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编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73
颗粒名称: 第十一编 交通
分类号: F572.885.5
页数: 23
页码: 321-3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田地区交通状况的历史变迁。早期,该地区的陆路交通多依靠步行,水路主要靠木帆船。
关键词: 地方经济 交通运输 青田县

内容

青田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早时,陆路往来多步行,货物运输靠肩挑背负,水路以木帆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民国23年(1934)丽青温公路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时毁坏,中止营运。1953年修复。1957年9月开始修建县乡公路。1987年,有43个乡、229个行政村通汽车,总里程345.14公里。偏僻山村修建机耕路,与公路连接,行驶拖拉机、机动三轮车。水路运输由机动船逐步取代木帆船。1973年12月建温溪港,货轮可达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各大港口。
  第一章 公路
  第一节 线路建设
  330国道县境段
  330国道丽水——青田——温州段,原名丽青温公路。县境段长81公里,民国22年1月动工兴建。浙江省公路局负责勘测施工;桥涵、开山爆破工程由裕庆、中华、兴业3家营造公司承包。总造价9.38万元,县筹款7万元,以发行公债形式募集。次年10月竣工,11月通车。
  民国27年11月,为阻止日军侵犯,先后炸毁桥涵17座,破坏路面79处,计17.62公里。29年5月24日起,全线停驶车辆。35年6月,丽青温公路被定为国道,浙江省政府下令修复,后因经费无着,中途停顿。
  1953年10月1日,丽青温公路修复通车。原西门桥绕临江路一段,改凿赵山门拦沟径直东下。路面亦由单行道改为双向车道。1965年开始分段铺筑混凝土、沥青、块石路面79.48公里。1987年8月起,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拓宽路基至16米。1987年日均车流量达4300多辆。
  县乡公路
  青汤公路 县城至汤洋乡洪口,全程38.02公里,四级公路。1957年9月,青田县蜡石矿建成山口村至平演乡魁市村专用线。1960年,瓯江水电工程局建成石郭至湖边专用线。1972年,旅日华侨林三渔捐资修建山口村至仁庄村公路。县拨款续修、连接各段。1977年10月青汤公路全线建成。
  三黄公路 浮弋乡三塘汇至黄寮乡坑根,全程23.89公里,四级公路。1958年,省林业厅为开发章村油茶,拨款修筑章村至浮弋机耕路。1982年,扩建并延伸至三塘汇。1984年,通车至章 村。1986年12月,通车至坑根。青北公路 县城至北山镇,全程39.79公里,投资94万元,1972年6月15日建成通车。四级公路。青双公路县城至双洋乡夏西坑,全程38.6公里。1978年通车至阜山,1983年9月全线竣工。投资95.44万元。四级公路。
  黄石公路 船寮镇黄言至黄洋乡石平川,全程25.18公里。县钼矿投资42.5万元,国家补助18.7万元,沿线村民义务挖填土石方。1971年4月竣工,四级公路。
  红黄公路 东源镇红光(大云寺)至季宅乡黄放口,全程13.28公里。1977年9月建成通车。四级公路。
