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建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21
颗粒名称: 第八节 建材
分类号: F426.75
页数: 1
页码: 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建材工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砖瓦、水泥、蛎灰、花岗岩、砂石等生产情况。其中,砖瓦生产在明代就开始了,1957年到1963年,青田县的砖瓦远销上海。1981年后,湖边乡砖瓦厂、青田县联营砖瓦厂先后建造隧道窑、轮窑,以机制坯、燃料用煤,年产红砖200多万块。1985年,有砖瓦厂49家,从业人员641人,年产青、红砖4034万块,瓦729万片。蛎灰生产在40年代就开始了,港头村有蛎灰炉13座,从业人员约200人,生产的蛎灰量多质优,除供县内需要外,还销往丽水、龙泉、遂昌、云和等县。70年代初,开始有水泥生产,水泥预制品也相继投产。至1985年,有国营水泥厂1家,集体、个体经营的水泥预制品厂43家,从业人员680人,年产水泥1.9万吨、预制品5200立方米。
关键词: 青田县 工业门类 建材

内容

建材工业主要包括砖瓦、水泥(含水泥预制品)、蛎灰、花岗岩、砂石。1985年,建材工业企业120多家,从业人员约3000人。
  砖瓦生产 一千年前,县城附近及沿江两岸已建窑生产砖瓦。明代建造城墙,由白浦村生产城砖。50年代以来,制砖业蓬勃发展。1957~1963年,船寮、白浦等地的砖瓦远销上海。1958年,城镇砖瓦厂创立,有职工317人,半.机械化生产,每窑出砖6000块。1972年转产砂轮、油石。70年代后期,由于燃料(杂柴)成本高,加上部分砖瓦工场土源短缺,产量下降。1981年后,湖边乡砖瓦厂、青田县联营砖瓦厂先后建造隧道窑、轮窑,以机制坯、燃料用煤,年产红砖200多万块。1985年,有砖瓦厂49家,从业人员641人,年产青、红砖4034万块,瓦729万片。1987年,全县产砖4180万块。
  蛎灰生产 40年代,港头村有蛎灰炉13座,从业人员约200人。生产的蛎灰,量多质优,除供县内需要外,销往丽水、龙泉、遂昌、云和等县。1954年,合作社经营的蛎灰炉63座,从业人员277人,年产蛎灰3000吨上下。60年代初,蛎壳货源紧张,蜴灰供不应求。70年代,房屋建筑趋向砖混结构,蛎灰用量减少。1979年,全县蛎灰窑仅6座,从业人员30多人。1987年,蛎灰厂5家、35人。产值11万元。
  水泥生产 70年代初,始有水泥生产,水泥预制品也相继投产。至1985年,有国营水泥厂1家,集体、个体经营的水泥预制品厂43家。从业人员680人,年产水泥1.9万吨、预制品5200立方米。主要工厂有青田县水泥厂,地方国营。厂址在温溪镇。1967年建成,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1971年,生产水泥超万吨。由于石灰石来自离厂15公里的金竹坑村,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连年亏损。1980年以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转亏为盈。1981年,产火山灰质425号水泥1178吨,325号水泥3389吨,总产值85.33万元。建厂以来,国家投资162万元。1987年,有职工238人,固定资产原值231万元,产值100.9万元,利润2.7万元。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