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献世家半浦郑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58
颗粒名称:
文献世家半浦郑家
其他题名:
兼谈二老阁藏书文化的历史轨迹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299-3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文献世家半浦郑家藏书楼“二老阁”以及郑氏代表人物的简介。
关键词:
慈城镇
家族史
郑氏
内容
浙东著名藏书楼“二老阁”的创始人为郑性。
郑性(1665—1743),字义门,号南溪,又号五岳游人,乃郑溱之孙,郑梁之子,慈溪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选为贡生,受铨不赴,因而终生未仕。一生漫游四方,五岳历其四,独衡山未至,年八十将南行,未几而卒。有《仅真集》一卷、《南溪不文》一卷、《南溪梦》一卷、《南溪寐歌》一卷等。
郑性“于南雷黄氏之学,表彰不遗余力”,毕其父郑梁欲立家祠以祀南雷、郑溱之志,于所居之东筑二老阁。渡曹娥江,抵四明,离鹳浦四五里之遥,即可望见崇檐杰阁,岿然峙立天际,乃二老阁是也。楼上奉南雷、郑溱二友之木主,旁立郑梁木主;楼下庋藏书籍。
二老阁郑氏乃是文献世家,肇始于郑溱。郑溱(1611-1696),字平子,号兰皋,别号秦川,慈溪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副榜,将拜吏部主事,改授县令不赴。与黄宗羲同学于刘宗周之门,又同为遗民,相契最深。明亡入清,自此终生不复言仕,埋身江上,读书授徒以奉其亲,处之怡然,以著述自娱,五年不入城市。光绪《慈溪县志》卷三十《郑溱传》云郑溱“弱冠游庠,研究六籍,于诸史百家之书,无不手披口诵,抄纂等身”。慈溪郑氏自郑溱以后,世以文章显,代有传集。自后二老阁藏书、刻书名满天下,郑氏一门延绵七八代,为文献世家。
郑梁(1637—1731),字禹梅,又字百祥,初号香眉,继号踽庵,后号寒村,晚年得半身残疾,又自号半人、半生、溱之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工部湖广司主事,旋升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三十三(1694)年充文武会试同考官。三十四年(1695)任广东高州知府。著作有《勉斋家传》一卷、《郑氏人物传》一卷、《香眉焚余集》(附年谱)、《五丁集》诗五卷文二卷、《寒村杂录》一卷、《读书杂记》、《息尚编诗文》四卷、《半生亭诗文集》一卷补二卷等。出黄宗羲之门,诗文学问大进,诗以《晓行诗》得名,文类归有光。郑梁性好藏书,“家中藏书甚富,与范氏天一阁相埒”。家有石叟室、丈七间、半生阑亭,为藏书、读书之室。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秋,又治其西圃为室二十楹,颜曰“大椿堂”,裘琏为撰《大椿堂记》。郑梁出黄宗羲之门,又其父溱与宗羲为至交,乃于康熙十七年(1678),谋刻黄宗羲之文,曰《南雷文案》二十卷,包括《文案》十卷、《吾悔集》四卷、《撰杖集》一卷、《子刘子行状》二卷、《南雷诗历》三卷。民国间涵芬楼重刻《南雷文集》,更名为《南雷集》,附以黄百家《学箕初稿》二卷。后郑梁又遗命子郑性筑二老阁,以祀宗羲和郑溱。
