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的钱氏家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2556
颗粒名称: 慈溪的钱氏家族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290-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钱氏家族的起源以及历代氏族人物的简介。
关键词: 慈城镇 家族史 钱氏

内容

钱氏向称望族。钱氏一脉源自五代时期,武肃王钱镠在江南沿海建立了吴越国,时间长达近百年。由于采取了保土安民的政策,吴越国相对战事较少,且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及海外贸易,使国家和人民富裕起来,为日后的南宋定都杭州和以后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定了基础。当时,他的子孙被派往各地去做官,但在慈溪定居还是后来的事。
  五代末期,吴越国第五任藩王钱弘俶帮助宋王朝消灭了南唐,宋太祖待之甚厚。弘俶遵先祖王遗训: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又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弘俶于是上表纳土,太祖不允。太宗朝,王二次上表,请以吴越封疆归于有司。太平兴国二年(977)五月四日,得太宗许,遂以苏、杭、越、明、湖、衢、婺、台、温、处、秀、徽、歙、福一十四州和衣锦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暨民籍仓蓄,尽入宋版图。太宗敕赐王剑履入朝,制王依前守太师尚书令,改封淮海国王,仍统天下兵马大元帅,改赐宁淮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中正功臣。王率子孙一千余口赐第洛阳。钱氏子孙又在中原繁衍开来。后来金兵入寇中原,徽钦蒙尘。高宗南渡,建立了南宋王朝。王七世孙忱于绍兴元年(1131)随宋室南下,赐第台州,忠懿王一脉又在江南播衍开来。钱氏家族在慈城定居并繁衍开来是元末之后的事,仅仅六七百年,在慈城便成为有影响的家族之一。以前民间曾有说法,“俞家的谷(形容田多粮多),冯家的屋(两个大院建造精美),钱家的吃(以方言押韵,形容出仕人众,家中食物精美)”,可见古代钱氏家族在慈城的地位。
  元朝末年,黄岩人方国珍侵扰浙江沿海。至正十五年(1355),方国珍兵近鄞县,武肃王第十三世孙,年仅14岁的钱国宝从鄞县逃难来到慈城,避难于邑城东北姓方名裕的人家中。家主人见他才貌非常,志识过人,偶试以对,出口成章,且得奇句。家里人便询问他的来历,知是忠懿王的后代,所以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样,钱国宝便在慈城定居下来,后来又在东街尚志桥的东北面建造了宅第,并把二弟国珍亦接来同住。
  国宝公之妻方氏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景福,次子名唤景寿,小儿子则为景宁。他们三兄弟都有功名。景福是庠生,有博学鸿儒之称,后来,他筑宅于施家巷十字桥,在东街之下,所以称之为下宅。景寿为教谕,筑第于后施家巷,故当时称作中宅。三弟景宁为翰林院儒士,仍居东街旧宅,因位于东街之上,故称上宅。他们的后代,除景福的次子自篪迁回鄞县原籍照顾太祖母外,其余诸人皆居慈城,经明、清两个朝代的繁衍,遂成为慈城望族大姓之一,并播及平桥钱家和浪墅桥,繁衍到江苏的南通和海门等地。
  古人重功名,国宝以降,每一代都有许多人入仕。
