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编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411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五编 科技
分类号: G301
页数: 18
页码: 570-587
摘要: 本编记述了青田县科技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关键词: 科技 组织青田县

内容

第一章 科技组织
  第一节 县级科研单位
  青田县油茶科学研究所 1959年建立,所址在浮弋乡马岭头,人员5人,其中技术干部1人,有油茶林30亩。1965年为省定点科研单位。1979年人员11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助理工程师4人。县油茶科学研究所以选育油茶良种和防治油茶煤病为主要课题。1965年以来,选育油茶良种6种。1978年油茶煤病生物防治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1979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1985年改为青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1987年人员2人。
  青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9年建立。所址在东岸乡沙埠,人员14人,其中技术干部1人。建所以来,坚持实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方针,开展多课题试验。1959~1986年,完成试验课题129个,其中番薯苗越冬试验和省工省肥再生稻试验等项目获奖。“玉米白籽80日”新品种选育,港头白番薯、早稻矮脚南特号、小麦良种——阿勃新品种试种成果在县内外推广应用。1987年,有水田38亩,人员4人,其中技术干部2人。
  青田县科技情报所 1985年成立,所址在鹤城中路,前身是县科委资料室。1987年人员3人。编写《青田信息》、《青田科技》、《青田科技动态》,交流信息。
  第二节 厂办研究所
  青田县电器技术设计研究所 1983年7月成立,原名电器技术研究所,属县电气控制设备厂。1987年改今名。专职人员2人,兼职人员10人。研制成功的新产品有简易闭环调速器、强浮充电器、电子开关、四柱式节 能三相变压器、七柱式电抗器等。
  青田县机械研究所 1984年成立,兼职人员6人,属县农机厂。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终端阀、柴油机三轮车、电动顶高器、拉器、LH-50鞍式牵引座。
  青田县化工研究所 1984年5月成立,兼职人员5人,属县工业局。主要从事钼化工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研究。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
  1979~1987年,先后成立各种学会、协会38个,会员1966人。其中县级学会、协会26个,会员1521人;区、乡、镇学会、协会14个,会员587人。
  第二章 科技队伍
  1984年底,全县各类科技人员2335人。其中中专以上2143人(本科202人、专科357人、中专1584人);行政管理等干部510人,专业技术干部1782人,工人岗位15人,闲散28人。
  1980年,科技人员评定技术职称。1988年,4758人评上职称,其中高级科技人员56人、中级科技人员656人、初级科技人员4046人。
  第三章 科普工作
  第一节 科普宣传
  科学讲座 1956年开始举办。“文化大革命”中停顿。1980年以后恢复活动。至1987年,举办各学科讲座102期。科普广播50年代县、区、乡(镇)举办科技广播。至1987年,播出科技资料1.3万篇次。
  科普影视 1951年开始,利用幻灯机开展破除迷信和卫生知识宣传。1980年后,用电影和录像传播科学知识,至1987年,共放映科技电影798场次,科技录像28场次。
  科普画廊 1958年在鹤城镇开办,至1987年共刊出140余期。东源、高湖、桐川、北山等地先后开办科技黑板报。科普展览1957~1987年,举办工农业与花卉盆景实物、图片展览3次,破除迷信、科技致富巡回展3次,环境保护、妇幼保健展览5次。