  下初公路 东岸乡下庄至贵岙乡初下坪,全程14.01公里,等外公路。1958年修下庄至孙坑公路,挖填路基8公里,因资金不足停止。1966年6月,县水泥厂为开采初下坪石灰矿,投资2.98万元续修,1966年10月建成。1980年4月,客车曾通至贵岙乡洪岩坑村。
  山方公路 山口镇至方山乡石前,全程6.53公里,四级公路。1961年,青田蜡石矿曾建山口镇至白洋矿区专用公路。1965年6月,方山乡群众集资4.45万元,投工6.84万工,将矿区公路延伸至石前村。但工程质量差,几经修整,1977年11月始由交通部门验收。1984年,茶寮以南地段因建设电站改线1.62公里。
  仁小公路 仁庄乡仁庄至小令乡小令,全程5.18公里。1977年12月,两乡群众集资筑路,国家补助11.67万元,1979年11月建成。四级公路。
  温小公路 温溪镇至小舟山乡小舟山,全程13.53公里。1978年6月,小舟山乡人民政府发动群众筑路,后国家投资41.6万元,1982年建成。四级公路。
  平孙公路 平桥乡平桥至万山乡孙窟,全程10.1公里,四级公路。1978年,为建设平溪电站,曾修筑平桥至鹅孵龙简易公路。1979年11月,国家投资42.24万元,扩建并延伸至孙窟,1982年10月竣工。
  汪王公路 石帆乡汪里至王岙乡王岙,全程18.76公里,国家投资38.15万元,1981年12月建成。四级公路。
  海溪公路 海口乡海口至海溪乡正教寺,全程11.24公里,四级公路。1964年,当地群众集资3.36万元修建手拉车道。1980年,国家投资13.65万元,拓宽建成。
  下港公路 油竹乡下尾圩至港头乡港头,全程6.03公里,1964年建成。原为青田蜡石矿修筑的运输专线,青汤公路建成后,部分蜡石运输改经西门渡口,下港公路由县交通局接管。
  专用线
  县乡公路未到达的山区,因采矿或水电站建设需要,由经营单位投资、国家补助,建成专用线,与公路连接。金坑电站专用线 季宅乡黄放口至金坑水库,全程3.03公里。1977年建成通车。
  坑口电站专用线 自章旦乡阿旦至坑口水库,全程3.7公里。县水电局投资10万元,1975年7月建成。
  叶蜡石运输线 有2条:双垟乡夏西坑至岭头村,7公里;小令乡小令至南木宕村,6公里。
  花岗岩运输线 分布在县城近郊和吴岸、仁庄、方山、王岙、舒桥等花岗岩产区。总长56.7公里。
  在建公路
  汤垟石龙线 青汤公路终点洪口村至瑞安石龙村,县境内15.25公里。1986年9月动工,从洪口向瑞安县境修筑。建成后,连结平阳——福鼎线的岱口,青汤公路成为省际公路,1988年命名为青岱线。
  仁庄洋心线 仁庄至垟心,全程6.5公里,1984年动工。已筑好路基,未验收。
  坑根黄庄岭线 黄寮乡坑根至黄庄岭头,连接丽水市庞山公路,1987年动工。
  大路大垟线 大路乡大路至船寮镇大垟,与330国道连接。全程2.5公里,1987年动工。
  洪岩坑孙坑线 下初公路的洪岩坑至孙坑乡孙坑,全程5公里,1988年动工。
  吴坑黄坦线 吴坑乡吴坑至永嘉县白云乡黄坦村与桥头镇公路连接。全线5.6公里。1985年动工,已筑路基4.8公里。
  石平川峰山线 黄垟乡石平川至峰山村,全程10公里。1979年动工,1986年建成,未验收。
  第二节 客货运输
  运输企业
  青田车站 民国23年,设在县城行春门(现临江东路县运输公司址),经营过往班车客运业务。仅有平房2间,设站长、站员各1人,隶浙江省公路局第四区管理处(丽水)管辖。公路破坏后,车站撤销。
  浙江省汽车运输公司丽水分公司青田车站 1953年10月,青田车站租用鹤城镇原“同善社”楼房3间营业。1957年春节迁至东门现址,仅有砖木结构站房一座。1973年扩建货运站、职工宿舍。1980年,建候车大厅和可停放10辆客车的停车棚。
