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十 浩气凌云谱壮歌—慈城的战事和英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85
颗粒名称:
十 浩气凌云谱壮歌—慈城的战事和英烈
分类号:
K925.55
页数:
28
页码:
391-4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抗金、抗清二知县、三忠墓的诉说、大宝山下朱贵祠、悲壮惨烈的大宝山战役、太平军两次占领慈城与华尔被击毙等战事和英烈的事迹简介。
关键词:
慈城镇
战事
英烈
内容
慈溪抗金、抗清二知县
余麟年
抗金知县林叔豹
林叔豹,字懿文,永嘉人。宣和甲辰(1124)进士,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即位于归德,改年号建炎,为宋高宗,起用李纲为相。由于李纲的推荐,林叔豹被任命为慈溪知县。叔豹律身廉勤,莅事明敏,大著声绩。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兀术的军队兵分两路渡过长江,连破建康等重要城镇,进逼杭州。宋高宗从杭州出奔,经越州(绍兴)逃到明州(宁波)。金兀术得到这一消息,即派遣阿里·薄卢浑率领骑兵四千余人追袭高宗,高宗把南宋的官员和文物装入双楼船之中,经定海(镇海)、昌国(定海)避难于台州、温州间的沿海各地。
金兵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十六日攻占明州城后,大肆焚掠,无恶不作,“遍州之境,深山穷谷,连平时人迹不到处,皆为金人搜剔杀掠,不可胜数”(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繁华的明州顿时疮痍满目,残破不堪。金兵连外逃的百姓也不放过。如明州人郑覃带领全家到深山躲避,被金兵追及,郑覃及其兄郑章都被金兵拘捕,金兵威胁郑覃投降,郑覃跳入水中,以身殉国。覃妻见丈夫遇难,也不忍受辱跃入水中而死。明州人民因不堪忍受金兵的烧杀抢掠,到处燃烧起抗金斗争的烈火,许多地方义兵涌起,占领山谷险要,保卫乡里,同入侵的金兵展开激烈的斗争。林叔豹深感民意可用,即撰写榜文招募抗金义兵千人,严阵以待。时有卫士闻金兵将至,惊惶逃脱,叔豹追捕斩之,由此远近知其畏,军容整肃。故史称叔豹“临乱能整,异于诸将”。叔豹还派人联络明州各地抗金义军,指出“浙东沃野千里,南倚瓯闽,北踞三江,环以大海,士民忠义奋勇。金兵不习水性,而明州多湖泽,可攻可守,请克期会战,出其不意,必不可疑……”可惜克期会战的计划因奸人向金兵告密,未能实现,但余姚知县李颖士和把隘官陈彦招率乡勇千人,英勇抗金。金兵犯奉化,奉化乡勇在李子列、董子邵、任戬的指挥下,出奇制胜,给金军以有力的打击。金人称“南方散民未见如此之鏖战者”,此役大大地灭了金兵的威风,长了明州人的志气。
金兵破明州后,南宋官吏一些人相继降金。修职郎蒋安义、进武校尉张大分别被金人任命为明州知州与同知,并授两浙转运司大印。他们派人招降叔豹,言“南宋祸乱相继,区区明州,且不能保,尚何一县乎,以战则无兵,以守则无食……”并许以高官厚禄,被叔豹严正拒绝。叔豹顶着金军的威胁利诱,不顾个人安危,一日深夜“引兵入明州城,夺其印,诛杀蒋安义等十余人”。金兵惊骇,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不敢越明州城一步,明州所属各县遂安。故有人称林叔豹诛杀蒋安义等人之举是明州人民抗金斗争一次最伟大的胜利。史书对林叔豹此举很少提及,而对建炎三年(1129)浙东制置使张俊领导的鄞县高桥大捷着墨颇多,认为是役打乱了金兵的战略部署,使敌人望风丧胆,是明州人民抗金的一次最伟大的胜利,有“南渡中兴往事摇,战功第一数高桥”之称。其实高桥之捷的意义虽然不能抹杀,但半月后金兵即攻破明州,张俊弃城逃遁。这说明金兵并没有因高桥之败而闻风丧胆,而林叔豹诛杀蒋安义等十八人之举,确实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使金人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不敢越明州城一步,故有人称之为明州抗金斗争一次最伟大的胜利还是比较客观的。
明州城内的金兵孤掌难鸣,加以骑兵多不习舟船无法下海去追袭高宗,明州所属各地的乡兵又牵制他们的兵力,一支在严州的乡兵又击败金军于桐庐的牛头山下,另外江南卑湿的气候和河湖纵横的水乡地形金兵也不适应。金兀术见一举消灭南宋的计划已成泡影,便宣称“搜山检海”已毕,于建炎四年(1130)春北撤。后高宗驻跸临安,召林叔豹为监察御史。
抗清知县王玉藻
王玉藻,字螺山,江都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慈溪知县。玉藻清廉爱民,声冠二浙。顺治乙酉夏(1645),清兵挥戈南下,浙中有城守令,或弃官去,否则降。王玉藻与苏松佥事沈宸荃起兵,鲁王监国加玉藻为御史,命仍知县事。玉藻募义军请赴江上自救,乃解县事,擢兵科给事中,营于江上。时方国安为镇东侯,进荆国公,江上各营皆受国安节制,并负责分发各营兵饷。方国安见突然有客兵至,又见玉藻义军壮气勃勃,军容整肃,十分反感。时马士英、阮大铖在国安营立功自赎。马、阮见玉藻为人公正,恐识破其奸,于己不利,便在国安前称玉藻系黄道周门生,乃东林遗党,表里误国,若留玉藻,心腹之患也。故国安对玉藻非礼,欲除之而后快。马、阮为投国安之好,终日和国安议论分饷分地,以杀异己者为能事,而对国事置之不问。军中招集无赖,卖官鬻爵,攫刮金钱。四方狐狗之辈,均出其门下,知利而不知害,知存而不知亡,从此赏罚尽失,士气衰沮。玉藻列国安等诸罪状,意欲上疏鲁王,被人告密。国安欲斩玉藻,幸太常卿庄元辰等相救才免。方国安兵食殷足,军粮堆积如山,但不给予玉藻义军食,义军无食渐散。玉藻曰:“是将刺于刃我也。”乃力请求罢,入剡溪避祸,以图再举。国安兵败于五云山白塔岭,死者三千余人,至绍兴劫监国同行,到黄严逢清兵。国安欲献监国以降清,派兵守监国。因守兵患病,监国得救。国安随清兵从征,清兵恶国安反覆,覆诛于延平。玉藻闻讯即欲出山,后闻舟山破,监国已去闽。玉藻追扈不及,又重组抗清义军,准备游击作战,后因资粮俱尽,妻收遗秉,子拾堕樵,不以为苦,作抗清诗文,激厉慷慨,仰天起舞,准备东山再起。及知反清复明无望,作绝命词云:“半生辛苦泣孤臣,胜得干干净净身。四大既崩神识散,这篇草蒿付谁人。”诗成飘然而逝。
三忠墓的诉说
戴松岳
终于来到了三忠墓前。
慈城大宝山西,朱贵祠后,鸦片战争大宝山战役死难将士墓旁,新耸起一座双坟,左墓碑文为“皇清赐谥忠节前明兵科都给事中董公之墓”;右墓碑文为“明故督师兵部侍郎簟溪冯公、笃庵王公之墓”。这就是“三忠墓”,墓中合葬着明末清初浙东抗清志士鄞县人董志宁的遗骸、余姚人王翊的头颅和慈溪人冯京第的手臂。因三人合葬,俗称“三忠墓”。三忠墓原在宁波北郊马公桥旁,1995年12月因城市建设而拆迁于朱贵祠后的庙湾山上。
寒林萧瑟,空山寂寂,淡淡的云雾中寒草依依,三忠墓前一片宁静!然而,这沉默的黄土下却深藏着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故事和人间至情!
