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林业科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4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林业科研
分类号: S725
页数: 2
页码: 575-5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青田县在林业生产方面的多项创新措施,包括“以虫治虫”防治油茶煤病、夏季造林、油茶、千年桐嫁接和划分林业区划等。这些措施推动了当地林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造林技术 科研 青田县

内容

防治油茶煤病
  1963年开始,县油茶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祝安,对油茶煤病的主要诱病媒介—绵蚧壳虫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及诱病机制、绵蚧壳虫的天敌资源及其利用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以虫治虫”,通过油茶林放养绵蚧壳虫的天敌黑缘红瓢虫,达到防治油茶煤病的目的。1966年在章村公社黄山头、岩宅等6个大队放养黑缘红瓢虫10万余只,使1000余亩发病油茶林重获新生。平塔大队70余亩油茶,1966年全林发黑,茶籽颗粒无收,10%植株枯死,放养1万余只黑缘红瓢虫后,煤层消退,次年春梢齐发,第三年产量达100多箩。丽水、遂昌、安吉和湖南省莱阳县等地引去黑缘红瓢虫,定居繁殖,控制了油茶煤病。
  1967年,发现绵蚧壳虫新天敌蚧生真菌,经上百次科学实验,1972年10月,终于从杂菌混生体中提取蚧生真菌纯种。1973年,对该菌的侵染机制、毒力效果、培养基筛选等进行考察研究。12月,纯种送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认定此菌是我国独有的一个新种。走出了一条“以菌治虫”防治油茶煤病新路。
  1965年后,为省内外数百个生产单位的科研部门提供有关煤病生物防治资料,并在北京农展会、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1978年陈祝安晋升为副研究员,次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夏季造林
  1958年,民族农林社开展夏季造林试验,成活率达85%以上。造林树种主要有杉木、柳杉、油茶、棕、毛竹等。林地选在土层深厚、湿润的山腰或山脚。油茶喜阳性栽阳坡,毛竹、杉木、柳杉喜阴选阴坡。在端午节前后阴雨天或晴天傍晚带土栽植,边挖边栽。按树苗原朝向落土,深度比根颈部深2~4厘米,并在苗根四周填上二寸厚的湿肥土(一般用水田烂泥),再覆上表土、心土,分层踏实。栽后剪去部分叶片,促使成活。
  油茶、千年桐嫁接
  1982年县油茶科学研究所开始嫁接换种试验。油茶嫁接穗条选自优良母株,采用盾形芽接、嵌合枝接、皮下枝接、拉皮接、插皮接、断砧插皮接6种嫁接方法。1982~1985年,嫁接564株,成活467株,成活率为82.8%。1985年10月底调查,1982年嫁接的植株,生长最高210厘米,冠幅最大222×142米;有87.9%的植株开花,同一个无性系的植株花期较一致,比周围未嫁接过的植株开花早而齐,且逐年增多;53.3%植株结有果实,单株结果最多138个,计2.25公斤。初步显示出生长快、开花结果早和保持母树优良特性的效果。
  千年桐雌雄异株占90%,少数雌雄同株。用实生苗造林,一般10年左右才开花结果,且有40%以上的雄株。1979年,县苗圃开始千年桐嫁接试验,成活率很低。1982年,聘请金华东方红林场和永嘉县苗圃技术员指导,突破质量关,嫁接平均成活率82.3%。千年桐嫁接选用一年生的三年桐实生苗作砧木,采集千年桐优良母株的结果枝为接穗,以“丁”字形、“匚”字形(单扇门形)、“工”字形(双扇门形)等方法,用刀刃剥开砧木皮,切下接穗上饱满芽片,贴紧砧木开口处插入,用塑料薄膜裹绑。以“工”字形和“匚”字形接法成活率最高。最佳气候条件为平均气温18~20℃、相对湿度80%。春、夏、秋均可。春接宜早,顶芽萌发树液流动即可进行;3月下句至4月末最宜。夏接、秋接,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夏接,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秋接,9月5日至10月下旬。
  1983年,全县推广用千年桐嫁接苗造林。
  划分林业区划
  1985年,县组织42人,在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协助下,对不同地区地形、气候、水、土、生物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揭示林业区间差异性和区内一致性。以地貌为主导,海拔为指标,结合人均收入、人均林业用地、人均蓄积量、平均气温等因素,作出林业区域划分。全县划分为“西北低山丘陵经济、用材林区”,“东北低山用材、经济林区”,“西南低中山用材、防护林区”,“东南丘陵低山经济、薪炭林区”4大林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林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发展。1986年1月《林业区划》经丽水地区鉴定合格。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