元赠给孙山小学。
  孙耀光 1919年生,汤垟洋寮人。1937年到意大利。抗日战争期间,奔走于华侨之中,募款奉献政府。1963年,任意大利“中华公所”主席。历任国民党意大利直属分部委员、常委;1969年为中国国民党第十届全国大会代表、任十届中央委员会党务顾问。1973年任“欧洲立法委员”。1976年又为国民党十一届全国大会代表,连任党务顾问,侨务委员会委员。1968年,意大利梵蒂冈天主教会及意大利政府授予爵士封号。
  陈则敬 1911年生,县城人。1930年赴法国经商,抗日战争时期,踊跃参加捐献。1940年3月回国。1957年参与创办青田华侨中学,并任校董事会董事长兼副校长。1965年参与筹建县侨联大楼。历任县一至六届人大代表,省二、三届人大代表,县一、二届政协副主席,县一、二、三届侨联副主席,县四届侨联名誉主席。
  陈彬 1911年生,阜山王费潭人。1929年赴法国,1930年转往德国,1933年至荷兰。抗日战争期间,任海牙抗日救国会监察主任、洛塘华侨抗日救国会文书主任、抗战要讯社编 辑。参与创办《救国报》周刊。战后,任中国大酒楼经理、荷华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1970年退休。
  陈惠开 1936年12月23日生,县城人。1959年赴美留学,获伊利诺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历任俄亥俄大学教授,电机系研究部主任,特座教授选拔委员会主任,全美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的电网系统科学杂志编辑,并担任12种科学杂志的稿件审核人与论文评论者。著有《实用直线图理论》等书10本、专业论文200余篇。曾获全美数学协会“福特奖”,俄亥俄大学“贝克研究奖”,研究学会“院士奖”,“全美杰出教育家奖”,俄亥俄大学“杰出教授奖”,联邦德国“洪堡奖,”日本科学促进会最高奖。被列入《美国科学领袖名人录》等10余种名人录。1982年以来,5次回国讲学,被国内8所院校聘为名誉教授。
  胡锡珍 1908年生,前仓胡车人。1925年,东渡日本,1933年到意大利,贩卖领带。1937年,在米兰开设手工皮革制品工场。1945年开设皮革公司,成为华侨实业家。1950年被选为米兰华侨工商会会长。多次应邀回国参加国庆活动,受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曾资助青田县华侨饭店、太鹤公园、省华侨大楼、温州华侨饭店、丽水儿童公园、丽水报社及长城修建工程、大兴安岭火灾灾民。1980年以3年免息贷款50万元支持创办青田县华侨乳制品厂。1985年又合资创办青田中侨汽车出租公司,资助创办青田县中山中学。并为鹤城中学、城东小学设立奖学金。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