董志宁是鄞县贡生,一向以名节自励。清兵入浙时,他首倡在宁波起兵,拥钱肃乐为义军领袖。后来他又与四明山寨的义军王翊联络,以图收复宁波,因事泄而避至舟山,任兵科都给事中。此后他出入于宁波、舟山之间,联络四明山寨诸军,共图抗清大业。王翊,字完勋,号笃庵,原为慈溪(今慈城)人,不久迁余姚。清军入浙后,他与王江一起结寨于四明山,建立五营五司耕战结合的军事组织进行抗清,自称“大岚洞主”,曾连破上虞、新昌,震惊朝野。冯京第是慈溪(今慈城)人,号簟溪。鲁王时任监军御史。不久入四明山募兵,与王翊合军抗清。鲁王授他为兵部侍郎,他曾两次到日本借兵,但没有结果。此后他奔波于山寨和舟山之间坚持抗清斗争。
他们都死于抗清斗争,死在惨烈血战之中和萧森的刑场之上。
最先死难者是董志宁。当清军于1651年攻占舟山后,董志宁这个在宁波首倡起义的志士拔剑自刎,以身殉国。董志宁死后,因无人收殓竟尸飘海上。最后死的是冯京第。舟山失陷后他又回四明山抗清,1654年因部将出卖被清军捕获,终因不屈被清军斩杀。当清军行刑时,他的一个部下伪称冯京第是他的仇人,请求将冯京第的一只手臂“赏赐”给他以报其仇。这才使冯京第终留一臂于世。
王翊的死最为悲壮惨烈。1651年7月,王翊在奉化去台州的途中被团练兵俘获。清总督陈锦亲自审问,他横眉冷对,报以“无多言”之语。在赴刑场时,他挥笔写下了“谈笑且从容,今朝得死所,一腔忠愤血,飞洒若红雨”一诗。清军恨他常年获胜,聚集一起用箭射他以泄其恨,但王翊岿然不动。结果他肩上、脸上、肋下中箭如猬,但他仍然如树直立,纹丝不动。这一切令清军惊恐不已,于是上前将箭直射胸口,一次又一次,连射三次,他还是没有倒下。清军又用刀割他的耳朵、削他的额角,他始终不倒。直到清军用斧头砍下他的头时,王翊才轰然倒地。史学家全祖望在记叙王翊之死时怆然写道:“大兵见之有泣下者。”大兵即清军,能让敌军感动得流泪的烈士,其死该是何等的壮烈?王翊死后,清军将他的头颅挂在宁波城门楼上示众,以威吓抗清志士和义军战士。300年后,当我们重读这一段段血写的历史时,仍为抗清志士的悲壮业绩而感动不已,扼腕长叹!
然而最使人感动的还是“三忠墓”营建者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陆宇〓。陆宇〓和钱肃乐都是鄞县人,而且是同学。1645年清军入浙,他与董志宁等6人倡议抗清,他毁家输饷,支持义军。当董志宁死时,因无人收尸遗骸飘浮海中。陆宇〓闻讯后,立即出钱招人出海捞取董尸。据传他曾梦见董志宁说他断了一足,结果收尸后不见右足,大惊后,用稻草作足补之,葬在城北马公桥下。冯京第就义时,他在旷野中设桌祭奠,哭七天,而后又设法将冯京第的遗骸葬于马公桥下。当王翊的头颅高挂于城楼示众时,他更是忧心如焚,痛不欲生,时时徘徊于楼下,不忍离去。后他与钱肃乐的部下江汉合谋,在中秋节龙舟竞渡时,江汉扮作清军将领,戴着红笠帽,手握短刀,带着十余人登城游览,走到悬挂王翊头颅的地方,江汉故意问守卫的士兵这是谁的头?士兵回答后,江汉勃然大怒说:“这个冤家,终于找到你了!”言毕刀起,绳断头落,等在城下的陆宇〓等趁机将王头接住,当即回家,放入锦盒,藏于密室。此后12年中,每逢寒食、重阳,陆宇〓必浮舟月湖,长歌以哭,哭毕以诗记之,以祭王翊。每逢王翊忌日,他则必买鸡一只,买酒一斗,藏于密室与王翊头颅相对而饮,终日不出门外。如是者12年,家人无人知道内情。直至1663年,由于张煌言部卒降清后告密,陆宇〓被清军逮捕。当家人在清军搜查后的书柜底下寻出色彩斑驳的锦盒时,才知道他藏着一个人头。
他的弟弟陆宇燝,看到这个人头时哭着说:“这就是王翊的头啊。”
于是用稻草作身,与冯京第的手臂合葬于马公桥下,谓之“三忠墓”。
此后的300多年中,“三忠墓”偏居城北一隅,鲜为人知。荒草夕阳,旧碑残冢,默守着一个惨烈的故事,深藏着一段动人的真情。直到1995年冬日,三忠墓因城建而迁建于庙湾山上,与鸦片战争中殉国的英魂为伴。此地群山连绵于后,阡陌纵横于前。蓝天下山冈异常安静,山冈中的三忠墓更是寂静无声。然而,那些久远的故事和故事中人物的人格力量和高贵精神犹如黄钟大吕,穿越时空,在百年之后不绝地回响。
大宝山下朱贵祠
杨古城 曹厚德
火车途经杭甬线上的慈城站时,我们总会向北边巍巍群山,投去深情的一瞥,并会在心头泛起历史上的往事。那边,大宝山上下,在157年前的刀光剑影中,筑起了一道中华民族子孙抗击外族侵略的血肉长城,近千的“红夷”尸体横陈在大宝山下。朱贵将军及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名震古烁今,成为我们这个优秀民族的脊梁,大宝山下的朱贵祠,当然成为我们后人永远凭吊和纪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贵将军,又名天豹,出身将门,祖籍南京。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出生在甘肃临夏东川慈王村的朱贵,17岁时已是将门虎子,骑射刀枪无不精通,且勇猛过人,善于领兵作战。道光六年(1826),朱贵以军功卓著升为副将。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到浙东,
舟山、镇海、宁波相继沦陷。当时慈溪贡生张淇的诗中写道:“狡焉红夷忽构乱,突入蛟门海道断,承平日久武备驰,浙东郡邑势披靡……”道光二十三年(1842)一月,当时已64岁的朱贵将军率900余名汉、回、藏族及东乡族军士屯兵于慈城西门大宝山,担负狙击英国侵略军继续西犯的使命。
农历二月初四,曙色微明,全副洋枪洋炮装备的2000余英兵,分乘三艘小轮船,从姚江北岸登陆,进入慈溪县(今慈城)城内,烧杀抢掠后出西门径直扑向大宝山,自以为所向无敌的英军头目巴麦尊等400具尸体很快就横七竖八在大宝山下。英军恼羞成怒,继续增兵围攻,而朱贵将士们终因弹尽粮绝,孤军无援而陷入绝境。在浴血奋战的肉搏格斗中,朱贵身中数枪,仍手持大刀,沉着指挥杀敌。因寡不敌众,朱贵父子等215位将士血洒热土,壮烈殉国,其余军士趁夜朦胧突围而去。“孤军誓死相角犄,临阵义声动天地”。大宝山血战,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族侵略战争史上响彻云霄的凯歌。哀鸿传到英伦,朝野震惊,侵略者闻风丧胆,士气大消,不久终于退出了侵占的浙东土地。
“将军之师,非败也,胜也!将军之身,非死也,生也!”战火熄后,慈溪县知县查勘战场,将阵亡将士葬于后山,并建墓立碑,而英军尸体用
三艘小火轮运了数日。
1848年秋,慈溪县士民捐资为朱贵将军建立的祠堂落成,林则徐欣然命笔,题写了“忠规孝矩”的匾额,至今仍悬在祠内正梁上。名士何绍基的楹联,礼部右侍郎的碑记,仍挂在柱前,嵌在祠内墙壁上。朱贵祠落成之日,慈溪贡生张淇写了一首200余字的长诗,其中结尾用了“生而为英死为灵,呜呼将军真人杰”之句。
