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开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3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开采
分类号: TD853
页数: 10
页码: 271-280
摘要: 本章记述了青田县境内有多处钼矿和铅锌矿和叶蜡石矿。钼矿曾多次因讼事、战乱和经济困难停产。1961年和1969年分别重建钼矿,经过改造,1987年钼矿已发展成为一个中型矿山,拥有固定资产189万元。铅锌矿在明清时期曾有开采,民国时期也曾有矿企开采。
关键词: 开采 采矿业 青田县

内容

第一节 钼矿
  黄洋乡境内,有矿脉30多条。辉钼矿多从石英脉中产出,伴生矿物有黄铁矿、萤石、白云母、方解石、绿泥石、锆英石、钛铁矿等,其含量均微,可说是单一钼矿。
  民国6年(1917)初,上海聚丰矿务公司投资银圆4万元,进行开采。后因当地王、叶两姓为争山权起讼,民国8年被县政府封闭。民国7年,上海义生矿务公司投资银圆2万元,开采上横坑钼矿。后因讼事,加上积欠税款12270元,16年9月,省建设厅责令专案追缴,矿场被封。
  民国21年7月,德国人普狄熙以上海联成矿务公司名义来石平川采矿,并雇当地妇女拣矿石(1枚铜圆5市斤),收集48583市斤,运经温州时被海关扣留。省建设厅饬令青田、永嘉县政府从严查禁。2个矿洞与一座房屋被封。
  民国22~30年,上海联成矿务公司经理李孟鲁,华丰公司代表李六笙、陈俭齐等人,先后到石平川勘察,与山主订立合同,准备开采,后报实业部审批未准而作罢。
  民国25年,省建设厅矿产采勘处,经实业部批准开采钼矿。资源调查委员会派鲁循然任矿长,实业部技士朱谦予以协助,十九师王道纯营三四十人维持矿政(后由青田县保安警察队16人接防)。鲁到任后,兴建厂房,招工123人,正式开采。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交通阻塞,27年6月停办,交青田县政府接管,主要设备调往丽水大港头浙江省铁工厂。
  民国31年,日军窜入石平川抢劫矿石,村民奋起反抗,民房195间被焚,厂房及设备毁坏严重。
  1961年2月,地方国营青田县钼矿在石平川成立。省重工业厅投资50万元,招工50名,进行手工开采。7月份又招工100名。建筑厂房和职工宿舍,建成日处理40吨的选矿厂。1962年1月因经济困难下马,工人下放务农,留30人护矿。次年仅留两人看守。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垟公社群众私采矿石运往温州出售,1969年10月,约有100吨矿石被扣留没收,青田县林化厂利用这批钼矿石制成钼酸铵、三氧化钼。
  1969年5月,重建青田县钼矿,当时称浙江省210矿。次年3月,原选矿厂增添设备,日处理达到50吨。1970年生产钼精矿27吨,1976年仅生产16吨,亏损7万元。1973~1976年共亏损16.5万元。1977年3月中共青田县委派工作队进驻钼矿,拨乱反正,开始扭亏增盈。当年生产钼精矿60吨,盈利13.2万元。
  1979年11月至1980年4月,改造选矿厂,日处理能力从50吨增至120吨。1982年在孙1峒坑北坡扩建日处理300吨的选矿厂及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建成日处理150吨的选矿厂,投资920万元。1987年竣工试产,每年增产钼精矿245吨,产值245万元,利税106万元。
  1970~1977年,钼精矿含钼量为35~37%。1978年后,调整球磨机钢球配比,提高磨矿细度,用离心机脱水,含量达45%以上,基本上达到冶金部一级品标准。1985年,在沈阳矿冶研究所协助下,精矿脱药再磨,建焙炉烘烤,水份降到4%以下,品位达到47%。产品主要销给青田县化工厂。
  钼矿选矿尾砂污水,过去直接排入溪中,每年有3万余吨,污染溪水,影响沿溪居民生产生活。1981年10月,孙坑尾矿库建成,库容46万立方米,造价32万元。库内储存的尾砂主要为二氧化硅、黄铁,其中钼含量尚有0.06~0.08%。经环境保护部门检验已达到排放标准。
