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古城的婚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609
颗粒名称:
古城的婚丧习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2
页码:
475-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婚丧习俗情况。
关键词:
慈城镇
民俗风情
婚丧习俗
内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风俗。其中,婚丧礼仪大都最能反映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县志记载:“唐时清雅风流,宋时雍容典雅,尊德乐义,元明时君子知廉耻而畏清议,小人乐桑耕而重守法,逐成江南文物之乡。”又载:“贤士辈出,敦尚礼仪,耻于浮邪,子孝臣忠,乡党之间蔼然和气,重于利人,轻于利己,小儿皆礼度谨奉尊长。”从清代到现在,虽因时势变迁,稍有不同,但遗风犹在,习尚还古。
旧时古城内望族豪门众多,皆在京、沪、杭等地做官为商,社会经济的资源从外埠流入不少。巨商大贾的后裔不但没有经济上的忧虑,而且都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们有的本着自己的努力开店设铺,有的是靠着祖辈先人的余荫,维持一家的生计。他们的子弟能克绍箕裘的固然很多,而不谋职业,闲着无事,喝酒赌钱,度其醉生梦死生活的也不少;富家妇女质朴勤俭的固有,而涂脂抹粉,过着依赖性的奢侈生活的颇多。由于古城特定的社会背景影响,本城民风淳朴,民众慈祥谦和。
慈城人非常重视礼节。清晨相见,互相问候,带“早”字;饭时相见问:“饭吃过哦?”平时相遇,问好,拱手或点头,招手致意。有客来访,主人起立相迎,让座,敬烟、茶、果品,或留饭;客人告辞,主人送行并叮嘱“慢点走”等话。旧时,青年男女婚嫁重封建礼教,必须有“三媒六证”,婚姻大事都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以首饰彩礼作聘礼嫁妆,讲排场。
新郎组织了一支迎亲队伍,带着实物和糕点到女方家来,实物包括鸡、鱼、米、酒等。迎亲途中,他们经受了“杉刺拦路”、“桌凳挡门”等“阻碍”,得向女方的亲朋好友撒糖果、发小红包,如此才进入女方的家门。其中最流行的是“讨吃酒”。这一仪式寓意着生活中充满挫折,只有经过努力方能获得成功。
新嫁娘娶来以后,第一次出门,必限于喜庆等事,如果自己的亲戚中没有喜庆的事情,也可以到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家去“讨酒吃”。例如冯家有喜事,李家和陈家的新妇不管认识不认识,有交情无交情,都可以送一封贺礼,坐一顶小轿,带上喜娘到冯家去吃喜酒。冯家当然也知道这是来“讨酒吃”,也必殷勤招待,还要付轿钱、给喜包,酒散即归。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制度,提倡婚事新办,现在旅行结婚、举办集体婚礼的愈来愈多,与以前相比,简繁有天壤之别。以上讲的是“红”事,以下再述“白”事。
旧时,老人或病人临危前,家人须日夜看护,以尽孝道。一旦断气,子孙须持一支香在床前跪送。
翌日,子孙即派人往各亲友处报丧。接报丧家从门后马上掷出一只大破碗“碰啦”以解丧门星进门,然后按亲戚疏远程度即购备白蜡烛、锡箔等送去吊唁。如果用钱代替,则必须放在拜帖盒内,另用16开黄纸写“赙仪”具名。此时丧家也早已移尸中堂,用三块木板、二根长凳作支撑俗称“板头墩摊尸”。再于首上盖上毛巾,臀下塞好尿布,挂好帐子,放下帐门。
只有那些豪族富商人家,父母死时必请乡党中有声望的人,为他们的父母主持丧事称“点主”,具声望者则称为大宾。点主时需陈设庄严堂皇的礼堂,大宾以外,还有左右宾、大引赞,都穿黑袍褂的礼服。点主开始,先鸣炮奏乐,告天地,然后入堂升座;孝子扶主出帏,交左宾;左宾为大家读主,先提朱笔,再盖墨笔,交右宾,祝主;右宾交孝子,孝子扶主入帏;礼毕,孝子拜谢大宾。
出棺时称为大出丧,大出丧的布置场面是繁复的,先做好开路神,用二人拉,二人扶,走在前面。再是对锣、引拂、挽联、和尚、吹手、神主、死者的画像,再是天平扛,孝子、亲朋好友紧随其后。逢庙设路祭,孝子跪拜。逢桥停棺,孝子也要先跪拜,俗称拜路头,如此直至送上山窆墓。
送丧完毕回家,入门前还要烧一堆稻草,得跨火而入,丧事才算完毕。以后就逢七做七,到七七为止,待一年做周年,直到三周年为止。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