朱贵祠建立以后,民间祈求平安香火不绝,又有一位诗人途经朱贵祠时,写下了“是何感慨悲凉地,六十年前问劫灰。一角从祠遗恨地,夕阳无语下蒿莱”的怀旧诗。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61年,朱贵祠又经修缮,成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朱贵祠再次扩建,包括祠东的郑山庙在内。1985年4月,朱贵将军的第6代后裔从甘肃前来祭扫祖祠,赠送的“浩气长存”的四字已制成匾额。不久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挥毫,也为朱贵祠留下“陟大宝山原百端交集,抗外族侵略万古留芳”的楹联。
如今,大宝山下,朱贵将军祠内又修缮一新,雄姿英发的朱贵像已新制落成,祠后的大宝山抗英英烈的墓也再次修葺。大宝山下朱贵祠,显示了中华民族抗御外侮的浩然正气,将受到世世代代炎黄子孙们的崇仰和颂扬!
悲壮惨烈的大宝山战役
孙友谊
1842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四,已是大地回春。鉴于英国侵略军继侵占镇海、宁波后,欲向杭州方向进犯,守卫宁波去杭州的咽喉要地——大宝山的朱贵将军官兵,在百余乡勇的配合下,在督饷官、慈溪候补知县皋兰进士颜履敬通宵达旦的支援下,早已严阵以待做好了歼击敌人的一切准备。
那天天气晴朗,随着太阳冉冉升起,薄雾散尽,英国侵略军两千余人,分乘轮船从宁波沿姚江在大西坝北蜂拥上岸。长枪在前,炮队殿后,陆行过夹田桥,直扑大宝山。
朱贵将军官兵约有九百余人,除四百扛炮兵外,其余都执弓箭、大刀和长矛,仅有的几支火枪,也是缺弹少药。面对如此装备精良的敌人,官兵们为了抵御侵略、民族生存和人民幸福,个个无不以一当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誓死格斗。
在炮声震地、烟焰蔽天的短兵相接喋血奋战中,守军初战重创敌军,击毙英军头目巴麦尊等四百余人。随之,英军复增援兵数千,驾三艘火轮,从丈亭江至太平桥,在彭山浦登陆,直逼大宝山。
激战进入白热化,英国侵略军一面焚烧郑山庙和护龙寺,一面仗优势兵力对大宝山进行环攻。朱贵将军的阵地已处于岌岌可危之中。那位督饷颜履敬知县,虽是文人,但不管你怎么劝说,始终不肯下火线。他与官兵们一起忍受着“饥不得食,渴不得饮”,决心以身殉国。他操射暗箭,卫护帅旗,不幸被炮弹炸死。
战斗从辰时一直进行到申时,朱贵将军的官兵阵亡已过两百,负伤官兵比比皆是。在弹尽粮绝、腹背受敌、寡不敌众之下,朱贵怒目披发,以滚地刀扑进敌群,在乱砍乱杀中,身中数弹而亡,其子昭南,为掩护父亲也同时捐躯。这一场鏖战,英国侵略军遭到出其不意的迎头痛击,其伤亡更为惨重。在夜幕降临前,这些红毛鬼抱头鼠窜回宁波去了。
太平军两次占领慈城与华尔被击毙
孙友谊
1861年初,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由皖攻入浙江。1861年十月壬午,范汝增率太平军攻占慈城,至1862年四月乙丑,慈溪县城被清军夺回,占城仅历时164天。
1862年八月己亥,太平军又攻占慈城,第三天即被江苏巡抚李鸿章调来的为华尔所率的“常胜军”所困,不得不启北门夺路而出。
华尔(1831—1862),美国人。1859年到上海,在清军炮船上当雇员,后受清政府委派招募外国人组成洋枪队(后扩至中国人),任统领,驻松江,1861年加入中国籍。次年,他联合英法侵略军在松江、嘉定、青浦、奉贤镇压太平军,升为副将,洋枪队遂改称“常胜军”,横行杀戮。当年9月17日调来宁波,20日前即在慈城与黄呈忠、范汝增、何文庆所率太平军鏖战,炮弹击中华尔胸膛,弹自背出,次日毙命,时年31岁。现今慈城小北门外立有“太平军击毙华尔处”碑。
抗日英雄陈怀民
陈德
震惊世界的武汉“4·29空战”已过去了67个年头,陈怀民烈士的英雄事迹是抗战史诗中辉煌壮烈的一页。
他自小习武,立志长大报国
陈怀民的祖籍是浙江慈溪县(今慈城东门外人)。据考证,他们村子里的居民全是蒙古族人,系元世祖忽必烈的后裔。1276年,忽必烈率兵攻占杭州,一批蒙古族人便在浙江省定居下来,并世代为官。进入14世纪中叶,朱元璋灭元,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蒙古族人由贵变贱,朱元璋还下令将蒙古族人统统赶到濒临杭州湾的慈溪县,并将他们圈定起来不得越线。劳役、苦力都由他们做,还规定他们的后代永远不得做官,不得经商。慈溪蒙古族人贫困到了极点。
1876年,陈怀民的父亲陈子祥出生了。15岁时,陈子祥的父亲因患急性痢疾去世。父亲不在了,后妈更不把他当人,他一气之下逃离了家。自此,他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陈子祥流浪到慈溪县城(今宁波市慈城镇),碰见山东聊城的一位姓陈的武术师在街头卖艺。陈武术师将陈子祥带回山东聊城,并给他取名“陈子祥”。在武术师的严格管教下,陈子祥不仅书念得不错,武功也练得颇好。18岁那年,他到京城参加武打比赛,获得第一名。大约在1901年,陈子祥因武艺高强,被河北保定武备学堂聘为武术教官。1902年,他东渡日本,进入日本著名的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这个学校的日本学生坂垣征四郎(后来任侵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授大将衔)经常狐假虎威欺侮中国学生,陈子祥愤愤不平。一天,坂垣征四郎寻衅要打陈子祥,陈子祥一把抓住他的耳朵,因用力过大,坂垣征四郎的耳朵被抓落一块。自此,坂垣征四郎的耳朵留下残疾。据说,“残耳将军”侵略中国时对陈子祥怀恨在心,曾四处打听陈子祥的家乡在哪里,在何处任职。
1904年,陈子祥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加入了同盟会。4月27日,广州黄花岗之役打响,他积极投入战斗。起义失败后,陈子祥只身来到江苏。上世纪30年代初,陈子祥曾任镇江市警察局长。1922年,陈子祥在镇江白莲巷东段至水陆寺巷中段,买下旗民不要的旧房屋百余间,进行修缮改建。这样,陈家成为镇江房屋最多、最有地位和影响的大户人家之一。
陈子祥先后娶了3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是从日本回国后所娶,生了一个女儿;第二个妻子叫吴荷英,生了儿子陈天和、女儿陈难;第三个妻子叫魏静诚,生下两儿一女,即儿子陈怀民,女儿陈竞,小儿子陈天培。
