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戏剧 曲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43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戏剧 曲艺
分类号: J719.4
页数: 3
页码: 602-60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青田县的戏剧和曲艺传统,包括演出历史、戏班剧团、剧种特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青田县 戏剧 曲艺

内容

戏剧
  早时县内演出永嘉乱弹、婺剧和京剧。清咸丰、光绪年间(1851~1861、1875~1908),黄庄戏班演出的乱弹,是吸取永嘉乱弹和松阳高腔自成的地方剧种。民国时期,主要演越剧、京剧。
  民国27年(1938),县民众教育馆开设民众剧场,首次演出话剧。次年,青田、龙泉、云和、遂昌等县组织“浙江省第九区戏剧工作参观团”,在青田城乡交流演出,并帮助当地文艺宣传队排练话剧。
  1959年10月,县越剧团新编古装戏《金鸡山》参加温州地区戏曲调演,获剧本创作奖与演出奖。“文化大革命”期间,禁演古装戏。1977年,古装越剧重现舞台。1981年,县文化局抽调北山、东源、三塘汇、祯旺、阜山5个农村业余剧团,在县人民大会堂演出《双凤冤》、《血罗衫》、《恩仇记》、《三看御妹》等,共12场,观众1.5万人次。至1985年,各剧团创作剧目285个。县越剧团《潘香凤》、《闯宫》、《金鸡山》、《阴谋》、《盗仙草》、《天罗地网》、《晒场风波》、《过江》、《石门书剑》、《洞房之夜》、《哭祖庙》、《育秧》、《碧莲仙子》、《太鹤令》、《山茶岭》;阜山文化宫《老黄忠》;黄放口俱乐部《山涧风云》;温溪俱乐部《红榕树下》;县代表队《百宝箱》、《石门赠书》、《游子泪》、。《求医》、《迎亲人》等先后获温州、丽水地区演出奖。
  清咸丰以来,主要戏班、剧团有:
  黄庄戏班 清咸丰九年(1859)在今黄寮乡黄肚村成立。光绪初,班址迁至黄庄。演出于温州、闽北等地。民国初在金华与金华婺剧班对台,金华婺剧班用高薪收买黄庄戏班几个台柱,致使黄庄戏班散伙。
  张坪戏班 又称张坪戏馆,宣统二年(1910)在今张口乡张坪村成立。翌年在船寮开演,演职员20余人,演出于处州、温州、台州等地。民国5年解散。章旦戏班又名新新舞台,民国6年在章旦村成立,招收青少年50余人,聘请温州师傅4人为教练。演出于浙南各县。抗日战争初期,在江西散伙。
  青田抗敌剧团 民国28年1月在鹤城镇成立。设剧务、总务、编印、交际4股,专职8人,义务数人。县抗日自卫会每月发活动费100元。演出抗日救亡话剧20余本。两次在城隍庙公演,观众3000余人次。后因人员流动,影响演出。29年,省中心剧团派2人指导。每月公青田县演2次,间或下乡演出。
  木偶剧团 1957年,有鹤翔、联盟、胜利3个木偶剧团。1965年,改小木偶为大木偶,演出现代戏。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解散。
  青田县越剧团 1956年2月成立,演职员30人。演员自带被铺道具,下乡巡回演出传统剧和现代剧。1958年出县演出。1960年被评为省文艺先进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越剧被扣上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罪名,停止演出,古装戏服装、道具被烧毁。1970年9月与县文化馆合并,成立青田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1972年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撤销,称县文宣队。1977年8月,恢复县越剧团。1978年上演传统剧24本。1985年,演出251场,上座率79%。在杭州、绍兴等地演出创作剧目《碧莲仙子》,省电视台摄像播放。
  农村业余剧团 1949年后,农村相继建立业余剧团。1953年春节,举行首次农村剧团会演。港头农民剧团被评为优秀农村业余剧团,获省文化局奖励。1957年,农村业余剧团104个。1985年97个。1987年,高湖、章 旦2个业余剧团演出较正常。
  曲艺
  鼓词
  青田鼓词除章 村、温溪二区外,普遍流行。多为盲人说唱。唱腔低沉,节奏缓慢自由,旋律起伏不大,属吟诵式鼓词。在两个乐句基础上,艺人可即兴发挥,以延伸和压缩手法表达喜怒哀乐,丰富唱腔。伴奏乐器鼓、拍,打击简单节奏伴和。为佛事说唱的“观音佛词”、“夫人词”,称大词;在城乡流动说唱的称鼓架词,也称小词,说唱传本、演义,诸如《隋唐演义》、《孟丽君》、《飞龙剑》等。
  章村鼓词 流行于章村区一带。粗犷扑实,叙事性强,初具板腔式,有“慢板”(四句头)、“快板”、“清板”(八句高调)、“起板结板”等板式。扁鼓、拍为主要伴奏乐器。
  温溪鼓词 民国时期温州传入,在温溪一带流行。分“大词”、“平词”两种。“大词”叫唱太平”、“灵经”;“平词”叫“娘娘词”。词句有长短,唱腔柔和,带拖腔,用温溪话唱白。伴奏乐器牛筋琴(又称板琴、敲琴)、小平鼓(单面蒙皮鼓)、檀板(又称拍板)。板式有“流水板”、“紧板”、“慢板”、“清板”、“散板”、“数板”、“武打”、“悲腔板”等。唱腔优美,叙事性强。传统唱本有《结义英雄传》、《万花楼》、《绿牡丹》等。
  莲花
  有“十字莲花”、“温溪莲花”,流落艺人沿门求乞演唱。
  十字莲花,一般每句10字,用青田方言演唱,两人搭档,手拿两片竹爿,打着拍子,一唱一和。温溪莲花,清末民初,由乐清平阳一带传入,用温溪话演唱。胸前斜挂长筒,右手拍击筒面伴奏,左手竹爿相击定板。
  花鼓
  据传明初由安徽凤阳一带流落艺人传入。一种由花鼓公、花鼓婆、大相公3人演唱,属地戏性质;另一种两人演唱,花鼓婆身背花鼓,花鼓公手持小锣或钹,一般演唱“一阵歌”,属曲艺形式。花鼓调有明显民间小调特点,口语化突出。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机构

青田县黄庄戏班
相关机构
青田县张坪戏班
相关机构
青田抗敌剧团
相关机构
青田县木偶剧团
相关机构
青田县越剧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青田鼓词
相关专题
章村鼓词
相关专题
温溪鼓词
相关专题
青田县十字莲花
相关专题
温溪莲花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