  科普刊物 县科协与有关学会主办的《青田科协》、《青田科普》、《青田农经研究》、《青田农技》、《青田药讯》、《青田特产通讯》、《青田电教》、《改革信息》、《战略讨论》等不定期刊物,共印发15.9万份。向农村有关农户赠送《西瓜》、《化学除草》、《长毛兔》、《地膜》、《柑桔栽培手册》等科技图书1934册。并编 印《实用农业科技三百例》、《黑木耳栽培技术》等4260册。
  第二节 科技培训
  1984~1987年,县科协和农业、林业、建筑、卫生、水电5个系统举办技术培训班2480期、141149人次。其中良种、栽培、植保、畜牧、农机培训班1830期(5天以下短期培训1098期)、110958人次;育苗、嫁接、飞播、护林、化学除草、基地规划设计培训班62期(5天以下短期培训37期)、2085人次;建筑设计培训班5期、100人次;卫生防疫培训班6期、116人次;电子电器、机械制图、水电管理、微电脑、化工、食用菌、家用电器维修、会计培训班577期、27890人次。
  第四章 科研活动
  第一节 林业科研
  防治油茶煤病
  1963年开始,县油茶科学研究所所长陈祝安,对油茶煤病的主要诱病媒介—绵蚧壳虫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及诱病机制、绵蚧壳虫的天敌资源及其利用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以虫治虫”,通过油茶林放养绵蚧壳虫的天敌黑缘红瓢虫,达到防治油茶煤病的目的。1966年在章村公社黄山头、岩宅等6个大队放养黑缘红瓢虫10万余只,使1000余亩发病油茶林重获新生。平塔大队70余亩油茶,1966年全林发黑,茶籽颗粒无收,10%植株枯死,放养1万余只黑缘红瓢虫后,煤层消退,次年春梢齐发,第三年产量达100多箩。丽水、遂昌、安吉和湖南省莱阳县等地引去黑缘红瓢虫,定居繁殖,控制了油茶煤病。
  1967年,发现绵蚧壳虫新天敌蚧生真菌,经上百次科学实验,1972年10月,终于从杂菌混生体中提取蚧生真菌纯种。1973年,对该菌的侵染机制、毒力效果、培养基筛选等进行考察研究。12月,纯种送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认定此菌是我国独有的一个新种。走出了一条“以菌治虫”防治油茶煤病新路。
  1965年后,为省内外数百个生产单位的科研部门提供有关煤病生物防治资料,并在北京农展会、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1978年陈祝安晋升为副研究员,次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夏季造林
  1958年,民族农林社开展夏季造林试验,成活率达85%以上。造林树种主要有杉木、柳杉、油茶、棕、毛竹等。林地选在土层深厚、湿润的山腰或山脚。油茶喜阳性栽阳坡,毛竹、杉木、柳杉喜阴选阴坡。在端午节前后阴雨天或晴天傍晚带土栽植,边挖边栽。按树苗原朝向落土,深度比根颈部深2~4厘米,并在苗根四周填上二寸厚的湿肥土(一般用水田烂泥),再覆上表土、心土,分层踏实。栽后剪去部分叶片,促使成活。
  油茶、千年桐嫁接
  1982年县油茶科学研究所开始嫁接换种试验。油茶嫁接穗条选自优良母株,采用盾形芽接、嵌合枝接、皮下枝接、拉皮接、插皮接、断砧插皮接6种嫁接方法。1982~1985年,嫁接564株,成活467株,成活率为82.8%。1985年10月底调查,1982年嫁接的植株,生长最高210厘米,冠幅最大222×142米;有87.9%的植株开花,同一个无性系的植株花期较一致,比周围未嫁接过的植株开花早而齐,且逐年增多;53.3%植株结有果实,单株结果最多138个,计2.25公斤。初步显示出生长快、开花结果早和保持母树优良特性的效果。
  千年桐雌雄异株占90%,少数雌雄同株。用实生苗造林,一般10年左右才开花结果,且有40%以上的雄株。1979年,县苗圃开始千年桐嫁接试验,成活率很低。1982年,聘请金华东方红林场和永嘉县苗圃技术员指导,突破质量关,嫁接平均成活率82.3%。千年桐嫁接选用一年生的三年桐实生苗作砧木,采集千年桐优良母株的结果枝为接穗,以“丁”字形、“匚”字形(单扇门形)、“工”字形(双扇门形)等方法,用刀刃剥开砧木皮,切下接穗上饱满芽片,贴紧砧木开口处插入,用塑料薄膜裹绑。以“工”字形和“匚”字形接法成活率最高。最佳气候条件为平均气温18~20℃、相对湿度80%。春、夏、秋均可。春接宜早,顶芽萌发树液流动即可进行;3月下句至4月末最宜。夏接、秋接,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夏接,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秋接,9月5日至10月下旬。
  1983年,全县推广用千年桐嫁接苗造林。
  划分林业区划
