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家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1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家畜
分类号: S8
页数: 4
页码: 235-23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各种畜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猪的饲养量在不同时期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黑猪和白猪是主要品种。牛的大部分是黄牛,水牛和奶牛也有一定数量。耕牛的饲养量也有所增加。山羊是主要的畜牧品种,但近年来因经济效益低而减少。兔的饲养量也有所波动,其中毛用兔的发展历史较长,但价格波动较大。梅花鹿饲养量较少,仅在部分地区有人工饲养。
关键词: 畜牧业 发展 青田县

内容


  40年代,每年养猪3~5万头。
  1952年后,随着粮食产量不断提高,饲养量逐步增长。1957年饲养7.2万头,年末存栏4.75万头,分别比1949年增长45.5%、54.2%,每户平均饲养1.14头。1960~1962年由于粮食减产,饲养量下降,1961年,仅饲养3.5万头,年末存栏2.36万头。此后实行奖售精饲料,落实饲料地等方法,发展了养猪事业。1965年,饲养11.11万头,每户平均1.63头,年末存栏6.52万头。1966~1976年,每年饲养10~14万头。
  1978年后,粮食连年丰收,又采取调整价格、补助饲料、化肥等系列措施,饲养量逐年增加。1980年饲养17.83万头,户均饲养1.94头,年末存栏10.98万头。1987年饲养21.6万头,年末存栏12.68万头,其中母猪0.41万头,户均饲养1.91头。
  黑猪 农家传统饲养的黑猪,头型有两种:一种嘴尖头部皱纹少,另一种头圆皱纹多。黑猪耳朵下垂,背腰平直或微凹,腹大稍下垂,臀部微斜,四肢匀称,皮较厚。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早熟、性情温顺等特征。属脂肉兼用型,肉质细嫩鲜美。
  白猪 有纯种白猪和杂交白猪。50年代初,引进苏白、长白、盘克、约克、温白等种猪,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杂交优势得到普遍发挥。80年代实现公猪良种化,母猪本地良种化,肉猪杂交一代化。杂交白猪由猪“三化”中改良而来,生长快、体型大、适应性强,属脂肉兼用型,占饲养肉猪的85%。
  青田县仔猪不能自给,由食品、供销、农业部门从温州、丽水调入;也有农民到外地自行购买,年进口约6万头。
  牛
  牛有黄牛、水牛和奶牛。民国35年(1946),有耕牛1.5万头。1949年,耕牛年末存栏1.94万头,其中黄牛1.82万头,水牛0.12万头。1957年年末存栏达到2.39万头,其中黄牛2.27万头。此后,一度片面强调农业机械化,耕牛饲养有所减少。1979年后,政府重视耕牛发展,1979~1981年,全县发放养牛贷款96万元,从外地买牛2891头,成为全省耕牛发展最快县之一。1987年,年末存栏3.1万头。
  黄牛 体型较小,毛色以黄棕色和黑褐色为多,也有少数杂色。黄牛大都自繁自养,由于近亲交配,导致品种退化,被称为“浙南狗牛”。50年代,从外地引入秦川牛、温岭高峰牛、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等6个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温岭高峰牛配种产的小牛,增重快,体型大,耐粗好,抗病强。1987年,有黄牛2.81万头。
  水牛 属温州水牛,毛灰黑色,适应于沿江平原地带饲养。民国28年,有水牛992头。1949年,年末存栏1200头。1983年增加到2710头,其中母牛979头。多数养户为了增强役力、方便管理,习惯将公牛阉割,造成母牛失配,繁殖力降低。1987年,全县水牛2675头。
