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林业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08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林业生产
分类号: S757.4
页数: 9
页码: 215-2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县林区划分、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林业投资等情况。
关键词: 青田县 林业 生产

内容

第一节 林区划分
  1985年,为指导林业生产向区域化发展,组织42人在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的协助下,对全县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一年多勘测,根据地形特点、海拔与人均林地等自然条件,将全县划分为四大林区。
  一、西北低山丘陵经济、用材林区
  包括章村、浮弋、石帆、舒桥、海溪、东江、芝溪、东源8个乡和高湖、良川、祯旺、祯埠、黄寮、王岙乡部分村共143个行政村,总面积为72.33万亩,占全县面积19.4%。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石帆、海溪等河谷平原、山间盆地,林区平均海拔390米,最高山峰大山尖海拔933米。土壤以黄红壤亚类为主,土层浅,多沙砾,微酸性,磷钾含量较高。年均气温18.2℃,浮弋村10℃以上(包括10℃)的年积温5785℃,无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18.9毫米。
  林业用地55.48万亩。有林地44.12万亩,其中用材林18.6万亩,防护林2.08万亩,薪炭林2.56万亩,特用林0.07万亩,经济林19.65万亩,竹林1.16万亩。森林覆盖率61.5%,居全县第二位。立木蓄积量18.48万立方米,人均1.94立方米,居全县第三位。森林资源主要特点是油茶面积大,有18.81万亩,为油茶重点产区。
  二、东北低山用材、经济林区
  包括季宅、平桥、黄垟、万山、吴坑、孙坑、贵岙7个乡和大路、王岙、良川乡部分村,共计92个行政村,还有峰山、大洋山2个国营林场及峰山茶场,总面积61.22万亩,占全县面积16.4%。
  地形以低山为主,良川、高湖两乡有小盆地,平均海拔540米,潘山尖最高,海拔1094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土壤以黄红壤、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呈微酸性,保水保肥性较好,有利于林木生长。年均气温15.1℃,东源村10℃以上(包括10℃),年积温为5661.3℃。年均降水量1695.9毫米。
  林业用地面积50.23万亩,人均8.3亩。有林地36.01万亩,其中用材林26.01万亩,防护林1.25万亩,薪炭林3.94万亩,特用林0.06万亩,经济林3.94万亩,竹林0.81万亩。森林覆盖率59.6%,居全县第三位。立木蓄积量38.79万立方米,人均6.41立方米,居全县第二位。用材幼龄林多,以松树为主。茶叶面积7000亩。
  三、西南低中山用材、防护林区
  包括巨浦、坑底、北山、张口、岭根、万阜、双洋、高市、石盖、仁宫、汤垟、洋心12个乡和祯埠、黄寮、海口、祯旺乡部分村共166个行政村,以及石门洞、八面洞、金鸡山3个国营林场,总面积158.44万亩,占全县面积42.4%,是最大的林区。
  地形以低山为主,有部分中山。平均海拔590米,最高峰八面湖顶,海拔1389米;石门洞林场仰天湖和金鸡山海拔分别为1331和1320.7米。地貌切割强烈,深沟峡谷广布,坡度大,25度以上面积占多数,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以山地石沙土为主,约占80%,其次是低山黄壤和香灰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年均气温16.5℃,滩坑村10℃以上(包括10℃),年积温5917.8℃,无霜期281天,年均降水量1628.6毫米。
  林业用地面积133.27万亩,人均11.2亩。有林地103.38万亩,其中用材林57.12万亩,防护林3.74万亩,薪炭林29.74万亩,特用林0.21方亩,经济林7.75万亩,竹林4.82万亩。森林覆盖率66.7%,居全县首位。立木蓄积量84.67万立方米,人均7.16立方米,以松为主的用材林占优势。
  四、东南丘陵低山经济、薪炭林区
  包括船寮、石溪、金田、湖边、阜山、外旦、章旦、前仓、东岸、小舟山、港头、小令、仁庄、吴岸、方山、山口、油竹、鹤城镇、温溪镇19个乡(镇)和大路乡部分村,共225个行政村,总面积81.4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1.8%。
  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北面为石染后山,海拔1025.8米,南面奇云山,海拔1164.8米,中部低落,平均海拔350米,为全县最低区。土壤以山地黄红壤为主,土层较厚,微酸,有机质含量低,林木生长慢。年均气温16.5℃,青田气象站10℃以上(包括10℃),年积温5804.3℃,无霜期279天,年均降水量1603.7毫米。
