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宝峰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唯一号: 112531020220000315
机构名称: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宝峰书院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25/001
起始页: 0148.pdf

机构描述

在元朝的时候,宁波慈城出了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姓赵名偕,字子永,人称“宝峰先生”。他为宋宗室,入元不仕,再传陆九渊入室子弟“慈湖先生”——杨简之学,就在离城西一里的大宝山麓创办宝峰书院,招徕了许多有识之士。 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有《琵琶记》作者高明(则诚)、《三国演义》作者罗本(贯中)以及青史上留名的慈溪县尹陈麟(文昭)……他们在赵宝峰先生的指导下,晨读夕省,就学悟理,互学互勉,都有了一番作为。 先说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原温州瑞安人。他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左右,解官隐居宁波栎社,闻赵宝峰先生大名,特来大宝山麓宝峰书院拜师学习。早年高明热衷功名,期望自己有所作为,“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游宝积寺》),但在官场得到的却是“数杵权势”,感到的是“忧患”……晚年避居宁波后,高明厌功名,事创作。“如此江山行足乐,莫将尘土污儒冠”(《送朱子昭赴都》),他思想的显著变化,主要是得益于赵宝峰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他创作的不朽名篇《琵琶记》(被誉为“我国十大悲剧”之一),就是他“借戏曲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弹心源之音,抒治世之见”。高明作《琵琶记》深受赵偕的思想影响,虽无直接记载,但有旁引。光绪《慈溪县志》记有:至正十四年(1354),庆元路慈溪县尹陈麟(字文昭)同受业于宝峰书院,陈县尹礼贤下士,恭谦求教,在封建社会里实属难能可贵。他虚心地在赵偕(宝峰)老师的指导下“愿闻过,采公论,谨礼节、彰善、瘅恶……杜妄告、谨勾销”,制《论治县规条》有十,并以实际的政绩“以渎高明”,将辅成王化以教民……所以在《琵琶记》的情节中,还留有陈麟处理“杀人婚姻”的斑痕,在赵五娘这一人物身上留有慈溪表彰的贞烈女(有似于传说中“守三贞”赵贞女)的影子。 《琵琶记》创作的动机,在开场“创作宣言式”的词中已明旨:“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些都表明了《琵琶记》创作既如慈城有“地缘”又和宝峰书院有“师缘”呢。 小说家罗本(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卷一载:元仁宗延祐年间,罗本出生在山西太原城东一个丝绸商人家里。又据《罗氏谱序》中称,其父叫罗五训,母刘氏,为了其独养子长大继承自己的事业,就将他取名叫罗本(罗家之本——独生子,一本万利、财源兴隆),字贯中(根据当地“水贯中而流畅,地毓秀而灵气”的地势而取),十四五岁时,母故,父带他到苏杭一带经商,可罗贯中毫无兴趣,一会儿窜到街上去听“魏蜀吴三分天下”、“梁山泊宋江起义”说唱,一会儿又在家里绘声绘色地说唱起来。后来他父亲听说宁波慈溪(今江北慈城)有位著名的学者赵偕(宝峰)先生,设帐授徒,讲习理学,就送罗贯中前去拜师入塾,继续读书。在宝峰书院学习期间,罗贯中不仅采集了有师承关系的德润书院可谓“师祖”的阚泽(德润)的事迹,写入《三国演义》中,而且稍后又和另一个老师施耐庵合力创作《水浒》,融进江南宁波风俗图画,甚至直接地将同窗好友——慈溪县尹陈麟(文昭)作为模特儿,塑造成正面人物形象,写入《水浒》二十七回书中。 罗贯中在宝峰书院读书一说,不仅光绪《赵偕传》中有叙弟子罗本(贯中)之名,《四明丛书·赵宝峰集》附有《门人祭宝峰先生文》记述至正二十六年岁次丙午(1366)“门人”三十一人参加祭奠赵偕(宝峰)活动,其中赫然有罗本的名字,传说祭文也出于他的手笔。 饶有风趣的是:北作《水浒》,南续《琵琶》,高罗两杰,同出一师,两作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水浒》、《琵琶记》三书,均誉为“十大才子书”之一。 宝峰书院里出了三位名弟子,这里既有赵宝峰的光荣,也为我们宁波市的文化教育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可惜是宁波慈城大宝山麓的宝峰书院旧址,年久失修,至明倾废。万历十七年(1589),宁波府同知龙德孚公改建“宝峰庵”,前供菩萨,后仍为书院,院址现已泯没,只留下当地书法家钱罕(太希)书写的“宝峰璅翠”的石碑,以示其迹。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名偕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