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公千载后 湖水阅人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34
颗粒名称: 房公千载后 湖水阅人多
其他题名: 拗孟公人物形象新析
分类号: I276.3
页数: 2
页码: 562-5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拗孟公的传说故事人人皆知,虽然在历朝历代的文字记载中他从来没有“上过书”。但拗孟公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充满了强烈的个性,他在慈城人的心目中既像一个传奇,又富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就像他一直生活在城里,生活在大家的身边一样。
关键词: 慈城镇 拗孟公 奇闻轶事

内容

在慈城,拗孟公的传说故事人人皆知,虽然在历朝历代的文字记载中他从来没有“上过书”。但拗孟公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充满了强烈的个性,他在慈城人的心目中既像一个传奇,又富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就像他一直生活在城里,生活在大家的身边一样。
  故事的开头是:
  小孟公要狗骑,父亲就趴在地上让他骑;小孟公拧着他母亲的耳朵要她装猪叫,母亲也答应。这一来,小孟公嘻嘻哈哈,两老的眼睛也笑成一条缝。人们看不过,说孝子孝子,就是孝顺儿子。
  慈城文化本来就是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范例,儒释道都呈现得相当完整,而且相互侵渗又不妨碍和冲突。其中当然以董黯为代表的孝子文化体现得最为重要,这占据了整个慈城文化的中心。董孝子的故事影响了自他以降的所有慈城历史,他扎扎实实地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规范之中。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是极其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了。但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冒出一个极有生命力的拗孟公来,那就不免使得本来凝重而刻板的生活环境忽而活跃并丰富多彩起来了。
  说也奇怪,那孩子长大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违背父亲的心意。拗孟公以自己的行为准则我行我素,他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的思维定式:他没有道理,不讲常情,他总是走在大众日常生活的反面。
  譬如,夏天烈日当头,父亲叫他乘凉,他偏要到日光下暴晒;冬天下雪结冰,父亲叫他穿得暖和些,他却脱去外衣……
  家中缺少柴禾,父亲叫儿子到山上去砍柴。拗孟公不声不响地去了。他到山上种了树,两手空空回到家里。
  父亲叫儿子去舀壶黄酒,等到儿子回来一看,他手上提的却是白酒。一尝,淡的,原来是慈湖的湖水……
  他的性格单一而鲜明。这种令人吃惊的近乎荒诞的举动,在因循守旧、拘于习俗的社会氛围中必定要引起轩然大波和无穷无尽的争议。但拗孟公是一个传说故事,他是一种集体意志的集中代表,他的经历反映着自上而下的大众生活情趣的走向。因此,从故事本身我们看到的历代口传创作者们对拗孟公的偏爱和赏识这一点说,他的身上其实寄托着人们对生活多元化的追求。他的倒行逆施宣泄了许多人在平淡中的单调和无聊,释放了在众多现成的规矩和制约下积累的无奈和郁闷。虽然他的行为模式很难仿效,但人们至少可以在说和听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时的痛快和解脱。
  拗孟公的故事在古城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体现的一种调侃、幽默给古城文化充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可以看出慈城文化兼容并蓄的丰富内涵。在宁静、幽雅、终日悠然的世俗生活中,拗孟公像一个化了装的逗乐的丑角。如果说董孝子的故事代表着一种正统的官方的利益和说教,那么,拗孟公恰好站在他的反面,与孝子构成一种对比,他鲜活的形象一直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栩栩如生。也许拗孟公这个人物还有不少劝人循规蹈矩的教育意义,但事实上这种作用已消退。
  拗孟公其实是一个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充满想象,并且敢作敢为的浪漫主义者。
  譬如故事的结尾是:
  湖中央有一穴坟,坟上终年长满茅草,没有墓碑,也没有别的标志,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小岛。湖水上涨时坟头随之上升,湖水下落时坟头也随之下落……
  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
  多少年来,慈湖中间这座凝聚着慈城人奇特构思的“岛屿”一直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漂浮着,它似乎从未遭到过风雨和人为的侵蚀,也可见多少年来慈城人对拗孟公的敬重。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振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