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慈城立夏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唯一号:
112534020220000230
专题名称:
慈城立夏岁时习俗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021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立夏在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夏季开始,因在农忙前,故又称“苦节”。农谚说:“吃了立夏蛋,眼睛苦呖烂。”旧时慈城乡村对此十分重视。 旧时慈城人立夏要吃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拌合的粳米煮成的“五色饭”,后演变为倭豆肉煮糯米饭,称吃“立夏饭”。这时,除了要吃新上市的樱桃、梅子之外,还必须吃脚骨笋和茶叶蛋。另外,还要吃带根的软菜、红枣。吃炒蚕豆使牙齿坚硬,吃蛳螺使头脑聪明。小孩手腕绕五色丝线称“立夏线”,孩童忌坐石阶,如坐要坐七根,方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六月里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脚骨笋,就是油焖整根小竹笋。慈城城外都是山,山坡上遍地野生着这种小竹笋。立夏节吃的脚骨笋,与平时吃的不一样,长度多在四五寸之间,且不可割开,每两根用一段细竹丝串住,细长的形状似两只脚骨,故名。慈城人的习俗,立夏吃了脚骨笋,能使人全年体格硬朗,脚勤腿健。 茶叶蛋,一般在头天晚上,用胡桃壳或茶叶煮鸡蛋或鸭蛋,把蛋壳煮成赭褐色。有的则把蛋壳敲碎,放少量食盐,以使茶叶和咸味入蛋。第二天吃时,剥开蛋壳,异香扑鼻,味道特别好。但孩子们喜欢完整的鸡蛋,把它放在用线钩的蛋套里挂在头颈上。他们还喜欢拣比鸡蛋还硬的鸭蛋煮茶叶蛋。这天大街小弄、大门内外,三三两两到处是“注(抵)蛋”的人群,孩子们遇在一起互相比蛋硬,以“注”碎的为输,结果是胜者输者都兴高采烈,笑声阵阵。 立夏慈城还有“称人”的习俗。吃过午饭之后,各宗族在祠堂,无宗祠者在家的大厅、堂前或走廊梁上,悬挂一杆大秤,被称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由司秤人称体重。妇女和小孩秤时,则坐在竹篮、竹椅或箩筐上秤,以保安全。据说立夏秤人,可预防“疰夏”,这给节日增添了一份趣味。 另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吃“倭豆”。传说明代慈溪这种开花“黑良心”的蚕豆还很稀少,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了鼓励将士们奋勇杀贼,便当众宣布,杀倭寇一个,奖蚕豆一粒,并用线穿起来挂在胸前,代表“倭头”,以后只要一看将士的胸前便可以知道谁是杀贼英雄了。从此戚继光的部下便把蚕豆叫成了“倭头”,久而久之,慈溪的老百姓便都把它叫成了“倭豆”。立夏刚好逢新豆上市,孩子们还爱穿上一大串挂在颈上,摘一粒吃一口,似乎像当年抗倭将士一样,感到无上的光荣。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