据徐嵩《二老阁记》和《郑氏家谱》卷十四载,二老阁始建于康熙六十年(1721),雍正元年(1723)竣工。阁中藏书主要是两家之书。一是郑氏先代遗书两万余卷。郑勋《二砚窝书目记》云:“余家自先濮州公以文章显,代有传集,至宪副公积藏书二万卷。”一是黄宗羲续钞堂三万卷。据全祖望云,郑性收黄氏书理而出之,尚可得三万卷。此两项相加应为五万余卷,规模甚可观。但据徐嵩《二老阁记》云:“既而梨洲先生之家火,其藏书半失,南溪于是焉相度基址,建阁于宅之左方,取黄氏遗书之存者,庋于其旁。”“梨洲先生书数万卷,今所存五千本,按其目多缺不全。”如此,则庋书二老阁之黄氏书大约仅万余卷,实则二老阁藏书当为三万余卷。
关于二老阁藏书,郑性之友全祖望言之甚详。其所撰《二老阁藏书记》云:“太冲先生最喜收书,其搜罗大江以南诸家殆遍。所得最多者,前则澹生堂祁氏,后则传是楼徐氏,然未及编次为目也,垂老遭大水,卷轴尽坏。身后一火,失去大半。吾友郑丈南溪理而出之,其散乱者复整,其破损者复完,尚可得三万卷。而如薛居正《五代史》,乃天壤间罕遇者,已失去,可惜也。郑氏自平子先生(指郑溱)以来,家藏亦及其半。南溪乃于所居之旁,筑二老阁以贮之。”其所撰《五岳游人穿中柱文》云:“先生于黄氏之学,表彰不遗余力。南雷一水一火之后,卷籍散乱佚失,乃理而出之。故城贾氏颠倒《明儒学案》之次第,正其误而重刊之。先是,尊府君高州(指郑梁)欲立祠于家,以祀南雷而不果。先生成其志,筑二老阁于所居东,以祀南雷及王父秦川观察(指郑溱)。春秋仲丁,祭以少牢,黄氏诸孙及同社子弟皆邀之与祭,使知香火之未坠也。”“四方学者或访求南雷之学,不之黄氏而之鹳浦,即黄氏诸孙访求籍录,亦反以先生为大宗。”
二老阁在中国学术史和藏书史上颇具地位。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云:“此阁藏书,在时间上则继余姚黄氏之绪;在空间,则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卢氏抱经堂鼎足而立。”其价值,一是掇拾黄氏续钞阁之残余。黄宗羲喜藏书、抄书,于世学堂纽氏、淡生堂祁氏、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天一阁范氏、传是楼徐氏等藏书,无不借而抄之。尤其是祁氏藏书散出时,精华尽归南雷。这部分书价值是极高的。二是使郑氏、黄氏二家“千泽在焉”,“薪火临焉”。黄宗羲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郑溱系黄宗羲之友,郑梁系其弟子。郑氏后人于两家文献,“虽残篇断简,其尚在所珍惜也”,“师传家学,倍有光矣”,故“四方学者或访求南雷之学,不之黄氏而之鹳浦”。
全祖望又有诗论郑氏藏书云:“浙东藏书家,首推天一阁。其后澹生堂,牙签最审确。于今有鹳浦,善在精且博。我观古著录,诸家亦纷错。藏书不择书,糠秕混精凿。藏书不读书,庋置怜寂寞。读之或不善,丧志恐作恶。南溪真书仓,万选钱在索。收拾南雷书,门墙幸有托。反疑过高妙,一切弃糟粕。我生若〓闻,渔猎久荒落。何时得假馆,疑义相弹搏。直溯西江波,以济枯鱼涸。”
郑性亦喜刻书,所刻有:黄宗羲《南雷文约》四卷、《明儒学案》六十二卷;自著《南溪偶刊》,包括《南溪梦寱》一卷、《南溪寤歌》一卷、《南溪不文》一卷、《仅真集》一卷;父著《寒村集》三十六卷。
郑性之后郑氏代表人物有:
郑大节(1705—?),字临之,号箨垞,晚号补牢翁,溱之曾孙,梁之孙,性之长子,慈溪人。十七岁补定海县庠生,一赴省试即弃去。善山水,暇则鼓琴作画,以诗酒自娱。有《箨垞遗稿》、《四明诗汇》等。