  1953年,青田车站隶属浙江省温州公路运输局温州中心站。1954年4月起,青田站始发各地车辆。1963年2月2日划归丽水运输段。1973年,隶属浙江省汽车运输公司丽水分公司。1980年冬,自建车队。1987年有大客车31辆,1329座位;货车9辆,58吨位。机修保养设备齐全。车站下辖7个自设站、8个代办站、101个停靠站。干部、职工173人。1988年,升格为丽水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青田分公司。
  青田县运输公司 地址在鹤城镇临江东路,1983年3月以原搬运公司扩充建立。下设汽车队、搬运站、汽车修配厂、交通机械厂,有大客车2辆,货车17辆,吊车1辆。干部职工181人。
  浙江中侨汽车出租有限公司青田分公司 原名青田中侨汽车出租公司,地址在鹤城镇龙津路。1984年,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青田县分公司与旅意华侨胡锡珍合资创办。1985年8月从日本进口丰田牌面包车35辆,9月14日开始营业。1986年又进口皇冠牌轿车、面包车各8辆。1986年12月调车35辆与杭州市工业经营公司联营,改称浙江中侨汽车出租有限公司青田分公司。
  青田中国旅行社车队 1981年,青田华侨旅行社成立后,华侨郭仕旺、杨王典各赠面包车1辆,后意中文化交流协会赠车1辆,华侨赖相令赠面包车2辆,组建青田华侨旅行社车队。1986年改名青田中国旅行社车队。
  个体运输户 1979年,个体运输业兴起,至1987年,有汽车23辆,机动三轮车184辆。视旅客需要确定行车路线,沿途搭乘。
  客运
  民国24年,青田车站月均客运量:青丽线2465人次;青温线1286人次。
  1954年5月起,县站每日发往金华班车1次。1956年增开温州至海口班车。1958年秋,增开温溪至丽水、温溪至龙泉班车。1965年月均客运量1.56万人次。1971年5月,首次通行县城至石平川班车。1983年5月11日起逢单日发杭州班车1次。1987年,青田车站每日发往杭州、金华、丽水、温州等地班车14次,发往县内各站班车21次;温州发青田5次,境内站发青田站5次;温溪镇发丽水、龙泉各1次;黄放口发丽水1次;丽水发青田黄寮、章村、舒桥各2次,发王岙、海溪、船寮、温溪站各1次。1987年,县站月均客运量12.1万人次,比民国时期增长32倍。集体和个体年客运量48万人次。
  货运
  民国时期,无货运业务。
  1953年11月16日,金温线开行零担货运班车,青田车站开始办理沿线县、市货运业务。1958年冬开始办理省内外联运。1965年,县站货运量8678吨。1987年为1.4万吨。
  60年代,企业自备车辆运输,有的参与社会货运。80年代初,个体货运车辆剧增。至1987年,全县有货车288辆,用于运输的大型拖拉机6辆,手扶拖拉机913台,年运输量36.6万吨。
  第三节 养护
  民国23年,丽青温公路青田段养护归浙江省公路管理局第四区(丽水)负责。有勤杂工1人,看工2人,道工9人。27年,由丽温工务办事处代管。
  1953年,设温州公路运输局青田养路队。1964年,改为丽水养路段青田养护工区。1967年起,改为青田县公路段,隶属丽水专区公路总段。公路段下设温溪、青田、石溪、船寮、界阜、小群、石帆7个道班,有干部、工人117名。养路工具由初期的板车、畚箕、锄头逐步改用机械。现有汽车、翻斗车、沥青洒布车、压路机、破碎机、拖拉机等养路机械38辆(台)。
  县乡公路由县交通局组织沿线乡村农民115人、管理员3人进行养护。养护经费由丽水地区交通局统一管理,每年按每公里300元标准拨给县交通局控制使用。1981年起,按路况每公里300元至650元分五个等级拨给。是年6月,浙江省交通厅拨给自卸翻车、汽车、小翻斗车4辆。后又添置手扶拖拉机、颚式破碎机、两轮压路机、电动水泵等12台,逐步改善县乡养路工具。1985年起,养路费提高12%。
  第二章 水路
  第一节 航道
  瓯江 从湖边至温溪镇下花门出境,县内全长26.2公里,落差小,水势平缓,可航行5~20吨机动船。
