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七夕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唯一号: 112534020220000232
专题名称: 慈城七夕岁时习俗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02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七月初七为七夕,是旧时慈城“少女节”,因为慈城的少女、少妇都在此日乞巧、洗头,因此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洗头节”。相传天上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织女用槿叶汁洗头,因而青丝乌黑,光洁美观,牛郎见秀发爱意深深,便向织女求婚。故慈城民间以此为习,少女、少妇一早就到井里河里打水,采槿叶搓碎调成胶状用以洗头。晚上她们在月下陈列瓜果,设香烛,以向织女乞巧,并在月下穿针眼,穿得快者为“得巧”。有的面对星空,边祀拜,边念祝令:“北斗七星亮晶晶,念得七遍好聪明。”一气念成七遍乞巧。有些人深夜悄悄地驾着小舟到河边丝瓜棚下,或躲在葡萄棚下,屏息静听,如能隐约听到一点牛郎织女窃窃私语或低沉的悲泣声,就是“得巧”。 许多人家还要做七夕“巧果”,用面粉拌糖,制成各种小巧的形状,放进油锅煎炸,炸得清脆,吃起来清香可口。除做“巧果”外,在糕团店里,还出售一种为七夕而特制的糕点。它是用面粉为皮、酥糖为馅,在木模中压成二寸多长的织女形象,上下还染上红绿颜色,俗称“巧人”,也称“巧酥”。作为上辈的舅舅、姑姑、义父购买后,赠送给外甥、内侄、义子等,民间称为“送巧人”。这天少女和儿童用“满堂红”(凤仙花)加少许明矾捣碎,睡前用豆叶或夏布缠指甲,一连三四次,使指甲染成深红色,不仅艳丽美观,且有取吉利之意。这时还流传包过红指甲的手,腌咸菜、苋菜股、臭冬瓜不易坏,另一说法,不会变灰指甲。 七夕前后,慈城乡村有吃“童子鸡”的习俗。新鸡每只一斤多点重,锅底搁三块瓦爿放上陶罐炖,新鸡嫩,烧过三撮红稻草即可。吃法是一人吃一鸡,连汤喝光,谓可滋补。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