  1985年初,尾矿库排水涵管渗漏,由底项村民16人组织施工队承包检修,因不遵守操作规程,用炸药炸开盖板,致使板结的泥石松动。1月13日上午10时40分在涵管内作业的民工被尾矿库蓄积的泥石流冲走,9人当场死亡,2人重伤。1985年秋,台风过境,山洪暴发。上游矿洞排出的废石被洪水冲入溪沟,使河床增高,洪水泥石涌进车间,淹没机器,198平方米的机修车间被毁。同时冲毁尾矿库子坝。翌年耗资12万元修复。1987年,青田钼矿已发展成为一个中型矿山,整个生产流程初步实现机械化。内设生产技术、供销、财务、安全保护、质量检验5科。有职工358人,房屋1.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9万元。
  第二节 铅锌矿
  县内有铅锌矿多处。温溪区贵岙乡洪岩坑矿区,明、清时曾一度作为铅矿开采,有老洞遗址多处。民国13年,丽水、遂昌火柴公司曾开采过王岙乡横坑铅锌矿。
  1958年10月,在贵岙乡洪岩坑成立地方国营青田县铅锌矿。1960年投资25万元,8月动工建选矿厂。1962年因经济困难下马。嗣后省劳改局19队曾到此采矿。1970年7月1日恢复生产,建成日处理50吨的选矿厂。铅锌矿未经详细地质勘探,在洪岩头矿段边探边采,1974~1978年,因资源不清生产不正常,连年亏损。1980年,县工业局抽调地质、采矿技术人员前往勘查,在高墙脚找到富矿,生产得以发展。
  1983年,投资13万元改造选矿厂,使日处理提高到100吨,年利润成倍增长。年产4品级铅精矿400吨,5品级锌精矿210吨。产品主要销往温州冶炼厂。1987年销往国外铅精矿(实物量)429吨。
  铅锌矿每年均有5.2万吨含有铅、锌、氰化物,硫化物的选矿尾砂污水排入溪沟,淀积在贵岙电站的水库里,污染严重,1985年10月开始,在龙现坑建造尾矿库,库容35万立方米。由于设计、施工、原料、资金以及台风灾害等原因,工程暂停。
  铅锌矿矿部下设办公室及生产技术、供销、财务、安全保护4科。1987年有职工124人,固定资产62.5万元,房屋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2200平方米。
  第三节 叶蜡石矿
  叶蜡石,矿藏丰富,储量1000多万吨。1985年,据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勘探,仅白垟矿段储量就有360多万吨。蜡石矿开采,日时仅取其精品作为青田石雕原料,其余统称“烂岩”,被丢弃。
  叶蜡石有许多特殊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认识和利用。民国12年,上海瑞和砖瓦厂经理邵达人得知青田县叶蜡石碎屑丢弃山中,委托永嘉德顺昌号代收;上海益丰碾粉厂委托夏星恒、公达利代购;日商侨沪小林洋行,也派人来山口设点收购。山口村收购叶蜡石的有林笛秋、胜大升等3家。林笛秋设有温州转运办事处、上海洽销办事处、与上海益丰碾粉厂等交易。从此,青田叶蜡石用于工业,需量激增。民国22年1月,民生商业合作社投资2000元,在双垟南山铜钱降开采叶蜡石,运销上海。
  叶蜡石的传统开采法为:采石工寻脉凿洞,秉烛蛇行,单衣赤足,匍匐传递。民国18年有矿洞14处。均为个人或数人合作开采。
  1953年8月,山口采石工人组成蜡石生产合作社,1956年10月以生产合作社为基础成立地方国营青田县蜡石矿。国家拨款10万元,从1965年11月至1957年5月,完成基建工程,先为手工开采,1966年改用风钻。
  1973年,县蜡石矿投资40万元,建成彭括蜡石粉厂,职工16人,年产5000吨。县蜡石矿与温州西山面砖厂合资经营,建立温州釉面砖厂青田分厂,投资30万元,1986年第二季度投产,年产釉面砖坯10万平方米。
  1983年,县蜡石矿与浙江大学协作,研制高硅蜡石砖,经日本新日铁和川崎炉材株式会社测试,主要性能达到日本向我国宝钢提供的耐火砖水平。具有高温膨胀性、高温粘性较大、导热率小、不易老化等优点,可作盛钢桶衬砖,使用寿命比一般耐火砖长。高硅耐火砖技术开发被列入省科委19861987年“星火计划”建设项目,因缺资金,未能上马。