  林业用地56.86万亩,人均3.6亩。有林地43.84万亩,其中用材林35.82万亩,防护林3.14万亩,薪炭林1.03万亩,特用林0.06万亩,经济林3.24万亩,竹林0.56万亩。森林覆盖率54.3%。立木蓄积量29.11万立方米,人均1.85立方米。
  第二节 采种育苗
  民国时期,由县苗圃采种育苗,群众很少采育。
  1949年11月23日,县人民政府号召人民及时采集各种林木种子,以备来春育苗。土地改革期间,温州专员公署通知各县保留50~200亩土地作苗圃用地。1951~1953年,温州专署分给青田各种林木种子2500公斤。1955年,县人民政府收购油茶、松树等种子,培育苗木41亩。
  1958年,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贯彻“自采、自育、自造”方针,发动广大社员采种、育苗,鼓励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建立苗圃。1960年,收集油茶、油桐、板栗、马尾松、短叶松、杉木、乌桕等种子15万公斤(外调11万公斤)。各公社管理区建立专业队和林场,学校建立“共青团苗圃”、“少先队苗圃”。油茶、油桐直播外,全县共育苗1000亩。
  1963年,县人委为鼓励群众持续采种,实行粮油奖售:板栗种子每公斤奖售原粮1公斤;松树籽每公斤奖售原粮0.5公斤;茶叶籽每百公斤奖售茶油10公斤。油茶种子收购:余油队可抵国家统购任务;缺油队以种换油。油桐种子收购:除抵国家任务外,按粮食部门规定以籽换油。
  1964年9月,县委根据尚有100万亩荒山的实际情况,规定荒山1万亩以上的公社,至少育苗30亩;荒山5000亩以上的公社,至少育苗15亩;荒山不到5000亩的公社,至少育苗5亩。1966~1967年,全县采种32万公斤(含外调),培育各种苗木近2000亩。
  1971年开始,山、水、田综合治理,力争五年内绿化大片荒山。1972年,共采集油桐、油茶、乌桕、松树、杉木、柳杉等种子20万公斤左右,育苗1993亩。
  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苗木生产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出现育苗专业户,除培养用材林、经济林苗木外,还培育观赏树苗、花卉、盆景等特种苗木。1981~1985年,全县育苗220亩,有育苗专业户97户,育苗面积498亩,占育苗总面积的22.6%。1986~1987年,全县育苗293亩。
  第三节 植树造林
  县人有植树造林的传统。寺僧营造寺庙林,多数人家营造风水林,坟墓林和竹林。
  民国19年(1930),在县城锦屏山、太鹤山等处营造“中山林”14亩,23年,省派员来县勘察,决定成立营造温处两属保安林办事处,筹划荒山造林。24~25年,提倡种植行道树。规定山岭两旁1丈以内,乡镇道路两旁5尺以内,以株距5尺为标准,栽培乡土树,不得毁坏。共栽松、白杨、女贞、柏、槐、杉、枫杨等行道树34.2万株,其中丽青温公路两旁栽植白杨、槐等2万多株。
  民国32年,倡议每户每年植树10株,所需苗木由县农林场(林业改进所)供应。共发放马尾松、油桐等苗木7.1万多株。2736年造林1200多亩但成活率较低。1950年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普遍护林,重点造林”方针和“社造,社有,队造队有,谁造谁有”的林业基本政策,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人工造林 1953年3月,县委召开林业工作会议,提倡公有山(包括村山、组山、乡机动山)合作造林,公家出地和树苗,群众出劳力,收益“三七”分成;私有山和纯荒山自行组织造林,缴交苗木费,谁造归谁。会后,各地组织造林合作社、互助组,乡、村成立造林委员会。19531955年,全县共有造林合作社242个、互助组2854个,经营山地6.5万亩,造林2.16万亩。1956~1957年,章村区浮翼乡旭光农林社、晨光农林社及水南区大安农林社造林1.38万亩,占全县两年造林总面积39%,被评为县造林模范集体。
  1957年,县委号召“一年消灭荒山,三年绿化全县”。次年春,营造用材林3.5万亩;抚育林木3.5万亩;有油茶高产试验山7220亩;实行农林间作5.3万亩;开辟果园、茶园、竹园等3039亩。
  1958年,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并两次荣获国家林业部授予的锦旗和奖状。是年,章村区民族农林社开展夏季造林试验。造林树种主要是杉木、柳杉、油茶、棕、毛竹等。因地因时制宜,定性定向栽植。林地选在土层深厚湿润的山腰或山脚。在梅雨季节(端午节前后)的阴天、小雨天气或晴天傍晚进行带土栽植,苗根四周填上2寸厚的湿肥土(一般用水田烂泥),再覆上表土、心土,分层踏实,成活率达85%以上。
  1961年实行造林、育林、护林三结合,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一起上的办法,把造林重点放在大片荒山、沿江两岸、公路两旁、水库和村镇周围。到1965年,全县绿化荒山18.35万亩,丽青温公路青田段两侧栽上行道树,大多数村造就风景林。1972年,为加强林业基地建设,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省拨专款支持。其补助标准为:毛竹林一年建成50亩,全垦整地,每亩母竹20株,成活率80%,连续抚育3年,每亩补助6元;用材林一年建成100亩(杉占70%以上),相对集中连片,每块不少于20亩,全垦深挖,成活率达85%,连续抚育3年,每亩补助6元;经济林(指油茶、油桐、乌桕等纯林),一年建成50亩每块不少于20亩,全垦深挖筑水平带,林粮套种,良种壮苗,成活率90%每亩补助12元,。1972~1976年,共建林木基地21730亩,平均每年4346亩。1978,年后,基地造林发展较快,到1980年,共营造73282亩,平均每年造林24427亩。1982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全县人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树72万株,至1985年,有3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造就成片林2345亩,零星植树496万株,栽花14万余盆。1986~1987年,全县植树80万株。1987年,林木基地发展到25.39万亩。