  大溪 自丽水市风化村入县境至湖边,全长56.4公里,滩多流急,几经整治,可通航5~10吨机动船。小溪 自景宁县岳口村入境,流至湖边与大溪汇合。境内长47.3公里,航道弯曲多礁,枯水期及洪水期均不利航行,通常2吨以下木帆船可达景宁沙湾。
  祯埠港 从祯旺经王村、祯埠注入大溪,通航里程15公里,可通行竹筏。
  船寮港、四都港昔日有竹筏运输,公路通车后停止。
  第二节 航运
  航运企业
  济瓯(新记)轮船公司青田办事处 民国8年(1919),章旦乡项元金仲贤在温州开办济瓯轮船公司,置“运德利”轮,行驶于温州与安溪(今温溪)间。15年,王纶如等接办,加“新记”以示区别。济瓯(新记)轮船公司在青田上店街设办事处。江上游去温州旅客在青田购票乘木帆船至安溪,再由轮船拖带。26年,青田办事处撤销,改为随船售票。
  西安轮船公司青田办事处 民国20年,永嘉县安溪单伯武办西安轮船公司,在青田上店街设办事处。因与“济瓯”经营航线相同,相互竞争激烈,以降价招徕乘客,甚至随票赠送毛巾、香皂。结果西安轮船公司失败,青田办事处撤销。
  丽青快船公司 民国28年丽青温公路破坏后,水路旅客猛增。鹤城镇大埠头航船业主组织丽青快船公司,备客船20只,航行于青田、丽水之间。丽青温公路通车后停业。
  永青快船公司 民国28年设立,有客船32只,分日夜两班航行于青田、温州间。抗日战争胜利后,旅客减少,公司解散。
  青田县运输联合社 1958年初,成立青田县民船运输合作社。次年,改为瓯江运输公司青田分公司,为国营企业。1962年改为集体企业,称青田县运输联合社。
  青田县航运公司 前身为青田县运输联合社,1983年11月7日成立。下辖岭根、白岩、巨浦、仁宫、坑口、祯埠、海口、芝溪、船寮、鹤城镇、港头、温溪12个航运站,共有职工652人。1987年有木帆船47只,机动船306只。年客运量212万人次,货运量2.8万吨。
  浙江省航运公司温溪分公司 1979年1月成立,有408和330吨货轮7艘,航行于宁波、上海、海南省海口及长江中下游诸港口。1987年货运量9.18万吨。
  青田县温溪镇航运公司 1985年成立。前身为温溪航运站,有20余只机动船。公司成立后,龙泉、玉环等地船只也申请加入。1987年有内河机动船100只,外海机帆船21艘,总吨位2497吨。
  客运
  三国时,永嘉(今温州市)经青田至松阳通行船只。清代,青田至永嘉有客运航船。
  民国7年《大中华浙江地理志》载:“由永嘉溯瓯江而上一百二十里,水深二丈,浅点九尺,自瓯至青,一潮可达,故航运畅行。”
  航船载客20~30人,每日对开温州、青田两地。“济瓯”、“西安”轮船公司创办后,“运德利”、“西安”、“江利”、“云龙”诸轮先后行驶于温州至温溪之间,并与青田航船联合经营,温州至温溪段航船由轮船拖带。此外,温溪、港头、鹤城镇的“盘汤”船亦参与客运。
  白岩、仁宫、湖边、船寮、海口等地均有航船来往于城乡之间;石帆、祯埠两地有航船往返丽水。公路运输发展后,旅客改乘汽车,部分航线撤销。
  货运
  境内大、小溪和瓯江沿岸船民历来自备木帆船从事货运,将上游的土特产运到
  温州等地销售,把工业品、食盐、大米、水产品等上运至丽水、云和、景宁、龙泉等地。民国25年4月,有木帆船2413只。抗日战争时期,公路被破坏,瓯江成为闽浙运输要道,货运频繁。
  1954年,大部分木帆船划归景宁、龙泉和丽水3县航运站经营,余下作副业船为本地供销社运输。1970年起,机动船逐步取代木帆船。1979年后,外海货运增加,内河货运减少。1987年,有机动船517只,木帆船52只。
  竹木排放运
  早期,瓯江上游林区销往沿海各地的竹木,多用篾索扎成排筏顺流放运。明清以来,鹤城镇渐成浙南木材集散地,鹤城镇西门外和近郊的水南、平演、湖口、北岸等地居民大多从事竹木排运输。民国22年,从业人员1231人,木材放运量20余万立方米。1953年后,木材归国家经营,部分排工转业务农,其余调往云和、龙泉县林业局放运木材。1982年瓯江木排放运量13.6万立方米。1984年11.3万立方米。1985年后,木材放开经营,车运增加,木排放运量骤减,1987年仅1000多立方米。
