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制钱 银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2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制钱 银圆
分类号: F822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流通的货币有制钱、铜圆、银圆、银角等。其中制钱最普遍,铜圆与银圆的比值为300∶1,银角次之。
关键词: 青田县 货币流通 银圆

内容

制钱 亦称铜钱,外圆中方孔,便于绳索贯串。明清两代在青田流通的有1文、5文、10文等种,以每枚1文居多。民国9年(1920)以后,制钱淘汰。
  铜圆 俗称铜板,民国初期与制钱同时使用,每枚抵制钱10文。青田流通的铜圆以广东、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铸造的居多。铜圆与银圆的比值为300∶1,28年下降至200∶1。
  民国24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的同时,曾发行铸有国民党党徽的铜辅币,面值有1分、半分2种,比普通铜板略小。
  银圆 明末,市场上已出现从国外流入的银圆,俗称“番钱”。清光绪十四年(1888),广东省开始自铸“龙洋”。民国元年,共和政府发行铸有孙中山头像的“孙洋”。3年,北洋政府发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袁洋”。22年,国民政府又发行一种一面为孙中山头像,另一面为帆船图案的“船洋”。青田流通的银圆,以“袁洋”与墨西哥“鹰洋”居多,“孙洋”次之。
  银角 俗称角子、小洋。民国时期,青田流通最多的是广东、湖北两省铸造的2角、1角面值的银角。24年,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镍辅币,面值有20分、10分、5分3种,俗称“铅角子”。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制钱
相关作品
铜圆
相关作品
银圆
相关作品
银角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