陈子祥娶魏静诚有一段传奇故事。一天,陈子祥外出看戏。在戏场上碰上了魏静诚,颇有好感。魏静诚见陈子祥身材魁梧,气宇轩昂,颇有男子气,也非常喜欢他。过了几天,魏静诚托人送一封信给陈子祥,告知她是指腹为婚,对方是一哑巴,婚期快到,她不愿到男方家中去,请陈子祥想法将她接到家里。陈子祥看到了信,考虑良久,带了10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赶到魏家,乘魏的父母不备,将魏静诚接回家中。
1916年12月25日,陈怀民出生在镇江市白莲巷29号。初名陈天民,参军后改名陈怀民,意即将来要有所作为,爱国怀民。
1921年秋起,陈怀民先后就读于安徽省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江苏省立第9师范附小。整个小学期间,陈怀民白天在校念书,早晚与妹妹陈难一起跟随父亲习武。
1923年秋,陈怀民作为江苏少年武术队员,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武术大赛,获得冠军。
1928年到1929年,陈子祥在镇江举行了两次少年武术比赛,都是陈怀民夺冠。
1929年秋,陈怀民入无锡成美中学学习。中学期间,他十分注意锻炼身体,武功精进。1931年暑假,陈怀民回到了镇江。他听父亲说过两名清兵为回城报信而泅水渡江,曾效仿二次横渡长江。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等处。事件发生后,陈怀民和同学们寝食难安,无心学习。陈怀民邀了4个同学,乘车赶到了南京。此时,南京大中学生开展的“送蒋介石北上”的运动搞得轰轰烈烈,陈怀民一行迅即投入到请愿队伍的行列,在队伍中还碰到了哥哥陈天和,陈天和此时是上海航海学校的学生。第二天早饭后,蒋介石被迫出来面见学生。这是陈怀民第一次见到蒋介石。
29日凌晨1时,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总司令戴戟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宣布已与日军在上海正式交火,决心守土,决不退缩。陈怀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甚为震惊。他们又踏上了去上海的征程。陈怀民、陈天和与其他义勇军战士迅即投入战斗。
一天,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到吴淞口阵地视察,正碰上陈怀民等学生在阵地上。陈怀民向蔡廷锴问道:“蔡长官,日本飞机如此猖狂,给我国军民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我们为什么不发展自己的空军呢?如果国家建立空军部队,我第一个报名参加。”
1932年秋,陈怀民得到一个消息: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要招收空军飞行学员。
经过极其严格的考试和体检,他的其他条件都符合飞行员的条件,唯在考试“对眼睛”时,他落选了。回到镇江后,他对“对眼睛”进行了认真的练习,而且练入了迷。1933年1月,中央航空学校又要招第5期学员,很幸运,陈怀民这次顺利考取。
第一年的陆军基本制式训练,他的各门功课都是优等,第二、三年的初、中、高级飞行训练及各学科考试,他又获得第一的好成绩。令人称奇的是,陈怀民的体育成绩也是全校出类拔萃的,他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多次代表航校参加杭州地区的篮球比赛,并取得过好成绩,他还夺得过杭州自行车比赛冠军。美国教官肯特还对陈怀民的同学说:“陈怀民将来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
1935年底,中央航校第5期学员快要毕业了。航校当局根据蒋介石、宋美龄的指示,决定举行一个隆重的“恳亲会”。陈怀民的父亲陈子祥、母亲魏静诚接到中央航校的邀请书参加了这个会,并见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蒋介石对他们说:“你们家是父亲英雄儿好汉啦。”宴会之后,蒋介石、宋美龄还给每位家长送杭州丝绸1匹、西湖龙并茶两斤、浙江金华火腿两只。
“七七”事变后,陈怀民所在的空军第4大队要调往河南周家口,组成“天津天支”,参加保卫华北的战斗。
8月14日,中国空军开始对日作战。在杭州上空陈怀民与毛瀛初等飞行员驾机向敌机猛烈开火,敌机被打得难以招架,中弹坠落。这是陈怀民第一次参加空战。
1937年9月中旬,数十架中国飞机从南京大校机场升上蓝天应战。陈怀民在空中以一敌四,英勇迎敌。他左冲右突,猛烈开火,敌方一架驱逐机被击中,拖着长长的尾巴坠落下去。这时,逃窜的日机见支援的飞机到了,立即掉头来打陈怀民的飞机。陈怀民处在8架日机的包围之中。机体受伤后,他的飞机降到离地面只有百余米时,他停掉螺旋桨,开始滑翔。在江浦县高旺镇附近一块平地上迫降。飞机撞在一棵大树上,陈怀民被弹出座舱,夹在树权上。这次,他鼻梁骨折断,两只眼珠被挤压,胸部、肩部受了伤,血肉模糊。
第二天,宋美龄带着航空委员会的官员来到了中央医院。宋美龄走到陈怀民床边,握着他的手说:“陈怀民先生,你是中国空军的骄傲,是了不起的英雄。我在报上看到你与日军作战的事迹,深受感动,你没有辜负航校的培养,也没有辜负委员长对你的期望。”
1937年陈怀民所在的空军第4大队迁到了武汉,他的父母亲及其他亲人也到了武汉。从湖南长沙湘雅医院出院后,陈怀民也回到了武汉。
他十多次对日作战,在武汉上空壮烈牺牲
1938年1月2日,他与第4大队的其他飞行员一同坐一架大型运输机到了兰州。2月17日,他们驾驶苏联援助的战机回到了武汉,随后驻孝感机场。
第二天,即2月18日,日本26架驱逐机掩护12架重型轰炸机来偷袭武汉。在此关键时刻,陈怀民与另9名飞行员驾驶10架N—16战斗机升空协助兄弟部队作战,迅速扭转了空中战局。他们里应外合,两面夹攻,一鼓作气打下敌机12架。
1938年4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了一场激战。为了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陈怀民多次驾机参加战斗。4月9日,他又驾机到峄县轰炸敌人。4月10日,他第5次飞往峄县轰炸日军。在峄县上空,他被多架敌机包围。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驾着飞机奋力向敌机冲击。很幸运,敌机被撞毁,他却安然无恙。随后,他又打下敌机1架。
