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的另一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64
颗粒名称: 赵文华的另一面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322-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慈溪县人物赵文华的生平事迹。
关键词: 慈城镇 人物史 赵文华

内容

赵文华(?一1557),字元质,号梅林,明慈溪县城(慈城镇)骢马桥南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继以右副都御史总督江南、浙东军事。
  多年来,“奸臣”一直是赵文华的恶谥。由于越剧《盘夫索夫》的流传,宁波的妇孺老幼都认为赵文华是个贼子奸臣。
  但若细阅史册,抹去历史的污垢和尘埃,赵文华不但是一个眼光远大、头脑清醒的政治家,而且还是学识渊博、品行可嘉的君子。赵文华被视为奸臣的主要依据有两条:一是依附奸臣严嵩;二是谎报军情、陷害张经等人。然而严嵩为奸臣,在明代时已有不同意见。他不同于秦桧、蔡京作恶多端,其主要罪恶是纵子专权和为保相位曲意奉承嘉靖皇帝。而嘉靖帝的刚愎自用又是世所共知。作为政治家,赵文华在波浪险恶的宦海中结交权贵以伸其志自有可恕之处:陷害总督、尚书张经固然可恶,但主要是政见不同,相互攻讦;张经之死确是冤狱,但冤狱的制造者却是嘉靖帝而不是赵文华。更重要的是赵文华力荐抗倭名将胡宗宪代替张经等主持江浙抗倭,致使抗倭局面大为改观,百年的倭患终被根除。胡宗宪因用戚继光等人完成抗倭大业而名垂史册。赵文华知人举贤,功亦不小。
  有两件小事可看出赵文华的性格和品行。一件事是拒色。赵文华风流倜傥,才华横溢,青年时曾在宁波西乡的一户人家做家庭教师。由于这户人家男主人已死,只留下母子两人。闺中少妇见赵文华才貌双全,倾慕不已,在一个风清月明之夜,推开赵文华的房门以求欢爱。面对美色,文华毫不动心,毅然将少妇推出门外。春心荡漾的少妇不解其行,幽怨地说:“此时此地只有你我两人,何必如此!”赵文华正色说道:“岂止你我,天知地知。”少妇听后羞愧不已,断指明志,守志终身,抚育儿子成才继业。另一件是避嫌。赵文华曾受嘉靖帝信任,总督江南抗倭,一时权倾东南。各地官员都结交拜见他。此时他的两个儿子赵怡恩、赵怿恩正好到了乡试的时候。人们猜测此年的浙江乡试的解元非赵文华的儿子不可。赵文华风闻此说后,严诫其子不得参加该年乡试,以免考官为奉承他而违法取之。因此在他任职时,其子未曾赴试,而在其任后依靠自己的才学考中举人、进士。这与一代名臣张居正位于首辅时,强让其子孙考中状元的行为相比,两者风格情操有天壤之别。因此,故乡民众并不因赵文华的污名而轻视他,而在众多的传说中予以赞扬。故乡的文人在《溪上遗闻集录》中评点他的行为,认为他诫子赴考之事做得光明磊落,比张居正令考官必须录取他的儿子、孙子为状元的行为要高尚得多。
  不因人废言,不因人废事,这应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尽管赵文华有过许多陋习劣迹,但同样有着许多美行懿言。因此,我们应非其所非,善其所善。这样,才能还历史一个真实的赵文华。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戴松岳
责任者
赵文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