乾隆间开四库馆征书,三十八年(1773)闰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三宝奏折云:“又访有宁波府慈溪县郑大节家,藏书颇富,亦已飞饬宁波府徐昆亲往访购。”四月二十八日奏折云:“又慈溪郑大节家藏书,虽远逊于范氏之多,其中亦有未曾习见之书,可备采折者,亦复抒诚愿贡献,现查有书八十二种。”实则郑大节检取二老阁藏书精本九十四种进呈,有四十七种二百九十卷著录于《总目》,其中三十三种入存目。嘉庆间《天一阁书目》卷首附载二老阁呈书目录,其中《警时新录》五卷、《岭海舆图》一册、《海语》二卷、《灼薪剧谈》一卷、《十八方加减》一册、《造砖图说》一册、《西洋国志》一册、《九代乐章》二十三卷等为罕见之书。写本还真之日,书被翰林院截留,或在省垣为大吏所取去,还阁者极少。
姚椿《樗寮日记》云:“至鹳浦,访郑氏二老阁,规制略似范氏天一阁,但范阁下有屋,此仅离地数尺耳。主人云:‘乾隆丙午间,曾被焚毁,又进呈书皆未领回。’此二事后来考文献者不可不知。”
郑中节(1709—1768),字发之,号诎斋,溱之曾孙,梁之孙,性之仲子,大节之弟。幼承庭训,务为有本之学,性倜傥负气节,读书不屑章句。终生不仕,好山水之游。早岁游秦中,有《游秦草》。
中节谨守二老阁藏书。余集撰《墓志铭》曰:“家故多藏书,辄杂览经史以及五行九数青鸟之学,靡不浏览。”“百年以来,南雷之书游遭水火,甬上遗老亦零落殆尽矣。而君家遗籍独完好如故,流风余韵,仿佛犹能道之。”“君既归,讫无所成就,念先人之清芬,延令诸于将坠,皇然有守先待后之志。于是发所藏箧,勤加雠比,篇帙坏舛者辑褫刊正之。与天台齐宗伯召南、仁和杭太史世骏、同郡全太史祖望为友,有疑义辄就裁审。”“每朔望率诸子焚香拜阁下,春秋丁日,束牲以祭,诚敬如游人(按:其父郑性号五岳游人)在时。”
郑竺(生卒不详),字弗人,号晚桥,郑溱之五世孙,梁之曾孙,性之孙,中节之三子,慈溪人。县诸生。少颖异,读书目数行下,酷好诗古文辞,与顾棢、桂廷〓为诗会,唱和无虚日。客武林,杭世骏、金农、鲍廷博诸名宿并器重之,见者莫不倾慕。父中节以任气,中飞语。竺奔走营救,事定,遂咳血而卒,年仅二十有五。弟郑甲,字孚春,号雪桥,精历数,工诗文书画,能琴,亦以家难抑郁,年二十四,尽焚所作而亡。郑竺有《溪上旧闻》二卷、《野云居诗文稿》二卷。郑甲有《雪桥居士遗稿》一卷及《闲情草》。
家有二老阁藏书甚富,晚桥自幼耳濡目染,迥非凡近。又所居饶园池之胜,名花奇石,位置楚楚,时招友朋觞吟其中。所储书法名画之处为野云居。遇火烬,子勋重建之。
郑浩(?—1811),字芝室,大节之孙,乔迁之父,慈溪人,居鹳浦。生年及仕履未详,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四岁而孤。光绪《慈溪县志》卷三十二云其“性好古书名画,见辄购之。尝见乌斯道《春草集》板于城中人家爨下,急购归,补刊其缺者行世”。
郑勋(1763—1826),字书常,号简香,溱之六世孙,梁之五世孙,性之曾孙,中节之孙,竺之子,慈溪人。从蒋学镛受《毛诗》、《春秋》,得浙东学派之嫡传。有《郑氏征献录》、《二砚窝诗存》三十八卷、《文集》六卷、《二砚窝读书随笔》、《梨洲年谱》、《简香目录》等。
嘉庆初,二老阁书散之后,郑氏留意于市肆之间,物色二老阁散出之书,或虽非故物亦设法购回,或借抄于人。经十余年,积书两千余卷,别辟二砚窝以庋藏。蒋氏为作《二砚窝记》。得朱彝尊赠其高祖郑梁诗手稿,遍征题咏,阮元、谢启昆等三十八人为之题诗,又绘《二老重逢图》。别筑二老堂于二老阁旁,以祀郑梁、朱彝尊。阮元题匾额,秦瀛书楹联,袁钧撰《二老堂记》。郑氏十世皆有专集,勋护惜梓行传世。