4月中旬的一天,在归德上空,陈怀民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用高超的技术,一连打下3架敌机。在与第4架敌机作战时,因机翼与敌机对撞而变形,再无法作战,他驾着受伤的飞机,向下滑翔。在下滑过程中,他的右腿被敌人子弹打伤,他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使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机场上。
28日晚上,陈怀民回家看父母。在家里与父母坐着谈了两个多小时后,他掏出1块银元,对魏静诚说:“妈,这几天日军常来武汉,我们部队24小时都处在临战状态,我随时都有可能升空作战。这块银元给你,你喜欢吃什么东西,自己上街去买。”他随后回到部队。
28日夜,陈怀民在宿舍写了一篇近似“遗言”的日记,他说:“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亲讲讲。我怕他们难受,又怕他们为我的安全担心,故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我常与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1938年4月30日,发行量颇大的《申报》以《我空军保卫大武汉,击落敌机廿一架》为题,报道了这次震惊世界的大空战,此役让50名日军飞行员丧生。
在此次战役中,陈怀民的战机,是副大队长董明德的僚机。他们在空中纵横驰骋,连续击落击伤敌机。5架敌机将他包围起来,并集中火力猛射他的飞机。陈怀民为摆脱敌机,不断变换方向。敌机死死咬住他不放。他的飞机油箱中弹起火,操纵不灵,胸部也中弹出血。他猛加油门,奋力向猖狂的敌机撞去,敌机想闪开也来不及了。顷刻,两架飞机在空中爆炸,黑烟红火,弥漫空中。此时,陈怀民被弹出座舱,随即坠入江底,飞机残骸也落入江中。陈怀民此举,演出了中国空军最英勇壮烈的一幕。
6月5日上午9时,空军殉国烈士追悼大会在汉口总商会举行。致祭还未开始,突有一渔民飞快地跑到大礼堂报告,陈怀民的遗体浮出水面,因渔民见他穿着飞行员服,便知他是空中英烈陈怀民,并火速将遗体送到大礼堂门口来了。
会上,烈士家属代表讲话。由陈怀民的哥哥陈天和致词,他也刚从前线回来。“……记得英国的纳尔逊将军,在临死之前,用他最后的一滴眼泪,掉落在图上,给他的战友们以胜利的启示。我兄弟给全国同胞的启示是:‘四·二九’的那一天,空中的一团火光。这火光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将永远不会忘记。这火光照亮了我们的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走上幸福自由的道路。怀民烈士在青山附近的江边,他的血,要由长江流到东海,由东海流到全世界。”
上午10时,中共代表周恩来、王明、博古、李克农等到大礼堂致祭,并向陈子祥、魏静诚及陈天和、陈难表示亲切的慰问。下午5时,蒋介石、宋美龄在航空委员会主任钱大钧及蒋坚忍、毛邦初等的陪同下,来到总商会礼堂致祭。慰问完毕,蒋介石宣读祭文。蒋介石读完祭文,又一次走到陈子祥、魏静诚身边,再次向他们表示慰问。宋美龄代表蒋介石,发给陈子祥、魏静诚抚恤金1万元现洋。
航委会官员及四烈士家属先后在武昌、汉口、汉阳等处为四烈士寻找永久安息的场所。最后,他们选中武昌青山矶头。据当年的《大公报》报道,他们之所以选中这个地方,是因为青山矶头左接东湖,右凭大江,正面对着天兴洲,极目远眺,武汉三镇在望,其旁还有无名烈士墓。葬在此处,英灵有伴,不患孤寂。
陈怀民等烈士安葬之后,当时的市政府将汉口日租界的一条街命名为“陈怀民路”。烈士的出生地镇江市也将其出生的地方命名为“怀民村”,并刻好了村牌。“怀民村”的村牌,至今还保存在镇江博物馆。
陈怀民去世后,母亲魏静诚哭瞎了眼睛,于上世纪60年代初去世。父亲陈子祥也于1960年去世。
陈怀民与王璐璐
1935年陈怀民随中央航校篮球队到浙江大学比赛,遇上了该校的女学生王璐璐,爱情之花在他心中盛开。
王璐璐出生在一个有钱人家,其父是银行家。她是父母的独生女,也是个篮球迷。浙江大学篮球场上举行的比赛她场场必看。陈怀民在场上的表现,她十分关注,而且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此后,陈怀民多次到浙江大学去看王璐璐。而陈怀民所在的航校,是军事单位,对非航校人出进控制极严,王璐璐无法到航校去见陈怀民。因此,每次会面总是陈怀民去找王璐璐。
1936年1月,陈怀民告别王璐璐离开杭州,去了南昌。王璐璐给陈怀民写过几封信,陈怀民也给王璐璐回了信。“七七”事变一发生,第4大队要调往北方作战。恰在这时,王璐璐到南昌来看望陈怀民。
陈怀民对王璐璐说:“说心里话,我很爱你。我也知道,你也很喜欢我。但是我们的爱情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我们部队马上要调往华北打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是国家花很多钱培养的飞行员,现在要去报效国家。我们一旦上了前线,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我一牺牲,你就苦了。根据目前的形势和战争发展的趋势,我上前线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此次相会,很可能是最后一次。”
这天晚上,他们谈到11点。陈怀民把上级的通知简要告诉了王璐璐,并要她在这一两天内回杭州去。
此次王璐璐送给陈怀民一套景德镇的茶壶,并叫工艺匠在上面烧制了下面几个字:“天民吾兄惠存妹璐璐敬赠1937年7月27日”。此茶壶现存北京的军事博物馆。
此后,天各一方,陈怀民到华北后,基地几次移动,王璐璐给陈怀民的几封信,他一封也未收到。陈怀民也给王璐璐写过上10封信。因战乱、邮路不畅,无法到达王璐璐的手中。
1938年3月底的一天,王璐璐从一熟人处听说陈怀民因伤住在湖南湘雅医院,她立即请假到长沙去看望陈怀民。不料,到了长沙,医院医护人员告诉她,陈怀民到武汉去了。她又匆匆赶到武汉。
王璐璐千里迢迢来看陈怀民,使陈怀民大受感动。他对王璐璐说:“走,我们一起逛街去。”陈怀民将看中的一件旗袍买给她,对她说:“这件衣服是我买给你的唯一纪念品,如果我跟日本人打仗牺牲了,你就把它永远珍藏在身边。你看到这件衣服,就像看到了我一样。”王璐璐低头哭起来了。
到了第4天,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汉,离开了陈怀民。3月底的一天深夜,陈怀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写了一首思念王璐璐的新诗,全诗如下:“为你,我爱恋发狂;为你,相思成疯你不知。今生能否再见你?我只愿在你唇边再沾,那我一生也幸福。1938年3月”