  木排放运限于瓯江口以内,出海放运采用平演村工人创造的“木球”运输法:将木排放运至瓯江下游林福、小旦一带深水处,拆开重新堆叠,用篾索、铁缆捆扎成长方体。“木球”吃水深达2米,浮于水面部分四周安置“排梢”,能经受海浪颠簸,放运至沿海各地。
  第三节 温溪港
  温溪港位于温溪镇下花门330国道贯穿港区,是丽水地区唯一港口。1973年12月开工,1977年1月建成使用。有300吨浮动码头和500吨固定码头各1座,配备吊车、皮带输送机等设施。港口水域面积2.25万平方米,吃水3.5米以下的各类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口,年吞吐量20~25万吨。中转丽水地区各县的蜡石、花岗岩、煤炭、食盐、粮食、化肥、木材、黄砂等大宗物资。
  第四节 养护整治
  民国28年,曾对瓯江温青段进行疏浚。
  1949~1958年航道由船民自行养护,国家给予补贴。1959年,成立青田县航道养护队,1964年并入丽水地区航道养护队,整治重点险滩。
  1966年,浙江省航运管理局规划丽温段航道达15吨级标准,即航宽大于等于12米,水深大于等于0.7米,弯曲半径大于等于200米,流速小于等于25米/秒。丽水地区航管所投资青田航区100万元,建成顺水坝51条,丁坝7条,普遍疏浅滩。经过3年整治,浅滩水深由0.4~0.5米增至0.6~0.8米,流速渐趋平缓。著名的相公滩最大流速从每秒4米下降到每秒3米以下,弯曲的顶头滩已被截直,昔年事故频发的县下滩、石郭汇已成平安航道。枯水期木帆船通航能力:大溪从3吨提高到5吨,小溪由1吨提高到2吨。
  第三章 道路 桥梁 渡口
  第一节 道路
  古县道
  古县道宽11.5米,路面用卵石、块石铺筑,适当地段设置凉亭,供行人歇憩。县城通往邻县古道有六条:
  经平演、圩仁、彭括、大峙至永嘉县境(今瓯海),全程23里。
  经平演、油竹、方山白沙岭至瑞安县境,全程48里。
  经石溪、船寮、黄放口、茅章 至缙云县境,全程90里。
  经石溪、海口、石帆、苦竹至丽水县境,全程107里。
  经湖口头、湖边、白岩、岭根至景宁县境,全程100里。
  经湖口头、湖边、白岩、南田、雅梅、牙门亭至泰顺县境,全程165里。
  1953年以后,有些路段改为公路。
  机耕路
  1958年,祯埠乡群众首筑赵庄至祯埠机耕路。嗣后,采取群众集资、国家补助办法,陆续修筑。1986~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每年拨款20万元支持机耕路建设。1987年,全县有机耕路86条,总长268.6公里,分布在45个乡镇。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有东岸、方山、高湖、良川、金田、祯埠、北山等乡镇。
  第二节 桥梁
  清雍正《处州府志》载:青田县境内民间桥48座。
  民国23年(1934)丽青温公路青田段有桥梁33座。抗日战争期间除芝溪桥外皆被毁坏。1953年公路修,复后,跨径5米以上桥26座。汛头桥、石溪桥、大洋桥、船寮桥、海口桥长度均50米以上。县乡公路跨径5米以上桥41座。红光胜利桥、山口桥、仁庄桥长度均50米以上。1987年,跨径5米以上的民间桥梁134座。
  第三节 渡口
  县内汽车轮渡2处:
  西门渡口 位于鹤城镇西门,1971年6月建成。北山、山口、阜山方向车辆经此。渡口水面宽275米。建有反向式五级码头,备120、90马力渡轮各一艘。1987年日均渡机动车292车次。
  三塘汇渡口 位于浮弋乡三塘汇330国道和三黄公路连接处。有45马力渡轮一艘。1984年,浙江省交通厅投资4万元建成。
