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00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层
分类号: P535.255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节记述了青田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古生界鹤溪群变质岩和中生界火山——沉积岩。上古生界鹤溪群零星分布,中生界火山——沉积岩遍布全县。
关键词: 青田县 地质 地层

内容

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古生界鹤溪群变质岩和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前者零星分布,后者遍布全县。此外,沟谷两岸还有新生界地层发育。
  一、上古生界鹤溪群
  为一套浅变质岩,低绿片岩相千枚岩——云母片岩类建造,零星出露在芝溪头、陈村垟、夏西坑等地,岩性自上而下为大理岩、绿泥石片岩、石墨片岩、白云母片岩、石英岩、白云石英片岩、白云斜长片麻岩、绢云千枚岩、石墨白云片岩等。其原岩可能为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炭质页岩、白云质灰岩组合,为浅海沉积的岩相组合。地层厚度大于340米。当时的青田是一片汪洋大海。
  二、中侏罗统毛弄组
  仅见陈村洋一处,出露面积为0.2平方公里,不整合覆盖于鹤溪群之上。其岩性上部为块状砂砾岩、凝灰质含砾岩屑砂岩、粉砂岩;下部为中至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透境状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产植物化石,为一套火山构造盆地型沉积。同时已有较弱的火山喷发活动。地层厚度184米。
  三、上株罗统磨石山群为一层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按岩性组合由老至新进一步划分为大爽组、高坞组、西山头组、九里坪组和祝村组。
  大爽组仅见陈村年一处,由成层性较好的火山沉积岩组成。与下伏毛弄组呈不整合接触或超覆于鹤溪群之上。岩性由流纹质(含砾)晶屑玻屑凝灰岩夹球泡流纹(斑)岩组成,底砾岩中有时可见基底混合花岗岩之砾石,地层厚度136米。当时已有较强的火山喷发活动。
  商坞组主要出露于船寮——石平川以及海口等地,通常构成火山穹窿之核部,与下伏大爽组为整合接触,岩性逐渐过渡。本组岩性为较单一的灰、紫灰色块状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偶夹紫红色或黄绿色凝灰质粉砂岩。地层厚度633~1464米。当时火山活动强烈,以喷发作用为主,局部有水体沉积。
  西山头组是境内出露最广的地层单位,出露面积约2000余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80%以上。岩性为流纹质溶结凝灰岩夹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英安岩和沉积岩。沉积岩中产叶肢介等动物化石。在塘后、孙坑一带的火山洼地内本层沉积岩岩性组合为粉砂岩、泥岩、灰岩,地层厚度约为2508米。这个时期的火山活动为间歇性火山喷发,在火山喷发间歇期,火山洼地与破火山口内有较多的湖泊。形成沉积岩。
  九里坪组 在西南八龙山一带分布较广,一般出露位置较高。岩性较单一,主要为灰白色流纹岩,下部为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地层厚度237.4米。这个时期为火山强烈喷发期。
  祝村组 仅见于石帆以西与丽水市分界处。岩性:上部为碱性流纹斑岩;中部为含钛磁铁矿粗砂岩等沉积岩,产植物化石及叶肢介淡水甲壳类化石;下部为安山——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地层厚度1900米。这个时期的火山为间歇性喷发,火山活动强度已减弱,波及范围大大缩小。
  四、下白垩统: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章 村——石帆一带。
  馆头组 章村一带出露最广。与下伏祝村组为不整合接触,局部超覆于九里坪组之上。岩性:上部为杂色中薄层泥岩夹薄层泥灰岩、岩屑砂岩、安山玄武岩;中部为砂泥岩;下部为块状砾岩。地层厚度约500米。
  朝川组 与下伏馆头组为整合接触。岩性:上段为紫红色砂砾岩、泥岩、粉砂岩、含钙质结核;下段为橄榄玄武岩、粗玄岩。地层厚度约635米。
  馆头组与朝川组岩性组合特点反映当时以内陆河湖相沉积为主,伴有火山喷溢活动,火山活动减弱。
  五、第四系
  主要为全新统冲积层。较集中分布于瓯江、大溪、小溪及其支流的谷地中。岩性由砾石层及薄层砂组成。唯温溪、港头一带有海相淤泥亚粘土及泥炭沉积,证明海水曾到达温溪、港头一带,地层厚度2~65米。

知识出处

青田县志

《青田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本书全面记述了青田县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是一部门类齐全、资料翔实的地方百科全书。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