  人工造林简况
  公路行道 树防护林
  飞播造林 1972年,成立青田县飞机播种造林指挥部。
  1972、1973、1980、1983、1984年省林业厅、省民航局在县内进行5次飞播,飞行95架次,播下松树种子6.45万公斤,完成46个播区,累计飞播42.84万亩。
  1982年,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对1972、1973、1980年飞播的35个播区,35.8万亩进行调查:保存面积24.94万亩,保存率69.7%,居全省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1972、1973年飞播的20万亩,业已成林,林分平均高6米,平均胸径9厘米,平均每亩检尺株数143株,蓄积量2.5立方米,总立木蓄积量50万立方米,占全县蓄积量的29%。1986年10月,国家林业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授予青田县林业局,全国飞机播种造林先进单位称 号,发给奖牌。
  林木抚育主要指松土、除草、整枝、施肥、间伐等。1950年开始对幼林进行抚育,对荒芜油茶进行垦覆,至1958年,抚育林木19.4万亩,其中油茶投劳力55万工,垦覆7.2万亩。19621963年,油茶垦覆投工87.5万工,抚育面积14.8万亩。1971年,抚育面积16.88万亩,为历史最高年份。
  1950~1987年,共抚育林木201.22万亩,其中油茶约占85%。
  第五节 林业投资
  民国21年10月,恢复青田县苗圃,开办经费13800元(法币),从县置产捐款中提出。26年春季征工营造奇云山水源林2100亩,拨款350元。29年3月,青田县农林场从事繁殖试验,月支经费510元。32年1月,成立县有林事务所,全年定额经费375元。33年,县农林场发给农户桐籽种900余斤,苗木数万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扶助农民发展林业生产,建立国营林场和亩圃,绿化荒山、营造林木基地等,至1978年国家和县地方财政对林业共投资320万元。1979~1987年,国家拨给林业生产经费472.6万元,平均每年52.5万元。除经费外,国家根据造林育苗的面积与质量,每年拨给化肥、粮食,支援林业生产。1958~1987年,对育苗造林、油茶垦覆抚育、林业基地建设、茶桑栽培嫁接等累计补助化肥2485.58吨、粮食471703吨。
  1983年,出现一批承包大片荒山,荒滩绿化造林的“林业专业户”,国家以开发性长期低息贷款予以支持。1983~1984年,共发放林业专项贷款77.26万元。
  第四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封山育林
  1951年5月,根据国家林垦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封山育林的指示,各区、乡、村建立护林组织,订立护林公约,推行赏罚制度,在注目地点设立禁牌,共同遵守。
  1953年3月,召开全县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议,提倡社山、组山、私人山统一封禁,定时定期开禁。樵采时,凡松、杉、柳杉、木荷、樟、黄檀、枫等大小树苗一律留养成材。至1958年,共封山育林60余万亩。
  1960年2月,县人民委员会规定:新造林造一山封一山,种一株护一株。公路沿线、城乡居民点的防护林、风景林、行道树等,由所在地公社、生产队、居民、企业、学校等划片包干,分段管理,严禁人畜破坏。1962年4月,县人委办公室颁发《关于护林育林的布告》,规定水库周围及江河两岸的水源涵养林,公路两旁的护路林,水土保持林,村镇周围的风景林,木本油料,粮食等树木及供科学研究或观赏的珍稀树种,一律不准砍伐。到1966年,全县共封山育林240万亩,占林业用地80%。是年,县组织15个工作组,深入基层检查处理破坏山林积案275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封山育林机构垮散,制度废弛,山林再次遭受破坏。1969年一年里,乱砍滥伐木材约5万立方米。
  1979年后,恢复各级护林组织,重新实行全面封山,对飞播区加强封护,使森林资源得到养息。至1982年底,封山育林面积约200万亩,占林业用地64%。
  1983年12月23日,省林业厅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封山育林合同,规定1984~1987年封山育林35万亩,每亩补助人民币5角。1986年,在合同内增加封山育林面积18.7万亩。1987年,全县共封育山林53.7万亩,其中飞播林地2.85万亩,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