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慈城的关圣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17
颗粒名称:
慈城的关圣殿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526-5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城的关圣殿有大小两处,供奉的便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中面如重枣的关羽关云长。他一生为大哥刘备创基立业打天下,在战场上神勇威武,是位英雄人物。他“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效忠刘备,最终为刘备而断首捐躯,世人称他“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关键词:
慈城镇
名胜古迹
关圣殿
内容
慈城,城区直径不过三华里,可谓弹丸之地,然而它却拥有大小两处关圣殿(在光绪《慈溪县志》中载,尚有县东郭门内一处,是同治三年〈1864〉重修,另外在永明寺内,有明天启二年〈1622〉修建的“关圣殿”。这些且不说它了)。
大关圣殿,坐落在直街平政桥东,戏台便建在平政桥上,旧称“显灵义勇英济王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毁于倭寇,两年后重建。万历四十五年(1617)改封“三界伏魔大帝”,天启二年(1622)冬毁于火,次年重建。清雍正三年(1725)奉旨每岁春秋及五月十三日致祭,褒封三代祀于后殿。咸丰四年(1854)升为中祀设乐舞如丁祭祀,十一年(1861)毁于粤兵,同治三年(1864)重建。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二十六年(1900)又重修(“寓褒贬”—匾就置于光绪二十六年)。
小关圣殿,在县治东半里,分祀关帝,清同治四年(1865)重修。儿时见到的它,是与关公、岳飞并殿同祀的,称小关圣殿,戏台建在隔河对岸,上有一匾“义薄云天”。
那大小两处关圣殿,供奉的便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中面如重枣的关羽关云长。他一生为大哥刘备创基立业打天下,在战场上神勇威武,是位英雄人物。他“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披肝沥胆效忠刘备,最终为刘备而断首捐躯,世人称他“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正因如此,关羽也就为历代统治者所特别重视。宋、元的统治者先后尊关羽为“真君”和“武安王”,到明、清两代,统治者几次封关羽为“大帝”,到处为他立庙设殿,使关羽享受着跟孔丘同样隆重的祭礼。
其实,人们对于关羽这个“忠义神勇”的英雄形象,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和戏剧的形式而形成的。真实的关羽究竟是何等模样的呢?谁也说不清了,因为汉朝末年距离今天少说也该有一千多年了吧!年代久远,众说纷纭,现有故事—则姑妄听之。
早年我曾于某刊物上见过一篇札记,讲到作者曾在广西柳州去柳宗元的柳公祠,在附近山区小路上见有一座废弃了的“关帝庙”,于断垣残壁处见有一石碑,上面记有关羽的生平简历和生卒年月,文中指出关公的实际年龄要比刘备略大……查阅《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描写,说他们三人焚香叩头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誓毕三人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整个结拜过程中,并没有各人自报生辰年月而后依次分为兄弟的一段重要仪式。为此,对照上面石碑上所记之事是较为可信的。可能这主要还在于刘备是汉中山靖王的后裔,是汉室正统,起义时便于号召民众吧!有人猜测在此偏僻之地立庙者,恐是关羽三子关索后裔所为。
另外有某处“关帝殿”一副对联与众不同,可发一笑。联曰: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公不忝;
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邵长月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