1938年4月29日,陈怀民在武汉大空战中牺牲了。王璐璐在报上得到这一消息,当即昏倒在地。后来她到武汉奔丧,得知陈怀民牺牲的详细经过,她大脑受到刺激,患了精神分裂症。5月底的一天晚饭后,她独自一人来到江边,然后纵身跳入波涛滚滚的江中……
抗战时期殉难的县长章驹
秦师娄
1937年北方发生卢沟桥“七七”事变。面对日本侵略,我国开始全面抗战。这些,现今只能在历史教科书和各种记载中看到,但对年过八十的人来说,却是身临目睹的事。当时有部分青年,抛别父母,匆匆撤离,流浪、读书,谋求生活。他们在游击区中挑一肩行李,晚上点菜油灯或松明,睡草铺,清晨至夜深仅掬饮溪水。如此过一天,并步行百里,翻山越岭是经常遇到的,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相比,是不可想象的。
章驹在抗战第二年(1938年)到慈溪任县长,领导抗日和主持县政。
章驹(1904—1941),字不羁,号之鸿,浙江省汤溪县谷壮乡下章村人(今是兰溪县下王乡)。1925年他在金华省立七中求学时,曾由千家驹(当时任省立七中教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金华县早期党小组成员,同年加入国民党,1932年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行政系毕业,1933年至1937年任兰溪实验县教育科长、浙江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金华县长等职。
章县长上任伊始,即成立县抗日后援委员会(后改为抗日动员委员会),会址设在全县最大的秦家祠堂内,章驹任主任委员,秘书为郭睿芬,下设:宣传、妇女、行政、赈抚各股,并同时成立政治工作队,自兼队长,由田镜海为总干事,附设救护队,配合全民抗战的政策,定期在各乡镇召开国民月会宣传抗战政策,订立国民守则,唤起民众一致抗御外侮,以至家喻户晓。1938年下半年,又成立县抗日自卫司令部,章兼任司令。除整饬县国民兵团地方部队外,还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协助下,建立了4个群众性的战时任务大队(后改称服务大队),各大队人数自600至800不等,负责担架与运输。
在当时的县政府班底中,颇多饱学之士。主任秘书陈树基,曾留学日本,深通敌情,文笔畅通,后因年逾七十,由陆开瑞继任;政工室主任林剑星、建设科长张则咸、教育科长张丙光、兵事科长马毓龙皆年轻有为,办事充满朝气,操守清廉,允称人才济济。当时上海已沦陷,租界内日军虽未侵入,人称“孤岛”。为防止抗日力量和青壮年流失,除确系在沪从商者得以自由出境外,限制青壮年出境,如确因经商求学需要赴沪,须经申请批准,发给证明才能离境,做到有条不紊,民众拥护。
当时敌机时常扰境轰炸。他大力支持县立中学(现慈湖中学)、城区各小学,疏散至近郊上课,保护师生生命安全,以免遭炸。他尤其注重对政治青年优秀者予以培养提高,如政工队员朱光祺(即朱洪山烈士)调至兵事科任事务员,资助队员翁心惠到后方浙大读书,使之有所成就。后朱洪山参加革命而牺牲,翁心惠初为中学教师,建国后任宁波市副市长、宁波师范校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县府办公人员,精减冗员实行简政,各科室集中办公,认真考核。各公务员也精神抖擞,吹号上下班,脱下长衫一律穿中山装,模拟军事化。在一次纪念周讲话中,他提出简化公文,处理公务必须快捷,不得拖延积压,每件转办文件须落实措施,不能原文照转,且及时归档,达到案无积牍。
他还重修抗英英雄朱贵祠,结合抗御外侮,立碑记事,多次在该祠进行爱国教育。
为适应抗战需要,县里又成立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下设国民兵团的地方武装(以王家祠堂作团部,即现在地质大队驻地),各区设分会,进行抗日活动;同时委人编印《慈溪县战时乡土常识》、《县政三日刊》,
号召全县人民同仇敌忾,同心协力保卫家乡。
日机多次轰炸县城,死伤惨重,章驹先后率人在学宫、小菜场、秦家、体育场、慈溪县中等地救护医治。宁波开明街日机投掷细菌弹,延及慈城德星桥下两居民染鼠疫死亡。他亲自督率卫生院及保黎医院,采取措施,清毒疫区,使之疫区限制不致蔓延,这是慈城人士所共见的事实。
1941年形势告紧,旋即县城沦陷,章驹带领县府工作人员和武装人员迅捷有序地撤往县南大隐、芝岭、孔岙、华盖山,县城各项物资、粮食、银行也随之撤移。尤其粮食,他认为让敌人获得,不如发给驻地山区贫苦群众,所以遇到抢运物资,群众踊跃出动,快速非常。
同时对敌伪严加监视,曾截捕三七市的汉奸陆月舫处以死刑,又诱捕伪维持会财政科长应坤华,予以监禁。
该年9月,敌后形势日趋恶化,县府遂向东南撤退,到达奉化境内北溪,坚持游击战争。他与余姚县长蔡竹屏互相配合,抵制军统特务捕杀共产党人,一致对外。这时,他所带领的县府人员仍在50人以上,有武装警察、县自卫队、卫生院,还有地方银行。粮食、物资的转移,他均亲自过问,故办公是通宵达旦,艰苦自不待言。12月30日,他打电话给奉化商量岗第九军军部了解敌情,对方回答平静无事,其实该时商量岗已被日军占领,所得回电乃敌方翻译所发。不久北溪即为日军包围,待警卫急入报告,他先将文职人员安全撤退,亲率便衣突围,然已不及,匆往屋后山间逃避,因章驹身着棉军衣,目标显著而被日军发现,连中五枪,英勇牺牲,时年38岁。次日,由余姚县长蔡竹屏赶到处理后事,遗体运送至原籍安葬。章驹殉职后,省主席黄绍竑给他挽词,表彰他是浙江为抗日光荣牺牲的第一个县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慈溪重光,各界人士特选定在慈城西门外大宝山下的朱贵祠集会追悼,挽联挽词甚多。慈溪名士陈屺怀在悼词中有“横生生不如横死死”之句,引起与会者无限感慨。
日军铁蹄蹂躏下的慈溪县城
俞士华 王伟臣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慈溪县城很快深受其害。笔者当年还处在小学、初中读书阶段,身历其境,亲见亲闻,虽已过了60余年,但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别是沦陷区那种亡国奴生活,令人终身难忘。
挨炸
