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童坦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唯一号:
112530020220001522
人物姓名:
童坦君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30/001
起始页:
0316.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34年
籍贯:
宁波市江北区
传略
童坦君(1934—),慈庄桥童家村(今属江北区庄桥街道)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师从刘思职院士攻读生化专业,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1978年被教育部选拔为中美建交前首批访美学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研究访问,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博士后研究;1986—1988年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纽约大学等地作研究访问。他主要从事老年医学基础研究,70年代末,揭示了生物体液中存在抑癌活性物质,此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但不抑制自身骨髓细胞。后主攻衰老分子机理,率先将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念和技术引入我国老年医学基础研究,揭示p16等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基因调控及信号转导,证实环境因素不仅可直接作用,也可引发基因变化,间接影响衰老;在国际上首先证明p16不通过端粒酶,可影响端粒长度与DNA修复能力;创建了估算人类细胞“年龄”的基因水平生物学指征,建立了一套国际承认的评估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可用于衰老研究,也可检验药物抗衰作用。主持的课题获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相关课题曾入选“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曾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被选为“北京市教育创新工程”创新标兵。主编《医学老年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并创立了“中华健康老年网”。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知识出处
《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
出版者: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本书记述了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包括综合篇、风华篇、乡情篇、近代以来走向海内外的江北人物名录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院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