  二世(这里不以武肃王为一世排辈,而以国宝公为一世推算,如此可以清楚居慈钱氏的繁衍情况)景寿,后来改名亨,字仲山,号恒斋,别号梦陶。明洪武二十年(1387)浙江乡试中第七名举人,第二年会试中乙榜,授江西南昌府教谕,后调任山东东昌府教谕。而其弟子多不好学,然亨因材施教,数年后均成为才学之士,编通鉴纲目,并有诗文集刊行于世。后父丧,亨于广东千里迎柩归里,举哀成服,遂以诗酒自娱,虽多次征召,都不愿复起。本县知县郁公爱其才名,因选为婿。后来郁公升任福州通判,就将私宅相赠,这就是宜晚楼。本邑名儒乌斯道曾为之作《宜晚楼记》。
  三世如珪,字廷玉,号存养,明永乐十二年(1414)登贡。入太学,选取内阁修中秘书,宣德六年(1431)授陕西庆阳府通判,后调南昌府,任通判。他为官清廉,深得民心,有诗文集行世。有一次,郡守得到其母亡故的消息而如珪尚不知,便对他说:“你现在很清贫,不久你将任满,不若现在先瞒下,等任满多得些俸银,也可用于发丧。”而如珪曰:“忠孝乃是大节的事,君亲是大伦,怎么可以欺瞒呢!”于是他即刻告假上路,奔丧去了。后人莫不称颂其德行,并将其牌位供入了县乡贤祠。
  三世如埙,字廷和,号淡庵,明永乐十八年(1420)中南直隶乡试一百二十七名,授苏州府长洲县儒学训导,后升宁国府宣城县教谕,调南昌府教谕。曾建掇锦坊于东街。
  三世如〓,字廷建,号木石道人。画家,善画梅,有作品传行于世。
  四世钱森,字敬斋,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十七名,正统七年(1442)刘伊榜三甲七十三名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参议。
  五世钱润,字本德,又字良玉,号涧松。明成化三年(1467)选贡,七年(1471)应天乡试中三十七名,授四川夔州府大昌县知县。
  六世钱标,字宗望,号慎轩,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赐进士出身,恩诏特奖义士。标以勤俭起家,积善好施。嘉靖十五年(1536),慈溪大灾,民不聊生,标设厂于永明寺,自初夏至早稻登场,救了许多人的命。
  有位姓陆的邻居,将居屋抵押给标,到期无力归还借款,标就当面烧了借据。陆某临终之时还对家人讲,这房子是慎轩先生给留下的,你们世代都不要忘记。另外有位姓费的乡里,向钱标借了很多钱而又无力归还,便想卖了产业来还贷款。钱标得知后,力劝他不要这样做,同时也废除了费某的债务,还拿出钱来,作为费家生病的妻子买药之需。卖酒的张家,也借了钱标很多钱,就想将自己的女儿给钱家做丫鬟以抵所欠债务。钱标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还勾销了他的债款。东溪并巷李某借了钱标的债,有一次叫他的儿子拿了十几两银子去还标的债,可是其子不慎将银子掉到井里去了。当时十几两银子不是一个小数目。孩子想到丢了银子一定会被父亲打死,于是就去告诉钱标,标把借据还给了他,并不对人说起此事。后来李家修理此井,从井中捞起银子,才知道失银始末。李某带了儿子,泣跪在钱标面前说,这孩子的命,实是老先生给的。这样的事,真不胜枚举,当时邑中妇女孩童多可以说出许多。
  七世钱焕,字叔晦,号静窗,明正德十一年(1516)乡试中五十四名,嘉靖八年(1529)会试一百零八名,殿试三甲二十六名进士。初选江西南昌府推官,因政绩出众,升南京兵科给事中,外选江西袁州知府。他的父亲桂亦因为儿的功绩,以邑庠生敕赠六林郎南昌府推官。
  还有一个可歌可泣的先祖是七世钱鲸,字叔鸣,号雷川,又号四窗。明嘉靖十九年(1540)浙江乡试经元,嘉靖二十六年(1547)会试李春榜三甲第七名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福建道监察御史,复巡按河南道御史,应天、徽州等八府巡按。
