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植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
唯一号: 112530020220000031
人物姓名: 谢植元
文件路径: 1125/01/object/PDF/1125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215.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34年10月27日
籍贯: 上海

传略

谢植元,医学专家。1934年十月廿七日(农历)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祖籍宁波慈城,父母双双出生于慈谿县城,祖母是庄桥人氏。1957年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本科四年。1992年被评为受衔医学专家,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擅长临床核医学、老年医学、内分泌学。对核药学、实验核医学、介入核医学造诣颇深,为我国核医学创始人之一。有一定的英、俄两语基础。2002年前后2次(6年)被延聘为核医学中心主任,硕、博研究生导师,3项八五攻关科研题的主要负责人。现任一中心医院核医学顾问、市三院和老年医学研究所医学专家组成员,天津市高血压防治中心基础部主任,天津市核医学中心主任、天津市放射免疫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华核医学会委员、天津市核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核医学会主委、中国骨内科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学影像学会理事、天津市老年学与抗衰老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华核医学国外分册等六家杂志编委、常委,天津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理事。曾任天津市小三线爱卫会主委,天津三线红卫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医大附属医院、天津人民医院、肿瘤医院、一中心医院、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市防病中心、市高血压防治中心、市三院、市放免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的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长期担任北京市兴华大学医学系主任。从事科、教、研46年,自1993年起历任国家卫生考试中心常委、题库委员会常委、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评委。30年来,积极引进新技术28项,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承担并参加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题18项,获重大科研成果6项,计国家科技进步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2000—CGEM脑图成像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观察病人18000例,对脑卒中的早期预报优于X—CT,获省部级一等奖;核素治疗“甲亢伴突眼”荣获科技进步奖;“早老性痴呆诊断放免药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13C一检测HP”“新型淋巴系统显像剂99mTC—右旋醣酐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等13项科研均获省、部、市级科技奖。30年来应诊老年病3万人次,筛查甲低,诊治甲亢、甲低病人6万人次,普查缺碘性甲状腺病人2万人。在临床核医学、放射性核素应用于脑、甲状腺、肾、骨等如免疫显像、基因治疗、β-粒子刀,都被率先应用于临床,且在应用研究方面获得显著成果,天津、北京、上海均走在科研前沿。发表国家级论文48篇,省市级论文60篇,参编、著书6部(80万字)。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在指导博、硕士生工作中做出了成绩,2002年获伯乐奖。45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共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会280次,其中国际性会议38次,全国性80多次,地方性158次,交流论文280余篇,现已搞过30多项研究课题,其中18项研究成果,连同工作经历与业绩悉数被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卫生部《当代名医大全》、《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纪珍藏版)、《中国老年人才库》等8部文献资料收录。 1992年,谢植元加入天津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担任医药组大组长,1999年当选为理事,积极参加为宁波人办实事的医药卫生服务网,做出了成绩,感到欣慰。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

《江北之骄》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43名江北籍专家学者的文章,意在增进海内外江北人与新江北的相互了解,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同时对青少年起到教育启迪之功。包含照片、人物简介和回忆类文章。

阅读

相关专题

成员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理事
职位
委员
职位
常务理事
职位
主委
职位
副主委
职位
理事
职位
副理事长
职位
编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理事
职位
主委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研究员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主任
职位
研究员
职位
主任
职位
常委
职位
常委
职位
学位评委
职位
大组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