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日用杂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25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日用杂品
分类号: F426.88
页数: 2
页码: 265-2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田县日用杂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木材制品、家具制造、竹器、棉棕和教学用品等产品。其中,木材制品包括原料加工和家具制造等行业,电力厂锯木车间和友联锯板厂等企业曾从事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包括桌、床、凳、椅、箱、盆、盂等生产,1985年全县生产家具工厂9家,产值约55.7万元。竹器生产素负盛名,黄寮乡被称为“竹器之乡”,产品包括筲箕、畚箕、竹椅、竹床等。棉棕生产包括串蓑衣、编棕棚、轧棉花、弹棉花等,1980年以后改为弹棉为主。教学用品生产始于70年代,包括算盘、蘸笔杆、平板仪、直流高压电源等产品。最后,文中还介绍了钮扣和草制品的生产情况。
关键词: 青田县 工业门类 日用杂品

内容

日用杂品包括木、竹、、草加工和钮扣等产品。1985年有34家,职工714人,总产值329.9万元。
  木材制品 分原料加工和家具制造等行业。民国17年(1928),温州西郊人投资1万银圆在黄放口村创办倡林火柴梗片公司,有职工60多人。设备有8马力、24马力木炭引擎各1台,划线机5台、开片机4台、切片机1台,日产梗片、盒片1吨,首次以机器加工木料。20年,由于仓库失火,资金亏空,次年迁至温州。民国21年,良川村利民火柴盒片厂创办,主要生产盒片。后因股东为款项发生纠纷,于同年冬倒闭。
  1951年,青田县电力厂锯木车间投产。1952年,鹤城镇友联锯板厂开业,从龙泉、云和等县购进木材,锯成板后,销往温州、上海等地。1956年,松、杉木材由国家统购统销,先后歇业。嗣后,木材按计划分配,仅供修理农机具。7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得到发展,以杂木生产小型配件。1985年,全县杂木加工厂7家,职工103人,总产值31.3万元。主要产品有煤锹柄、气筒柄、油刀柄、板材、小农具等。
  家具制造包括桌、床、凳、椅、箱、盆、盂等生产。习惯称“细木”或“圆木”。民国时期,木匠大都三五人为伍,或以师带徒,登门服务;交通方便的村镇设有木器、寿器店,前店后坊,自产自销。1949年,全县有木器店18家,从业人员85人;半工半农个体木工780人。1954年,鹤城镇、温溪、船寮、山口等地建立木器小组。1956年,以区为单位,普遍建立木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全县共建木器社(组)21个,入社(组)木工580人。1962年,精简下放,留下鹤城镇、温溪、山口、船寮、北山5个区镇的木器社(厂),职工183人,年产家具3万件左右。1963年,城镇木器厂首先装备带锯、压刨机、平刨机、锯榫机、凿孔机、包边机等,推动全县木器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70年代初,木材供应减少,原有木器厂大部转行,或仅保留木器车间。1978年以后,乡镇木器行业兴起。至1985年全县生产家具工厂9家,其中二轻系统2家、乡镇企业系统7家,共有职工189人。生产凳、椅2.5万只,木床1000张,其他家具6302件,产值55.7万元。
  竹器 竹器生产素负盛名。特别是黄寮乡,盛产毛竹,家家户户都有一套制作竹器的工具,农闲工余,随时制作,自产自销,称为“竹器之乡”。各村都有一二个具有特色的传统产品,黄寮的筲箕、金寮的畚箕、下田的竹椅、黄里的箬笠、上寮的菜篮、黄庄的水勺、林口的畚斗、横排路的抽篓、黄肚的砂箩、竹章的圆箩等,做工考究,一直畅销不衰。1953年,县城生产撑船用竹篙12家、船篷12家、竹器19家。
  1954年,鹤城镇成立竹器生产合作社,生产家用竹器、船篷等。1958年改为青田县竹器厂。后因毛竹来源短缺,1971年转产玻璃纤维。80年代,专营竹器生产者甚少,大都为半工半农个体经营。
  棉棕 民国28年,鹤城镇开设第一家棉棕店,有轧花机、弹棉机各1台。1949年,全县有棉棕作坊8家,从业人员20多人。1955年,鹤城镇、温溪镇建立棉棕生产合作社,入社65人,从事串蓑衣、编棕棚、轧棉花、弹棉花。1962年,温溪棉棕社精简下放。鹤城镇棉棕生产合作社后改名青田县棉棕厂,隶属二轻局,以弹棉被、串蓑衣、编棕棚为主。70年代后期,塑料雨衣代替了蓑衣,业衰退。1980年以后,棉棕厂以弹棉为主,除来料加工外,向商业部门订购棉花,实行产销结合。
  教学用品 教学用品生产始于70年代。1970年,北山区车木文具厂、坑底车木厂同时创办,利用本地杂木资源生产算盘、蘸笔杆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71年,青田中学设立校办工厂,先后生产粉笔、平板仪、直流高压电源、直线电桥等教学用品。1972年,城东小学附属工厂建立,主要为各校修配风琴等教具,1978年,开始生产矿石标本。1984年,青田县电工仪器厂投产,生产电桥等实验室仪器。是年,陆续发展杂木工厂5家,主要生产木蘸笔杆、象棋等产品。1985年,全县教学用品厂8家,职工18人,产值约50万元。
  钮扣 80年代,生产钮扣的小工厂陆续投产。1985年,全县有8家,职工约120人,生产电木扣、有机玻璃扣等,产值60多万元。
  草制品 以龙须草为原料,编织草席、枕席;以岩麻作原料生产草绳。民国35年以织草席为业的有23家。1952年,私人合股创办建青草席厂。1956年,以建青草席厂为基础,吸收个体户参加,建立青田县草席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发展到300多人,社外代工数百人,年产草席60万条。1966年,改名青田县草席厂,后为二轻企业。年产床席、枕席93.7万条由县土产公司经销。后因原料短缺,销路欠佳,产量逐步下降。1984年,改产塑,胶电线。1985年,改为青田县电缆厂,厂址在上店街,内设草席车间。1986年,草席车间停产,专产电线。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