  鲸在巡按辽左时,丁艰回原籍。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服阕赴京时,倭寇猖獗,侵扰浙江等地沿海。适逢倭贼乱临高埠,鲸的官船刚出蛏浦,猝不及防地与贼人相遇。左右侍从急请御史从舟尾逃走,可免于难。鲸大怒道:“我堂堂上邦宪臣,怎么能贪生而怕乱贼!”于是明灯张挂,更换朝服,正襟危坐。顷刻贼拥至,钱御史大骂贼寇,仆人钱富、叶秀、冯德等人争相以身护主,俱遭贼杀害。后来这群倭寇窜到苏州,夜遇风雨,贼大惊说“钱御史率天兵来了”,遂窜至太湖绝地,为官兵所歼。此乃一代英烈,值得后世人永久纪念。
  叔鸣公殉国的前一年(1554),曾上疏平倭六条建议并得到朝廷的认可。其一为审视地形,统一指挥;二为广招兵勇,增强作战技能;三为深挖战壕沟渠,以利战守;四为招安胁从,分散敌势,打击匪首;五为整肃军纪,增强军威;六为清理军伍,落实粮饷,以保证军事实力。
  八世钱俊民,明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中式,第二年(1499)连捷中伦文叙榜三甲二十六名进士,官泰州太守。
  还有八世钱照和他的儿孙们。照,字叔初,号粤南,明嘉靖七年(1528)中林大钦榜三甲七十九名进士,授南陵尹,升大理寺左评事,累升按察副使。其子名维垣,字完甫,号鹏峰,幼聪慧,13岁补邑子弟员。其时父亲亡故于任所,虽有伯叔右,而他独事病卧的祖父长达13年之久,朝廷旌表为顺孙。钱照之孙,名文荐,字仲举,号石楼,15岁已成诸生,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黄士俊榜会试四十八名,殿试三甲一百二十一名进士。任河南新野县尹,丁艰后补江西宜春县令,行取升工部虞衡司主事,文荐多才多艺,工古文,善诗。慈溪的名胜古迹他多有题咏,有《丽瞩集》刊行于世。今金家井弄甲第世家便是他们的旧宅,而文荐公还有许多别业。
  明朝万历年间还有一对第九世的堂兄弟,从兄钱仲选,字仁仲,号寄宇,万历十六年(1588)中式,选东平州学正,丁艰后起补乐平县知县。他在任期间严查户籍,均税赋,废除了许多额外的苛捐杂税。从弟胤选,字选之,号云门,万历十九年(1591)中式。他为公安县令时因境临长江,地势低洼,每到夏天水发,必遭水患。百姓扶老携幼,避于城西的堤岸之上,哭声数十里。胤选审度形势,用两年时间,环江筑堤,保全乡土,当地百姓立碑曰之“钱公堤”。他还有许多善政,如弭剧盗,清积逋,建学校,设邮署,等等。他两人还发起在今光华路建造了钱家祠堂,后来钱氏子孙称之为“大祠堂”。
  明朝270余年间,钱氏家族列代都有很多入仕之人,上面仅是每代入仕者的一部分。入清以来,人丁不断增长,人才亦增多。现举一个读书一生、老来入仕者和一个孝子为例,以观有清一代之一斑。
  九世钱茂秦,字沃皆,号菊庄,中顺治三年(1646)浙江乡试第二名,时年已63岁,又三年(1649)中刘子壮榜一百零九名,殿试三甲一百三十五名进士,时年已经66岁了。授延安府延川县知县,内转员外,又以员外再升同知。
  茂秦任延川知县时,正值兵荒马乱之后,到处断垣残壁,人民衣不蔽体,食不继晷,大多逃荒远走,延川几成一座空城。茂秦多方招抚,宽徭给种,数月之后,渐渐有了人踪。他将自己的俸禄捐出,建县堂,修学宫,凑买驿马,踏地抛荒,广入泮额,并消盐课凡四年,政绩彰著,百姓呼作“佛爷”。部、抚、藩、郡守诸上台都嘉奖褒举。顺治十一年(1654)升转员外,再转同知。初升柳州府,此时柳州尚未入大清版图。吏部左右侍郎均为之不平而扣之不发,由此也可看出清初的吏治混乱,或者是茂秦公把银子都用在任所而无力贿赂之故吧。
  后来别选山西平阳府同知,茂秦萧然一箧单骡入郡,使平阳的士大夫和父老乡亲都很惊奇。在任词讼精详,盐课驿马,无不亲视,上台竭力揄扬。顺治十二年(1655),因眼疾告老还籍,复游林下,至康熙十年(1671)殁,享年88岁。