上海发生“八一三”抗战,军民奋起抵抗日军的侵略。战争很快就波及慈溪县城,老百姓和平、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涂着太阳旗的日本飞机从余姚方向侵来,在西门外彭山塔、东门外观庄桥及清道庵等地投下几枚炸弹。居民受惊不小,却不知所措,也不知道逃到哪里去躲避。当人们还没反应过来,接着,从杭州方向又飞来了一架日本飞机,突然袭击慈城,日机沿着现今的民权路,从尚志桥、义和当及白药房大屋,一路丢下多枚炸弹,炸死炸伤无辜居民十余人。家住白药房附近的毛头嫂侄子刚好在外面玩耍,因不知日本飞机扔炸弹,躲避不及,被当场炸死(那天,笔者去访,现今70多岁的毛头嫂指着屋后的一堆瓦砾,回忆当年小侄子被日机炸死的惨状,还是心有余悸,刻骨铭心)。县城里到处都是被日机炸伤的居民,有的满头血污,有的手足血肉模糊,也有的用门板抬着重伤者急匆匆地奔向保黎医院去抢救,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当时的居民既无防空常识,亦无防空设施,不知怎样才能避难,怎样才能逃命,也不知什么地方危险,什么地方安全。只要一听到空袭警报拉响,人们就乱作一团,紧张、恐惧,不知所措,眼巴巴地等待炸弹扔下来,等待死亡的到来。谁也不知道下一枚炸弹会扔在哪里。1939年6月,北门外慈湖中学挨炸,新建的校舍、礼堂全被炸掉,到处是断墙残壁,一片废墟,学校被迫停了课。接着,西门的永明寺也挨了炸,又伤及无辜百姓20余人,整个县城的秩序一片混乱,全城已是惶惶然。百姓开始往城外逃难。当时只要听到警报声响,有躲到八仙桌下的,有跑向城外的,街上行人狂奔乱窜,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为了便于百姓逃难,慈城人忍痛把古县城的城墙也拆掉了。整个县城白天街上极少见行人,大多逃到城外乡下去避日本飞机,近的去毛岙、东悬岭、西悬岭、妙山,远的到金沙岙、陆家埠、大隐,到傍晚才回城籴米买柴烧饭吃,全城商店关门,市肆冷落,民不聊生,老百姓个个恨透了日本侵略者,人人唾骂东洋矮子丧尽天良。
这时,也有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国军从杭州方向开来,铁路已拆毁改筑公路,国军在城里住上几天,开往宁波方向,传说是日本鬼子要在镇海口登陆,国军要到镇海去守卫。一旦日本兵在镇海登陆,再从宁波方向打过来,慈溪就要沦陷,人民就得做亡国奴,因而宣传抗日的民众活动很活跃,大街小巷的墙头上刷满了抗日大标语:“工农商学兵,抗战一条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决不做亡国奴”、“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当汉奸者杀无赦”等等。气氛是越来越紧张了,都说要打仗了。再看看县政府,也在准备逃难,说是转入山区去打游击,而对日本飞机三天两头来轰炸,是一点防御办法也没有。老百姓天天挣扎在死亡线上。
沦陷
1941年4月19日,侵华日军果然在镇海口登陆了,很快侵占了宁波。到22日,日军从骆驼桥、长石桥、庄桥和汶溪方向直侵慈溪县城,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本军队为鼓舞士气,每攻占一个地方,就“放假”三天,这三天里可以任意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侵略者从进入慈溪县境到侵占县城,一路抢杀扫射,无辜平民被杀伤30余人,大多数都是逃奔不及而家境清贫的平民百姓,被奸污的妇女有10余人。城里下横街蒋万兴南货店老板的儿子,看到日本兵过街而来,吓得逃入弄堂躲避,结果被日本兵一枪打死。所有商店、民家藏匿的物资全被抛弃街头,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全城到处一片狼藉。
慈城沦陷三天后,日本兵贴出了告示,说什么大东亚共存荣,要老百姓回家来,可以安居乐业,商店照常营业。但必须每家每户,特别是沿街商铺,都得挂出一面太阳旗,即表示做了皇军的顺民,这样日本兵是不会来为难的。太阳旗很好做,撕一块白布,正中画个实心的圆,涂上红墨水就做成了。但是,雨水一淋,成了血迹斑斑,满地血泪,令人恐怖心惊。所以,叫它膏药旗,旗下掩盖的是杀戮,是创伤,是民众的生命。有时,日本兵偶尔路过进入商店,讨一杯水喝,会叫你倒出两杯,他挑一杯叫你先喝,然后他喝另一杯,以此证明水中无毒,也表示“日中友好”。日本人如此笼络人心,很阴险。
日本兵里有一个联络官,生得五短身材,是个矮胖子,他穿着日本兵黄呢制服,身上佩着一把拖地铁壳指挥刀,上士军衔。说是联络官,大概是日本兵派驻当地的地方官,名叫芝原平三郎,后来成了臭名昭著的活阎王。慈溪沦陷前,他曾多次来慈城,摸熟了全城的大街小巷,哪条弄堂是死胡同,哪条街可以直通南北,哪些大房子可以做驻军司令部、做日本兵居住的营房,哪些房子可以做仓库。他在大街小巷的墙头上写上“仁丹”或横或直,看似广告,实为军事记号,指示前面道路是否通行。
芝原平三郎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慈溪一沦陷,日本人要物色一个傀儡做汉奸头子。他找到当时权威较高的县商会,说要成立维持会,要请他们做会长,这是“大大的友好”。可是,县城里的工商绅士早已四处逃难去了,远的去上海、武汉,近的也逃到乡下隐居,谁也不愿做遗臭万年的汉奸。芝原平三郎好不容易在直街竺巷口找到一家叫“泰记”的卖肉店,老板叫阿昌,人唤“泰记阿昌”。此人杀猪、卖肉,半文盲,本是社会上的下三滥,见日本人封他为维持会会长,真是感激不尽。当即,他纠集了一些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无赖分子,成立了维持会,再搜罗一批地痞流氓成立保甲,搞地方治安,做日本人走狗。为了讨好日本主子,这些地方上的败类依附于芝原平三郎,作威作福,横行乡里,敲诈勒索,搞各种苛捐杂税,还要什么捐献破铜烂铁支援和平军造枪造炮,弄得老百姓是怨声载道。
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难过了,没饭吃还要出钱,派差,被拉夫,拿着米袋买不到米,靠吃糠、吃野菜度日,城里已有人饿死了。一些有识之士通过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募集到一些善款,在德星桥南体仁堂办起施粥厂,每天天一亮,断炊人家可以拿只大碗去吃舍粥,以免被饿死。早上讨得一碗粥,以维持一天的生活。当时有首民谣:“天亮舍粥,中午剩点吃吃,夜到肚皮搂搂困熟。”上海的同乡会还从苏北办来一批苞米(六谷)、粟米等,在秦家祠堂设立平粜处,凭户口本每户每两天供应平价杂粮一升(1市斤半),以维持半饱。
为了维持统治,日本兵对城里城外的县民每人按户口签发良民证,凭良民证进出城门,没带良民证的要被当作抗日分子捉到日本宪兵队去,被狼狗咬,坐老虎凳,甚至被活埋。进出城门若不向站岗的日本兵行礼鞠躬,或行礼不合格,就要吃巴掌,以致被踢打,说是吃“东洋火腿”。