  1985年,县组织42人,在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协助下,对不同地区地形、气候、水、土、生物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揭示林业区间差异性和区内一致性。以地貌为主导,海拔为指标,结合人均收入、人均林业用地、人均蓄积量、平均气温等因素,作出林业区域划分。全县划分为“西北低山丘陵经济、用材林区”,“东北低山用材、经济林区”,“西南低中山用材、防护林区”,“东南丘陵低山经济、薪炭林区”4大林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林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发展。1986年1月《林业区划》经丽水地区鉴定合格。
  第二节 农业科研
  杂交水稻再生稻试验
  1981年,县农科所选用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和赣化2号,利用杂交水稻再生能力和杂种优势,培育再生稻,取得较好收成。汕优6号头季亩产503.8公斤,再生稻281.3公斤,合计亩产785.1公斤,比常规品种盐籼203,增产9.2%。赣化2号头季亩产468.8公斤,再生稻287.5公斤,合计亩产756.3公斤,比常规品种盐籼203,增产5.2%。具有省工、省本、产量高的优点。
  土壤普查
  1982年3月,开展土壤普查,1985年10月结束。应用航片新技术和室内常规土壤化验分析,查清全县土壤类型、属性、分布面积、土壤中的低产因素,提出改良土壤意见。《土壤普查》经省地土壤普查办公室鉴定合格。
  划分农业区划
  1982年10月至1985年7月,县区划办公室对全县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农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调查,经分析评述,明确优势,因地制宜地将全县划分为4个不同生产主导部门的农业区。提出具有青田特色的发展方向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措施。1985年,《青田县综合农业区划》通过省地鉴定,1986年获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第三节 工业新产品试制
  HRG-10/2滚轮式负荷开关
  1986年,县电器厂在总结瓷底胶盖刀开关的基础上开始研制。同年6月经丽水地区工业局鉴定:产品结构合理,技术先进,适用额定电压至250伏,电流至10安培电路中,作为家用电器、照明和小型单相交流电动机等用电器具接通、断开、隔离及短路保护装置。
  柱塞阀
  1983年,县联营阀门厂成立柱塞攻关小组,参照国外引进的柱塞阀进行试制。1985年经化工部基建局技术鉴定:试制成功的柱塞阀是近年国际上采用的新型阀门,具有结构紧凑、启用灵活、密封可靠、维修方便等优点,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LS-50号牵引销鞍式牵引座
  1983年,县农机厂搜集转盘和半挂汽车、列车资料,走访汽车制造厂和半挂车改装厂,试制成功鞍式转盘总成。经运行使用,认为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维修方便。1986年经省机械工业厅鉴定合格。FG-350型顺流式离心分离机
  1986年9月,县污水处理设备厂科技人员,参阅国外有关离心机资料,试制成功FG-350型顺流式离心分离机,具有分离效果好、滤液含固率低、处理能力大、动力消耗少、运转平稳、噪音低、重量轻、占地少、现场卫生、操作方便等优点。1988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DJ型三相异步机节 电器
  1986年,县电气技术设计研究所根据省科委《关于进一步完成异步机节电器攻关项目的通知》,成立试制组。经过一年多时间,完成DJ系列三相异步机节电器的调研、设计、试制、工业考核、测试等工作。空载节电率40%左右,节电负载范围为额定负载的40%左右。1987年10月22日,国家专利局发给日用新型专利证书。
  第五章 科研成果
  第一节 获奖项目
  1978年后多次荣获国家级、中央部委、省级、省厅局、地区级科技成果奖。
  第二节 学术交流
  1958~1987年,青田科技人员撰写各学科论文385篇,举办县级学术报告会、交流会148次,邀请42位副教授以上学者来县讲学,外出交流98人次。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