  奶牛 60年代初,开始饲养奶牛。1978年,有奶牛25头。1980年后,发展较快,主要来自温州、瑞安、杭州、嘉兴、宁海和云南省。1985年增加到240头,年产牛奶45万公斤。1987年,饲养量有所减少,年末存栏180多头,年产牛奶34万公斤。
  奇云山牧场 方山乡奇云山,东邻瓯海县,南接瑞安县,海拔900~1164米,山坡地势平缓,有草地8000多亩,水洼地(当地群众称为“湖”)10多处。春夏两季,绿草丛生,成为天然牧场。每年春耕结束至中秋前后,约有五六百头牛放牧山上食宿,由2~3人轮流看管。白天牛群分散在山坡上吃草,吃饱后聚集在“湖”边休息,晚间群宿在“湖”边。
  羊
  羊有本地山羊、奶山羊、湖羊3个品种。
  本地山羊 头长颈短,角三棱形向后弯曲,颔下有须,体躯前低后高,尾短上翘。群众把四肢短、腹大微下垂的称“猪型”,四肢稍长、腹紧肚小的称“狗型”。皮毛多数白色,少数黑色或灰褐色。性情活泼,喜登高,以杂草、灌木叶为食。
  民国34年(1945)存栏0.9万只。1949年仅0.25万只。197,9年底存栏5.31万只,为历史最高年份。1982年后,因山羊经济效益不高,饲养量逐年减少。1985年底存栏1.55万只,1987年又减少到1.17万只。主要分布在石溪、湖边、仁宫、巨浦、北山、坑底、张口、岭根、万阜、双垟、章 旦、船寮、高市、海口16个乡镇。
  因山羊长期近亲交配,导致品种退化,一般成年羊体重20公斤左右。1980年,始从西北农学院引进萨能种公羊与本地母羊进行杂交改良。杂种羊增重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外貌有明显的“奶羊变”。
  山羊板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由于饲养量减少,1987年仅收购山羊板皮500张。
  湖羊、奶山羊 1956年,引进湖羊232头,分布在温溪、船寮、章村3个区11处饲养。19791982年,从临海、山东掖县、陕西武功等地引进奶山羊1204只。湖羊由于饲养条件不适宜,至1987年已无饲养。奶山羊因经济效益低,1987年仅存51只。
  兔
  兔有肉用兔、毛用兔和皮用兔3种。民国34年,全县养兔3800只。1949年底存栏1万只,大部分是肉用兔。5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杂种长毛兔、纯西德长毛兔以及力克司、青紫蓝等皮用兔。皮用兔饲养量很少。1961年共饲养11.6万只。1987年底,存栏10.88万只。
  肉用兔 俗称家兔,体重1~2公斤。毛多纯白,亦有灰色、黑色或棕色。母兔驯良,一年繁殖4~5胎,每胎产仔5~6只。由于经济效益不高,饲养量逐年减少。
  毛用兔 1958年引入,主要是杂种长毛兔,纯西德长毛兔不多。1977年,有3.5万只,年产毛4436公斤。1980年起,先后从上海、新昌引进安哥拉、西德
  长毛兔等良种兔。县土产公司建立西德纯种兔繁育场,有母兔130只,种公兔13只,繁殖纯种和改良本地长毛兔。1981年,有养兔重点户2491户。是年,国家发放贷款6.5万元,饲料粮75万斤;长毛兔发展到32.26万只,产兔毛1.96万公斤。由于兔毛收购价格大起大落(最高价格每公斤120元,最低每公斤10元),致使存栏数大增大减。1983年,减至15.24万只。1985年,又回升到26.79万只,年产毛3万公斤。1987年末,存栏数下降到10万只左右,年产毛1.2万公斤。
  梅花鹿
  1982年,船寮区外岩洞林场筹资6000元创办鹿场,鹿舍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开山数十亩,种植玉米、花生等喂鹿精饲料。从兰溪县引进5只黑龙江原种雌梅花鹿和1只雄鹿。1987年,雌鹿繁殖到15只,雄鹿5只,价值3万元。共割下鹿茸3公斤,价值7000多元。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青田县黑猪
相关专题
青田县白猪
相关专题
青田县黄牛
相关专题
青田县水牛
相关专题
青田县奶牛
相关专题
青田县肉用兔
相关专题
青田县毛用兔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