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虫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0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病虫防治
分类号: S718.5
页数: 1
页码: 2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青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在民国时期,该县没有森林防治机构。
关键词: 防治 人工捕杀 病虫

内容

民国时期,森林无病虫防治机构。
  50年代,油茶煤污病较严重。1957年,黄寮乡小坑岗村采用5%“六六六”可湿性粉剂1斤,加水100斤,进行防治,取得较好效果。1963年,县油茶科学研究所对引起油茶煤污病的刺绵蚧,用黑缘红瓢虫、刺绵蚧多毛菌防治。在油茶刺绵蚧排蜜高峰期前,每株释放黑缘红瓢虫2~5只,或喷洒浓度(每毫升含孢子量200万)多毛菌液,效果良好,使千亩发病油茶获得新生。
  70年代以后,由于林分林相简单,抗病虫性弱,原始林破坏严重,益鸟、益兽减少,导致多种病虫危害。
  1974年,全县有3000多亩竹林发生枯梢病。同年,松毛虫为害10万亩松林。1978年,少数地方出现杉木叶枯病。1980年,松毛虫为害面积增到20万亩,成灾面积达5万亩。为防治病虫害侵袭,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法防治与人工捕杀。用溴氰菌脂和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效率达85%以上。1981年5月,县人民政府发动在城机关干部、工人、师生到东门滩、仰天湖、平演等地,捕捉松毛虫幼虫。1987年,松毛虫为害面积仍蔓延到90余万亩,成灾面积近20万亩。
  1984年6月,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森林病虫防治站。1971~1985年,全县防治病虫28万亩次。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