  1984年底,发现白垟工区地表开裂和下沉。1985年5月地、县有关部门踏勘时,地表开裂最宽处已达4.4米,下沉垂直距离(位移)达2.2米,井下矿柱压裂明显增加,地表水全部经裂缝灌入地下,存在大规模下陷和滑坡的危险。经地、县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停止4个采场生产,抓紧开辟蒙杆湾新矿区。
  1985年,县蜡石矿房屋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7874平方米,固定资产83.4万元,职工401人,下辖老鼠坪、白垟、旦洪、尧士、丰门5个矿区。矿部设办公室及生产、技术、供销、安全4科。年产3万吨。建矿30年来,为国家创利润350万元,税金93万元。主要产品有:雕刻石,高、中、低铝蜡石,蜡石粉,釉面砖等。
  工业用蜡石等级成份
  高、中铝蜡石质量优异,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80年后,日本川铁商事株式会社、川崎炉材株式会社、矢野胜光山矿株式会社,先后多次派人来矿考察洽谈业务。联邦德国克洛克纳公司,希望与蜡石矿建立长期贸易关系。
  60年代以前,主要产品高铝蜡石用竹篓(俗称烂岩篓)包装,每篓百市斤。60年代中期以后高铝蜡石改用麻袋包装,中、低铝蜡石大都散装。1977年叶蜡石经温溪港、金华火车站运销江苏、上海、山东、内蒙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1960~1968年,每年出口日本高铝蜡石600吨,1976年出口罗马尼亚中铝蜡石300吨,1982年出口日本低铝蜡石2000吨,1983年出口联邦德国中铝蜡石500吨。
  第四节 花岗岩
  花岗岩产地9处,总出露面积180.05平方公里。其中青田花岗岩体28平方公里,估算储量5.6亿立方米。青田岩体块度大、色彩多、颗粒均匀,抗压强度每平方厘米1260公斤,孔隙率4.77%,吸水率0.71%,二氧化硅含量达73.05~
  78.38%,耐酸耐碱性强,是较好的耐腐蚀建筑材料和装饰面板材料,也是工艺雕刻的优质原料。
  花岗岩的利用已有上千年历史,石匠把花岗岩开成石条、石块,用来架桥、建屋、修路。明代应用大量花岗岩筑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方山群众在奇云山龙潭湖建石庙三间,柱、梁、桁、椽、瓦都是花岗岩打造。本世纪70年代开始,花岗岩用于工业。
  1971~1980年,乐清石匠在前仓、魁市一带,青田石匠先后在湖边乡湖口村,前仓乡泥湾村,陈山乡马氏坦、金田寺,吴岸乡驮洋村,仁庄乡外垟村,方山乡砻空头等地开采加工花岗岩产品。主要产品有耐酸耐碱槽,水膜式吸尘器、干吸塔,大型雕塑和精装饰板材。浙江农业大学的“奔马”、南京雨花台的“烈士群雕”均为青田花岗岩雕凿而成。1987年6月,与10吨锅炉配套创作中的花岗岩奔马(重21.8)的水膜式吸尘器出口泰国,进入国际市场。1981年3月,青田县花岗岩总厂成立,1984年投产,生产花岗岩精装饰板材,为县内第一个花岗岩机械加工厂。
  1974年,县矿业公司设立花岗岩组。1980年青田县建筑材料公司成立,接管花岗岩业务,1982年更名为建材矿业公司。1984年10月,分设建筑材料公司和县花岗岩开发公司,共同经营花岗岩业务。全县有专营或生产花岗岩产品的企业39个,其中机械加工装饰板材厂2家,专业公司1个;兼营花岗岩产品的企业8个;从业人员五六千人。1987年产值1086万元。
  第五节 砂石料
  砂石料分布在9江、大溪、小溪及其支流两岸。瓯江有砂石滩17处,498万平方米;大溪有36处,822万平方米;小溪有21处,437万平方米。共计74处,1757万平方米。以平均厚度3米计算,有砂石料5271万立方米。
  砂石料的开发利用时间不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兴起后,砂石料才得以开发利用。近期年产建筑用砂石料10万立方米,产值200多万元,温州瓯江大桥、楠溪江大桥、温州飞机场、龙湾万吨级码头,均采用青田砂石料。年产工业型砂料0.5万立方米,用于铸造、自来水过滤、船体除锈等,产值15万元。销往温州、丽水地区各县和上海、南京、马鞍山等地。
  砂石料的开采以手工筛选为主。80年代初始用小型采砂船生产,1987年有采砂船10余艘,每艘日产砂石料100吨左右。从业人员1000余人。