  清雍正间,民间渡口22处。
  1987年,全县渡口63处,配置人力渡船47只,机动渡船18只。
  早期渡口经费,多系个人捐资或群众集资购置田产,以常年田租收入作建造渡船和渡工生活之需。渡工不收渡费,每逢春节和谷物登场,至邻近村庄挨户收取年糕、粮食。土地改革后,废除田租,民间渡口由所在村管理,集体供给渡工口粮,对外地乘客收费。维修渡船时,县交通局拨款补助。
  第四章 交通工具
  第一节 水上交通工具
  竹筏 由9~11根毛竹串扎而成,分前后两节,主筏首部翘起,副筏平直,放空和运输量少时,两筏相叠。竹筏货运,顺流载重500公斤,逆水载重300公斤。偶有乘客,临时增添排盂、小凳,以便乘坐。
  木帆船 俗称舴艋船。长7~8米,两端狭窄,中间宽2.5米左右,形如豆英。前后翘起部分称“斗筋”,便于浅滩人力肩背。中舱上盖箬叶衬里的竹篷三块:固定在当中的叫“娘篷”,前头叫“头篷儿”,后头叫“推篷。”“头篷儿”、“推篷”可前后移动。船首尾设置竹篙、木桨,浅水篙撑,深水划桨,顺风时扬帆。
  航船 即以客运为主的木帆船,船体稍大,由2~5名船工操作。70年代后期,改为机动。
  盘汤 两侧有舷窗,舱顶甲板可堆货物,客舱宽敞,可乘50人左右。盘汤多作拖驳,轮船未达航段,仍需人力篙撑桨划。80年代被淘汰。机动船1970年开始,将木帆船配上柴油机改装成动力船。80年代制造的木质机动船,船体增大,装载量最高达30吨。
  第二节 陆上交通工具
  竹兜 制作简单,山区普遍使用,现多用于护送病人,比担架方便。
  轿 多为婚嫁乘坐。富人乘花轿、官轿,穷人乘蓬轿。官绅出门,有时也乘官轿。1950年以后停止使用。
  人力车 俗称黄包车。民国23(1934)年,鹤城镇有人力车出租,日租金0.2元。25年,工人自备人力车11辆沿公路线营运,青田至丽水车资8元。公路破坏后,人力车停业。
  自行车 民国24年7月,县政府首购自行车4辆,供警察巡视会哨用。25年,私人自行车11辆,车行出租自行车7辆。公路发展后,自行车不断增多。1987年,全县有自行车3万余辆。
  板车 各种胶轮手拉车,俗称板车。1952年7月,青田搬运站码头分队首购2辆大板车和3辆高轮钢丝车,汽车运输发展后被淘汰。26×2.5胶轮车为民间重要运输工具。
  摩托车 1969年,县邮电局首次使用摩托车运送邮件。1987年,全县有摩托车141辆。
  机动三轮车(简易车) 1983年,温溪镇与县城间以机动三轮车载客。不久,船寮、北山、山口等地相继购置。1987年,全县有机动三轮车458辆。
  汽车 县乡公路发展后,企事业单位购置车辆增加。1982年,万山区个体运输户自置客车营运。1987年,全县有大小汽车482辆。
  手扶拖拉机 1980年以后,农村经济搞活,货运增加,多数手扶拖拉机投入交通运输。1987年有手扶拖拉机913台。
  第五章 交通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青田船舶事务所 民国17年(1928)成立,设巡江队。23年11月实施水上保甲制度,全县船舶组成21个保,后废。浙江省船舶管理局瓯江船舶办事处青田分站民国28年6月设立,30年撤销。
  浙江省驿运管理处青田驿运站 民国30年成立,1949年5月取消。
  青田县航运管理所 1954年设立青田县民船管理所。1963年设立青田县航运管理站,次年改称今名。内设港监、运输管理、财务3股,下属船舶检验站,温溪、港头航运管理站。
  青田县交通局 民国时期,交通由县政府建设科分管。1949年,由青田县人民政府建设科分管。1953年5月,县人民政府设交通建设科。1972年5月起,相继设工业交通局、交通邮政局。1977年11月起称青田县交通局,设秘书、财务、建设、养护4股,在职人员24人。
