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地理学家王鞠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72
颗粒名称: 忆地理学家王鞠侯
分类号: K825.89
页数: 3
页码: 350-3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地理学家王鞠侯是一位早期的科学家和学者,生于1902年,曾在东南大学学习地理学,后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为多部书籍翻译和编辑。他还在上世纪30年代为《中学生》等杂志撰写科普文章,后在开明书店工作期间为《开明少年》、《进步青年》等杂志撰写科普文章,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思想教育。他的著作散见于各刊物,包括有关中国地理学研究、铁路和公路建设、印度和东南亚气候等方面的文章。他还对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地理学上的贡献深感兴趣,辑有《刘继庄年谱初稿》。他于1951年因肺癌去世,享年49岁。
关键词: 慈城镇 王鞠侯 人物史

内容

先兄讳勤堉,字鞠侯,1902年11月13日(农历10月14日)生于浙江省慈溪县西南十里之黄山村(现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先君宾于公,受当时自东瀛传入新学之影响,自学理化生物之学,购置仪器,进行理化实验,制作昆虫标本。此后他在乡间主持一所小学,主张启迪民智,维新自强。先兄勤堉幼受先君熏陶,在乡间小学肄业时,随先君进行实验与制作标本,学习成绩斐然。1914年进慈溪县立高等小学,在同学中亦属佼佼者。1917年高小毕业,考入上海澄衷中学。一年后又转入宁波效实中学。效实中学学费较贵,当时我家已家道中落,但先君立志培养勤堉,常典质举债为先兄筹措学宿诸费。1921年,先兄以第二名在效实中学旧制第八届毕业。当时先君虽仍拟让他继续深造,先兄却体贴家艰,要求暂时辍学,回慈溪县立高小任教,借此为继续升学自筹经费。一年后略有积蓄,先兄初拟投考南京高等师范,因师范学费较低,不巧的是这年高师停止招生,改为东南大学。1922年秋,先兄考入东南大学,学地学,从竺可桢氏。在校除致力学习外,先兄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觅工作以补助所需费用。在大学毕业前一年,竺可桢氏即擢先兄兼任助教。1926年夏,竺可桢氏应南开大学之邀北上天津,先兄随竺氏就南开大学助教之职。半年后,以北伐军已抵定江南,竺氏自天津南返,就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教职,先兄亦随返。竺氏同时并筹建北极阁气象台,他亦多所襄助。
  1931年春,先兄勤堉以陈布雷氏之介,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这年,淞沪战争爆发,商务印书馆编辑室被毁。时陈叔谅氏就任浙江图书馆馆长,邀他任阅览组主任,因适逢新馆建成,馆务亟待扩充。自1932年春至1934年夏,先兄襄助陈叔谅氏为改进馆务,提高藏书利用率,多所擘划。
  1934年秋,原商务印书馆编辑所长何炳松氏主暨南大学,邀他去暨大任教,自后他致力于学术研究,自副教授升教授。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发生后,暨南大学内迁福建,他以家累一时未能随往,挈眷返回原籍。在乡间主办中学补习班,为当时因受战争影响而失学之青年创造学习机会。1944年春,先兄只身赴闽回暨大任教。半年后,他又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之邀,去浙大分校任教半年。暨大又坚邀他回暨大任教务长,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夏,暨大迁回上海。不久何炳松校长逝世。继任者李寿雍,系国民党一政客,镇压学生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校内特务横行。勤堉对此恶劣环境不堪忍受,辞去暨大教授职务。1947年他去宁波旅沪同乡会主办之安心中学,先任教导主任,后任校长,至1949年夏上海解放。
  1949年夏,先兄以暨大同事周予同氏之介,进开明书店任自然科学编辑室主任。次年春,开明书店因争取受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之领导,由沪迁京。他遂挈眷随往。1951年,勤堉发现肺癌,决心手术切除。因术后血管缝线断裂,抢救不及,不幸于5月26日(农历四月二十一日)逝世。
  先兄勤堉一生勤于著译。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即应商务印书馆之约,翻译卡本特《世界游记》中之二分册,并在商务先后出版《世界一周》、《满洲问题》、《蒙古问题》、《西藏问题》等书。以后又著有《地球与地面》一书(亚细亚书局出版),并陆续翻译《地球进化之历史》(J.W.Gregory原著)、《地质学浅说》(A.J……Hardy原著)、《近代地理学》(MNewbigin原著)、《地理学史》(A.E.Dickinson与O.J.R.Howarth原著)、《自然地理学概论》(马东男原著)、《世界大战与地理》(F.M.Mcvawy原著)、《世界气候志》(W.C.Kendrew原著)、《苏联国力之基础》(葛德石原著)等书,由商务、钟山、正中、开明等出版。他还对民间谜语有兴趣,早年辑有《宁波谜语》一书,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先兄在上世纪30年代即为《中学生》等杂志撰写科普文章。1932年因受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化学奇谈》一书之影响,在当年《中学生》杂志上连载有关气象学之基础知识,以后结集在开明书店出版,书名《气象学讲话》,颇受读者欢迎。新中国成立初,他还曾收到宣化中学一位地理教师来信,云当年即因读《气象学讲话》引起他专攻地理学之兴趣。此书于新中国成立后又经修订重版,改名《青年气象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先兄在开明书店工作期间,为《开明少年》、《进步青年》撰写了不少科普文章,有意识地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思想教育,通过新旧中国对比,宣传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经济困难之际,即进行重要水利工程及各种造福人民之建设。尤其是1951年,他在《开明少年》上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辟“咱们的祖国”一栏。在2月号上发表《大小高低》一文,提出为珠穆朗玛峰正名。他根据资料说明所谓“额菲尔士峰”或“埃佛勒斯峰”,是曾任印度测量局局长的英人Everest在1852年自认为是该峰发现者而命名,其实在我国1717年测绘的地图上早已据当地藏族人民所取之名“珠穆朗玛”(意为“圣母之水”)而标明此峰。此文引起当时在人民日报社任编辑之胡仲持氏(效实同学)之注意,请先兄再加核实,先兄为此又查阅不少资料,并在故官博物院查阅清廷测绘原图翻拍照片,证明方位明确无误。于是《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此文及查证情况,后于1952年5月8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联名正式通报:“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此时距他去世已一年。犹忆他为查核资料辛勤奔波之时,正是肺癌发现前夕,已自觉体力疲惫,但常为查到资料而兴奋异常,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勤堉在学术著作方面作品,散见于各刊物,未曾结集,我所知不多。现在能查到的,有在上海孤岛时期留沪之学术界人士组织“学林社”所出版之学术丛刊《学林》中,先后发表《民国以来我国地理学研究之业绩》、《近百年来之中国铁路事业》、《民国以来之我国公路建设》等文,又有在暨大南洋研究室编辑之《南洋研究》季刊中,先后发表的《印度锡兰气候志略》、《东印度群岛气候志略》、《南洋输入香料名类考》等文。他又对我国清代学者刘献廷(字继庄)在地理学上之贡献深感兴趣,辑有《刘继庄年谱初稿》,曾刊发在浙江图书馆馆刊上。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幼于
责任者
王鞠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