  砂石料含石英86%以上,泥和杂质含量低于3%。北起宁波,南达闽江口,以青田质量最佳。1982年,日本静冈县砂石考察团来港头、高岗、油竹一带考察,认为质地特佳。
  第六节 其他矿产
  石墨矿
  芝溪乡芝溪村产晶质石墨。民国34年,附近农民挖取石墨挑往缙云、丽水等地出售,后被政府禁止。
  1958年,成立青田芝溪石墨矿,工人352人,投资2万元。至9月,生产石采砂船在彭括采砂墨5477吨,仅运出1162吨。主要设备有960×1830球磨机2台、浮选机2组。先后建成办公、生产用房17846平方米。产品卖给杭州五金交电采购站、上海化工站、温州商业局生产站等单位。1961年上半年上缴利润18114元。因固定碳含量仅有16.78~27.08%,未达到国家标准,产品滞销。下半年亏损1.68万元。
  1962年省有色金属公司成立,石墨矿直属省公司,当年10月下马。
  铁矿
  主要产地在仁庄、吴岸、汤洋等乡。40年代,方山乡松树下一带农民,农闲洗铁砂,每日可得百余市斤。村民洗砂炼铁,用以制造农具,历史悠久。
  民国29年,西坑乡(今文成县)枫树亭村叶元兴、叶永森铸炼土铁,年产1485市斤。
  1953年,青田县汤垟土铁生产合作社成立,有社员30余人,1956年发展到60余人,并在海口成立土铁生产分社。1953年生产炒钢174吨,1954~1957年分别为132吨、370吨、285吨、335吨。汤垟生产的土铁,除供应本县制作农具外,还运销宁波、鄞县、永嘉、瑞安等地。
  “大跃进”期间,兴起大办钢铁的浪潮。1958年6月,县委成立钢铁领导小组,第一书记挂帅,下设办公室,区、乡、社设立相应机构。8月28~29日召开“大办钢铁”誓师大会,发动全县人民洗铁砂、烧木炭、建土炉、炼钢铁。汤洋土铁生产合作社的工人被分配到各地当师傅,土铁社产量下降。大办钢铁期间,每天投入10余万人,组织洗铁砂、烧木炭专业队伍6万人。前后数月,建大小铁炉900多座,生产质量低劣的土铁、土钢6150吨。
  萤石
  萤石储量估计70万吨以上。1958年,高湖乡创办萤石矿。以后石帆、浮弋、平桥、万山、双垟、万阜、汤垟等乡相继开办,年生产能力300吨至3000吨不等。1980年生产3000余吨,大量低品位矿和碎屑废弃山坑。1984年,产值50万元。
  伊利石
  伊利石产地有3处:东源乡下堡村、阜山乡前王村、双洋乡石门头村。下堡伊利石以前作为叶蜡石开采,1974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搞钾肥试验,证实为伊利石,年生产能力1万吨,因资金短缺,品位欠佳,影响生产和销路。双洋乡伊利石,年产2000吨,1986年后温州花岗岩开发公司曾收购外销。
  黄铁矿
  主要产地在章村王岙,为石英脉黄铁矿。1958年2月15日建矿。60年代初曾大量开采,建厂炼硫。因交通不便,价格又低,1962年8月下马。1982年恢复开采,年产值5万余元,1986年因滞销停产。
  高岭土
  高岭土俗称红泥、白泥。主要产于东岸、贵岙等乡,销往瑞安仙岩镇,是制地砖重要的原料。贵岙红泥矿体裸露,易于开采,年产4万吨。1985年曾与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联营。
  章旦乡底洋村高岭土,矿体有一定规模,产品销往牡丹江等地,作橡胶填料或粗陶瓷原料。船寮九龙高岭土为温州西山陶瓷厂采用。
  矿泉水
  1986年底,县人民政府与省第七、第十一地质大队商定联合开发。1987年6月29日,成立青田县矿泉饮料公司筹建组。10月28日,国家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在鹤城镇主持召开评审鉴定会,青田矿泉水通过国家级鉴定:属偏硅酸、锶的重碳酸钙钠型碳酸水,二氧化碳含量1304毫克/升,并含锶、锂、锌、锗、钴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内珍贵优质矿泉水之一。储量140多万立方米,年可采量3.2万立方米,单井日出水量107吨。1988年9月,开始试产试销。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