沦陷区里骑在百姓头上的兵匪是越来越多,除了日本兵,还有黑狗子警察、警备队、保安队,还有直属南京汪伪政府的和平军第十师三十九团等。这些都是当地的兵痞,靠着日本兵,压榨老百姓。慈城人最恨的是打着抗日牌子,叛变投降日本的大汉奸宋清云,都叫其为“宋部烂眼”宋胡子,名声比他的日本主子还坏。他表面伪装抗日,暗地里专杀抗日志士,民愤极大,血债累累。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混入国民党部队而躲过,直到慈城解放后,在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真是大快人心。
驻军
慈城沦陷后,当地最高的统治者是日本人,慈城人都知道,日本宪兵司令部就设在周仰山洋房里,这是个杀人的魔窟,多少抗日勇士、爱国志士被日本兵捉住,送到宪兵司令部,在那里上刑罚,被狼狗咬……最后在司令部后院地里被活埋。到底被日本刽子手杀害了多少人,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在慈城解放后,周仰山洋房改成工人疗养院,在改建后院时,从地下掏出了累累白骨,才知道这里曾是“万人坑”。可想当年有多少抗日勇士、无辜百姓惨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日本人在慈城犯下的滔天大罪,真是罄竹难书。
慈城经常有日本兵路过,曾经在徐乐卿洋房门口挂过一块牌子,直牌贴上白纸,用黑字写着“驰骋部队”。有人分析,不是个师团就是个旅团机构,外人只看见日本大军官进进出出很多,当时过路的部队也特别多。曾经有一次,傍晚时分一支大部队路过集中在公共体育场,少说有一二千人。小东门附近的一些大房子,如十字间袁家、小东门陈家,全住着日本军官,这些都是慈城城里最好的房子。住在慈城的大军官也经常上街,有一次大街戒严,是一个领章是金底板的将军级军官路过。为了防范老百姓,路过之处,每隔二三十步就有士兵站岗,面向外,日本士兵也看不到大军官的面貌。
后来,周仰山洋房成了日本部队的大机关(野战司令部),宪兵队搬到了运动场旁竺巷东路29号的一幢房子内,那时宪兵队已成了一个小小的办事机构。
应运而生的“妓女院”,日本人叫“慰安所”。有一个设在太阳殿路应家大房子里,叫“军官活动俱乐部”,一到夜晚,应家大房子门口歌舞升平,热闹异常,大房子里时不时传出尖叫声、浪笑声、喝酒猜拳声。日本军官一批一批到俱乐部来喝酒、嫖娼,深夜他们玩弄了慰安妇及醉了酒后才东倒西歪回去。还有一个俱乐部设在柳山庙附近觉民路上的一幢大房子里,这个俱乐部叫“士兵俱乐部”,专供日本士兵嫖玩的,每晚都有士兵活动,据说热闹过后那些士兵就要开往前线作战去。在柳山庙前路旁有条小河浜,第二天早上河里丢有一大把的“安全套”(避孕套),被附近不谙事的小孩子捞上来当吹吹泡吹着玩。
柳山庙前附近的那个士兵俱乐部里的慰安妇大概有这么几种:一种讲外国话的,有的说是女“高丽棒子”,日本占领朝鲜后逼朝鲜妇女来充任的;一种是从山东掠夺来的妇女;另一种是从乡下强逼与欺骗来的农村妇女。这些慰安妇一夜要接待十来个日本兵,有的不堪凌辱,被迫害得逃出来到附近居民家中要求避避难,但无论怎样她们都很难逃脱魔窟,最终还得在下半夜自己回去,若被捉回,是要被打死的。
防卫
日本兵要想在中国长期霸占,得建立他自己的基地,特别是后勤基地与防卫设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兵来来往往更多了,特别是南洋马尼拉大捷,又攻占了香港,前方兵力大缺。到1944年,日军又侵占了我国内陆许多大城市,美国兵在硫磺岛登陆后,日本兵大量调去,后方成了空虚地带,于是,日军在慈城的军事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了。
日军在慈城城里建立了大量仓库。
军粮仓库(也叫野战仓库),用了大的祠堂、大的房子囤积粮食。粮食多是从乡下掠夺来的,日本鬼子到乡下去一趟,丈亭、陆家埠、二六市、三七市等地都得倒霉,一船一船的稻谷从乡下装上来,也有从宁波装来的,大百官船在通济桥埠头靠岸,叫慈城脚板背运,藏入义和当对面大房子内的野战仓库。
在陶家弄、郑家桥附近的两个大祠堂,一个设为军需仓库,藏被服及军需用品,一个设为副食品仓库藏副食品(如豆酱、食油、烟、酒之类)。有一件事给人印象很深,一个日本兵监守自盗,偷出日本产的旭光牌香烟、日本自行车卖给附近居民,汪伪的储备票他不要,他只要手表与金戒指。一只普通手表可换好几条香烟,而一辆自行车用一只金戒指可换下。
日本人还在毛岙、慈湖后山、保国寺及狮子山一带打了不少坑道,想做永久性的防御工事,那是为防镇海方向来的美国盟军和国军的,这些工事遗迹现在还可找到。在慈城附近,如东悬岭一带,也建了不少工事,那是防卫慈城的,甚至在东悬岭上建有高射机枪阵地,那是防飞机的,日本人自己从这方面攻入慈城,所以也防止人家来攻他。筑工事的小工都是从上海浦东招来的,统一住宿,一天两餐黄糙米饭,一般人不许进山。
日本兵还在贞社后山挖了个山洞作特种弹药仓库,里面贮存信号弹、烟幕弹,到日军投降撤走后,还有不少弹药留在慈湖后山,丢入慈湖的被后来游泳的慈中同学拾起来点着玩。在附近的民房、庵、祠等房子当初日本人也藏有建筑材料,如水泥、石灰、沙子之类,马岙岭一带老年人对此还留有印象。
在慈湖边,日本人曾安装了一部发电机,发电机很高大,用汽车从宁波装运来,机身比一个十三四岁小孩还高,少说有几百千瓦,在今慈湖中学大门口临湖筑了间房子,成了发电厂,用高压线把电输向贞社方向的山岙,一直送到毛岙深山,后来,日本无条件投降了,这个发电间被日本人自己炸掉。
尾声
1945年春节一过,对日本侵略者来讲,前方战事已更吃紧。慈城老百姓与日本兵直接往来已越来越少,看到的日本兵只有向外开拔,偶然有伤兵进来,也很少在街上见到。
到了8月上旬,突然在报纸上看到,日本挨了原子弹了,广岛先挨了一颗,一死几十万。老百姓在暗底下传说,看你日本人这下子怎么说?过几天,长崎又吃一颗,老百姓大了些胆子,认为有希望了。接着苏联在东北出兵,日本关东军抵挡不住,战争已大有变化。
看看日本兵,也仍然在过过往往,只是更少与老百姓接触。
8月16日早上来的报纸,收听到的无线电广播,可把人惊坏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街上立刻鞭炮乱响,锣鼓喧天,见面都说:“胜利了!胜利了!”
日本兵都低着头匆忙而过。
和平军与保安队之类已慌作一团,不知后边的日子会怎样。
老百姓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盼望着国军早点来。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