郑勋刻书甚多。一是继续刊黄宗羲未刊之稿,如《明夷待访录》一卷、《思旧录》一卷、《南雷文约》四卷。一是刊郑氏一门著述,如郑梁《勉斋先生遗稿》三卷、《寒村举业偶存》一卷、《寒村七十祝辞》一卷、《守高存言》一卷、《勉斋家传》一卷等;郑竺《野云居诗稿》二卷、《野云居文稿》一卷附录一卷等;郑甲《雷桥居士遗稿》一卷,又有《雪窦唱和记》一卷、《雪窦唱和诗》一卷、《初夏唱和诗》一卷、《江亭唱和》一卷等。此外,还刻杨简《石鱼偶见》一卷、冯次牧《天益山堂遗集》十卷、潘平格《求仁录》十卷、李东门《四明四友诗》四卷等。
郑观海,字号、生卒年及仕履未详。郑溱之七世孙,梁之六世孙,性之五世孙。慈溪人,居鹳浦(又名半浦)。
二老阁藏书历经近两百年,中经乾隆五十一年(1786)火厄。郑氏翰林第东厢火起,恶少趁火打劫,争取其书而去,所存仅十之一二,且多残编断简。后又经道光二十六年(1846)、咸丰二年(1852)两次火厄,所剩无几。观海于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二老阁,渐复旧观,藏书仅余万卷及所刻书版片。其《辛酉重修二老阁感赋》云:“巍巍杰阁临江浒,数百年来蔽风雨。藏书万卷半虫蚀,遗集镂板尚不窳。上有先世木主存,祖孙三代相步武。岁岁春秋释奠诚,一瓣书香阅今古。崇朝盲风怪雨来,栋折攘崩难修补。此事原非独木支,创业当思绳厥祖。鸠工庀材几周章,子弟奔走力宜努。藉藉人言嗟废兴,家乏藏镪被人侮。幸也祖泽尚未泯,竭蹶张罗撑门户。虽无恽翚飞鸟观,依旧规模拭目睹。岿然咸仰鲁灵光,万丈光芒中夜吐。”然于是年十一月,太平军攻占县城,恶少乘机入二老阁,又窃去藏书一批,后归于冯氏醉经阁。
郑乔迁(1811—1852),字耐生,大节之曾孙,浩之子,慈溪人,居鹳浦。县诸生,工科举,旋弃去。为人介直,不为世悦,人恒怪而笑之。时学为古人之文,出以示人,人益怪而笑之。有《藏密楼文稿》四卷,冯登府序曰:“发先世二老阁书及借阅范氏天一阁所藏,一资其文。与阳湖陆祁生、吴仲伦为师友。明季浙东多奇节,乔迁于梨洲、谢山所经述,欲赓续之,遍寻荒冢断碣,徘徊穷山中,不问家事,惟好饮,饮必有诗。已,皆屏弃之。”其六世祖梁缉大椿堂,乔迁有《大椿堂补植卉木记》,云:“嘉庆十六年(1811),兄弟析炊,余得堂焉。吾家丙午、壬子(道光二十六年、咸丰二年),两遭火厄,惟是堂岿然独存。”
二老阁藏书代有散佚。一散于四库馆征书“写本还真之日”;二散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夏二老阁火灾为人所趁火打劫;三散于太平天国军攻慈溪,为恶少窃书甚多。谢振定《赠郑简香征君序》云:“寒村先生之曾孙简香,以孝廉方正就征到省垣,访余于南屏,余亟问所谓二老阁者,故无恙,而其所藏书,半轶于四库采辑写本还真之日,后又不戒于火,虽有,存焉者仅矣。”民国初,郑性七世孙公议,将二老阁存书及版片卖于上海书贾,为沈氏抱经楼所得,后大多归北京图书馆。郑氏先人手稿卖归杨泰亨,剩残者为倪春如所得,焚于火。藏书印为马隅卿所得。1943年,二老阁被后人郑志远、郑怀玉、郑荣祖拆除变卖。至此,历时二百余年之著名藏书楼二老阁便散为云烟了。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虞浩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