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唯一号: 112534020220000247
专题名称: 端午节
其他名称: 重午节;端阳节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6/001
起始页: 020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端阳节。此节正当盛夏之初,处在大忙之季,又是疾病、虫害及天灾高发之时。 旧时慈城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壁上要张贴“端午老虎”,画上孩子多是胖脸小辫,光头赤脚,胸系肚兜,露出两条粉藕似的圆腿。或二孩一虎,或二虎一孩,在追着老虎戏耍,十分惹人喜爱。意思就是用“百兽之王”老虎来镇住蛇、蜈蚣、蟾蜍、蜘蛛、蝎子这五毒。 慈城还流行削菖蒲为剑,折艾为旗,扎在一起挂插于门户、床头和灶上,说是驱虫避邪。此外,家家户户还要用彩线花布缝制成六角形、鸡心形、麒麟形等形状香袋,贮以香粉、雄黄、朱砂等,外缠丝线,色彩缤纷,玲珑可爱,香气扑鼻,展示出妇女手艺的精巧,悬于小孩颈项以驱邪,并臂缠五色线,男左女右,谓之缠手绳,又叫长寿绳,用雄黄酒喷屋角、床下、门后、天井等地,以驱邪禳毒。烧苍术、白芷以祛虫害,谓之“熏蚊烟”。以酒里的雄黄渣在婴儿的手足、臂部涂抹,并在婴儿额头上涂一个“王”字以“避祟”。 这天慈城人必须吃“五黄”。其一要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中药材,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把雄黄研末和菖蒲根屑一起加在烧酒内调和,谓之雄黄酒。慈城民谚谓“喝过雄黄酒、百病都逃走”。其他四黄为黄鱼、黄鳝、黄瓜、黄豆芽。另外还要吃蚰蜒螺炖蛋,清炖癞蛤蟆,以为可清凉解毒,也有将蜗牛嵌入点心食之以避百毒。甚至那一日正中午看到的所有蛇虫百脚等小动物都能入药,后演变成吃成药“六神丸”以防热毒。 慈溪县有些乡村也裹粽子,包成长方形,叫横包粽。做骆驼蹄糕,用面粉、麻油、黑洋酥、绿豆等做成骆驼蹄形状的糕点,味道油、脆、香。蜂糕,因像蜂窝多孔洞而得名,糯米粉发酵,撒上红丝、绿丝,蒸熟切成菱形。有红白两种,松软爽口,酒香扑鼻。 端午节,慈城乡村又称为重父节(重午节之谐音,有父亲节之意),一般女婿多备“端午担”礼送给丈人,少者四色,多者八色、十二色,用幢篮盛之。其中黄鱼要成双,肉要蹄髈,酒要陈年,鹅头颈涂红颜色,路上鹅叫得越响越好,越叫越发,称“吭吭鹅”。丈人方也会备礼或来礼中返送一部分,叫折礼。

知识出处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天赐慈城:解读中国古县城的标本》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慈城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括慈城七千年的文明史,以及慈城的街巷、城墙、古迹、建筑、宗教文化、名人与故居、风土人情与岁时习俗、民间故事与慈孝文化等,涉及慈城人文与历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

相关地名

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