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化工
分类号: F426.7
页数: 2
页码: 255-25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田县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在不同时期创办的不同工厂和产品。其中,青田县化工厂是该县的主要工厂,生产钼酸铵、钼酸钡、活性炭等产品。此外,青田县塑料制品厂和青田县塑料厂也是该县的重要工厂,生产微孔介质过滤管、塑料烧结管、出线盒、聚丙烯丝和编织袋等产品。
关键词: 青田县 工业门类 化工

内容

民国28年(1939),县抗日自卫委员会拨法币1500元,在北山区妙厚乡创办青田酒精厂,年产酒精1万磅。31年因日军入侵而停产。
  1958年“大跃进”,发展醋酸钠、硫酸铵、钾肥、菌肥、栲胶、农药、合成氨、石灰氮、肥皂、香料、电池等11家工厂,共有职工350人左右。由于经济效益差,次年先后停办。1959年,县财政局拨款3万元,建立地方国营青田县温溪化工厂,有职工185人,生产硫酸、盐酸、硫黄等10多种产品。由于机构臃肿、技术落后,连年亏损,1964年停产。
  70年代初,化学工业重新起步,至1985年,全县发展到16家,职工733人,固定资产原值244.7万元。工业产值797.5万元,税金61.2万元,利润21.5万元。主要产品有钼酸铵、钼酸钡、钼酸钠、活性炭、高效复合肥料、塑料制品、蚊香料等。主要工厂有:
  青田县化工厂 地方国营。厂址在新建岭,厂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前身是青田县林产化工厂,1968年12月在东门创办。建厂时,职工16人,设备简陋。在省林业科技研究所的协助下,试制碳酸钾、黄连素,并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10月,试产钼酸铵、三氧化二钼等产品。1971年,有职工80人,完成产值74万元,实现利润22万元。是年,国家石化部投资25万元,在新建岭建新厂房,厂址从东门迁到新建岭,改名青田县化工厂。1975年,生产农用钼酸铵,广开钼酸钡在搪瓷工业的销路,产值上升到96万元。1978年,由于钼化物产品适销,省经济委员会又投资40万元,自筹3万元,扩建钼酸铵车间,增设氧化锌车间,职工增加到120人,产值增长到221.36万元。1979年,工业用钼酸铵进入国际市场。同年,省石化厅拨款20万元,自筹4万元,贷款7.5万元,与浙南制药厂配合,生产维生素B6中间体丙氨酸和二氧七环,年产值达295.14万元。1985年,有职工153人,固定资产原值134.27万元。产品有钼酸铵、钼酸钡,产值502.28万元。1987年,职工增加到175人,工业产值514.6万兀,上交税金37.8万元,利润4.7万元。
  青田县塑料制品厂 二轻企业。前身是温溪镇办鞋革厂。厂址在温溪镇,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8平方米。1977年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帮助下,以高分子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生产微孔介质过滤管,用于化工、电镀等行业的液体过滤,属国内首创。产品有PE烧结管和PAC烧结管两大类20多种规格。1980年曾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国家经委“金龙奖”。198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帮助下,以PAC烧结管为主件,为部队生产八一型净水器700台,效果良好。同年,建立塑料出线盒车间。1985年,职工83人,固定资产原值31万元,生产烧结管17.6吨、出线盒23157只,总产值77.6万元,利润20.05万元。1987年,产值57.8万元,利润13.1万元。
  青田县塑料厂 二轻企业。厂址在鹤城镇大街。前身是鹤城镇竹器生产合作社。1971年试制玻璃纤维成功,转产玻纤布,改名青田县玻纤厂,年产20吨左右。1980年,产品滞销,转产塑料制品,改名青田县塑料厂。固定资产原值18.84万元,主要设备有注塑机、薄膜机各1台,玻璃纤维拉丝机5台,铁布机16台。产品有聚丙烯丝和编织袋等。1983年曾实现产值102万元,利润8.22万元。1984年,玻纤编织袋销路良好,恢复玻纤生产,在湖口头建玻纤车间。1985年,塑料薄膜车间分出,另建地膜专业厂。1987年,塑料厂有职工118人,生产编织袋39.6万只、聚乙烯制品205吨、聚丙烯制品307吨,产值45.03万元。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机构

青田县化工厂
相关机构
青田县塑料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