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序
分类号: J529.9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石雕制作中的主要工序,包括选料、布局、打坯、戳坯、放洞、镂雕、精刻、修光、配垫、装垫、打光和上蜡等。每个工序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艺人需要根据作品题材、石料形态等因素进行选择和操作。
关键词: 石雕制作 工序 技巧

内容

一、选料、布局
  选料,主要考虑石料是否结实、脆软,并就作品要求作针对性选择:雕刻人物作品要求石色纯净;花鸟作品以绚丽多彩为佳;山水作品最好形态突兀多变;精雕作品要求石质优良,石色丰富。
  布局时艺人根据题材,面对石料作出设计。精雕作品更需要依据石料的形态、质地、色彩,精心构思。
  二、打坯、戳坯
  打坯时用打坯凿大刀阔斧地劈削出作品的外轮廓、景物的大块面,以最简练概括的手法将构思变成视觉形象。打坯特别强调整体观念,艺人称其为“四从”:“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从表到里”。戳坯时用阔凿戳出景物较小的分面,小件作品也有不用打坯而直接戳坯的。打坯和戳坯都留有余地,以备必要的修改调整,同时又要尽量接近实体。艺人留传着“打坯不留料,雕刻无依靠;打坯打彻底,雕刻省力气”的口诀。
  三、放洞、镂雕
  放洞,为镂雕创造条件,放洞得当可使作品形态确切,层次丰富,精巧耐看,严密结实。放洞一般都在景物本身的间隙和景物之间的间隔处进行。镂雕是放洞的继续和深入。放洞在石料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洞,而镂雕则是改造圆洞,使之成为实体之外形态多变的空间。因此艺人把雕刻过程概括为“运用减法,求得实体”。
  四、精刻、修光
  精刻,着重刻划景物细微之处、传神之点。如通过刻划眼睛、嘴角,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雕叶筋、花瓣、藤须,表现花卉蓬勃的生机。修光时刮去作品上不必要的刀痕凿迹,使作品光洁可爱。但修光中又不一味地追求“光”,而是从结构、质感出发,适当保留“刀触”。
  五、配垫、装垫
  石雕作品一般由上身(主体)和座垫组成。座垫对主体起衬托、充实、补充作用,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设计座垫以主体为依据,做到形式协调,大小相称,色调稳重,繁简适度,充实内容,弥补缺陷。
  座垫有石质、木质两类,分岩头垫、树根垫、水波垫、云垫、莲花垫、几何形垫等几种。一般山水作品用岩头垫;花鸟作品用树根垫;水生动植物作品用水波垫、岩头垫;人物、炉瓶作品用几何形垫;神仙佛像用云垫、莲花垫。
  装垫时,一般大型作品及高档作品用木螺丝,稍小的作品用竹钉,小件作品则在上蜡时用蜡粘合。
  六、打光、上蜡
  打光用的材料有粒度80~120砂布、280~1000水砂纸,以及糠灰、打光粉(金刚砂粉末)、打光油等。打光时从粗到细,循序渐进,先用砂布打磨,再用小刷、竹笺裹软布蘸糠灰磨揩作品凹部。然后用各号水砂纸磨揩,最后用软布蘸打光油、打光粉揩拭作品。
  上蜡前先将作品刷洗干净,再将其揩干,置火盆上缓慢烤热,烤至100℃左右,把黄蜡均匀地涂刷在作品上,使其渗到每个细部表面,待作品慢慢冷却尚有余热时,用麻布轻轻揩擦,仅留一层很薄的黄蜡,以保持打光效果,保护作品表面。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