  另一位十四世钱秉虔,原名秉乾,字汉宗,号诚庵,为避乾隆讳,奉部文改乾为虔,监生。幼年时家道中落,父亲客游东北谋生。秉虔是长子,9岁便以黏土做泥人易米养母及家人。雍正三年(1725),年仅14岁的秉虔便徒步去东北寻找父亲。后来父子在辽东相遇,秉虔便以肩贩积资迎父返里。此时秉虔已是19岁了。走到宿迁地界,不幸父亲病重,秉虔千方百计为父治病,但百药终不能治。古人相信割股和药可以疗养,正当秉虔祷告上苍,准备割股之时,有一位老者叩门说:你是孝子,不要毁了身体。老者给了他一粒丸药,父亲服了之后,病就大愈了。秉虔像他的父亲,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每有告贷者,秉虔总是转贷他人,以全父志。他的弟弟秉坤以及子孙都以他为榜样,全是谦和孝友的人。秉虔死后,至门上哭吊者三百余人。后来他的儿子继尹修表将他的事迹上告朝廷,高宗(乾隆)敕赐孝子称号,并入祀邑忠孝祠,由县拨款建造孝子公祠和牌坊于南门,这就是后人们所说的“小祠堂”。
  到了近现代,西风东渐,社会发展,人们不以仕途为人生第一追求,慈城的钱氏家族,也在各领域出现了很多人才。如清末在北京以当铺起家的钱荫堂,在河姆开大昌行经营钱庄、米行、布庄等的钱芝生,民初在宜昌经营宜顺昌药材行和峡江渝轮船公司的钱养正,以开劈新疆邮路有功而升任安庆邮区副邮务长(当时正职都是外国人)的钱芝祥,在上海经营鸿祥钱庄的钱瀛官,开洋钉厂的钱祥标,开五金店的钱绍圹,开染料行的钱念祖,在海门世代行医并开药铺、染坊的海门宁波会馆董事钱积德,本邑书法家钱太希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家族瓦解,慈城钱氏子孙活跃在海内外的各行各业,联系渐少,如美国加州大学的钱难能教授,其已故父亲钱文骥便是当年的管祠人;如台北宁波同乡会理事、布商公会常务理事、立大样绸布公司法人钱志浩,其已故父亲钱介行即是前任台北宁波同乡会会长。
  由于钱氏家族在慈城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与之有关的名胜古迹。除了前已提及的上、中、下宅和大、小祠堂以及宜晚楼、掇锦坊、甲第世家外,尚有传说留有钱武肃王指痕的七指岩,慈溪城乡多处钱王庙,另有钱亨所居的东溪草堂,钱文荐所居的庇皓园、丽瞩楼、半塘别业,翠罗庵和药王庙,为钱森建立的奎照坊牌楼,为钱秉虔建造的孝子坊牌楼,还有浪墅桥的钱仁祠和平桥的钱家祠堂,以及钱氏浪墅桥分支当年捐资的义渡河姆渡和楝木渡。
  古迹年代久远,因天灾人祸,大多湮没,现存的已为数不多,亟待加以保护。除甲第世家外,钱孝子祠已于新中国成立初被拆毁盗卖。大祠堂被改作粮站的仓库,其他各家祠堂均被拆除改建,唯这光华路钱家祠堂基本保持完整,大门上的门神尚隐约可见。现在慈城大加改造,并修旧如旧,增添古城的人文景观。窃以为把此祠复原,可以向国内外展示当年家族文化的一个侧面。或者将其改建成钱王祠,与现已修复或重建的临安钱王陵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钱王祠(在重建,杭州市拨款)、海盐南北湖吴越王庙公园(政府拨款建设)、嵊州市剡溪五王庙(地方保护单位)、无锡钱武肃王祠(政府拨款翻修)等共同展示东南沿海的吴越文化,弘扬武肃王的历史功绩。

知识出处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慈城 中国古县城标本(下)》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慈城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重大事件,传统特色等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慈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的地域风貌。

阅读

相关人物

钱宗保
责任者
钱镠
相关人物
钱景寿
相关人物
钱如埙
相关人物
钱森
相关人物
钱润
相关人物
钱标
相关人物
钱俊民
相关人物
钱照
相关人物
钱秉虔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