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年糕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27
颗粒名称:
年糕的故事
分类号:
I276.3
页数:
2
页码:
552-553
摘要:
《年糕的故事》是慈城一段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
关键词:
慈城镇
民间故事
年糕的故事
内容
年糕在慈城也叫状元糕,为何呢?这里有一个故事。据说是与流传甚广的“三娘教子”中的三娘有关。
相传,南宋时期,慈城完节坊附近有一户赵姓大家。由于信差谋取了赵老爷的银子并谎传老爷去世的噩耗,害得赵老太悲伤而逝,而大太太、二姨太又守不住寂寞与清贫,席卷家里的细软离家而走。赵家仿佛陷入了“树倒猢狲散”的困境,只有赵老爷的三姨太怜惜赵家唯一的骨肉、二姨太的儿子——倚哥,留了下来。
作了后妈的三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算说服了娇生惯养的倚哥下决心读书,以书香兴家。然而赵家变得太穷了,三娘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犒劳将要上学的倚哥。
开学的第一天,三娘早起三更,从年糕甏里捞起一根因发酵而变红的年糕,扑哧扑哧弄了好几个辰光。这年糕在水里已浸了半年多,天热,年糕浸在水里老早发臭发霉了。三娘一次又一次勤换水,就是舍不得吃,一心指望年糕好派上大用场。这一天三娘煮了一大块糖年糕,她痴痴地想:年糕耐饥,倚哥吃了读书不会饿。
那天清晨,常与三娘顶撞的倚哥也变得乖了。他边吃年糕边倾听着三娘的叮嘱,老管家见此情景,打心眼里替三娘高兴,就对三娘说:小公子吃了年糕,将来定会高中状元。
不知真是年糕的功劳,还是三娘教子有方,以后的日子,倚哥是夏读三伏、冬诵三九,从秀才、举人,一直考上了进士。
落难书生倚哥吃年糕考中进士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小城。渐渐地慈城流行起读书郎吃年糕的风俗。到了明朝,姚镆之子姚涞高中状元,这下读书郎吃年糕的风俗更加风盛,于是有的人干脆称年糕为状元糕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进步,状元糕的做法已与三娘做的糖年糕有所不同,但上学新生吃块状元糕的风俗却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家境比较窘迫的人家,如有小孩上学,仍用年糕代替状元糕,意寓高中,图个吉祥。历史上,老慈溪曾出过519个进士,这虽不是年糕、状元糕的功劳,但作为“高中状元”的心理暗示,这不能不说有其作用。
如今在慈城,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状元糕那柔韧、软糯、清香的味道。三寸见方、银金两色的状元糕(银色为白糖糕,金色为黄糖糕)以莫家巷口的穗芳南货店、市心口的泰昌南货店做得为最好,而由下横街的蒋万兴等几家兴化店所做的要略为逊色。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慈城谁家孩子请师求学,还必定要到南货店去定做一些状元糕、定心糕,供奉菩萨后再分送给左邻右舍、至爱亲朋。而意味深刻的状元糕,也常被人们当作送读书郎的佳品而在每年新学期伊始特别热销。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静
责任者
龚滋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