  青田县交通监理所 1971年3月21日成立青田县交通管理站,设站长1人,管理员2人,开始检验车辆。1979年改称车辆监理站。1985年9月18日,与县交通运输管理站合并,建立县交通监理所,设车辆监理、路政管理、运输管理3股,下设温溪、船寮、腊口3个监理站。1986年9月撤销。
  青田县交通警察队 1986年9月建立,下设温溪、船寮、章 村交通管理站,隶属县公安局。
  青田县车辆管理所 1986年9月建立,隶属县公安局。
  青田县公路运输管理所 1986年9月建立,隶属浙江省公路运输管理局。设交通运输管理、维修行业管理2股,办理营运证发放、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客运线路审批等业务。下设船寮、温溪、章 村公路运输管理站。
  青田县公路稽征所 1986年9月设立,办理机动车辆养路费和车辆购置附加费征收。隶属浙江省公路稽征局。第二节 重大事故
  公路事故
  民国27年(1938)农历11月28日晚7时许,丽水客运站1007号客车,从青田县城驶向丽水,经芝溪头天尺岭下,翻人大溪,死29人,伤9人。
  1976年8月29日11时,温州市公安局10—35988号货车搭乘亲属驶往杭州,经丽温公路91K+900处坠入桥下烧毁,死11人,重伤4人。
  1984年5月5日,青田车站10—65203号客车载本站职工26人驶往丽水,经锦水地段直线下坡,由于工字梁断裂汽车失控翻入大溪,死2人,重伤13人,轻伤7人。
  1985年7月4日15时,浙江省汽车运输公司金华车站10—21942号大客车,经丽温公路84K十80处翻入大溪,死亡12人,重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
  1986年2月11日下午,平阳县南雁运输站10—35157号客车,经丽温公路86K+535弯道与温州市化工总公司货车相碰,冲出路面坠入大溪,死12人,伤17人。
  水上事故
  1951年春,温州军分区独立三营一部,从巨浦乡大垄村返回驻地湖云,经城门渡口过江,因当日大水,加上人员超载,渡船离岸不久沉没,教导员及战士30余人牺牲。1952年7月31日上午,鹤城镇大埠头渡船自水南载50余人过渡,将靠岸时翻船,溺死22人。
  1977年12月24日,坑底乡坑口村渡船因超载翻船,溺死6人。
  1983年3月4日,岭根运输社吴忠盛船搭乘客23人,至岭根乡滩坑遇风翻船,死5人。1985年4月19日,海口乡高沙村民过江砍柴,80余人强行挤上渡船,离岸3米沉没,溺死29人。
  附:金温铁路勘测
  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浙江代表团多次建议修筑金温铁路。1985年2月,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第四、八综合勘测队700余人来青田县进行金温铁路勘测工作。拟建的金温铁路青田段沿瓯江南岸修筑,自石帆乡古竹村至港头乡小峙村,全长74公里。沿线建桥梁70座,开凿隧道30条,桥梁隧道总长度占全线30%。设石帆、祯埠(大井头)、船寮(白岸)、青田(泥湾)、高岗5个车站。同年4月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和铁道部上报的《金华至温州地方铁路项目建议书》,同意金温铁路按地方铁路方案修建,总投资控制在4.5亿元以内,由中央、省、受益地市各负担1/3。
  1985年4月10日,成立金温铁路青田县铁路指挥部。5月10日,县水利电力局与金温铁路勘测设计指挥部签订《新建金温铁路青田境内石帆、祯埠、青田等车站供电协议》。5月23日,县电力公司为支援铁路建设编制35千伏丽水至祯埠输变电工程设计任务书。至8月底,完成选线、桥梁、隧道、站址的设计方案。后因经费筹措困难,铁路工程暂缓。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